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蘇蔓:原來我隻是個工具人!
作者:M辰軒      更新:2021-08-29 10:31      字數:2327
  第16章蘇蔓:原來我隻是個工具人!

  果不其然。

  一位華夏博物館的工作人員,正在觀看蘑菇屋直播,她本來就是向往的粉絲。

  當蘇蔓看到唐青花瓷碗時,便瞪大了眼眸,下巴險些掉在地上。

  蘇蔓可是京都大學曆史係的研究生,平日裏便喜歡研究曆史資料。

  再加之工作的原因,她平時所接觸的文物很多,自然也就知道這唐青花的重要性。

  對於路辰在直播間內說的,與她所了解的曆史相差無幾。

  雖然不知道唐青花究竟是真是假,但她還是決定將此事反映上去。

  畢竟,若是真的唐青花,那對曆史研究的意義重大。

  於是乎,她撥通了館長的電話號碼。

  “嘟嘟~~”

  電話響了兩聲,便聽到那頭傳來了一陣惺忪的聲音。

  很顯然,對方已經休息。

  “喂,王叔,你休息了嘛?”蘇蔓有些不好意思的說道。

  她知道現在時間太晚,但,考慮到事情的重要性,已經顧不得太多了。

  她清楚王叔的性格,熱衷於曆史探索研究工作,甚至達到了癡迷的地步。

  被她成為王叔的這個人,正是華夏博物館的館長,華夏曆史研究院名譽副院長,京都大學曆史係教授,王博明。

  頭銜眾多,正代表了此人非同一般。

  可以這樣說,王博明算得上是華夏曆史權威。

  無論是曆史研究,還是古董的甄別,皆是大師級的代表。

  “嗯,是小蔓啊,這麽晚了,是有什麽事情嘛?”

  “王叔,是這樣的,我剛才看直播節目,出現一個唐青花的瓷碗。我看釉色、器型和記載很相似,應該是真的唐青花。”蘇蔓有些興奮的說道。

  可,電話那頭卻陷入了沉默。

  大概過了兩分鍾,聽筒裏傳來了一陣嚴肅的聲音。

  “小蔓,你可知道你說的是什麽?博物館僅存的唐青花,也隻是碎片而已。若真是完整的唐青花瓷碗,你可知意義多大?我希望你沒有再騙我,否則我告訴你爸,看他會不會罵你。”

  “王叔,我沒有騙你。我真的看到了唐青花瓷碗,否則也不會大晚上打擾您休息。具體是真是假,我不敢辨別。”蘇蔓有些焦急的解釋道。

  對方再次陷入了沉默,他清楚蘇蔓的性格,絕對不是那種說謊的人。

  “你在哪兒看到的?”

  “是一檔直播類綜藝節目,節目的名字叫向往蘑菇屋。”

  蘇蔓話音剛落,對方便掛斷了電話。

  蘇蔓:“.........”

  我可以說,我話還沒說完呢嘛?

  看來,我隻是個工具人而已。

  .....

  王博明打開蘑菇屋直播間,便看到路辰正在講那副《洛神賦圖》,以及他與顧愷之的關係。

  他的眼眸死死的盯緊路辰手指的那副畫,線條勾畫優美,無論是繪畫風格、繪畫技巧還是裝裱痕跡,確實很有年代的氣息。

  看樣子,像是東晉時期的東西,距今已經有兩千多年的曆史。

  而且,最重要的一點便是,這畫作,簡直是比華夏博物館收藏的那副臨摹版完美太多,人物活靈活現。

  難道說,路辰手指的這副《洛神賦圖》乃是顧愷之的真跡?

  王博明曾經從野史中看到過一些關於顧愷之的記載,似乎當初真有一個和他臭味相投的人。

  兩人亦師亦友,顧愷之曾不止一次傾訴過對那人的崇拜。

  不會吧?

  王博明想到了一種可能。

  路辰就是那個人嘛?

  他真的生活了萬年?

  難以置信,不可思議,一切太令人震驚了!

  但,科學告訴他,幾乎沒有這種可能。

  沒有人可以活的那麽久。

  要知道,顧愷之生活的年代,距今已有超過兩千年,怎麽可能有人活了兩千年?

  王博明的眼神死死的盯緊那副《洛神賦圖》,他越來越覺得這幅畫太神秘了,和記載中的真傳很像。

  最起碼,光是這繪畫功底,超越了那些臨摹版。

  可,這時,他的眼眸注意到在這《洛神賦圖》旁邊的那副字,那不正是王羲之的《蘭亭序》嘛?

  我滴個乖乖,不負自己這大晚上的看綜藝。

  除了木桌上的唐青花瓷碗外,還看到了《洛神賦圖》和《蘭亭序》。

  這究竟是什麽人啊?

  路辰究竟有什麽背景?

  怎麽會有這種東西?

  王博明的心中打了一個深深的問號。

  隨即,王博明撥通了蘇蔓的電話。

  “喂,小蔓,你知道這叫路辰的,究竟是什麽人啊?”王博明直奔主題,沉聲說道。

  聞言,蘇蔓沉吟片刻,道:“王叔,這我也不太清楚,還是蘑菇屋第一次直播,他才出現在大眾視野。”

  “當日......”

  隨即,蘇蔓將當日的事情全盤托出,從頭到尾詳細的講了一遍。

  當然她所說的這些都是她知道的事情,親眼見到的那一幕。

  “至於其他的,我暫時不知道。王叔,你現在打開熱搜,全部是關於路辰的討論。比如將蘑菇屋片酬一千五百萬全部捐贈給辰風公益基金會,個人累計捐贈超過十個億。”

  “還有,他鼓勵粉絲觀眾學習我華夏文明,我輩華夏少年,當學華夏文化,華夏少年當自強。”

  王博明聽到蘇蔓所言,內心有些驚奇。

  “哦?還有這麽一回事兒?”

  眾所周知,因華夏文化的學習枯燥乏味,很少人願意去主動了解、學習,那更不要說去研究了。

  曾經,某大學曆史係新生,隻有一人報名。

  可見如今的曆史專業,多麽的慘淡。

  這算是王博明內心的心結,他從曆史專業出身,一生奉獻於曆史研究,為曆史貢獻了太多。

  看到越來越少的年輕人願意主動了解華夏曆史文明,這讓他的內心充滿了擔憂。

  他們這些老人,總有一天,他們會離開這個世界。

  難道對於華夏曆史文明的研究,會伴隨他們的離世而徹底結束嘛?

  這是每一個曆史研究工作者最不想看到的一幕。

  可,他們又有什麽辦法呢?

  當他得知路辰主動宣傳華夏曆史文化,讓他心中對路辰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你知道怎麽能聯係這個人嘛?”

  王博明沉聲說道,他迫切希望盡早見到路辰。

  蘇蔓想了一下,道:“王叔,向往的節目組肯定知道。”

  “好,我這就聯係。”

  言落,王博明便掛斷電話。

  蘇蔓一臉無語,終究我隻是一個工具人而已。

  ......

  殊不知,京都某處別墅內。

  “師父,您這是打算回歸都市了嘛?”

  “一下子將這麽多曠世之寶拿出來,恐怕已經被人惦記上了。”

  “想起來有幾年未看到師父您老人家了,徒兒這便前往十八水鄉,為您擺平一切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