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九十九章
作者:朕禦山河      更新:2020-05-20 19:20      字數:4111
  薑姓部族的各個小族長,心思各不相同,每個人都是盤算著自己的利益,都在從多方麵權衡利弊,以找到最符合自己利益的選項,而對於段儉漢所說的話,他們肯定是不會全部相信的,他們的年紀都比較大,也比較的成熟,是不可能輕易相信任何事情的,他們有理由懷疑一切值得懷疑的事情。

  一個人年紀太小,思想會比較幼稚,容易被人誤導,而年紀太大的人,同樣也很容易被人所誤導,也就是老了,思維轉不過彎來,更容易守舊,更喜歡相信固有的東西,而不相信新生的東西,不希望有所改變。

  在所有人之中,大族長的年紀無疑是最大的,雖然他也並不糊塗,但他比所有人都更加的守舊,更希望能夠維持現狀,不希望現狀有任何的改變,對於東女國要徹底歸入大唐,成為大唐的州縣,他從心底裏反對,而據說朝廷還要修築一條大道,從他們這裏通過,他的心裏就更加的反感了,盡管路況好了之後,他們出行也會方便很多,還是有很多好處的,但他首先想到的是壞處而不是好處,他覺得若是道路修通了,外麵的人就會大量湧入這裏,會嚴重破壞當地的現狀,會幹擾他們現有的安靜生活,甚至,會把他們這裏搞的一團糟。

  段儉漢的口才又比較好,幾句話一勸說,薑姓族長就完全站在段儉漢這頭了,覺得阻止東女國成為大唐正常州縣是非常有必要的。

  雖然目標已經想清楚了,但具體如何實施,這倒讓眾多族長大傷腦筋,畢竟,大唐朝廷的實力不是這些羈縻州部落所能比的,若是他們敢反叛朝廷,遭受的肯定是滅頂之災,他們也沒有反抗朝廷的實力,但段儉漢會給他們想辦法的,經過一番勸說之後,薑姓族長覺得段儉漢說的有點道理,隻是擔心下麵的幾個小族長不同意,所以,一時也不敢輕言實施,他作為族長,也要等待一個合適的時機,將自己的決定說出來,而這個時機就是所有小族長都認可段儉漢之後,隻有這些小族長都認可段儉漢的話,他才能更好的實施自己的計劃。

  段儉漢的話,一下子就把二族長給噎住了,二族長是一個熱衷於做生意的人,也是所有薑姓部族之中,過的相對最舒坦的一個,若不是拿出一部分支持主寨,他們的日子會更好。

  從表麵上看,自然是主寨最為繁榮和富裕,但實際上,二族長的部落生活才是最好的,隻不過他們善於隱藏,在悶聲發大財,悄悄的隱藏了自己的實力,另外,由於常年在外邊做生意,所以,二族長的見識在所有族長之中是最高的,也是最不容易被迷惑的,他自然明白道路交通對於商業和繁榮的巨大意義,明白道路修的越好,就越容易造成商業的繁榮和富裕,總之,好處是非常多的。

  但道路造成的商業繁榮,不是那一個人的,是所有商人的,道路狀況越好,商業越繁榮,但同時,商業的競爭也就越是激烈。

  在西部羈縻區這裏,因為薑姓是最大的一族,所以,還是占有不小優勢的,至少,在西部羈縻區,薑姓一族的商業是霸主地位,可一旦道路修通了,蜀中的大商人很有可能大批湧入西部羈縻區,到時候,他們的商業很有可能會被衝擊,盡管如此一來,普通族人可以有更好的選擇,可以買到更加廉價的商品,但他作為做生意的二族長,日子就不好過了,一直以來,因為他到處做生意,可以時不時的拿出一些錢財來救濟族人,從而維持著很高的聲望,而若是他的生意被外來的大商人搶走了,那他就不會像現在這樣富裕了,不但自己不能過上富裕的日子,更沒有錢財來救濟窮人,也沒法給大族長上供,如此,他的地位就會急轉直下。

  所以,二族長明知道修路對他們整個西部羈縻區是有好處的,可以讓這裏的百姓都過上更加富裕的生活,但這些與他自身又有什麽關係呢?若讓所有百姓都富裕起來的前提是讓他自己變得貧窮,那他肯定是不情願的,幸福是怎麽來的,是比較出來的,當身邊所有人都比自己過得好,那自己就肯定不會有幸福感,而當自己身邊的所有人都比自己還貧困的時候,幸福感也就上來了,這可能比較的殘忍,但卻也是事實,事實就是如此的殘酷,這也許就是人生吧!

  見二族長不說話了,段儉漢一臉的滿足,這表示他又解決了一個小族長,隻要一個個的解決,總可以把他們全部說服的,而隻要把所有人都說服,他的目標也就可以實現了,就不辜負兄長段儉魏交代給他的任務了。

  大族長早就已經被他說服了,二族長是生意人,他從生意的角度去嚇唬二族長,讓二族長也不敢說什麽了,其餘的幾個族長也都好辦,隻有最後來的這個七族長顯得有些橫,也是他急需要拿下的一個小族長。

  “族長,這山神是不能隨便得罪的,若真的讓朝廷把這裏的大山都給鑿開,那咱們這裏豈不是也要像東女國那樣,發生千年不遇的天災麽?

  三族長也是一個年級比較大的老頭子,與大族長一樣守舊,也是非常擔心得罪所謂的根本不存在的山神。

  四族長接著說道:“族長,我同意段兄弟的說法,咱們薑姓一族在這裏都生活幾百年了,一直風調雨順,大家也都安居樂業,這可都是山神保佑啊!咱們可千萬不能學東女國,千萬不能得罪山神啊!

  這兩位大佬一說話,五族長,六族長也都連連點頭,覺得不能得罪山神,他們覺得自己是山裏的子民,全仰仗山神的庇佑,才能在大山裏安居樂意,若是得罪山神的話,他們一定會遭到山神的懲罰,到時候,那就是一場非常可怕的天災,而古時候的百姓,對於天災是非常恐懼的,因為每一次發生天災,那都是死傷一大片,後果極其嚴重,讓人不得不心生畏懼。

  古代的科技水平有限,對抗天災的手段實在是很有限,就算朝廷想要對災區進行救援,也會因為運輸條件的限製而大打折扣,救援的效果不會太好,所以,古人是非常畏懼天災的,一旦遇到天災,那就是一件讓人絕望的事情,有點積蓄的或許還能活下去,而完全沒有積蓄的就隻能被活活餓死了,這一次臨近的東女國餓死多少人,他們作為鄰居,多多少少是知道一些的,自然非常明白這天災的可怕。

  古代的天災就那麽幾種,比較常見的有水災,旱災,蝗災,瘟疫,還有一些不常遇到的天災,比如火山爆發,地震,台風,海嘯,森林大火,冰雹等。

  其實,在沿海地區,台風也算比較常見,但古代的華夏是以內陸為主要區域的,沿海都屬於偏遠區域,沒有多少人關注,所以,對於台風並不是很畏懼,而對於火山,海嘯什麽的,就更不畏懼了,內地的老百姓最擔心的就是水旱災,蝗災和瘟疫,這四個才是真正讓老百姓畏懼的。

  對於農耕民族來說,沒有什麽比風調雨順更能讓他們開心了,為了能夠風調雨順,很多古代的百姓會到處祭祀,通過祭祀的方式來祈求風調雨順,隻要農耕區風調雨順,便會有一個不錯的收成,而風調雨順,指的就是不要有水災和旱災,不要有蝗災和瘟疫,這樣老百姓們便安心了,便能夠過上安定的小日子了。

  當然了,期望歸期望,自古以來,各種災害從來就沒有斷過,各種天災也是層出不窮,水災旱災幾乎每過幾年就會發生一起,蝗災和瘟疫的發生同樣非常頻繁,尤其是在戰亂的時候,經常性的會發生瘟疫,甚至嚴重的時候,會年年發生瘟疫,讓百姓們痛苦不堪,也正是因為天災不斷,所以,古代的百姓壽命都不是很長,平均壽命一般隻有三四十歲,在戰亂的時候,甚至更低。

  當然,也不是所有地區都會經常性的發生天災的,一般在比較封閉的小環境之中,發生天災的概率非常低,就比如薑姓一族所居住的區域,都幾百年了,幾乎沒有發生過幾次像樣的天災,一直都是比較的風調雨順,畢竟,他們這個區域森林覆蓋率極高,發生天災的可能性很低,隻要不出現大的意外,一般是不會發生什麽天災的,就算偶爾發生一些水旱災害,也都是比較輕微的災害,並不會對他們的日常生活產生多大的影響。

  有時候水少,莊稼收成不足,他們也可以去山裏打獵和采集野果,都說靠山吃山,隻要這座大山沒有什麽大問題,他們的家園就有很大的抗天災能力,隻要不發生不可撲救的森林大火,他們的居住區就不會發生什麽像樣的天災。

  薑姓一族的老祖宗很有眼光,選擇了一處非常好的居住區,在這個世外桃源般的大山深處,幾乎不會遇到什麽災害,除了稍微貧窮一點之外,幾乎沒有其它的缺點,若是修建一條大路的話,這裏的貧窮問題也可以解決,隻是這些老家夥擔心破壞風水,得罪了本就不存在的所謂山神。

  “諸位,段兄弟說的對,東女國的天災,的確是朝廷的錯,要不是朝廷向東女國索要玉石,東女國就不會大規模的開山,就不會得罪山神,就不會有天災,東女國的老百姓也不會餓死一大片,這都是朝廷的過錯,而我們不能讓這樣的事情發生在我們的身上,我們必須要團結起來,一起阻止朝廷的決定。

  薑姓族長開口說道。

  這老家夥也是夠了,僅憑段儉漢說的,他就相信了,東女國大規模開采玉石,其實,隻有很少的一部分精華上供給了朝廷,大部分都是拿去市場上販賣了,為的是增加經濟收入,從而富裕國民,畢竟,既然大山裏有大量值錢的玉石,為什麽不開采去賣錢呢?讓自己變得富裕難道不好麽,至於發生可怕的天災,這個事情與開采玉石有個屁的關係,不過是巧合罷了。

  其實,東女國的玉石開采還是太晚了一些,若是早些開采的話,就能夠聚集足夠多的錢財了,那樣就能夠遊刃有餘的購買很多糧食來賑災了,就是因為開采的太晚了,賣掉玉石所掙的錢財太少,而發生災害之後,外商運去的糧食價格又太高了,這才導致了災害的擴大,讓很多百姓食不果腹,說到底還是沒錢,若是有錢的話,根本就不用擔心天災,隻要開出很高的價格購買糧食,蜀中的糧販子估計都擠破頭往東女國湧,以掙取足夠多的利潤。

  此時,蜀中的糧販子不太樂意去東女國,就是因為路太難走了,路上還不太安全,糧食運輸過去之後,成本增加了好多倍,若是不賣十倍的價格,都不夠成本的,而賣的太高,東女國卻沒有足夠的錢財購買,如此商人豈不是白忙一趟。

  之前的東女國由於一直風調雨順,糧食並不缺乏,商人去東女國的不少,但根本就沒有糧食販子,都是販賣其它商品的,比如絲綢,蜀錦,小玩意啥的,都是價格相對比較昂貴,對運輸費不太敏感的商品,而糧食對運輸費比較敏感,一旦運輸費用比較高,糧食的成本就會急劇上升,而在成本急劇上升的情況下,售價肯定也低不了,而售價太高的話,很多人都買不起,這樣就沒有銷量了,這還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很多人買不起糧食之後,就會動用武力去搶奪,那樣一來,別說賣糧食了,商人的小命都有可能不保,很多商人之所以不敢跑去東女國販賣糧食,就是考慮到當地很多百姓買不起,很有可能會直接搶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