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六十章 彼攻我守(三)
作者:猛將如雲      更新:2020-04-01 12:03      字數:5234
  旗幟如林,刀槍如海,人馬如潮。清軍的兵馬同樣浩浩蕩蕩的一道洪流,前麵望不到頭,後麵望不到尾,從南京到蘇州,又從蘇州到無錫。前鋒軍馬已經抵達湖州,杭州守軍業已開始籌劃迎接征南大將軍的到來,後衛的兵馬卻還在金陵府境內。

  江南人煙稠密,城鎮密集。往往一座城池與它下屬的鄉鎮炊煙相望雞犬相聞。又有較為發達的道路相連接,行軍本來應該是件愜意的事。但是,江南水網密集河道縱橫,往往縣城與鄉鎮之間便是幾道河流阻隔,即使河麵上有橋梁,那種石拱橋對於大隊人馬和輜重車輛火炮來說,也是猶如一道難以逾越的天塹一般。

  隸屬於各旗各鎮大隊大隊口音相異相貌不同的兵丁將士,就這樣在江南的土地上艱難前行著。各部隨軍都攜帶有不少輜重,並且,隨著大軍南下,輜重車輛也是與日俱增,日漸沉重。不但行李日漸增多沉重,便是隨行人等也漸次複雜,多了不少的婦女在內。這裏麵的奧秘,卻是人盡皆知。各部的中軍大隊人馬後麵,又是無數的民夫,運送著糧草物資火藥炮子等等輜重。各樣驢車,馬車,騾車,挑子,那種被叫做雞公車的手推獨輪車,密密的蜿蜒不到盡頭。

  在一條條的河流前麵擁擠成團,喧囂叫嚷,吵鬧喝罵嘈雜無比。

  這便是博洛部下兵馬行軍的典型狀態。

  在太湖兩岸,無數的船隻,對開漕船,官船,“無錫快”、畫舫,甚至是小舢板被征集,用來為清軍渡過太湖南下。

  “如此亂糟糟的一團,什麽時候才能將全軍都渡過太湖,抵達杭州城下?”

  一艘巨大的官船,充當了博洛的座艦。高大的桅杆上,博洛的帥旗和織金龍纛在湖麵上刮來的陣陣秋風當中烈烈作響。但是,博洛卻絲毫沒有一星半點兒的興致。他看著密布在湖麵上的大小船隻,心中一陣陣的哀歎。

  “主子,不必如此。”博洛的心腹,為他統領巴牙喇兵的甲喇章京巴爾虎,站在船頭,手裏捧著鐵盔,任憑著湖麵上秋風將金錢鼠尾辮吹得擺來擺去。

  “眼下咱們已經有一萬多兵馬,一位總兵兩個副將進了杭州府,有三萬多兵馬五個總兵到了湖州府。這算起來,不包括杭州府的駐軍在內,咱們已經有五萬人馬在浙江了。已經不比施琅那廝的兵馬少了。就算當中見了陣仗,這些兵馬憑城固守,也夠施琅和那些闖賊餘孽們啃上一陣的。到那時,主子再統領生力軍斜刺裏殺出,狠狠的給上施琅一下。不要說浙江了,便是江南也是從此底定了。”

  “你懂得什麽?!”本來巴爾虎的幾句話算是給博洛寬心,甚至是拍馬屁的話,結果,卻觸動到了博洛心中那根敏感的神經。他勃然變色,嘴裏罵了一句,便起身進了船艙。留下巴爾虎本人在船頭甲板上愣了片刻,隨即便緊走了幾步進了船艙。

  “你看看這些!”船艙分為內外兩部分,裏麵那部分自然是博洛的臥室,用簾子遮擋著人們的視線。不過,隱約的有陣陣的脂粉香味從裏麵透了過來,想來是有女人在裏麵。外間則是被布置成了簽押房。可以供博洛辦公、處理軍務、會見賓客將領使用。博洛從桌上的護書中抽出一摞文書信件,“你這狗奴才,睜開自己看!”

  說是讓巴爾虎自己看,可是巴爾虎也是不認識幾個漢字的八旗滿洲哈哈珠子,當然了,銀元上通寶上的字都還是認得的。怎麽能夠讀得了這麽多的公文書信?

  當下,博洛好發了一通脾氣之後,命人喊了一名筆帖式進來,把這幾份公文和書信一一讀給巴爾虎聽。

  公文,是平南大將軍郡王勒克德渾在從南京出發後命人快馬送來的。字裏行間不無得意的告訴博洛,我從出兵以來,偽逆李華寶所部望風而逃,我已經連續收複了數座縣城,馬上就要進駐鬆江府城了。收複上海,把李華寶趕下東洋大海,把南粵軍水師驅離上海,奪回長江航道的控製權,這一目標指日可待。為了能夠完成這個目的,你,博洛,作為本王的副手和偏師,務必要在浙江一線給本王牽製住施琅所部。不能讓他跑了,一旦他部下這十幾萬人馬逃回了贛南、偏沅甚至是逃到了廣東,那你就壞了本王的大事,本王少不得要行軍法了。也不能讓他有一兵一卒投入到上海方向。如果有,那你也要麵對本王的軍法!

  “這個兩紅旗的狗奴才!仗著抱著攝政王的大腿,就在咱們麵前耀武揚威的!”博洛是鑲白旗滿洲饒餘貝勒阿巴泰的第三子,比起出身於正紅旗滿洲的勒克德渾來,自己覺得身份要高得多。可是,誰讓人家兩紅旗運氣好,出了碩托、阿達禮這兩個站隊站得早站得好的人物。不但早早的上了攝政王多爾袞的船,而且還拚命的幫助多爾袞兄弟劃槳。結果,如今多爾袞權勢熏天,這些早早從龍之人也跟著雞犬升天了。

  自然,出身下五旗的勒克德渾,也就有那個身份和膽量對出身兩白旗的博洛發號施令,指手畫腳,禁止他破敵立功。

  聽完了筆帖式讀完了公文,不由得巴爾虎也在船艙裏跳腳大罵起來。在清軍這個以軍功為尊,一切都要建立在軍功基礎上的軍事政治實體內,你不讓別人去立下軍功,那就相當於殺人父母一樣的深仇大恨一般。

  “你再聽聽這個。”

  筆帖式繼續用毫無感情色彩的語氣讀著另外一份文書。這是安親王嶽樂從湖廣寫了來的書信。作為阿巴泰的第四個兒子,嶽樂的運氣就要比三哥博洛好得多了。無論是官運還是財運、軍功。嶽樂在書信裏告知博洛,我在湖廣的差使已經辦的差不多了。馬上就要奉旨帶兵進川,統領目前在四川的鼇拜等部兵馬,去對付張獻忠的殘渣餘孽,也就是他的四個養子還有馬元利白文選等四個大將部下兵馬。

  “主子!四主子在湖廣立了大功,眼見得馬上又要進川剿滅張獻忠西賊殘部,這,如果咱們這邊還是給別人做嫁衣,那以後不要說在朝廷裏沒有咱們的位置,就是在家裏,在老主子麵前,也沒有咱們的臉麵啊!”巴爾虎氣急敗壞的話,恰恰說出了博洛的心聲。

  他坐在椅子上沉吟了半晌,突然沒頭沒腦的問了一句,“要是我們擊破了正麵的施琅,殺進了贛南,福建,甚至本大將軍的帥旗衝進了廣東,攝政王爺會怎麽看?他平南大將軍也不能說本大將軍做得不對吧?”

  “主子,奴才也正想和您說這話呢!”巴爾虎見自己主子有不搭理勒克德渾,自己擊敗施琅立功的打算,當即便順著主子的意思,堅定主子的信心。

  “嗯,就這麽辦了!巴爾虎,問問前麵到什麽地方了?!”

  將蘇州府派來擔任向導的官員傳來詢問,向導回答,這裏已經過了紅漊,通過了南直隸與浙江的邊境,算是在八百裏太湖上進了浙江境內。

  “大將軍有所不知,這太湖方圓八百裏,有所謂三十六“樓”,七十二“港”之稱。所謂三十六樓是浙江境內,七十二港是南直隸境內的。這一百零八個村鎮又是以大錢口為首。當地老人70歲以上講讀書讀不出不要緊,這一百零八個字一定要記住。這一百零八個字就是太湖各個港口的地名(記住這幾個字),可以帶著貨物出太湖經商。太湖有幾個村莊,有幾個港口,要到哪裏,記住這幾個字就能找到去的地方,找到回家的路。這一百零八個字從大錢講起。(大白渚沈安)“大”代表大錢村,“白”代表白草村,“渚”代表渚漊村,“沈”代表沈漊村,“安”代表安港村。大白渚沈安,羅幻興年九潘潘(兩個潘漊村)金金許楊謝(有兩個金漊村)義陳僠伍蔣前石湯長宋血血丁丁一點紅(“紅”代表紅漊,是浙江與江蘇的邊界,紅漊過去就是江蘇的七十二港了,陸家港就是第一個港口,咱們已經過了陸家港,正在往大錢口的路上。”那向導還在絮絮叨叨的說個不停,卻被已經有些煩躁的博洛擺手轟了出去。

  “巴爾虎,你到了大錢之後,便帶著你主子的大將軍令箭,快馬往已經登岸的各鎮各部傳本大將軍的將令,不論那一營一鎮,務必要加快行軍速度,能夠提前一天到達杭州的,本大將軍賞銀二千元!每提前一天,就是兩千銀元!最多的,本大將軍另有一萬銀元犒賞!”

  大錢口鎮上,巴爾虎領著百十名八旗兵棄舟登岸,快馬在各處行軍隊伍當中傳達征南大將軍的最新軍令。這道命令所到之處,就像是一根鞭子狠狠的抽打在一頭巨獸身上。巨獸稍稍的停頓了一下,便迅速的做出了反應。數萬人馬瘋狂的飛也似向杭州奔來。

  “要是嶽樂能夠在四川順利平定西賊張獻忠的殘部,安定四川,本大將軍再在浙江擊破李國公爺的額駙,悍將施琅的部下,殺進贛南、福建和廣東,那麽,我們家的功業,別人便無法撼動了吧?阿瑪也會在幾位叔伯麵前揚眉吐氣,好好的出出這麽多年的這口醃臢窩囊氣!”

  天命十一年(1626年)九月,皇太極繼位之初,封賞諸貝勒並賜宴。赴宴的諸貝勒中,地位最顯赫是代善、莽古爾泰、阿敏、阿濟格、多爾袞、多鐸、嶽讬。阿巴泰雖已38歲,因隻是個貝勒,座位排在了諸和碩貝勒以下。眼瞅著諸弟侄觥籌交錯、開懷暢飲,他深感臉上無光,心中鬱悶不樂。回到府第,不禁對屬下大發牢騷:“今後我再不赴宴!”“戰則我披甲胄而行,獵則我佩弓矢而往,赴宴而坐於子弟之列,我覺可恥。”

  對於阿巴泰的不滿,黃太吉即位之初自然不會親自出手來處分,他很是老到的把這個問題交給了被阿巴泰所得罪的諸位和碩貝勒們麵前。於是,四大貝勒之首的代善率先表態發言:“你在此之前連與五大臣一同議事的資格都沒有。德格類、濟爾哈朗、杜度、嶽讬、碩讬,早已參與議政,你卻不在其中。因你在諸弟之列,父汗撥給你六個牛錄的屬民,才有了貝勒的身份。今天你想欺侮誰?阿濟格、多爾袞、多鐸都是父汗分給全旗之子,諸貝勒又比你先入八分之列。你今為貝勒,心猶不足,想與三大貝勒(指代善、莽古爾泰、阿敏)並列,擾亂朝政。如果你當了大貝勒,豈不更生稱汗的念頭嗎?”

  在諸大貝勒牆倒眾人推的齊聲斥責中,原先理直氣壯的阿巴泰顯得狼狽不堪,隻好低頭認罪,甘願受罰。這一次,他被罰了雕鞍馬、素鞍馬各八匹,甲胄四副。不過,這也就成了阿巴泰家對黃太吉和兩紅旗代善一係的怨恨所在。

  “四弟,你三哥我在這江南好生辦差殺敵,你在四川也務必要克敵製勝才好。隻要我們兄弟立了大功,便是別人再貪天之功為己有,也難以再壓製我們家的勢頭!”

  博洛遙遙向西望去,西麵已經是雲霞滿天。但是,事情會像他想象的那個方向發展嗎?

  距離博洛所在的太湖數千裏外,四川南部的順慶府、瀘州府,已經成了大西軍在四川的大本營。

  此時的順慶府,便是大體相當於現在的四川省南充市,下轄兩州八縣,分別是西充、儀隴、蓬安、營山、渠縣、嶽池、鄰水、大竹等地。而著名的“酒城”瀘州府,則是川滇黔結合部的重要城市,轄江安縣、納溪縣、合江縣、古藺縣。其中,以郎酒出名的古藺縣隔著一條赤水河與貴州遙遙相望。對岸,便是貴州遵義府的習水縣。這個地方籍籍無名,但是,提起土城戰役來那便是盡人皆知了。這一場參與者包括了黨的兩代領導核心毛澤東、***,一任總理***,兩任*******、***,七位元帥朱德、彭德懷、林彪、劉伯承、羅榮桓、聶榮臻、葉劍英,以及陳賡、宋任窮等200名將軍的戰役,應該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了。

  當然,作為通往雲南要道的納溪縣,同樣的以一場戰役而揚名中外。那就是護國討袁之戰當中的棉花坡戰役。

  1916年,以蔡鍔為主力的雲南護國討袁軍北上“討袁護國”。沒想到入川圍攻瀘州時受挫退守納溪,局勢逆轉,“進攻戰”變為“保衛戰”。麵對兵力超過護國@軍數十倍的北洋軍,進攻瀘州的護國軍“命懸一線”。棉花坡是納溪通往瀘州和雲南、貴州的交通咽喉,地勢險要,是納溪的一道屏障和製高點,為兩軍必爭之地。北洋軍方麵,直接或者間接參與了這場戰役的將領當中,像張敬堯、熊祥生、曹錕、吳佩孚、馮玉祥等等,北洋軍閥政府時期的督軍、大帥,大總統,還有西北軍的領袖,後來國民政府的軍事委員會副委員長,都作為進攻一方參與。靠著裝備和彈藥的優勢晝夜不停地向護國軍陣地狂轟爛炸,試圖突破。而護國討袁軍統帥蔡鍔給這些後來的督軍大帥大總統們派出了一個更加厲害的人物。時任護國第一軍第三梯團第六支隊長的朱德,成為了站在棉花坡各位大帥對麵的對手。

  後來的“紅軍之父”、紅軍總司令、八路軍總司令、解放軍總司令,以更加傳奇的姿態,率領80名敢死隊員,以夜戰、白刃戰的方式,突入北洋軍主陣地,與敵人展開白刃戰。北洋軍麵對這突然出現的護國軍,措手不及,嚇得魂飛魄散,隻顧四處逃竄。在一片喊殺聲中,越戰越勇,他們越過戰壕,衝向敵陣,一直衝到了敵軍的司令部,大獲全勝。此役,朱德以80名敢死隊員的兵力,消耗子彈千餘發的代價,打敗了兵力超過自己數十倍的敵人。順便說句題外話,朱老總早年的軍事生涯中,率領敢死隊、奮勇隊親自衝鋒白刃格鬥的事跡比比皆是,但是,令人稱奇咋舌的是,槍林彈雨中往來出沒,他一次傷都不曾受過。這隻能用傳奇二字來形容,隻能說他們那一代人是我中華氣運所係。

  這一戰,幾十年後吳玉章後來在祝賀朱德60壽辰時仍念念不忘:“你是護國之役的先鋒隊,瀘州藍田壩(棉花坡)一戰,使張敬堯落馬,吳佩孚、曹錕手足失措,袁世凱膽戰心驚,終將袁氏帝製傾覆,保存了中華民國之名。”朱德後來在自傳中也提及“棉花坡之戰”:“打大仗我還是在那時學出來的。我這個團長,指揮三四個團、一條戰線,還是可以的。”

  順慶府、瀘州府、以及與之毗鄰的敘州府,都在大西軍的旗幟之下。

  孫可望的帥府,此刻便設在順慶府的府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