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九十章 坑人標題黨!
作者:猛將如雲      更新:2020-04-02 12:51      字數:5198
  街道上,一騎快馬狂奔而來,鐵蹄在青石板鋪就的道路上踏起點點火花,轉眼消失不見。馬上的騎手背上插著一杆認旗,上麵墨跡淋漓,寫滿了字,急切間也看不清上麵寫得什麽,隻見他揮舞手中一份捷報,一路飛馳一路聲嘶力竭地叫道:“大捷,大捷,李大人、昭陽郡主鬆江大捷,陣斬偽逆博洛!黃浦江中焚毀擊沉賊舟數千隻!”

  他這一路奔來,立時全城轟動,沿途所進,所有的官民百姓都是歡呼起來,無數的鞭炮先後炸響,有如萬門火炮齊轟。更有人發足狂奔緊緊的在那報捷使者身後追趕,試圖看清楚那旗幟上所書寫的捷報內容,也就是所謂的露布報捷。

  “大捷,大捷,偽逆兵敗,大軍反攻,收複金山、青浦、嘉定,上海解圍……”

  有使者前來報捷的消息,自然有人飛奔著送到皇宮之中。

  此時,隆武皇帝正在與幾個文學侍從學士在討論詩詞文章,探討春秋大義。這幾個文學之士雖然沒有侍從經筵講官的頭銜,但是朝廷文學正道之士卻也是視他們為偶像,在朝中也是自視甚高之人。

  雖然聽得他們一個口吐蓮花,舌燦大義,說得口沫橫飛,興高采烈,一時恨不得盡數將胸中平生所學賣弄出來,可是,隆武皇帝卻是心不在焉。前幾日朝中一番爭論,讓他心中忐忑不安,各種念頭紛至遝來,心煩意燥得很。朝中局勢很是明顯,不僅僅是文武官員,便是他這個皇帝,有誰不是在梁國公的掌中?不要說當真翻了臉動起刀槍來,便是梁國公手下人稍微示意一下,斷絕飲食,減少供應,便足夠讓這些嘴上誇誇其談的家夥叫苦不迭!

  突然,他們聽到皇宮外一時間人聲鼎沸,仿佛有數萬人齊聲呐喊歡呼一般,緊接著,便是無數的鞭炮聲炸響,最後,整座城池都似乎沸騰起來,隻有一個個聲音在天地中回蕩:“……大捷……大捷!”

  “………逆賊兵潰……大軍反攻!……”

  “……天兵收複金山、青浦、嘉定,上海解圍,兵鋒直逼鬆江府……”

  鞭炮聲、歡呼聲越來越大,越來越近,漸漸的有了鑼鼓聲交織在期間,聽得人越來越興奮。也不由得隆武皇帝又驚又喜,全身都不可控製的哆嗦起來,他猛然大步走到閣門,翹首期盼,有如小媳婦期盼久未歸家的丈夫,等待著那個好消息的到來。

  而在他身邊的那幾位文學侍從之臣聽到這巨大的聲浪後,也是滿臉的驚喜交加,個個都不由自主站起來。他們和皇帝一樣,都知道這場勝利的意義,眼下的大明朝廷,隆武天子都太需要這場勝利了。

  “此番大捷之後,李衛儒既有擁立之功,又有護國之績。外有兵馬錢糧之基,內有開科舉士之望,世上何人能夠製之?”享受著開中門、鼓樂、鳴炮迎接待遇的黃道周,卻是憂心忡忡。李守漢大勢已成,從此朝中便無人可以製約,這是他最不願意看到的。

  但是,這份捷報的到來,卻是令隆武皇帝欣喜萬分,龍顏大悅。有了這場勝利,他這個唐庶人的皇帝,便是有了充分的合法性,再也不用比別的皇帝矮三分,什麽得位不正,輩分不對之類的話,統統滾他娘的辣塊媽媽鹹鴨蛋的去!朝野上下,更是歡騰一片。從鬆江、上海方向傳來的勝利,更是讓人們一掃甲申年來的頹唐失敗情緒。無數人暗自長長的吐了一口氣,開始張羅著上表,請皇帝犒賞有功將士,“不吝封爵之賞!”更要祭告太廟、祖先,告知陵墓田園宗祠無恙等等。更有商人們口沫橫飛的對主顧們大肆吹噓,“阿拉早就跟寧講過,上海那是啥地角?風水寶地!早就勸寧到那邊廂買地皮造房子,寧就是不肯相信阿拉!說什麽韃子過了江肯定要打上海!現在儂看看怎麽樣!?幾十萬的辮子兵把上海的牆皮摸脫了一塊呣?日後隆武天子回南京,上海的房子還是要漲價的!所以,趁著眼下這個辰光,趕快去上海,正好可以搶帽子!”

  搶帽子,這本來是交易所裏的一句術語。這幾年被南中商人們在交易場上流行開來。早期的證券、期貨交易都是交易員在交易池內喊價交易,用手勢加上高聲喊叫來報價,於是那些在日內短線炒作的交易員就要不停地舉手報價,那情形就像一群人在伸手搶帽子一樣(當然空中並沒有帽子),所以就把日內短線交易的手法稱為“搶帽子”。話說,當年偉光正的校長就是在上海交易所搶帽子搶的不錯,才有錢在上海又娶姚冶誠、又追陳潔如,又是回老家修他媽媽的墳地。當然,上得山多終遇虎,夜路走多了總會遇見鬼。最後還是以破產欠債而結束了他短暫而光輝的金融實踐活動。帶著陳潔如南下廣州投身轟轟烈烈的國民革命運動去也!這段金融實踐活動,為他打下了雄厚堅實的理論和實踐基礎,最終將中華民國的國民都變成隨隨便便一個人都是億萬富翁。順便說句題外話,陳潔如在黃埔係當中頗為有人望,黃埔軍校政治部主任說起她來,終身都是稱她為蔣師母。

  在這種情緒之下,不知道有多少人高聲吟誦著“青春作伴好還鄉”,想起家鄉的一草一木,山川景物,不知多少人喝醉。便是深夜,街頭巷尾,仍有成群結隊的從酒樓茶肆出來,一路醉醺醺的歡呼而去。

  更有從南京一路從龍而來的官員們,高聲喊出了“收複南京吃粽子,打過黃河過新年”的口號。這種事自然不會登上朝堂,隻能是用來作為一句茶餘飯後激勵人心的話語。

  但是,朝廷當中,也有人開始籌劃著為有功將士大肆封賞的名單、封爵等級諸事了。

  不數日,前方的詳細軍報接踵而至。

  “陣斬偽逆奴酋博洛!”

  “斬獲偽八旗兵馬首級數千!”

  “斬殺俘獲附逆兵馬數萬!”

  “大軍收複鬆江等處!”

  “昭陽郡主領水師一戰於吳淞口外,二戰於黃浦江,將逆賊水師船隻盡數殲滅!如今,江麵之上,我軍船隻往來縱橫!”

  “水師統領施琅,引數萬兵馬圍攻杭州,逆賊嶽樂所部支持不住,不日便可克複杭州!”

  鬆江府方向是早就有了勝利消息傳來,給大家打了預防針。如今杭州方向也是指日可下,怎麽能不令人更加興奮?東西兩路連克名城,席卷江南之勢已成,蘇州方向,又有人稱查白地的數千兵馬在與清軍周旋,隻需大郡馬收複杭州之後派遣一旅之師前往,便可在査繼佐所部的配合之下,將這蘇杭之地,江南精華所在盡數收入囊中。

  這個時候,幾乎所有人都忽略了施琅部下的那幾萬人馬的出身來曆。禮部和吏部的司官郎中們會同書吏們在悄悄的為兩路大軍的所部兵馬將領們封官授爵打出一個草稿來,免得到時候慌亂。在他們的方案裏,兩路人馬當中所有營官以上的,盡數有封賞。從輕車都尉到子爵、男爵、伯爵不等。差別也是在於是世襲幾代還是僅僅本人享用。最高的,便是李華寶的,封侯爵,世襲罔替,封妻子為夫人,蔭一子為錦衣衛指揮使。而施琅,則是要等到收複了杭州之後再議。不過,這兩路人馬水陸各軍的統領,不過是李華梅、李華寶、施琅姐弟夫妻,怎麽都是便宜不落外方。三人以下,各鎮統製官、各旅旅長,基本上都是排排坐分果果,都有男爵子爵的頭銜等著。

  隨著捷報的一道道傳來,加之應試時間鄰近,福州城內外的讀書人越發的多了起來。這些人聚集到了一處,除了指點江山詩文應和之外,便是詩酒集會,少不得要議論一下當前的局勢,暢想一番我輩一舉高中之後,如何能夠揮筆安天下,談笑定乾坤。

  當然了,詩酒和風流自然是少不了的。何況如今又有爵帥提供的食宿津貼,大家不必擔心溫飽問題,自然,飽暖之後,少不得要有些綺麗的心思和行為。一時間,林大掌櫃的各處生意,出出進進的都是一襲青衫,寬袖皂緣,皂條軟巾垂帶的生員、舉人。

  彼此一起吃過酒,一起嫖過娼,赤誠相見過,又有同窗同鄉同門的各種交情,少不得日後還會在官場中同氣連枝守望相助,漸漸的,一份據說不知道是從哪裏流傳出來的考題試卷,便在應試舉子們當中秘密流傳開來。這種事,自然每個人做起來的時候都是神秘兮兮的,不是彼此交情足夠,或是有同窗同門的背書,絕對不會將這種關係到窮通富貴身家性命的事情同你共享的。(開玩笑,就那麽多的名額,我把考題給你了,回頭你中了我名落孫山了,豈不冤哉枉也?!)

  一傳三,三傳十。十個人知道了,基本上全世界就都知道了。很快,這份據說是內閣首輔大學士黃道周老夫子擬定的考題,便擺在了黃老夫子麵前。

  初看上去,這三道題目非常像。經義、截搭等科舉考試主要因素都有了。但是,仔細看上去,特別是以黃道周這種經曆過科舉考試,一路從筆陣之中廝殺過來,當過考生,也當過考官的人看來,這三道經義題非常奇葩!不但奇葩,而且包藏禍心!

  第一道名曰:君夫人陽貨欲,第二道名曰:王速出令反,第三道名曰二三子何患乎無君我。

  一題君夫人陽貨欲是截搭題。君夫人出自論語季氏第十六邦君之妻,異邦人稱之亦曰君夫人。然後翻頁到第十七,陽貨欲見孔子。之後俞樾就掐頭去尾來了個君夫人陽貨欲。陽貨欲見孔子,孔子不見,饋孔子豚。孔子時其亡也,而往拜之。遇諸途,謂孔子曰:“來,予與爾言”曰:“懷其寶而迷其邦,可謂仁乎?”曰:“不可。“好從事而亟失時,可謂智乎?”曰:“不可。“日月逝矣,歲不我與。”孔子曰:“諾,吾將仕矣。”陽貨是當時魯國大夫季平子的家臣,姓陽名虎字貨,由於曾經征辟過孔丘當官,所以論語中字而不名以示尊重。不過如果沒讀過論語的人,看到陽貨這兩個字第一時間肯定會想歪,再加上前頭的君夫人,估計想得會更歪。

  第二道王速出令反,出自孟子梁惠王下,原文是王速出令,反其旄倪,止其重器,謀於燕眾,置君而後去之,則猶可及支也。原本是齊國伐燕引發諸國幹涉,然後齊宣王召孟軻詢問對策,孟軻忽悠一通仁政的事情王速出令,反其旄倪,止其重器,謀於燕眾,置君而後去之,則猶可及支也說的是大王快快下令把抓獲的燕國老幼都放回去,停止搬運燕國的寶器,同燕國貴族商量再立一個新的燕國國君後撤兵,這樣諸侯就不會武裝幹涉了。

  第三道二三子何患乎無君我。也是出自孟子,原本是孟軻在滕國和滕文公談話的內容,原文是滕文公問曰:“滕、小國也;竭力以事大國,則不得免焉。如之何則可?”孟子對曰:“昔者大王居邠,狄人侵之。事之以皮幣,不得免焉;事之以犬馬,不得免焉。事之以珠玉,不得免焉;乃屬其耆老而告之曰:‘狄人之所欲者,吾土地也。吾聞之也:君子不以其所以養人者害人。二三子何患乎無君!我將去之。’去邠,逾梁山,邑於岐山之下居焉。邠人曰:‘仁人也,不可失也。’從之者如歸市。或曰:‘世守也,非身之所能為也,效死勿去:’君請擇於斯二者。”吾聞之也:君子不以其所以養人者害人。二三子何患乎無君!我將去之翻譯過來就是我聽說:君子不用供養人類的東西去害人。你們為什麽擔心沒君主呢?我將離開這裏!本意是不要賣國,不過被俞樾這麽掐頭去尾一弄後就成了二三子何患乎無君我,再結合前頭那個王速出令反,很容易讓人聯想為反王快下令造反吧,大家不要擔心沒有皇帝,我就是。第一題用葷段子調侃至聖文宣王,第二三題假借亞聖之名蠱惑士子謀逆

  “無恥之尤!可惡!”

  這三道改頭換麵,偷換概念的經義考題,氣得黃道周老夫子須眉倒立,口中呼呼的隻喘粗氣。眼下雖然前方有捷報傳來,清軍受了重創,不過,留都依然在清軍手中,江南半壁江山,大明朝頂多也隻有一半而已。而且,江北各地,雜色武裝,擁兵自重的軍閥多如牛毛,各種稱王稱霸聽調不聽宣兩邊都領軍餉的一大堆,這個時候突然間在即將鄉試、會試的時候冒出這麽一個“王速出令反”的題目是什麽意思?是要反王迅速下令大家一起造反嗎?

  他的幾個得意弟子蔡春落、賴繼謹、趙士超和毛玉潔或站或坐在老師書房內,也是一臉的氣憤。

  “這分明是有人居心叵測,卻把黑鍋往先生頭頂上扣!”

  “正是!務必要挖出此人來!明正典刑!”

  “此人何等居心?明明朝廷已經按照大將軍的意思,盡數恢複唐宋舊日製度,來安排這次考試,為何又有人弄出這麽一份考題來搞風搞雨?!他的目的何在?”

  趙士超囁喏了半晌,突然開口發言,不過,他的一番話,嚇得書房內的幾個人幾乎要越窗逃走!

  “先生,幾位師兄,以學生看來,隻怕這個事,與大將軍幕府中人有關!大將軍雖然出身行伍,精於兵事,老於政務。可是,幕府之中並非沒有熟悉科舉考試之人,弄出這麽一份似是而非的考題來,那也是信手拈來的舉動。而且,眼下大將軍有擎天保駕的擁立之功,又有扶危定難的大捷在手,這下麵的人難免會有擁立的想法,也好讓自己從此成為開國之功臣元勳。”

  “不然也不會說什麽王速出令反的題目,這分明就是告訴天下士子,不要擔心沒有皇帝,我就是皇帝!此番舉動,便是效仿趙高當年的指鹿為馬一樣,來試探人心,同時,也是在給天下士子們吹風,告訴彼等,你們要選擇誰。”

  “就算是大將軍本人不知道此事,也是他幕府之中重要人物在後麵居中指揮策劃。先生,平日裏您教誨我們以浩然正氣立於天地之間,今日學生卻以小人之心揣度,請先生責罰!”

  黃道周後背滿是冷汗。半晌也說不出話來。他癱坐在椅子上,隻是覺得周身半點力氣也無。此時若是行轅眾人將黃袍披在李守漢身上,他和他的家人弟子們,隻怕連府門都出不去!

  “果然,果然!果然是好手段!老夫現在才算是知道,為何他要搞科舉考試,為啥他要改科舉形式,要讓隨便什麽人都能參加考試。果然是好手段!”

  打發走了幾個弟子,黃道周在心中不斷的狂吼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