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四章 接收兵仗局的陳板大
作者:猛將如雲      更新:2020-04-01 12:02      字數:5990
  有道是說書的一張口表不了兩家事,更何況在下的一部破電腦怎麽能夠描寫得出那麽波瀾壯闊的十七世紀四十年代的圖景?

  暫且按下弘光皇帝朱由崧和大將軍李守漢、首輔大學士馬士英這個昏君權奸組合為了錢糧、權力,不惜指使手下得力爪牙心腹走狗對東林君子、江南士林,用槍杆子、筆杆子進行殘酷迫害,讓原本山溫水軟風景如詩如畫的人間天堂變得哀鴻遍野不提,咱們把目光投向長江以北,距離南京數千裏的北京城。

  同南京城內君臣撕逼打得不亦說乎不同,北京城裏卻是一派熱火朝天的景象,八旗上下無不是喜氣洋洋。

  “發財了!發大財了!”

  這是所有清國成員上至王公大臣下至普通旗丁包衣的一致看法!

  打進了北京這樣在當時的文明世界裏數一數二的大城市,換了是誰都會有眼花繚亂的感覺。

  幸好緊跟著李自成撤退的腳步殺進北京城的是當時軍紀森嚴的清軍,多爾袞又有不得妄取民間一草一木的嚴令,清軍進城之後紀律頗佳。如果換了是明軍的任何一支部隊,攻克收複了北京城,不好好的搶上幾天都對不起祖宗。

  所有的糧草府庫,由多爾袞派員去查封清點,各王大臣如果膽敢有私自搶掠私分的,這位攝政王正好找到合法的理由收拾你!

  多爾袞按照他對八旗王公貝勒將領官員們平日裏的能力、操守、品德等諸多了解,分派各人前去接收查點各府庫,各處城防要衝,令範文程、寧完我安撫降官,令鼇拜戒備、清理皇城,令索尼接收查驗京城內外各處糧庫,令鮑承先陪同幾位王爺接收六部各衙門。令多鐸負責城內治安,查究奸細。

  他這位大清的當家人、攝政王,和碩睿親王,則是幹了一件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甚至在降官們看來頗為有失身份的事情。

  他親自帶著陳板大等人,接收工部軍器局、兵部軍器局,內監二十四衙門的八局:兵仗局,銀作局,浣衣局,巾帽局,針工局,內織染局,酒醋麵局,司苑局。還有戶部的寶源局,都是為攝政王爺親自接收的場所。

  對此,以馮銓為首的降清漢官們,疑惑重重,但是又不敢冒然去問。隻能是轉彎抹角的向範大學士範文程請教攝政王這是何意,莫非也是和天啟皇帝一樣,有著對製造器物的偏好?

  範文程卻是笑而不語,這個門道,他還不想那麽快就告訴這些新同僚們。不過,他對於多爾袞的心思揣摩的也差不多了。

  工部軍器局、兵部軍器局,內監兵仗局都是打造各色兵器甲胄的地方,戶部的寶源局也有一部分業務與兵器甲杖有關。眼下大戰未息,消耗巨大,各處都要甲杖兵器的補充,王爺自然要把這些部門抓在手裏。

  至於說酒醋麵局跟司苑局是管糧食的,事關軍需民食,自然不能放鬆。而浣衣局,巾帽局,針工局,內織染局這四個屬於輕工業局,如果這玩意不親自握在手裏,將來又來個搞紅藍花染布的怎麽辦?正好可以和目前遼東的紅藍花染布、兩頭在外的貿易活動結合起來。防止有人借助著北京城的人力資源、技術優勢再把兩頭在外的事情撿起來,增強自己的經濟實力,威脅到攝政王的地位權力!好不容易把盛京的經濟大權統一了,多爾袞又怎麽會再讓兩頭在外死灰複燃、發展起來?

  至於說銀作局,能夠在多爾袞手裏發揮出什麽作用來,範文程卻無論如何也想不通。“難道說主子爺打算像南蠻那樣,鑄造銀幣?”這個念頭在他腦海裏一閃而過,但是立刻被他自己給否決了,他也不由得笑了起來,笑自己的胡思亂想,“有南蠻現成的銀元不用,居然還要自己勞神費力的鑄造銀幣?”

  就在朝野上下一片疑惑的目光裏,多爾袞帶著陳板大等自己手下得力的工匠首領,開始對上述各部各局逐一接收了。

  在歸降的司禮監大太監王德化的引領下,多爾袞擺開了全副鹵簿儀仗先行到內監兵仗局這個二十四衙門當中負責打造軍器,包括刀槍、劍戟、鞭斧、盔甲、弓矢等各類兵器、甲胄,火銃、火炮等軍中之物。

  “這二十四衙門雖然是歸咱們掌管,但是,裏麵的人可不是咱們這些人。”王德化依舊是半弓著腰,向新主人多爾袞緩緩的介紹著二十四衙門的情形。“咱們不過是替皇爺管理這些衙門的。”

  “外頭紛傳,京城裏太監老公數以十萬計,耗費錢糧無數。其實那都是以訛傳訛。大多數都以為禦馬監管的兵馬和這八局管的工匠都是和咱們一樣的人。其實,這八局當中絕大多數都是當年永樂爺由南京喬遷來的工匠。北京城裏,這八局和其他各部的工匠至少在27,000戶,每戶抽一丁服徭役,有五年一班服徭役者,亦有四年、三年、二年一班者。”

  “眼下這裏有多少工匠?”多爾袞卻不太關心以往的製度,他隻關心現在這裏有多少人能夠為他所用。

  “回攝政王主子,眼下這裏至少有一萬多工匠可供王爺驅策。”城破之後先伺候李自成,如今又成了多爾袞眼前紅人的吳良輔,臉上微微帶著笑意,向多爾袞稟告這裏的人員情況。

  “發大財了!”在多爾袞身邊一直沉默不語的陳板大,狂喜到了幾乎要一躍而起,高聲歡呼的地步!作為業內的行家,他自然知道京城兵仗局的工匠們是一個什麽技術水平,大明朝質量最好的火器,刀槍、盔甲、戰車等等都是出自他們之手。當然了,也得要看朝廷的經費投入和經辦官員的節操了。

  不過,陳板大對於攝政王爺能夠投入多少的錢糧來經辦軍器製造,並不擔心。幾年的經驗下來,他對於清國在軍事工業上不惜工本的投入頗為欣喜,也很滿足這裏給工匠們的待遇。至少,工匠們是可以吃飽穿暖,不用自己賣家當來給官員們交常例錢。

  多爾袞和他身邊的幾位八旗官員也是心潮起伏。

  對於多爾袞和他的臣僚們來說,奪取中原是早已確定的方針。但是,由於清國的核心力量滿洲八旗人口很少,所能提供的兵員有限,八旗漢軍和八旗蒙古又不敢讓他們過度膨脹。多爾袞等人在入關初期,對於依靠自己的力量究竟能夠占領和有效控製多大的地盤,並不明確。

  史載多爾袞剛進北京時,曾說過:“何言一統?但得寸則寸,得尺則尺耳。”六月初一日,清廷的詔書中還說:“深痛爾明朝嫡胤無遺,勢孤難立,用移我大清宅此北土。厲兵秣馬,必殲醜類,以靖萬邦。非有富天下之心,實為救中國之計。谘爾河北、河南、江淮諸勳舊大臣節鉞將吏及布衣豪傑之懷忠慕義者,或世受國恩,或新膺主眷,或自矢從王,皆懷故國之悲,孰無雪恥之願。予皆不吝封爵,特予旌揚。其有不忘明室,輔立賢藩,戮立同心,共保江左者,理亦宜然,予不汝禁。但當通和講好,不負本朝,彼懷繼絕之恩,以惇睦鄰之誼。”

  但下文也預先埋伏下了借口:“若國無成主,人懷二心,或假立愚弱,實肆跋扈之邪謀;或陽附本朝,陰行草竊之奸宄。斯皆民之蟊賊,國之寇讎。俟予克定三秦,即移師南討,殪彼鯨鯢,必無遺種。”

  一邊是表態隻想保住現在的勝利果實,同李自成的大順爭奪黃河以北的地盤,一邊又為以後下江南埋下了伏筆。這就是多爾袞的戰略構想。

  眼下,多爾袞就需要盡快的消化北京城這個最大的勝利果實,並且把它提供的能量投入到戰爭機器當中去!

  攻占北京之後,檢點李自成沒來得及帶走的、遺棄的各類物資,這些戰利品的數量讓多爾袞和他手下的八旗貴族們驚呆了。

  “棉甲六萬套。”

  “鎖子甲、鐵甲各二萬套。”

  “南蠻甲一萬件。頭盔四萬頂。”

  “各色火炮成品一百二十七門,半成品三百六十七門。各色炮子十萬斤。”

  “火銃一萬杆。彈丸二千斤。”

  “南中火銃三千杆,彈丸一千斤。”

  “各色火藥一萬桶。”

  “各式刀槍兵器四百二十八萬件有餘。弓二萬張,箭矢六百萬有餘,另有箭頭若幹,箭竹羽毛膠漆無數。”

  “各處庫房之中尚有鐵料煤炭木炭無數,可供支應使用半年以上!”

  除了這些軍工產品武器裝備生產所必須的原材料以外,就是城內的南新倉、北新倉、太倉、海運倉等等朝陽門附近的倉廩之中堆積如山的糧米。

  這些繳獲,多爾袞都一一親自過目了。除了這些繳獲之外,更有散布在京畿各地的數萬散兵潰卒為清軍收編。

  有了糧食,就可以養活大軍,有了兵器甲胄,這支大軍就長出了尖牙利爪和鱗甲,有了鐵料箭竹羽毛膠漆,就可以源源不斷的為這支大軍提供兵器。而能夠源源不斷的提供兵器甲胄,就要依靠眼前這些衣衫破舊麵黃肌瘦的工匠們。

  對於攝政王爺紓尊降貴的親自來接收內監二十四衙門之一的兵仗局,吳良輔等人初聽到時以為自己聽錯了。如果按照他們的本來想法,這位年輕的遼東虜酋,初次抵達京城這個花花世界,不在宮裏搶掠美女金寶那才叫不對呢!如何宮室未進,先來看軍器打造的地方?

  “爾等都曾與寧遠伯打過交道,不少人還都去過他的根本之地南中。朕也是對他神交已久,咱們不妨說說,爾等以為,寧遠伯能夠從一隅之地走到今天這個局麵,靠得是什麽?”盡管多爾袞也很清楚,李守漢早已被晉升為梁國公了,但是他還是習慣稱呼他為寧遠伯。大概是塔山留給他的印象太過於深刻了的緣故。

  吳良輔、馮銓這些歸降的太監、官員等人便是各自闡述自己對於寧遠伯如何起家發跡的看法,有人說是天時的,有人說是純粹因為地利的,那裏五穀豐登,物產豐富的,換了是誰都能發家致富奔小康。也有人說是人和的。

  但是這些提法都不能為多爾袞所接受。

  “以朕看來,寧遠伯能夠從一個千戶所一步步走到了今天,爾等所說的天時地利人和,不過是皮毛而已。寧遠伯真正的仰仗,便是工匠!沒有工匠,試問,那南中各地土官土王無數,怎地沒有一個人能夠趕得上寧遠伯萬分之一的成就?”

  此話一出,眾臣皆斂手歎服。

  這才有了今日攝政王親自大駕到此。

  清國三代領導人,對於軍工生產製造的投入,都是不惜血本的。不吝賞賜,優秀的工匠,可給於官位,特別對鑄炮銅工而言。不願作官者,每月賞給糧銀二兩,每季領米五石三鬥,還會恩賜房屋、地畝,更賞給世代金火拜唐阿。

  天聰四年時,由於後金凱旋而歸,就特詔鐵官範巨炮加以優賞。天聰五年,鑄炮匠人王天相便從奴隸擢為拜他喇布勒哈番,天聰七年三月,再以創鑄之功升授備禦。

  除了王天相等工匠以外,馬光遠、季世昌、丁啟明等人更是因為懂得鑄造大炮的工藝技術,而升官進爵。

  同明朝官吏上下朋比,把軍工製造視作發財貪汙的途徑不同,清國卻是一直堅持火器生產研發投入、不斷擴大軍事工業規模、完善軍事技術體係。在盛京、遼陽等地形成軍事工業基地,匯聚眾多技術官員和技藝精湛的工匠,綜合明朝傳統冶鑄技術學習西方先進鑄造、設計工藝推陳出新,實現火炮大規模批量化生產列裝,在戰場取得10:1的火器對比優勢。

  崇德七年(崇禎十五年),利用銅熔點(1083c)低於鐵(1538c)的物理性質,於鐵胎冷卻後再以泥型鑄造法或失蠟法製模,澆鑄銅壁,透過外銅凝固時的收斂效用增加炮體抗壓強度,鑄成鐵芯銅體的“神威大將軍”炮,不必以昂貴的銅來鑄造整門炮,就可擁有銅炮耐用的優點。且重量輕、易運載。

  多方搜集招募相關的技術人才,吸收掌握著不同技術方法的工程技術人員,比如說技藝嫻熟的鐵匠、銅匠和掌握著獨到工藝的鑄造工匠等,形成了一支多樣化特征的技術團隊。比如說前麵提到的王天相,同樣是鑄造大炮,他采用的失蠟法鑄造,而季世昌卻是采用泥型鑄造的方法。前者用蠟製成與鑄件相同的模,外敷以造型材料,成為整體鑄型,然後通過加熱將蠟融掉,形成空腔鑄範,澆入液態金屬,冷卻後即得成型鑄件。泥模鑄造法則屬於中國古代範鑄工藝的一種,其法先用幹久之楠木照炮體之外形旋成木芯,再將銃耳、銃箍、紋飾等模安上,接著分次上泥,待其幹透後,將木芯敲出,次用炭火燒煉泥模,同時亦將銃耳、銃箍和紋飾之模化成灰,最後並依前法製成尾珠之泥模,在圓柱鐵芯表麵上用泥製成與炮管內腔等模芯,如此,即可合成完整的銃模,以澆注金屬液體。

  作為大清朝的當家人,多爾袞自然不會同這些地位低下的工匠們多說什麽,他隻是微微點點頭,算是還了工匠們的跪地叩拜之禮。“來人,頒旨!”

  長篇大論的旨意,那些工匠們也聽得多了,自然不會有什麽特別的反應。但是,今天多爾袞所頒布的旨意卻是有些不同之處。

  在撫慰鼓勵了一番這些工匠以安定人心之後,多爾袞祭起了優厚待遇的這個法寶。

  每一個工匠每月可以享受五鬥糧米的工薪,如果技術過硬,打造的兵器性能優良的話,便可以抬旗、封官,或是賞給銀米布匹等物,對於鑄造火炮火銃的工匠,更是不惜重賞。

  “朕有個旗下奴才,出身和你們是一樣的。都是這北京城中打造軍器的工匠。想來你們有人會認識他。陳板大,出來與你的舊日同事打個招呼!他們以後就交給你替朕管了!你要好好的替朕多操些心才是!”

  陳板大作為出身兵部軍器局的一名工匠,與在場的許多人都相識,從麵熟到點頭之交,到彼此能夠叫上名字的熟人,到不少算得上朋友的人。

  看著一身錦袍紅光滿麵的陳板大從清國官員隊伍當中走出來,在多爾袞駕前打千行禮,在場的兵仗局工匠們微微有些騷動。

  “這不是兵部軍器局的老陳家的那個誰嗎?不少人都說他當初在城外被韃子擄走,死在了遼東了。如何今天卻有這般體麵的回來了?”

  “各位師傅,各位叔伯,不錯,我是兵部軍器局的陳板大。如今我是攝政王旗下的奴才,因為立下了些微末功勞,主子提拔我,讓我替主子掌管著打造兵器火器冶鐵等諸多事務。”

  陳板大還在隊伍前講說著自己這些年的地位變化,多爾袞身邊的護衛們卻也沒閑著。數百名兩黃旗的兵丁監押著幾十輛大小車輛開進了兵仗局。

  “這是攝政王爺體念大家多年來生活清苦,如今改朝換代了,自然要有一番新氣象。慰勞大家的一點銀米油鹽。”

  陳板大指著從車上被輔兵跟役們搬運下來的銀箱、米包,頗為得意的介紹著:“以後大家隻管好好的做事,那些給該管官員的常例錢都沒有了。該發給大家的工錢、米貼,犒賞,一文錢一粒米都不會少給大家夥的額!”

  兵仗局因為是內監衙門,有些事情還好些。像陳板大原先所在的軍器局,工部、戶部的軍器局、寶源局等衙門,工匠領到活計,領工料要給常例錢,上交完成的工件,請該管官吏查驗也要交錢。這些環節都完成了,領工錢的時候還要被克扣,無可奈何之下,許多的工匠隻得是變賣家當,甚至是賣兒賣女來應付。

  “以後,大家都是攝政王爺的旗下人,也是按月領取錢糧的。不過,攝政王的恩典,咱們要是不知道好歹,不知道感激,完不成交派下來的活計工件,甚至是應付差使,說不得,就不要怪我陳板大不講舊情了!”

  工匠們卻是一個個眼巴巴的盯著銀箱裏閃爍著刺眼光芒的銀元,嗅著空氣裏彌漫著的米糠味道,對於陳板大的話,各個都是雞啄碎米般點頭稱是。橫豎還能比以前的日子更糟?

  “發犒賞!”

  恭送多爾袞的鹵簿儀仗離開後,陳板大立刻成為了這裏的最高長官。

  按照學徒工一塊銀元,二鬥米、一斤鹽、一斤油,普通工匠加倍,優秀工匠再加倍,領班五倍的標準,工匠們排起了長龍領取自己的那份賞賜。

  第二天開始,兵仗局、軍器局、寶源局等工場,爐火熊熊,人聲鼎沸。大錘起落的叮當聲聲傳數裏之外。(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