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二十一章
作者:朕禦山河      更新:2020-06-10 19:27      字數:4170
  李安一行人在魯族族長的帶領下,很快就來到了魯族的主城,這個用石頭堆砌出來的小城,看上去還挺別致的,規模與薑姓部落的石頭城不相上下,裏麵的人口差不多也有千人,他們魯族之所以比薑族實力弱小,主要是體現在分支太少,才三個小分支,每一支都不足五百人,而薑姓部落有六大分支,一共七個小部族,實力自然更占優勢了。

  由於主城是魯族的核心之地,所以,這裏集中了全族的人才,全族所有的鐵匠都在主城,剩下的三個寨子裏,都是沒有鐵匠鋪的,這些寨子裏的鐵質工具若是損壞的話,就必須拿到主城來修補了。

  說是三個鐵匠鋪,其實,也就是三個小作坊而已,所有鐵匠加起來也就十幾個人,比薑族還要少一些,平常打造的鐵器,也都是一些比較簡單的器具。

  魯族族長帶李安去了最大的一家鐵匠鋪,這裏有五個人在忙活,他們好像在打造錘子,因為錘子對技術要求不高,所以,他們也是可以打造的,平常使用問題不大,壞了再拿過來修就是了,畢竟,自己打造的錘子更便宜,隻要不是去開山,使用是問題不大的。

  “李侍郎,這就是我們魯族最好的鐵匠鋪了,小地方有些寒酸,讓李侍郎見笑了。”

  魯族族長開口說道。

  李安笑著說道“無妨,已經不錯了,薑族的鐵匠鋪也是如此,看來這一塊地區都差不多啊!這樣個人可不行,形不成規模,就打不出質量上乘的鐵器,也不利於成本的控製啊!”

  任何產業都是要追求規模效應的,隻有形成規模了,才能最大限度的控製成本,才能更好的節約資源,沒有規模效應一切都無從談起。

  “還請李侍郎多多指導。”

  魯族族長顯得非常高興,若李安肯指導他們,他們自然是求之不得了。

  李安也不藏私,親自口頭指揮,將打鐵的一些熱處理工藝告知了這些鐵匠,並要求他們好好練習,千萬不可懈怠。

  這次傳給魯族的熱處理工藝,與當初傳給薑族的是一樣的,並沒有絲毫的區別,讓他們兩族掌握相同的鍛造工藝,這樣才顯得更加的公平合理,要不然就有偏向一族的嫌疑了,就會讓其中一族心裏不舒坦的。

  將這些鍛造的熱處理工藝交給羈縻區各族,自然是為了提高他們的技藝,讓他們可打造出質量更上乘的鐵器,從而拉低鐵製品的價格,促進老百姓更大規模的使用這些鐵器,從而極大的提高生產力,促進西部羈縻區的發展,最終帶領東女國的發展,讓整塊區域都發展起來。

  另外,以後這裏肯定要修路,而修路對各種資源的需求極大,教會這些部落最基本的熱處理工藝,待他們技術熟練之後,隻要給他們圖紙,他們就可以打造處修路所需的各種鐵器,比如鋼筋之類的鐵製品,就完全可以由當地部落承擔一部分打造任務,隻要是朝廷花錢購買,他們是不會有什麽意見的。

  李安當然不會無緣無故將鍛造的技術交給別人了,既然這麽做了,就一定是考慮的很清楚的了,是從整個全局的高度出發去考慮問題的,充分考慮了大唐帝國的利益,將這些基礎的技術散播出去,對於大唐帝國的整體發展是有巨大好處的。

  得到李安的指點,魯族的鐵匠果然打造出了質量過硬的鐵錘,其質量與從蜀中購買的基本沒有區別,這讓當地的鐵匠非常興奮,魯族族長自然更是感激涕零,一定要讓李安去他家裏坐坐,好好吃頓大餐,以感謝李安的饋贈。

  李安並不在乎吃喝,不過,既然是魯族族長盛情相邀,李安也就不拒絕了,況且,隻有彼此都熟悉了,下麵撮合他們與薑族的事情,才能更好談,要是直接說出來,就顯得太生冷了。

  魯族的族長非常好客,把壓箱底的好東西都給拿出來了,這一點讓李安頗為滿意。

  而在酒足飯飽之後,李安便開始為魯族分析未來的局勢,並指出大唐帝國要在附近修路,雖然未必直接經過魯族的地盤,但距離魯族沒有多遠,魯族隻需要修一條路連上這條大路就行了,而咋道路通暢之後,魯族的發展必然能夠更上一層樓。

  分析完天下大勢之後,李安便開始撮合魯族與薑族合作,讓他們化解仇恨,大家一起努力合作,畢竟,魯族的煤炭是薑族需要的,而薑族的生鐵同樣也是魯族需要的,魯族從蜀中夠購買生鐵,無疑是很昂貴的,若是能用自己出產的煤炭,換取薑族的生鐵,這無疑是最好不過的事情,這是一種非常好的雙贏局麵。

  在李安看來,沒有任何理由可以拒絕雙贏,既然是對大家都好的事情,那為什麽要拒絕呢?拒絕是毫無道理的。

  魯族族長早就對兩族之間的對抗傷透了腦筋,早就想與薑族和好了,隻是礙於麵子,擔心自己主動示好,傷了族人們的臉麵,讓自己的威信下降,而一旦自己的威信下降,族長的位置可能就不保了,甚至,會讓整個魯族蒙羞。

  現在李安願意過來說合,這是最好不過的事情了,有李安在其中說合,很多問題就很好解決了,魯族的族人們也不會覺得自己丟了麵子,畢竟,不是他們主動找薑族和好的,他們可以認為,是薑姓讓李安過來說合的,是他們的對手先服軟的,這對於提高他們的部族自尊心有很大的作用。

  在故意猶豫了片刻之後,魯族族長故作難為的答應了李安的要求,他們願意用自己的焦煤,換取薑族的生鐵,並表示以後大家和平共處,誰也不會去找對方的麻煩。

  輕輕鬆鬆的就說服了魯族族長,這讓李安非常的滿意,隻要魯族族長同意與薑族合作,那一切就都好辦了,下麵族人的思想工作,自然由他們的族長負責,相信隻要有利益,他們就不會提出太多意見的。

  既然合作的大框架確定了,下麵就該好好談談價格的問題了,用煤炭交換生鐵,魯族族長覺得是雙贏的事情,但用多少煤炭交換多少生鐵,這個就需要好好考慮清楚了,盡管他們的地盤內擁有龐大的煤炭儲量,還是非常容易開采的露天煤礦,但他們也不願意吃虧,若是不能獲得一個合理的價錢,他們也是不會考慮的,他們倒是可以做出一點讓步,但也隻能是一點讓步而已,而不能有太大的讓步,讓步的幅度必須在可控的範圍內,要讓他們感到舒心才行。

  “李侍郎,老朽覺得,價格可以參照蜀中的差價進行,蜀中一斤生鐵能換多少煤炭,咱們這裏就按這個價,您看是不是很合理啊!”

  魯族族長也不敢漫天要價,畢竟,薑族還能用木炭湊合,而他們的生鐵卻是必須要去蜀中購買的,所以,他們談判的籌碼還是太低了,他們魯族沒有定價權,想要獲得一份公平合理的價格,實在是太難了。

  李安自然明白這是一個比較合理的雙贏價格,但由於薑族占據優勢,所以,在價格方麵,必須更多的照顧薑族才行,魯族族長提出的價格雖然比較合理,但就當前的實際情況看,還是不太現實的,要是不能給薑族一個更有利的價格,他們是不會答應的。

  “族長說的是,本官覺得這的確是比較合理的價格,可惜魯族不占優勢啊!薑族可以用木炭暫時代替煤炭,而魯族卻沒法用石頭代替生鐵,所以,族長說的合理價格,在薑族那裏就不算合理了,他們肯定不會願意用這個價格來交換,族長應該也是明白的。”

  李安開口說道。

  魯族族長自然是心裏有數的,他看向李安,開口問道:“那李侍郎覺得,什麽樣的價格,才能讓薑族接受。”

  李安想了一下,開口說道:“如果族長願意用雙倍的煤炭,我想薑族是沒有理由拒絕的。”

  之所以提出如此價格,除了魯族受製於人之外,還有一個緣故,那就是因為雙方的鐵匠數量都不多,對生鐵的消耗肯定不大,若是魯族需要多少生鐵,就拿多少煤炭去交換,這樣一來,薑族得到的煤炭肯定不夠用的,如此,還需要使用木炭,那就不太好了,薑族的生鐵是大規模冶煉,對煤炭的需求量很大,所以,讓魯族多付出一點,對將來的產量是有好處的。

  “雙倍代價?”

  魯族族長皺了皺眉頭,顯然,他的心裏有點不舒坦,他所提出的合理價格是公正的,但他們魯族卻要付出雙倍的代價,這自然讓他們心裏不太舒坦了,這事兒擱在誰身上都會心裏不舒坦的,畢竟,付出的是雙倍的代價,這個大家是在是有點太高了一些,魯族族長心裏的預期,最多是多加五成的代價,卻沒想到付出的居然是雙倍代價,這與他的心裏預期,是有一些偏差的,讓他有些不太高興。

  李安笑著說道:“本官知道這個價格讓族長覺得有些吃虧,不過,族長的眼光應該放長遠一些,此地焦煤極多,多給薑族一點也沒啥,誰讓薑族占盡優勢呢?若是不給他們足夠的好處,他們很難同意,要知道薑族已經開始冶鐵了,他們用木炭也能冶鐵。”

  魯族族長仔細一想,李安說的的確很有道理,魯族與薑族的情況是不同的,魯族對薑族有依賴,而薑族對魯族卻沒有依賴,薑族完全可以用木炭代替煤炭,區別也不是很大,而魯族的煤炭要是沒有薑族的購買,就隻能埋在地裏了。

  這種情況,本身就是不平等的,這意味著薑族占據極大的主動權,而魯族卻隻能處於任人宰割的狀態,日後薑族也隨時可以對魯族進行製裁,讓魯族損失收入,而魯族卻無可奈何,這很無奈,也很現實。

  在占據絕對優勢的薑族麵前,魯族隻能處於一個被欺負的狀態,這個狀態在想當長的時間內都沒有逆轉的可能,除非魯族的地盤上也能找到鐵礦石,否則,將永遠受製於薑族。

  “好吧!雙倍代價就雙倍代價吧!隻要薑族不再為難我們,我們就能接受這個價格。”

  魯族族長開口說道。

  李安聞言,滿意的說道:“如此,那就太好了,族長放心好了,我會告訴薑族,讓他們不許為難魯族,以後不會再攔著你們的商隊,收取過路費了。”

  既然魯族已經答應吃虧與薑族合作,那麽,李安也要給魯族一些保障才行,至少,要讓薑族不許再為難魯族了,要讓這兩族能夠真心的合作,以最大限度的發展這裏的生產,以降低之後在這裏修路所耗費的資金,為大唐節省一點經費。

  因為天色已晚,所以,李安便在魯族歇息了下來,但派遣部分屬下,帶著幾百斤的煤炭去了薑族的冶煉工坊,將這些優質的焦炭交給薑族的工匠,讓他們好好看看,使用煤炭煉鐵有多麽巨大的優勢,與魯族合作又是多麽的重要。

  隻要讓薑族的工匠看到煤炭的巨大好處,他們就一定會意識到與魯族合作的巨大好處,從而更加願意與魯族合作,這幾百斤的焦煤,將會極大的改善薑族人對魯族人的看法,讓他們意識到自己對魯族也是有所需求的,他們是平等互利的,而不是單方麵有所求,從而非常有利於他們之間的合作,減少他們之間的對抗。

  由於急於擺脫貧困,且建設和冶煉都才剛剛開始,所以,薑族的冶鐵工坊,都是白天黑夜不間斷工作的,每時每刻都有很多人在忙碌,為了照明,晚上的時候,冶鐵工坊至少點燃了幾十個火把堆,將冶鐵工坊的區域照的亮如白晝。

  在得到幾百斤的優質焦煤之後,薑族的工匠立即開始使用,並做好記錄,準備與自己的木炭進行對比,看看區別到底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