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六十三章 彼攻我守(六)
作者:猛將如雲      更新:2020-04-01 12:03      字數:5311
  運河的河道內,一隊官船在迎著夜風艱難前行。船頭的八盞氣死風的羊角燈籠被風吹得不停地左右搖擺著,上麵的官銜扁平宋體字越發的看不清楚。不過,在運河中停泊的大小船隻也都是久走江湖的老油條,看著主桅杆上的巨大旗幟,看著船頭船尾那數十個手扶著佩刀挺胸疊肚傲然而立的護衛,就知道這個船隊的主人絕對不是等閑之輩。說不定,是朝中八旗親貴,王爺貝勒也是可能的。有人借著船隻側身而過時那驚鴻一瞥的船頭上幾個很明顯的八旗滿洲麵容形象特征的侍衛,心裏做了這樣的判斷。

  雖不中,亦不遠矣。最大號的官船船艙之中的主人,雖然不是朝中八旗親貴王爺貝勒,但也是權傾一時的人物。洪承疇洪大人,便在一張桌案後麵,借著艙中燈火,在這南直隸與山東之間的運河河道上,翻閱著朝廷邸報各地奏稿抄件和往來書信。

  但是,洪大人的眼光所在,卻是在一堆書信公文當中的幾份報紙。

  《舜天時報》,還是崇禎皇帝在世時在京師出版發行的,雖然經過了李自成進京和明順清三朝天地鼎革的大變化,但是,大家的目光往往都是在權力官位金銀子女財帛上,一家“窮酸文人”紮堆的地方,不過就是一些文字書籍,沒什麽油水,也不像兵部職方司那種掌管著天下山川地圖的所在,自然沒有人搭理他。所以,這家報紙也就奇跡般的生存了下來。不但熬過了最為混亂的那段時間,並且在順治進京後,重新開始發行。

  對於這份報紙,朝中的一群前明朝官員紛紛向攝政王上書,“此乃前朝餘孽,專一蠱惑人心。又是南蠻李家遺毒,切不可令其在京師存身。臣等乞將其除惡務盡!”

  但是,對於多爾袞來說,一份報紙,不過是些無聊文人在那裏搞些文字,傳遞些消息。同朝廷的邸報也沒有大不了的。他也找來看過,除了一些時局消息之外,更有些商品價錢之類的信息,副刊上,更是滿載著風月場所的新聞,什麽哪個戲班排了什麽新戲碼,哪個伶人添了新行頭,而這新行頭則是出自哪位老鬥恩客的手筆,什麽哪個班子裏的姑娘摘了牌子嫁人做姨太太去了,林大掌櫃的旗下哪個院子裏最近出了個什麽國色天香的尤物。還有,哪個園子裏某個技師有什麽絕活,哪個姑娘堪稱色藝雙絕德藝雙馨之類的。林林總總,不一而足。

  “這種東西也值得朕下令封禁?笑話!”多爾袞給了這樣的一句話。在他看來,這種東西有他不多沒他不少。就算是有什麽害處,那也是在漢人的讀書人當中流傳。要知道,八旗子弟當中,認識漢字並且能夠熟練使用的人堪稱珍品。不然也不會給各級軍官將領官員身邊都配備上筆帖式。為得就是要用他們來閱讀處理公文。

  他把如何處理這個舜天時報的事交給了當時還在京師的洪承疇辦理。

  “奴才以為,這東西留著,比關了他好。”洪承疇這樣回答。洪大人的理由是,報紙的消息來源和傳播速度都比朝廷邸報公文要快。“這樣,奴才們也可以從中獲得天下時局動態,早早的為主子決斷做出籌劃來。”

  洪承疇的這個理由,深深的切中了多爾袞的要害。同樣的一個情況,報紙上刊登了半個月了,朝廷的公文奏報才到了他的案頭。真真不知道下麵的奴才是怎麽辦事的。通過舜天時報這個渠道來了解前方的戰事,卻也是他和洪承疇的一個原創。

  有了攝政王和洪承疇的默許,舜天時報自然在京師過得風平浪靜。不過,報館的主筆等人也是清楚自己的處境,自然不會在報紙上刊登什麽犯禁的犯忌諱的文字。

  今天,洪大人就通過舜天時報這個渠道來了解各方的最新動態,也算是自己的果實自己品嚐了。

  但是報紙上,雖然詞句寫得很是隱晦,不乏“轉進”、“休整”之類的詞匯,但是這種障眼法又怎麽能瞞得過身為此道高手的洪承疇?

  “川南各地賊兵,畏懼大兵天威,裹挾各處州府百姓良民,焚燒田地房屋南下逃竄。”

  “鼇拜將軍親自督率兵馬攻進富順,又為大清立了一功!”

  “自流井等鹽井為賊兵焚燒破壞,稍有影響。川中鹽價略有波動。”

  “安親王令大軍追擊賊兵,賊焚掠燒殺甚重,百餘裏境內無人煙。大兵籌集糧草頗為艱難,撤回順慶瀘州等地就糧。”

  “凶焰迭張!入滇道路上,逆賊孫可望遇到忠義土司官領兵阻擊,受挫不前,一怒之下連連屠戮數十處官寨。良民屠戮一空,莠民爭相入夥從賊。”

  “氣焰囂張!西賊以千餘悍賊竄越滇北,逃向昆明方向!沿途土司官寨紛紛截殺,奈何此輩皆為老賊,逃亡本領一流。據傳聞,已逃至滇南地麵!”

  這些報紙上的重要新聞報道,被洪承疇手下的文案們摘抄出來,一一列在他的麵前。配合著這些抄件,洪大人在油燈下對照著地圖一一的尋找著報道當中涉及到的地名。

  作為一個資深官僚,他對於這些官話文章背後的隱藏的潛台詞實在是太熟悉了。他能夠從厚厚的脂粉下麵敏銳的窺視到那可怕的素顏真相。

  “唉!”洪承疇長歎一聲,他從這些零零總總,瑣碎異常的新聞當中,透過層層迷霧,漸漸的捕捉到了一個可怕的事實。

  “西賊孫可望引兵馬入滇,入黔,這分明是要效仿闖賊故事,與梁國公匯合於雲貴兩省。隻怕他們要以雲貴兩省和這兩省的土司、官員,甚至是黔國公的人頭來做投名狀。換取梁國公對他們的收容和支持。那一支千餘人馬的小隊,怕便是護衛使者前往河靜等梁國公老巢的!”

  “唉!李守漢,你果然是好手段!”看著自己所作的筆記,洪承疇不由得覺得頭頂上冷汗涔涔而出,被河麵上的風吹得一陣陣頭疼。

  “以糧草軍火接濟西營兵馬,派遣教練訓練這數十萬兵,漸漸的便將西營賊寇變成你的南粵軍,讓他們在這雲貴川同我大清兵馬往來征戰。唉!可惜了安親王嶽樂,雖然戰陣上英明果敢,但是畢竟少於經曆,隻看到了戰場上,卻不曾看到戰場外的鬥法。隻怕我大清西路兵馬,便要在這川滇之間困守了。從此,數十萬兵馬,便從活兵變成了固守一地的呆兵,不但不能為我大清殺敵立功,反而成了消耗糧餉的無底洞!”

  看著地圖上他自己所作出的表示,長達數百裏的缺糧、無人地帶,橫亙在川南地區,這裏的百姓大多數在孫可望大西軍的動員之下,南下進了雲南以躲避兵災戰火。

  李宗方向這些南下百姓代表著梁國公宣布,隻要肯南下的,你們沿途的口糧,由我負責,到了南中地麵,則一切照著移民安置條例辦理!這些年來,百姓們多多少少的也聽到了南中的好日子,雖然都不乏向往之心,但是卻隻能停留在想象中。一來,國人的安土重遷思想,總是認為金窩銀窩不如自己的草窩。但凡是在家鄉還能有一點辦法的,都不太願意千裏跋涉。二來,從川南到雲南,再到南中,連綿數千裏的山路,如何過得去?且不要說沿途的狼蟲虎豹,土匪強梁,單是路上的口糧一項,便足以令人望而卻步了。

  如今,這兩項難題都有人替你解決了。數十萬人浩浩蕩蕩的南下,沿途又有兵馬護衛,有人管飯,這種好日子,為啥不去?!

  於是,原本還算得上繁華富庶的川南地麵,留給嶽樂的,便是一片片的廢墟和還在冒著徐徐青煙的自流井、貢井上的天車骨架了。

  沒有人務農,沒有人可以征收錢糧,沒有鹽吃,清軍的幾十萬人馬,便隻能依靠成都平原和從陝西、湖廣等地運來的糧草軍餉過活了。但是,還不能撤走就糧,因為一旦撤退,那麽整個四川,甚至是整個清軍西線戰事,都會立刻崩潰。

  “唉!今日才知道當年長平之戰時,為何趙王要催促趙軍速戰速決了!”結合著自己的親身體會,再看看眼前的戰事,洪承疇不由得做出了這樣的判斷。李守漢利在長久,他有的是糧食、軍餉物資,他不怕同清軍對峙、對耗。而清軍,則未必能夠耗得起!甚至可能會被耗死!

  “大人!大人!”艙外,有人在輕輕的叩擊艙門。

  “進來!”隨著書童進來的,是一名筆帖式,他負責收集管理這些書信、公文、題本抄件之類的文件。“大人,剛剛從幾艘南下的漕船上搜購的新報紙。請大人過目。”

  “嗯?他們南下而來,如何會有比我們還要新的報紙?”洪承疇的眼皮不由得突突的跳了幾下。

  那名筆帖式也是早已有了準備,提前做了功課的。他口齒便捷的回答道:“大人有所不知,他們南下時,有人往天津走了一遭,天津衛的商貿區雖然停了,但是卻仍舊有南邊來的海船偶爾會停留,運輸些南邊的產品,自然這報紙也有一些過來。”

  洪承疇點點頭,擺手示意那名筆帖式可以退下去了。表麵上他麵色平常,他心裏卻如同油烹火燒了一般。“天津到北京不過二百餘裏,又有海船之便。李守漢可是極為善於利用水師的。如何卻不派遣水師北上,對京師突起奇襲?何況,這段海路,他們也是走慣了的?”

  雖然是從天津走了一遭,但是,報紙卻大都還是京師出版的舜天時報。想來那幾條漕船上的人去天津,也不過就是和幾個膽大的走私販子交易,把自己從南邊夾帶來的私貨同他們交換而已。這種小事,洪督師自然是懶得去管。

  報紙果然是這幾日方才出版的。裏麵的內容,也都是這半月以來才發生的。

  “征南大將軍自金陵出師東征,蘇南各地望風而降。南蠻紛紛潰退,各地官紳,簞食壺漿以迎王師。”

  “蘇州、常州等處次第克複,大軍兵鋒直指鬆江。”

  “鬆江府、嘉定、青浦等縣城稍經戰事,便告克複。南蠻李華寶所部,困守上海縣、金山衛、寶山等處,背後便是東洋大海!據被俘賊寇供述,目下南蠻各部士無鬥誌,隻想早日逃回南中老巢。”

  不妙!洪督師是在遼東同李家的子女打過交道的,他可是深知這些世侄女侄子的脾氣秉性,也從旁人口中知道李家子女的教育風格。何況,眼下李守漢權勢熏天,同當年的曹操、李淵也相差無幾,隻差一個契機便可以再上一層樓。這個時候,他的兒子們哪個不是鉚足了勁要立功,為自己在父王麵前增光添彩。李華寶作為嫡子,又是眼下最大的一個兒子,如何卻連連放棄了大小數十座城池,難道他真的是兵無鬥誌,隻想著南下回到老家去做個安樂窩裏的土皇帝?!

  不對!這裏麵一定是有陰謀!

  “快!去取鬆江府和上海縣、上海商貿區等處的地圖來!”

  多鐸進了南京之後,洪承疇也是效仿當年蕭何入鹹陽一般,別的八旗親貴清軍將領忙著搜羅金銀,找女人,收集古董等等,嗯,具體行為,也不過就是當年國軍接收時民間給總結的房子車子票子條子婊子這“五子登科”的範圍。隻有他洪承疇,注意收集弘光朝廷的典籍冊頁地圖文件等等,命人分門別類的整理出來,統一北上運往京師交給有司。當然,在這個過程之中,要說他沒有像當年司馬公公那樣,記錄史料時給自己同時抄錄一份副本回家。在這個收集整理過程挑揀出一些他認為有用的抄錄了副本,那才是假話。

  江南和南中的地圖,李家和南粵軍將領的履曆材料,便在兵部和吏部、戶部的檔案之中找到了一些。雖然不是很詳細,很多也是隻有祖宗三代的姓名和某年某月任何職務,有什麽功勞之類的,但是,這對於洪督師,對整個大清朝廷來說,從對南粵軍幾乎是兩眼一抹黑,最起碼的有了一點認識。

  攝政王多爾袞命人將這些檔案文件進一步的整理,編輯成冊,分發給宗室親貴、各旗旗主、以及梅勒章京一級的將領們。題目便是《南情總要》。嗯,類似於關於太平天國的《賊情匯纂》。作為八旗將領們了解南粵軍的基本資料。至於說綠營,包括平西王吳三桂,不好意思,也許是下麵的人辦事疏忽,把他們給忘記了。橫豎吳三桂是李華梅的幹兒子,對於南粵軍的情形了解的比誰都清楚。

  (不用擔心泄密會在清軍內部造成裂痕和不團結之類的內部矛盾。要知道,在清中期以前,八旗兵可都是把三國演義當成兵法來用的。而且往往都是秘不示人的那種。一本都能保密保到隻有在喝得大醉之後才能拿出來給平日裏關係處的不錯的漢人軍官看。何況是這麽牛叉的一本資料集?)

  幾名戈什哈從後艙抱出來了大大小小長短不一的數十卷地圖,在船艙的地毯上鋪開,供洪大人在上麵指點千軍萬馬。

  “杭州的情形如何?”不料,洪承疇不問東麵的軍情,卻先問起了西線杭州的戰事。

  “尚算是平穩。”

  軍報上,征南將軍貝勒博洛和額駙圖爾格兩人領著十幾萬人馬已經在浙江展開,依托著錢塘江同從西麵浙贛邊境殺了過來的數萬前大順軍兵馬展開了你來我往的廝殺。雖然說眼下都換了旗號,但是在浙江戰場上廝殺的卻都是老對手。前明軍和前農民軍。雙方彼此知根知底,雖然說你剃了頭發,結了辮子就以為老子不認識你了嗎?幾個回合下來,十餘萬清軍被數萬南粵軍打得輸多贏少。但是,靠著人多勢眾,靠著伍飛鸞們在江南各地搜刮有力,軍餉糧草接濟得上,清軍尚未出現頹勢。可是,卻也是不能稍稍鬆懈,因為從江西、從福建等地,不斷的有大隊人馬開進浙江境內。依托著幾條江河,靠著多年來在福建囤積的物資,不必擔心補給和糧草,剛剛從大順軍改編為南粵軍的各部,士氣如虹,戰鬥力極為強悍。而且,背後還有施琅的直屬部隊二萬餘人,像一條磨尖了爪牙的猛虎一般在一旁窺伺,隻要博洛的戰線稍稍的鬆動,隻怕便是一場崩潰的局麵。

  “鬆江府上海縣一帶的情形如何?”洪大人很是奇怪,聽完了浙江戰場上清軍與南粵軍你來我往廝殺纏鬥的戰事後,不置可否。隻管開口詢問東線鬆江一帶的戰事進展。

  幾名筆帖式和戈什哈心中暗自揣測,大概是因為東路是由大將軍郡王勒克德渾親自帶兵出征,洪督師不得不重視的原因吧?!

  “東路又有什麽好擔心的。李華梅再怎麽能打,也是咱們在塔山時的手下敗將而已!她進攻時咱們尚且不怕,何況如今是他們在防守!”

  一名戈什哈嘴裏嘟囔了幾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