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6章 日銷20萬
作者:策馬      更新:2021-08-28 02:01      字數:2623
  對於董嶽山的威脅,周運良雖然不怕,但也不能掉以輕心,現在承運自行車的名氣正盛,如果不受幹擾,未來一周都是增長期,兩百人的小廠,每天的銷售量能穩定到十萬左右,按照18%的利潤率,那就是一萬八,按照這種賺錢的速度,隻要有一個月的時間,周運良就有底氣加一條產線!

  做生意嘛,尤其是粗狂經營的開端,就像滾雪球,要有膽量和野心,敢於把雪球滾大!

  如果把周運良和董嶽山的位置互換,那麽周運良那會毫不猶豫地打價格戰。不說別的,單是八十萬砸下去給經銷商讓利,給終端用戶讓利,這兩板斧就夠承運自行車喝一壺的。

  商業規律有很多,但萬變不離其宗,無非“利益”二字。

  像承運這種剛冒出來的新牌子,要錢沒錢要產量沒產量,根本耗不起,所以價格戰一旦打響,承運品牌不死也殘。

  周運良賭的是董嶽山沒有那個魄力。

  董嶽山多磨嘰一天,周運良就多一天賺錢的機會,多一絲喘息的機會。

  “老蘇,這幾天你盯緊董嶽山,一舉一動都要跟我說。婉如你從財務專門撥出一個人做銷量統計,統計精度一定要高,每天中午和下班前分別向我匯報一次,別拿幹巴巴的數據給我看,要做成圖表。”

  周運良揉了揉鼻子,又抬頭看向會議室裏的其他人說道:“我再次強調,生產效率要繼續提升,你們各自管好各自的人,從原材料供給到產品生產,質檢、設備維修……些所有環節都不許拉跨!你們都看到廠子外麵排隊的汽車了,那說明咱們的產品在市場上很搶手,隻要產的出來,就賣得出去,誰要是在生產方麵掉鏈子,別快我不客氣!”

  “周總,生產方麵肯定沒問題,你要不要去醫院看看,別感冒加重了……”

  “不需要,我頂得住,都去忙各自的吧!”

  接下來三天時間,承運自行車廠的銷售額分別是七萬四,八萬五,和九萬二,利潤率始終維持在十八個點上。

  根據蘇宏達打探的消息,董嶽山已經采取行動,撥二十萬搞了一個產量刺激計劃,購入一批設備,在省級媒體投放廣告,還搞了一個品牌宜發會,許多記者受邀參加,會上提出許多花裏胡哨的理念和發展思路,唯獨沒說降價,周運良聽完直接笑了,這純屬拉屎攥拳頭,勁兒沒使對地方。

  這樣拜豬對手所賜,承運自行車又能獲得一段喘息時間。

  銷量統計工作由蘇婉如來做,別人做了幾次周運良不滿意,最終隻能她自己上。

  別看隻是數據的統計,其實學問很大,管理者無法親臨現場,如何掌控全局,靠的就是各種報表。

  蘇婉如科班出身,基礎是沒問題的,再加上女孩子心細有耐心,做出的圖表非常漂亮耐看。

  銷量增長曲線顯示,承運自行車的銷售量依然處在高速增長階段,最大的挑戰不是市場和也不是競爭對手,而是自身生產速度。

  周運良一個人在廠子裏踱步,有些煩躁,賬麵上的錢不足以讓他購入第二條生產線,想要進增產,隻能另謀出路。

  來到倉庫前,周運良眼睛一亮,買不起產線,就自己攢!

  他立即把蘇宏達等人喊過來,又把設備保全的所有人叫上,重新盤點堆在倉庫裏的家底兒。

  當初周運良一口氣整合了四個“土作坊”,勉強挑出一條產線設備,其餘設備都存放在倉庫中,包括小噸位的壓機,老式焊機,簡單的鈑金設備……當時看這些設備的利用價值不高,現在看來還是可以一用的。

  經過一番盤點,周運良認為可以攢出兩條“減配版”的產線,減配之處在於是沒有鏈條壓裝設備和滾珠塗布設備,另外壓機的噸位也不夠。

  但周運良認為這些問題並非無解,鏈條可以整體去外麵采購,采購渠道周運良都想好了,東臨市郊區的廠子有很多,絕大多數效益不好產能過剩,向他們購買半成品,他們求之不得。

  滾珠塗布設備不好搞,用在三角梁下端的腳蹬軸承處,一般都是進口貨,但這個設備可以用手工替代,缺點在於手工效率低,一致性差,但這種關鍵時刻,這些缺點都可以克服,人工費又不高。

  至於壓機的噸位不足,周運良用一個“土”辦法就解決了,在壓機的上方增加配重,倉庫裏的配重砝碼一大堆,這個問題解決起來簡直不要太輕鬆。

  聽完周運良的計劃,蘇宏達的第一個疑惑是,周運良怎麽會這麽懂設備,第二個疑惑是,這種計劃行得通嗎?

  “能不能行,不用你們擔心,現在按照我說的去做,設備保全負責把全部設備檢修一遍,確保隨時能用,兩條產線就布置在車間裏,位置安排的緊湊些,但注意隔離,不要和原來的產線混淆。”

  周運良開始安排工作。

  “老蘇你負責招人,去人才市場上招一批新人,再從原來產線上調出一批好手,每個工位設一個班長,班長的工資可以高一些,但腦子一定要靈活,能打能抗那種,兩條產線一共三十人,三天時間沒問題吧?“

  周運良看著蘇宏達。

  “有點懸……”蘇宏達擰著眉頭,三天招三十名工人,開什麽玩笑啊!

  “那就給你四天,不能再多了!哦對了,招人的時候跟他們說清楚,工資要壓一個月再結。“周運良補充道,不給蘇宏達反應時間。

  蘇宏達隻能點頭,心裏苦笑,跟著這樣得老板幹,不知道是福是禍。

  沒有不透風的牆,承運車廠招兵買馬的消息很快傳到董嶽山耳中,董嶽山哈哈大笑,第一反應是不相信,一條產線要四五十萬,兩條就是八十多萬,他不相信周運良手裏有這麽多錢,所以一定是炒作,嘩眾取寵罷了。

  就算周運良真能搞到那麽多錢,往產線上投資也是作死,董嶽山認為自己製定的一攬子計劃很快能見效,輝煌品牌會壓過承運,到時候沒人願意買低端貨。

  跟董嶽山的傲慢和鬆散不同,承運車廠這邊各項工作都在緊鑼密鼓中進行著,四天之後,兩條“減配版”產線就緒,人員就為,周運良甚至沒有浪費時間組織任何儀式,直接宣布投產。

  兩條低配版產線的效率固然不高,但依舊使得承運車廠的產能翻了一倍多。

  值得一提的是,承運車廠產量增加後,並沒有影響銷售熱度,每天早上在門外排隊上貨的汽車數量更多了,這其實是市場占有率的效果。

  以前的承運品牌雖然熱銷,但終究是小打小鬧,產量提升之後,市場話題性增強,購買熱度持續升溫,在消費者之間形成話題,甚至有許多媒體報刊開始主動報道宣傳。

  目前承運自行車主打產品麵向學生,初中生和高中生,這類消費人群對質量的要求並不高,但絕對屬於價格敏感型人群。

  根據蘇婉如的統計,承運品牌自行車的市場占有率已經超過15%,那些排隊上貨的汽車中,有相當一部分是跑長途的,車子已經銷往周邊幾個市。

  周運良從一開始就把價格定位低於行業平均水平,這是承運自行車的銷售持續走俏的根本原因。

  至於董嶽山認為的,承運自行車是不起眼的低端貨,那純粹是他的鼠目短見,他必將為他的短見付出代價。

  這一天的下班前,蘇婉如進入周運良辦公室,她手裏的報表顯示,今天一天的銷售額達到20萬!

  單日利潤達到3.6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