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一十五章
作者:朕禦山河      更新:2020-06-04 19:59      字數:4143
  薑姓族人越聚越多,各個分支都抽調了一半以上的人力,以盡快將冶煉工坊建設完成,這些人馬陸續趕來之後,累了一夜的大族和二族的人馬都回去歇息了,他們休息過後,夜裏還會繼續過來幹活,以確保建設的進度不受影響。

  第一個熔爐已經在冶煉的過程之中了,要不了多久,第一爐的生鐵就可以出產了,更多的熔爐也正在建設之中,相信用不了多久,這裏就可以批量建設大量的生鐵了。

  有了足夠的生鐵,對於提高薑姓部落的生活水平,具有非常好的作用,同時,李安也會將打造各種農具的技術交給他們,讓他們掌握一些熱處理的工藝,這樣打造出的農具才能堅固耐用,才能不會輕易的被損壞,這一點非常的重要,守著大量的生鐵,若是不能建設各種鐵器,那就太吃虧了,販賣生鐵和販賣鐵製品,這個利潤方麵的差距是極大的。

  若是缺乏打造合格質量鐵器的能力,就必然要將生鐵販賣到蜀中,然後從蜀中購買所需要的鐵製品,然後運回西部羈縻區,這樣一來一回不但耗費時間,利潤被別人賺去了,而且,會有一種受製於人的感覺,最主要是鐵很重,運輸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來回運輸完全就是浪費人力,在當地冶鐵之後,就在當地進行鐵製品的打造,這個無疑是最合適的。

  對於鐵金屬的熱處理工藝,李安知道的還是不少的,同樣是鐵元素,經過不同的溫度進行處理,所能得到的金屬性能是完全不同的,硬度,剛度,韌性都是不同的,所以,熱處理工藝是非常重要的,薑姓部落之所以有鐵匠,卻隻能做一些基礎的修理和打造並部需要高質量鐵製品的原因,就是因為缺乏足夠的熱處理技術,在沒有出色熱處理技術的情況下,打造出來的鐵製品的性能會受到很大的抑製,會導致鐵器很容易損壞,要不就是達不到使用的性能。

  比如當地非常重要的鐵鑿子,對質量的要求就非常高,要是質量不夠好的話,要麽是使用的時候被砸斷掉,要麽是直接彎了,而不論是斷了還是彎了,都意味著無法再繼續使用了。

  薑姓部落的這些工匠沒有能力,利用生鐵製作出足夠硬度和韌性的鐵鑿了,同樣的,就算是普通的農具,打造出來的質量也很不樂觀,讓當地的族人都不樂意使用,於是,隻能去蜀中購買質量過關的各種鐵製品,然後,若是這些鐵製品長期使用的時候鈍了,當地的鐵匠會進行一定程度的修繕,相比於製造合格的鐵製品,修繕鐵製品就要容易的多了,合格的鐵製品已經被熱處理合格了,修繕的時候也不會導致性能的下降,所以,當地的鐵匠完全有能力進行修繕。

  被征調過來幹活的族人,全部都是男子,最大的應該有五十歲左右,最小的有十五歲,這個年齡區間的男子,全部都屬於合格的勞力,部落的女子也能幹活,不過,隻要男子夠用,就不會輕易動用女子,鐵礦這裏太亂了,女子過來了會不太方便的。

  第一爐的鐵礦石正在冶煉之中,距離出爐還需要一些時間,這個實在是急不得,冶煉鐵礦石不是短時間內就能完成的。

  高爐冶煉算是所有冶煉之中,非常高效的一種冶煉方式了,這種冶煉方式有很多的好處,是古代人民非常喜歡的一種冶煉方式,非常的高效和廉價,對於成本控製有極大的優勢。

  冶煉工坊的建設進度很快,而搜尋段儉漢的隊伍,仍舊沒有獲得任何的消息,這貨不知道躲到哪裏去了,居然始終找不到。

  李侍郎,這冶鐵看來也沒有那麽難啊!石頭都已經開始化了,鐵水都出來了,出來了。”

  二族長非常興奮的說道。

  這貨最為貪財,常年做生意的他,對於冶煉鐵能掙多少錢,自然是非常清楚的,他也曾經做過生鐵的生意,從蜀中購買過不少生鐵,賣給自己和臨近的部落,從而掙取一定的差價,對於生鐵的價格,沒有誰比他更清楚了,盡管這些年,蜀中的生鐵價格有了一定程度的下降,但價格還是比較高的,尤其是生鐵販賣的量一般都很大,總體來說,仍然屬於價格比較高的大宗商品。

  當地擁有非常龐大的鐵礦石蘊藏量,這就意味著隻要開足馬力生產,就可以得到數量非常巨大的生鐵,倒時候,就可以大量的外賣了,大量的生鐵自然是可以賣很多錢的,這將極大的改變當地族人的生活水平。

  與販賣糧食獸皮相比,販賣大量生鐵的價值顯然更大,而且,糧食能販賣的並不多,大部分要留給自己,獸皮也受製於大山裏獵物的數量,想要提高更多的數量也是很難的,如此一比較,生鐵的價值就更大了,生鐵是由鐵礦石提煉的,而山上有大量的鐵礦石,如此,隻需要投入足夠的人力進行開采,就可以得到數量非常可觀的生鐵資源了,而這一點是糧食和獸皮所不能比的,按照二族長的預計,有了大量的生鐵資源之後,他們販賣出去的物資所能得到的收入至少能翻十倍,這會極大的提高當地百姓的生活水平,也難怪二族長看到鐵礦石化成鐵水會如此的激動。

  這還隻是販賣生鐵的利益,二族長要是知道李安會交給他們鐵製品的熱處理工藝,估計,他更是會高興的跳起來。

  同樣重量的生鐵與鐵製品,在價格方麵的差距是極大的,鐵製品的價格至少也能達到生鐵的兩倍以上,甚至還要更高一些,鐵製品的價格,取決於鐵製品的質量,不同質量的鐵製品,價格差別是很大的,同樣是十斤生鐵打造的鐵製品,質量好的可以賣出生鐵價格的幾十倍,而質量一般的,有可能隻可以賣到比生鐵稍微貴一點,差距真的是非常的巨大。

  常年去蜀中做生意的二族長,對蜀中鐵製品價格的差距是非常清楚的,同樣是鐵鑿子,蜀中不同鐵匠製造的鐵鑿子,價格方麵的差距極大,便宜一些的隻有昂貴產品價格的三分之一,但他還是更喜歡買貴一旦的,因為貴的質量更可靠,使用的時候不容易出現問題,而便宜的鑿子,在鑿石頭的時候,很容易就會有磨損,用個三五天就要去鐵匠鋪修理一番,這實在是太讓人難受了,性價比太低了,還是質量好貴一點的比較好用,不用幾天就跑去鐵匠鋪修理鑿子,從而極大的提高幹活的效率。

  曾經二族長也買過一些生鐵回來,讓本族的鐵匠試著打造鐵鑿子,結果打造出來的鑿子,由於質量嚴重不過關,連一天都用不了,用一段時間尖端就燉了,鑿石頭的時候非常的費力,用更大的力氣則很快又會將整個鑿子弄彎,實在是不堪用,沒有辦法隻能放棄自己製作,改為從蜀中購買。

  二族長的內心實在有太多的無奈,他也很想讓薑姓一族的百姓過上更富裕的日子,可本族所能拿得出手的物資實在是太少了,這些少量的物資,根本就兌換不了太多的物資,買很多糧食才能換到少量的鐵製品,況且,當地缺乏的又何止鐵製品一樣,鹽巴,白糖,布匹等各種生活物資都很缺乏,而這些都需要他們拿自己多餘的糧食,還有辛苦打獵獲得的獸皮去交換,偶爾采藥能獲得名貴藥材,倒是可以大發一筆橫財,但名貴藥材是很難獲得的,總體上來說,薑姓部族還是很貧窮的,小日子過得真不怎麽樣。

  而這一切都將因為鐵礦石的開采,而變得完全不一樣,隻要生鐵產量大幅度增加,他們部落就可以大量販賣了,倒時候肯定能掙不少錢,而他們要是知道李安會交給他們一些熱處理的技術,估計內心會更加高興的。

  二族長去過冶煉工坊嗎?”

  李安開口問道。

  二族長搖頭道:“沒有,沒去過,這也是第一次知道冶煉工坊原來是這個樣子,這冶煉工坊都是機密,怎麽會隨便讓外人看呢?都不讓外人靠近的,怕偷學了去。”

  這貨說的一點沒錯,對於很多工坊來說,如何冶煉鐵礦石也屬於商業機密,一般情況下是不會隨便告訴外人的,以防自己的核心技術被別人學了去,要知道一個好一點的冶煉方式,是可以極大的節約冶煉成本的,會讓礦主獲得更低廉的成本,從而可以賺取更多的利潤,如此好的掙錢方法,自然不會輕易告訴別人了,否則,別人也把成本降下去了,自己肯定會有損失。

  人一般都是自私的,考慮更多的都是自己的利益,是不會為別人考慮的,人不為己天誅地滅,這可不是一句空話,而是實實在在的大實話,不為自己考慮的話,自己的利益早晚是要被別人搶走的,而沒有任何一個人,希望自己的利益被別人搶走,都希望能夠一直維護自己的利益,不讓自己的利益有所損失。

  而正是因為人都太自私了,所以,古代有很多非常精良的技藝,到了後來都失傳了,因為有技術的人,不會輕易將技術傳給別人,隻會傳給自己信任的兒女,或者是自己的徒弟,這樣一來能學到技術的人就很少,一旦自己的兒女和徒弟意外身死,那麽,這個精良的技藝就失傳了,就會永遠的消失在曆史長河之中,成為讓人歎息的無奈。

  就算是後世的文明社會,技術的封鎖同樣非常嚴重,富裕的國家為了讓自己的帝國永遠富裕,永遠淩駕於別的國家之上,永遠享受優越感,會想方設法的封鎖自己已經獲得的技術,不讓別人國家獲得。

  當然,這樣倒也可以理解,雖然不厚道,但別國也不能說什麽,誰讓這是別人發明的技術呢?辛辛苦苦研究出來的東西,怎麽可以隨便送給別人分享呢?

  但還會有更加嚴重的技術封鎖,那就是當別國也學會了一定技術之後,他們會通過封鎖上下遊的供應來打壓,從而讓別國主動放棄各種技術的研究。

  就比如薑姓族人若是突然學會了鍛造非常先進的各種鐵質工具,比蜀中鐵匠鍛造的還要好,可以賣出很高的價錢,但生鐵是從蜀中鐵匠鋪進的貨,如此,蜀中的鐵匠鋪為了維護自己的整體利益,或許就會直接斷供西部羈縻區的生鐵資源,如此一來,西部羈縻區的鐵匠沒有了原材料,就算自己有再好的鍛造技藝,那也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所有的技藝全都成了擺設,變得一點意義都沒有了。

  被別人卡住原材料,沒有什麽比這更讓人痛苦了,所有的原材料隻要缺少了一樣,鍛造就無法進行下去。

  而後世的技術封鎖,可比這個容易多了,後世的一個技術需要的原料和零件,都有幾萬個,隻要一個核心零件被限製了,一個技術產品也就完蛋了,擁有核心技術的帝國,為了限製下麵諸國的發展,會想盡一切辦法進行打壓,下麵諸國一旦有了什麽先進的技術,他們就會把其中的某個部件進行限製,從而讓下麵的國家無法生產這種先進的技術產品,從而牢牢的把握住主動權,卡死下麵的國家,可以說非常的毒辣,非常的過分,非常的讓人痛恨。

  李安最討厭這種人為的技術限製了,一些最核心的技術可以限製一下,防止技術外泄,但對於冶鐵和生鐵的熱處理,這些最基礎的技術,李安根本就不放在眼裏,所以,自然要將這些技術交給薑姓部落,讓他們也掌握這項技術,從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鐵製品和生鐵的價格,而這些鐵製品價格越低,對於整個帝國來說越是有利,鐵質農具的價格越低,在普通百姓之中的普及率就越高,必然可以極大的提高大唐帝國農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