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八十五章
作者:朕禦山河      更新:2020-05-04 17:41      字數:4245
  盡管擁有大量的土地和佃農,但受製於氣候和土質等因素,這些土地上也不是什麽都能生產的,有些作物並不適合在當地種植,需要的話就隻能選擇購買這種途徑了。

  而購買又分為零買和批發兩種方式,零買的單價自然是比較昂貴的,而批發的價格就相對要低廉許多了,所以,在用量比較大的時候,還是批發比較劃算。

  對於楊家來說,除了自己的小家需要每年增添棉衣棉被,為自己服務的仆人和護衛,肯定也要為他們準備一些,還有家族的那些窮親戚,搞不好也會蹭點,如此,一年下來的使用量不是一個小數目,在這種情況下,自然是選擇批發最劃算了,在本地批發還是會被人大掙一筆,去西域原產地大量購買優質棉花,就顯得非常英明了。

  而因為去一次西域不太容易,也為了得到更好的價格,所以,一次購買就買了十幾年的用量,這樣至少在十多年內,府上是不會再出現棉花的短缺了。

  另外,對於擁有大量牲畜和馬車的楊家來說,麻繩是不可缺少的,平時使用的時候也會有比較大的損耗,所以,家裏自然要多備點麻繩,甚至多備點半成品的也亞麻皮,讓仆人空閑的時候,自己編織麻繩,這樣又能大省一筆。

  幾乎所有用量比較大的生活用品,家裏的倉庫都準備了許多,以備不時之需,有這些大量的存貨在,一家人的心裏也比較的安心。

  “李侍郎,這個裏麵是農具,各種農具都放在裏麵了。”

  家主繼續介紹道。

  李安很想看看,當地使用的都是什麽樣的農具,是否足夠的先進,從而可以推測出當地的農業發展達到了什麽樣的水平。

  一進去首先看到的是幾十個排列整齊的曲轅犁,這些是曲轅犁是按照三層放置的,每一層都有十多個,總計三五十個,這裏居然存儲了這麽多的曲轅犁,足以顯示楊家對於種植糧食的重視,這些曲轅犁既可以自己使用,也可以租給佃戶使用,從而賺取傭金。

  而蜀中這裏能用上曲轅犁,也說明這裏的農業發展水平還是很不錯的,曲轅犁是一種比之前的耕犁更加先進的農業生產工具。

  為什麽說曲轅犁更好呢,自然是因為曲轅犁擁有幾處重大的改進,首先是將直轅、長轅改為曲轅、短轅,並在轅頭安裝可以自由轉動的犁盤,這樣不僅使犁架變小變輕,而且便於調頭和轉彎,操作靈活,節省人力和牲畜。

  曲轅犁有十一個部件,分別是犁鏵、犁壁、犁底、壓镵、策額、犁箭、犁轅、犁梢、犁評、犁建和犁盤,結構還算是比較複雜的,使用的時候也很好用,是一種非常使用的耕犁。

  曲轅犁是大唐才有的,而普通耕犁的起源是比較早的,在漢代的時候,普通耕犁已基本定形,但漢代的這種耕犁是長直轅犁,耕地時回頭轉彎不夠靈活,起土費力,效率不很高,大唐初期出現了短曲轅犁,其優點是操作時犁身可以擺動,富有機動性,便於深耕,且輕巧柔便,利於回旋,適宜了江南地區水田麵積小的特點,所以,最早出現的便是在江南一帶。

  因為曲轅犁增加了犁評和犁建,如推進犁評,可使犁箭向下,犁鏵入土則深。若提起犁評,使犁箭向上,犁鏵入土則淺。將曲轅犁的犁評、犁箭和犁建三者有機地結合使用,便可適應深耕或淺耕的不同要求,並能使調節耕地深淺規範化,便於精耕細作。犁壁不僅能碎土,而且可將翻耕的土推到一側,減少耕犁前進的阻力,曲轅犁結構完備,輕便省力,是大唐時代先進的耕犁,在機器出現之前,曲轅犁是耕地的主力設備。

  曲轅犁之所以足夠好用,是因為在設計的時候,就充分考慮了性能的均衡和穩定,均衡是指造型物各部分前後左右間構成的平衡關係,是依支點表現出來的。穩定是指造型物上下之間構成的輕重關係,給人以安定、平穩的感覺,反之則給人以不安定或輕巧的感覺。

  大唐曲轅犁以策額為中線,左右兩邊保持等量不等形的均衡,從色彩上來看,木材的顏色是冷色,而鐵也是冷色,可以達到視覺上的均衡。

  穩定主要表現在實際穩定和視覺穩定兩方麵,從造型上看,下麵的犁壁、犁底、壓镵,體積質量較大,重心偏下,有極強的穩定性,這就是實際穩定,從視覺平衡上看,犁架為木材,下麵的犁鏵為鐵製,由於鐵的質量分數比木材的質量分數大,從而給人以重心下移的感覺,有很強的視覺穩定感。

  曲轅犁最大的好處,是耕地的時候比較省力,在曲轅犁中,犁轅的長度除了能滿足分解牽引力的功能要求外,還兼顧了與整體犁架的比例,犁轅的長度與犁架的比例符合審美要求,犁鏵本身也有一定的長寬比例,並與犁架的比例相統一,這既滿足了局部之間的比例關係,也照顧到了局部與整體的比例關係。

  尺度是在滿足基本功能的同時,以人的身高尺寸作為量度標準的,其選擇應符合以人為本,犁鏵的尺度由耕地的深度、寬度來確定,滿足了基本的功能需求。犁梢的長度符合人機尺寸,減少了農民耕地時的疲勞。

  可以這麽說,發明曲轅犁的人,絕對是一個人才,是一個很會動腦筋的人,這個發明極大的促進了大唐農業的發展,讓大唐的農民可以更輕鬆的耕地,一天之內可以多耕很多畝土地,單位勞動效率大大提高了。

  “不錯,居然有這麽多的曲轅犁,農民耕地就靠它了。”

  李安滿意的說道。

  在另一邊的架子上,擺滿了各種鐵質農具,這些農具有的是成品,可以直接拿去使用,還有一些就是金屬頭,並不能直接使用,需要加裝木柄之後才能使用,另外,還有不少長短不一的木棍,這些木棍可以輕鬆的加工成農具的木柄。

  這些農具的種類非常齊全,既有在田地裏使用的鐮刀,鐵鍬,斧頭,也有在家中使用的草叉,滾輪,磨盤,還有一些加工產品的紡車,用來紡紗的,掛在牛驢脖子上的繩索等工具。

  總之,這裏麵有太多的工具了,而且絕大部分都是農業使用的工具,其餘的家用工具比較少。

  “這些竹片是什麽工具?”

  李安看到了一種自己不認識的工具,好奇的開口問道。

  家主熱情的笑道:“李侍郎,這個是翻車上的竹片,送水澆地用的,因為每年都有損壞,所以,就多備了一些。”

  他這麽一說,李安想起來了,在小塔山的梯田裏,有很多抽水的翻車,這些翻車之中,就有這種帶有竹片的小翻車,這些竹片常年經受日曬雨淋,確實比較容易損壞,而損壞之後自然要盡快進行修複更換了,以免影響澆水的進度。

  這些竹片儲存了足有幾千個,每一個竹片都有兩尺長,五寸寬,算是比較大的竹片了。

  因為是用來翻水的,所以,這些竹片都是弧形的,其實也就是將整個竹筒切開一個口子之後,用加熱水泡等方法將竹片弄軟,然後從切口處用力扒開,並固定在一個適當的幅度,做好之後,還要在兩側訂上擋水板,以免水從兩側流掉。

  加工這樣一個翻車竹片,其實還真是挺費事的,所以,每次加工的時候,都要進行批量的生產,這樣才能盡可能的降低單個翻車竹片的成本。

  在翻車竹片的旁邊,是一個個擺放整齊的竹筒,這些竹筒都是開一個口子,另一端是封死的,也就是將竹子按每個結鋸斷而已,加工這種竹筒就沒有任何技術含量了,加工起來是非常方便的,成本極其低廉。

  這些竹筒可不是用來當水桶用的,而是竹筒翻車的主要部件,對於將低處的河水弄到高處,主要就是用翻車,而翻車就分為竹片式的龍骨水車,以及竹筒水車。

  兩者相比較的話,自然是竹筒翻車的效率更高了,但由於竹筒翻車個頭太大,在有些地形,竹筒翻車無法操作,也就隻能退而求其次的使用竹片式的龍骨水車了。

  楊家在小塔山的梯田裏,就是兩種水車同時使用的,在可以使用水筒翻車的位置,自然是使用水桶翻車了,而在水筒翻車無法安裝的位置,則使用的是龍骨翻車,兩種翻車配合起來使用,可以更好的給梯田澆水,避免部分區域無法澆水的現象產生。

  楊家倉庫內儲存如此多的農具,可以看出他們對農業的重視,盡管他們自己並不需要幹農活,但若是佃農們的糧食種的不好,沒有了收成,對他這個主人也是有很大影響的,佃農的糧食沒有收成,也就交不了租子,他們家的倉庫就別想有糧食了。

  “這個鋤頭太沉了,不過也好,算是貨真價實了。”

  李安拿起一個鋤頭,又輕輕的放下了。

  受製於時代的科技水平,大唐的農具普遍比較笨重,就比如眼前的鋤頭,看上去就頗為笨重,拿在手裏是很沉的,用這樣的工具幹活,手脖子肯定會很酸的,不過,也有一個好處,就是可以很好的鍛煉胳膊的力氣了,所以,經常幹農活的人,胳膊會比較的有力氣,還有就是鋤頭夠重,除草的時候會比較趁手,不會出現輕飄飄的感覺,隻需要前後用力,而不需要刻意的向下用力了,對於會用的人來說,這個也可以叫省力,力氣大的人,反而會覺得這種沉重的鋤頭更好用。

  鋤頭的發明體現了勞動者的智慧,在莊稼地裏,最討厭的就是雜草了,若不將雜草清理掉,種在地裏的莊稼就會長不好,也不知道是什麽原因,莊稼總是搶不過雜草,若是任由雜草與莊稼共存,很快,雜草就會將莊稼給徹底擠掉,從而讓土地的產出出現斷崖式的下跌,如此,這塊地就算是白種了。

  為了對付這些討厭的雜草,種地的農民在長期的摸索中,發明了較為快速和省力的除草工具,也就是鋤頭,有了鋤頭之後,除草的效率就大大增加了,比用手拔草要快得多。

  剛開始發明的鋤頭,就是木頭的,然後用上了石頭,進入了石器時代,然後就是銅鋤頭,最後是鐵鋤頭,後世甚至有更加先進的不鏽鋼鋤頭,真的是越來越先進了。

  而鋤頭在發展的過程中,又分為板鋤,薅鋤和條鋤三大類,其中,板鋤高比寬略長,主要用於大麵積的淺度挖掘,比如土地的鬆土翻種。

  薅鋤是刀身寬大而鋒利,有的略有弧度,呈月牙形。有的沒有弧度,刃口平直。其高度小於寬度。較板鋤略輕、略薄,有鐵柄,用於與長木柄的銜接。主要用於地表的鏟掘工作,比如鏟除地麵的雜草,收攏地麵散亂的穀物或沙土等。

  而條鋤刀身窄小,用於小麵積的深度挖掘,常用於土質堅固的地方,也常用來挖掘埋藏在土壤裏的塊莖植物木薯、馬鈴薯、甘薯、山藥、芋頭等。

  不同的鋤頭有不同的用處,隻有選擇最適合的才是最好用的,在做不同勞動的時候,要選擇不同的鋤頭。

  倉庫裏的鋤頭,看著絕對不止三種,十幾種是有的,有些鋤頭做的介於三種鋤頭之間,倒是讓人說不出到底屬於哪一種鋤頭了,還有一些甚至是兩用鋤頭,一個鋤頭有兩個鋒刃,分別位於兩頭,用這個麵是板鋤,而用另外一個麵就是條鋤,還有一些一麵是鋤頭,另一麵是三個鐵叉,甚至,還有鐵鍬和鋤頭的組合,不過,是呈直角配置的,正著使用是鐵鍬,拿起來就能當鋤頭。

  初秋戰國時期的大鐵戟,看著就很像鋤頭,一個變形的鐵鋤頭,估計這種兵器就是由鋤頭演化來的,當時的大部分士兵都是農民,而農民最擅長使用鋤頭了,如此,利用鋤頭做兵器,對於征召的農民士兵來說,必然是駕輕就熟的,在訓練的時候會非常的容易,更容易快速形成戰鬥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