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五章 聯合
作者:猛將如雲      更新:2020-04-01 12:03      字數:5404
  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裏潼關路。望西都,意躊躇。

  傷心秦漢經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靈寶、陝州一線通往潼關的道路上,再次迎來了大軍行軍的隊列。浩浩蕩蕩的兵丁,自東向西,沿著蜿蜒狹窄的道路向著潼關方向急進。紅色的、白色的、黃色的、鎧甲旗幟形成一道道五色斑斕浩蕩的洪流,從東望不到西,從西望不到東,一麵麵各營各鎮主將的認軍旗幟,在烈烈西風中翻滾不停,仿佛一片旗海浪濤一般。

  步兵、馬隊、騎兵、輜重、炮隊,將黃土高原與溝壑之間的道路填塞的滿滿當當的。

  東端的一座原上,八色軍旗下,數百騎精銳戰士,正肅然看著下方火紅色的河流經過,這些騎士個個身披鬥篷,裏麵是長身棉甲,棉甲上密布著粗大的銅釘。棉甲外,更是人人套著一件南中所出精鋼胸甲。將這些精銳士卒個個看上去仿佛鐵甲包裹起來一般,給人以一種強大的壓迫感。頭上長長的避雷針鐵盔,在陽光下閃耀著金屬的質光,隨著陣陣西風掠過,各色盔纓撲簌簌的上下左右飄動。。

  在他們身後不遠處,一杆繡著曹字的織金大纛高高豎立原上,剛剛被攝政王多爾袞以順治皇帝的名義發下聖旨晉爵為貝勒的曹振彥意得誌滿騎在一匹白馬上,他同樣是身披雙重甲胄,帶著弓箭與寶劍,罩著披風,正專心看著腳下山道上那成千上萬的兵馬滾滾向前的宏偉壯觀場麵。

  天際線上,一抹殘陽如血,太陽慢慢西斜,腳下更是人馬如潮,曹振彥心中不由得一種豪情充溢胸腹,忍不住來到原邊。以便更加近距離的觀察這壯觀的一幕。他剛剛因為擊敗了大順軍新軍部隊,一舉收容了數萬兵馬,將這些前明軍和前大順軍變成了為大清衝鋒陷陣的軍隊而被多爾袞加封了貝勒爵位,並且特旨加恩他領郡王俸祿使用郡王服色儀仗,誰都看得出來,隻要他再打幾個勝仗,比如說拿下潼關,攻破大順的都城西安,他就可以名正言順的晉位為郡王了!

  “打進潼關,升官發財!拿下西安,加官進爵!”

  他身邊的護衛們突然暴雷也似的發出齊聲大吼,居高臨下的地利,讓這吼聲便是在車馬喧囂的行軍大隊之中也聽得清清楚楚的。

  下麵的道路上不知道是哪位總兵的隊伍正巧經過,聽到這口號聲,隊伍當中立刻沸騰起來。畢竟,曹振彥便是一個最好的榜樣,一個原本是包衣奴才身份的人,就是因為能打能拚,肯為主子賣命,幾年間從掌旗鼓牛錄章京迅速變成了眼下的貝勒,不久之後的郡王!頓時,營伍之中,不論是長槍兵還是刀盾兵或者是火銃兵炮隊,幾乎所有的兵卒軍官,都舉起手中的長槍大刀,向原上的曹振彥纛旗方向歡呼。

  “曹貝勒萬勝!”

  不知道是哪個軍官帶頭,隊伍當中爆發出雷鳴般的吼聲。他們早就聽自家的大帥們吹噓過了,潼關後麵的八百裏秦川,在孫傳庭在陝西主政時便和南中一樣推行所謂的新政,大量的種植棉花,百姓富庶,府庫充盈。就算是李自成打進陝西,這關中平原也是大量的種植棉花等物,不但種植棉花,更是在李闖的暴政之下強行召集丁壯興修水利,將原本荒蕪湮滅的諸如鄭國渠等水利設施漸次恢複,讓這八百裏秦川重新又出現了天府之國的景象。

  隻要打進潼關,隨便打下哪座城池不都是任憑咱們大搶特搶?

  想想攻進潼關之後的美好前景,這些剛剛投順清軍的明軍官兵們無不是士氣大振,個個加快了腳步。

  天色漸漸的暗了下來,行軍隊伍當中點起了火把,起初還是寥落如晨星一般,轉眼間星星點點便在隊伍當中蔓延開來,一條巨大的火龍出現在了山間,火光伴著巨大的聲浪,在山間回蕩。

  看著山道上那條張牙舞爪的火龍向西麵的潼關猛撲過去,圍在曹振彥身邊的博洛、蘇克薩哈、遏必隆等人不由得收起內心那點對曹振彥的鄙視不屑了。一來三人魯山寶豐兵敗後,曹振彥作為一軍統帥沒有趁機刁難他們,反而在多爾袞麵前為他們說情,三人隻是分別得了類似革職留任、降級罰俸,免去本兼各職,軍前效力自贖這類的處分。二來,看到曹振彥不花費一文錢一粒米,隻是在軍前命手下護衛們吆喝了幾聲便將士氣煽動的如同野火一般暴烈,這點本事,卻不是他們能有的。

  “大將軍果然好手段!”博洛不由得發自肺腑的稱讚起曹振彥來。

  “就是!大將軍英明!”遏必隆和蘇克薩哈也豎起大拇指表達對曹振彥這手能得士之死力的手段表示欽佩。

  “誒!這不算什麽!三位不要謬讚了!不過,倒是有一件事要和三位商議一番。”曹振彥在家奴的侍奉下從馬背上跳下來,走到自己的臨時帳幕前,有隨軍的筆帖式取過一份文稿來,曹振彥瀏覽了幾遍表示同意,隨手遞給了博洛。

  “我軍攻取潼關後,某家打算上奏攝政王爺,在陝西關中地區行圈地令,三位以為如何?!”

  攻下潼關後,在陝西有名富庶的八百裏秦川推行圈地令?!曹振彥的這句話,就像是方才在行軍隊伍前的那句口號一樣,頓時讓博洛遏必隆蘇克薩哈這些滿洲八旗親貴們像打了雞血一樣興奮起來。

  八百裏秦川啊!饒是這些八旗滿洲親貴們都是出身遼東,對陝西和關內其他省份不熟悉,但是,架不住身邊有熟悉這些地區的人啊!什麽晉商八大家,什麽降順清軍的王樸等人,還有在北京城歸順了大清的那些大明忠臣們,他們可是對這些地方都很熟悉的!這關中地麵,可是從秦皇漢武時期就是有名的富庶所在,這幾年又是修水利開水渠,又是種棉花的,更是富庶得很!咱們打進潼關,命手下的兒郎奴才們騎上好馬打上旗幟,隻管去奔跑便是!圈在咱們旗幟馬蹄之內的土地人口便都是咱們的!

  清軍入關定都北京後,幾十萬的八旗兵丁眷屬也隨之進京。為解決八旗官兵生計,決定強占北京附近的土地,遂下圈地之令。順治元年十二月規定,近京各州縣漢人無主荒地全部予以圈占,分給東來諸王兵丁人等。順治元年順治帝“設指圈之令”,“命給事中禦史等官履勘畿內地畝,從公指圈。其有去京較遠,不變指圈者,如滿城、慶都等二十四州縣無主荒地,則以易州等處有主田地酌量給旗,而以滿城等處無主地不給就近居民。

  “凡民間墳墓在滿洲地內者,許其子孫隨時祭掃3年。”所謂“履勘”,事實上即不“履”,也不“勘”。而是“跑馬圈地”,馬力所至就是“從公指圈”的範圍。圈地主要有三種形式:一是將近京肥沃土地圈給清貴族,另外,圈山海關以外地讓農民耕種叫“圈補”;二是原來圈占地離京太遠,或因“堿鹽不毛”地,來補還近京被圈農民叫“全換”;三是凡明王室所遺留皇莊各州縣“無主荒田”,一律劃歸滿洲貴族和八旗官兵,叫“圈占”。

  根據上述命令,旗人攜繩騎馬,大規模地圈量占奪漢人土地。很多農民田地被占,流離失所,饑寒迫身;同時又強迫漢族農民“投充”(即依附於滿族貴族),補充其壯丁隊伍。有些漢人地主為求得政治上的庇護,還帶地投充。土地圈占後,八旗貴族和官員、兵丁,按照各自地位高低及所屬壯丁多少,分得數量不等的土地。其大部分落入了貴族和官員之手。圈地主要在近京三五百裏內的順天、保定、承德、永平、河間等府

  (嗯,說好的節操和骨氣呢?怎麽還有漢族地主帶地投充的?就這麽甘心情願的去當別人的奴才?大概也是為了要在當地當土皇帝,莊頭,就像紅樓夢裏的烏進孝烏進忠兄弟兩個莊頭一樣,別看在賈珍麵前低三下四的三孫子樣,在他的一畝三分地上也是跺跺腳四方亂顫的人物。)

  既然能夠在京畿地區圈地,那麽,多年來為流賊所屠戮殘害的八百裏秦川之地,為啥不能將那些無主之地圈占了呢?也好讓這些土地充分發揮他們應該有的作用,為大清朝廷提供軍糧,當然,首先是要給八旗親貴們提供足夠的錢財以供他們采購南邊來的各種奢侈品。

  想著潼關背後那豐饒肥沃的八百裏秦川即將在自家的馬蹄下變成自己的莊子,博洛和遏必隆等人無不是眉飛色舞喜不自勝。但是,到底是曾經在曆史上成為輔政四大臣的人物,蘇克薩哈的政治頭腦要比遏必隆、博洛二人精明得多。他不僅僅想到了這樣一個措施固然可以激勵眼下的清軍士氣,讓他們在財貨田地的巨大誘惑下可以不計傷亡的瘋狂猛撲潼關,可以拿下潼關背後的任何一座城池,但是,圈地,也會傷及另外一些人的利益。而這些人卻是此時的清軍所必須要拉攏的。

  這些人就是陝西地區的官紳大戶們。

  當年,就是他們上下其手翻雲覆雨,將在陝西埋頭苦幹推行新政編練新軍的孫傳庭逼出了潼關,去和李自成決戰。為的便是要對抗他一心一意推行的新政,當然,你恢複和興修關中地區的水利設施咱們是歡迎的。因為,水渠修好了,自然是要優先灌溉咱們的土地了。有水,自然咱們田地裏的收成就多,沒水,咱們可以把那些窮鬼們手中的田地弄過來。可是,你孫聾子推行狗屁的一體當差一體納糧就不對了嘛!於是,這才有了孫傳庭含恨出潼關,兵敗豫西的一幕。

  蘇克薩哈是想到了就說,對於這些人的嘴臉和能量,他也多方有所耳聞。若是因為圈地而同此輩衝突起來,逼得他們投向了李自成或者是明朝、南粵軍陣營,那麽,對清軍平定陝西有百害而無一利。

  “大將軍,若是在秦川推行圈地之法令,固然是全軍上下歡呼雀躍,我八旗勳貴兵丁歡喜。可是,秦川之地的官紳士民又當如何?據奴才所知,此輩素懷忠義之心,久為闖賊欺淩脅迫,對闖賊可謂恨之入骨。望我王師前來,可謂如大旱之望雲霓,嬰兒如望保姆。若是我軍甫一入秦川便行圈地之法,不免寒了此輩的心。”

  蘇克薩哈的話,半文半白的,遏必隆和博洛沒有聽得太懂。但是,曹振彥卻聽得很明白。蘇克薩哈擔心,一旦在陝西關中地區進行圈地,勢必會有侵占當地官紳利益的情況發生,這些人利用好了,可以幫助咱們迅速平定陝西地區的李自成部隊,但是,如果我們操之過急,同他們的利益衝突太過嚴重,那麽,勢必會將他們推到李自成或者是李守漢那邊去。就算是他們持中立態度,那對我們也不是什麽好事。最起碼,可以爭取的盟軍沒有爭取到!

  聽完了蘇克薩哈的話,曹振彥的臉上浮現出了讚許的神色。曹振彥雖然不知道蘇克薩哈這廝在曆史上多次在關鍵時刻站隊站對了,最終爬上了輔政大臣的頂峰。但是,就他剛才所表現出來的擔憂,就足以看出此人在政治方麵的才幹。知道要拉攏盡可能多的盟友!

  不過,曹振彥更不知道的事,蘇克薩哈的死,也是和圈地有關。那是因為在多爾袞死後,兩白旗失去了靠山,被兩黃旗凶狠反撲。以鼇拜為首的兩黃旗大臣勳貴們要求將兩黃旗所圈占的土地同兩白旗進行交換。理由是入關時所圈占土地,按左右翼次序分配,但因睿親王多爾袞休住永平府,故將應屬鑲黃旗的永平一帶地方,給了正白旗,而鑲黃旗則被分在右翼之末的保定府、河間府及涿州等地區。如今多爾袞已經罪有應得了,那麽,他在位時的惡政也要扳回來。將原應屬於鑲黃旗的土地物歸原主。這就是有名的圈占旗地之爭。也就是這場風潮,讓蘇克薩哈死於非命。順便說一句,按照某包衣的小說家言,韋爵爺也就是在這場風潮之前入宮,認識了小玄子。

  “到底是額駙蘇納的兒子!果然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曹振彥先是誇獎了一下蘇克薩哈,但是旋即將手指點了文書上的幾行字,命隨軍筆帖式念給蘇克薩哈聽。

  “我大清八旗圈占土地,原本就是圈占無主之地和闖賊所占之地。若有闖賊所占之地,原係良民士紳所有,準許原主報請官府備案後領回耕種經營。”

  話雖然不多,但是內裏包含的信息量極大。

  關中地區經過二千餘年的耕作,哪裏還有什麽無主之地?所謂的無主之地是誰的?還不是那些平頭百姓升鬥小民的?!圈占無主之地,就是明白告訴陝西官紳,你們的土地咱大清是絕對不會動一尺一寸的!

  所謂的闖賊所占土地,大多數是當年在陝西的秦王一係所圈占的土地。從朱樉受封秦王開始,秦王府一係共有十一世十六位親王,十五位郡王,至於說從鎮國將軍到輔國中尉的各種宗室親眷那就不計其數了。如此龐大的一個集團,三百年來在關中地區占有的土地數目龐大。但是,從李自成擊敗孫傳庭,攻克西安後,這許多的土地大多成了大順軍的官田,也就是曹振彥所說的闖賊所占據土地。這些土地,眼下大多數屬於上好的肥沃土地,有水渠可供灌溉,種植著棉花小麥小米芝麻等作物。

  一麵說我大清八旗隻占無主之地和為闖賊所占之地,這就等於給陝西官紳吃下了一顆定心丸,放心吧!咱們不會動你們的一尺一寸土地的!

  不但不會動陝西官紳們的土地,而另一麵,曹振彥更是很大方的邀請陝西官紳來分享擊敗李自成之後的勝利果實。“闖賊所占之地,原係良民士紳所有,準許原主報請官府備案後領回耕種經營。”隻要你們跟我們合作,那麽,被大順軍沒收的那些原本為宗室勳貴太監們占有的田地,咱們可以一起坐下來排排坐分果果。

  於是乎,曹振彥的這份拿下潼關後,在陝西關中地區進行八旗圈占旗地的文書,已經演變成了大清八旗和降清官吏將領與陝西地區的漢族地主官紳們一起分贓的協議了!

  不但可以分享果實,曹振彥貝勒更是要恢複法律和秩序,要在陝西這塊飽受流賊荼毒的土地上恢複萬曆優免則例來與民休息休養生息。當然,前提是要你們跟我大清合作,一起幹掉我們共同的敵人李自成!在這個目的達成之後和執行過程中,你們的財產會得到我的保護,並且會分享到勝利果實。

  (寫到這裏,不厚道的作者又想起來一件事。如果一九三七年的日本人也提出類似的原則或是合作條件,比如說將日中提攜共同防共的條文原則更加細化,保護江浙財團和四大家族的利益,那麽,校長還會在從1937年到1941年不停的派人去和日本人進行停戰和平談判嗎?日本人如果能夠答應校長提出的恢複七七事變前的中日形勢,校長還會在一個勝利接著一個勝利的情況下,一路向西,從南京到武漢,從武漢到重慶,從重慶準備轉進到西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