第一千四百三十五章
作者:朕禦山河      更新:2020-03-14 19:19      字數:4200
  盛唐不遺憾最新章節

  果樹經常會給主人家帶來一些煩心事,而一家人所能從果樹上獲得的利益又比較少,甚至可以忽略不計,這是李安前世所居住的小山村,果樹越來越少的主要原因,從幼年時候的滿村果樹,到長大之後基本看不見果樹,變化真的非常巨大。

  李安還是更喜歡到處都是果樹的鄉村,這樣的鄉村才比較符合百姓居住,住在這樣的山村裏,人也會比較的幸福,而一個隻注重經濟利益而損壞優美環境的村莊,不是一個好村莊。

  在李安的記憶之中,長大之後,除了山村之中的果樹被砍掉絕大多數之外,村子附近還建設了好多汙染性很大的工廠,之前滿是魚蝦的溝渠,最後隻剩下毫無生氣的臭水溝,想要在溝渠裏逮魚蝦,那是萬萬不可能了,所有的生病幾乎都被毒死了。

  看到眼前的村落如此優美靜謐,李安心裏非常的舒坦,鄉村就該是這個樣子的,山村就應該是如此的環境優美,山村人不應該為了追求金錢而損害環境,金錢隨時都可以追求,而美麗的鄉村一旦被汙染,就很難進行治理了,汙染一個鄉村非常的簡單,而若要治理一個被汙染的鄉村,就要付出好幾倍的努力了,這份投入不是普通人能夠耗得起的。

  “老人家,你們這個小村子,可真是夠漂亮的啊!到處都是花香,生活在這個村子裏,太讓人舒坦了。”

  李安看著周圍的美麗環境,開口說道。

  老頭笑著說道:“那是您第一次來,若是天天待在這山裏頭,也就不覺得這裏有多美了,老頭子還是覺得縣城裏好,人多熱鬧啊!”

  看得出來,這個老頭子,還是一個喜歡熱鬧的主,估計是長期憋在鄉下,所以,對人多的縣城有一種向往之情,估計這老頭若是在城市裏待久了,同樣也會懷念在鄉村的安靜日子。

  人就是這樣的,總是覺得得不到才是最好的,得到的就不值一提了,老頭子長期生活在環境優美的鄉村,自然不覺得鄉村的美景有什麽好稀奇的,而對熱鬧和人群的向往,讓他很喜歡城市的生活,覺得去城市裏生活,才更加的舒坦。

  李安沒有必要跟老頭子講這些大道理,因為老頭子也未必能聽得懂,這隻是一個以種地為主,閑暇時候去采藥的普通老頭子罷了。

  鄉村的人都比較膽小,至少大部分人都是如此,李安一行人剛剛進村,便有好多人急忙躲入家中,還有一些孩子躲在大人的雙腿後麵,然後偷偷的露出一雙小眼睛,警惕和好奇的看向外來的李安一行人。

  因為還沒到晚飯的時間,所以,村子裏的年輕男子幾乎看不到,都下地幹活了,留在村子裏的基本上全都是老弱婦孺,基本上也沒啥事幹,婦人還能照顧一下菜園子,而孩子們都在村子裏胡鬧,村子裏沒有私塾,這些早就該上學的孩子,卻隻能留在家裏胡鬧,也許這個村子早就該辦個學堂了,但這個村子的規模太小了,適齡兒童太少,老百姓也並不富裕,就這麽些孩子的家人,怕是供不起私塾先生,要是上學堂也行,那就隻能去縣城上學了,可縣城有些遠,每天接送有些不太現實,住宿學堂同樣需要一筆不菲的錢財,這裏的百姓負擔不起,而且,他們祖祖輩輩都是文盲,也沒覺得有啥過不下去的,若是完全免費,學堂也能免費住宿和免費吃喝,就像李安開辦的學堂那樣,估計這些家長肯定非常樂意將自己的孩子送入學堂,可惜蜀中目前的學堂數量還是有些不足。

  盡管朝廷的指令早就下達了,但教育的普及並不是那麽容易就能很快完成的,現在修路都忙不過來,建學堂自然就隻能繼續往後拖了,先照顧縣城以上的人口密集區域,至於山村那就真的顧不了了,反正,朝廷下來檢查的官員,也很少回去鄉下,基本上都是去縣城以上的地方。

  “老人家,咱這個村子裏,有識字的人嗎?就是上過學堂的。”

  李安突然開口問道。

  老頭子想了半天,搖頭道:“還真沒有一個,一個認字的都沒有,沒辦法太窮了,娃兒們上不起學,哪裏會有識字的呢?”

  說話的時候,老頭子顯得有些無奈,若是有條件的話,老頭子顯然喜歡後輩們能夠識字,至少不會是睜眼瞎了,可這是有現實困難的,他們村子太窮了,而貧窮是導致他們祖祖輩輩都無法識字的根本原因,而不識字就會導致他們繼續貧窮,永遠都走不出這片大山,從而不斷的輪回,永遠都隻能生活在這一小片區域。

  “這個村子的孩子還是太少了,專門在這裏辦個學堂,確實不太現實,隻能去別處學堂上學了。”

  李安開口說道。

  老頭子點頭道:“誰說不是呢?不過,最近的學堂在縣城,走山路要兩個時辰呢?太遠了,娃兒又太小,住在那裏不放心,還要交錢的,大人住在縣城,房租都付不起,就隻能不去上學了。”

  其實,對於這個村子的情況,最好的辦法,就是派個先生偶爾過來教孩子們認幾個字就行,對於這些人員太少的存在,這種流動教育的方式是最方便的,盡管如此教學水平肯定不行,但總比沒有教育要好,孩子們也不需要學習太多,隻要會認字就行,隻要孩子們能認的字,將來的選擇就要大得多了,至少能看懂大唐報了,以後去了縣城,就能從大唐報上了解天下大事,從而抓住各種改變自己命運的機會,讓自己可以變得更加的富裕,甚至,徹底改變自己的命運,讓自己由窮人變成富人都不是不可能。

  這也是李安當初所設計的最低級的教育方式,這種方式也是最廉價和最容易達到的,在後世的很多落後地區,用的就是這種辦法,有些落後國度的落後地區,很多老百姓根本就沒有機會上學,而不識字的文盲又很難從事一些技術性的工作,為此,便采取了這種偶爾去教一下的方法,如此,至少能讓這個國家的大部分老百姓都識字,隻要識字就能去做最基本的工作,也能看懂文字,從而懂得很多知識。

  “縣裏就沒安排先生,偶爾過來教孩子們認字嗎?”

  李安開口問道。

  老頭子搖頭道:“哪裏會有這樣的好事兒,從來就沒有先生過來教孩子們認字,先生們那是要收錢的,縣裏的公學,那也是朝廷供養先生,咱們小村子又沒錢,先生憑啥要來我們這裏,教孩子們認字呢?這個是沒辦法的事情,不過,咱們祖祖輩輩都不識字,不也過得好好的,也一樣能過上一輩子。”

  老頭子的心裏素質倒是挺好的,很快就想通了,覺得娃兒們沒機會認字就不認字,反正祖祖輩輩都是窮人,也都能過得很好,都能生活一輩子。

  能識字自然是最好,可村子裏都是窮人,無法識字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總不能變賣家產供養孩子讀書吧!後世的家長有這個魄力,而大唐這個時代的家鄉,是沒有這個魄力的,因為在大唐讀書其實也是有風險的,若家庭不富裕而強行供養孩子讀書,很有可能會出現孩子讀書拖垮家庭,但卻並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

  比如,好多讀書人耗光了家財,但卻最終沒有考上科舉,而在這個時代,讀書人不能考取科舉,那書基本上就白讀了,雖然,也是能夠學到很多知識,但若是知識不能轉化為金錢,那所學的知識還能有什麽用處,是非常不劃算的。

  所以,這個時代的老百姓是不會冒險的,尤其是家裏比較貧窮的人家,就更加不會冒險的,不讀書還有種地這條出路,而若是讀書不成,種地的資格也同時失去,那就沒法生存了。

  讀書必然會導致文弱,而一個文弱的人,若是最終不能去做官,回去種地也是不成的,因為在讀書的過程中,已經把身體該搞文弱了,種地的時候就會發現自己的體力已經跟不上了,也就沒法好好種地了,隻能非常悲慘的去縣城找點寫字的苦差事,若是運氣比較好的話,說不定能找個賬房的工作,運氣不好混成乞丐都是有可能的。

  正是因為讀書有太多的不確定性,所以,一般的窮苦百姓是不敢隨意供養自己的孩子去讀書的,尤其是那種沒日沒夜供養的那種,那種方式供養出來的人都太過於文弱了,一旦學文不成,後果非常悲慘,而若是僅僅學幾個字的話,那就不會有太大的影響了。

  對於縣城沒能偶爾派遣先生進村教孩子們學習,李安也不打算去指責縣城的責任人,現在蜀中的情況比較緊張,修路才是最重要的第一步,等修路工作完成,蜀中壓力小了一點,各縣就能抽出更多的人手去布局教育方麵的事情了,沒有什麽好著急的,一切都慢慢來就是了。

  鐵路的修建還沒到青城山這裏,但路線是經過附近的,如此,這裏的村民也有處理幫忙修鐵路的義務。

  “老人家,聽說修鐵路了嗎?你們村有人去幹活了嗎?”

  李安開口問道。

  老人家點頭道:“已經聽說了,不過,咱們這裏的路線,還有一些細微的地方沒有確定下來,縣裏正在忙著呢?等完全確定下來,我們村子裏的壯年就都要去修路了,聽說要修一年多呢?那路上全都是比胳膊還粗的鐵家夥,那得多少錢啊!”

  很顯然,老頭已經聽說了有關鐵路的事情,對於用鐵鋪路,這已經超出了這個老頭的認知,畢竟,在大唐這個時代,鐵器還是非常昂貴的,把如此昂貴的鐵,拿來鋪設道路,這確實挺讓人難以理解的,尤其是這種年紀比較大的老頭子,更是難以理解這個事情。

  “確實是天價,鐵路非常值錢,所以,破壞鐵路是要殺頭的。”

  李安笑著說道。

  現在老頭子和村子裏的人,還能稍微輕鬆一些,等到修路正式開始的時候,他們就要幹活了,那一定非常的辛苦,若是人力缺口太大,隻怕半大的孩子和老頭都要去幫忙,不論幹多幹少,隻要認真幹活就行。

  “老人家,你對修鐵路有什麽看法,覺得這是好事,還是壞事。”

  李安開口問道。

  老頭嘿嘿一笑,非常認真的回答道:“好事兒,當然是好事了,聽說修好了之後,從我們這裏去京城,隻需要一天多就到了,我們村子裏也有人去過京城,去一趟要走兩三個月,來回花了一年的時間呢?聽說車票還不貴,花不了幾個錢,這是你真的嗎?”

  看上去老頭子很興奮,這也難怪,老頭子一輩子也沒去過京城,聽說京城特別繁華,也確實很想過去看一眼,但去京城來回至少需要半年,路上所需要的盤纏實在是太多了,他作為一個貧窮的農民,是沒有這麽多錢財的,也就隻能斷了這個念頭,而現在不一樣了,隻要鐵路修通,一兩天的時間就能抵達京城,票價還不是很貴,這就給想要去京城看一眼的老頭子一個希望了,讓老頭子覺得,自己是有希望去京城看一眼的,至少,在自己的有生之年一定要去京城看一眼,看看那個繁華的大都市到底有多熱鬧,他是一個非常喜歡熱鬧的人,能去天底下最熱鬧的京城走一圈,一輩子都沒有遺憾了。

  李安笑著說道:“當然是真的了,隻要鐵路修通了,從青城山到京城就隻需要一兩天的時間,而且,票價有貴的也有便宜的,貴的很貴,便宜的也很便宜,就算是普通百姓,那也是坐得起的,您老一定有機會去京城看一眼的。”

  “最便宜的票價是多少啊!從青城山到京城的。”

  老頭子好奇的問道。

  票價還沒有最終確定,李安哪裏能確定,隻得大概的說道:“大概也就幾百文吧!還不能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