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二章 小兒輩(十)
作者:猛將如雲      更新:2020-03-23 17:23      字數:5368
  紫宸殿外,作為近衛家的長子,他自然是當之無疑的近衛家的接班人,為了家族的利益,近衛必須要努力為天皇陛下做事。看著樹梢上飄落的櫻花花瓣,不由得有些迷醉了。

  “這才應該是臣子的本分啊!如此絢爛的綻放自己,然後迅速的離去。”

  口中喃喃自語,做出一副欣賞花朵的沉迷姿態,但是,一雙耳朵卻是豎立起來,認真的傾聽紫宸殿內傳來的所有聲響。

  低微到了幾乎不可以分辨的抽泣之聲隱約從殿內傳到了近衛的耳朵裏。近衛不由得眉毛跳到了一下,眼睛裏露出一絲喜色,“陛下開始哭了!”

  按照他們為興子天皇製定的策略,不外乎就是大打苦情牌,讓天之丸出來在許還山這個祖父輩人物麵前撒嬌賣萌,以求得南粵軍對天皇陛下的支持。

  這幾年,南中商人或是有頭有臉的南粵軍將領,但凡是到倭國來,都會來拜訪一下天皇,說幾句客氣話,送上些錢糧物品。這對於窮得連紫衣都要大減價賣給和尚們的天皇一係來說,無疑是件大好事,最起碼大家的俸祿可以保證維持一個官員的體麵了。

  所以,攝關五家一致決定,一定要利用好這次總督大人和郡馬大人到訪的機會,利用一切手段,采取一切方式,要爭取梁國公府對天皇陛下的支持!

  殿內,又是另外一番景象。

  許還山見興子漸漸收住了悲聲,低聲安慰被這一幕嚇得不知所措隻管自己流淚的天之丸,心中不由得一陣冷笑。能夠被自己的臣子洗幹淨打包送到李華宇的臥室裏,這樣的君臣有什麽禮義廉恥可言?若不是看在大殿下的一點骨血在,老子都懶得和你們廢話!

  “本官此番出海之前,國公特意交代,久聞天皇之子聰明伶俐,頗得國內人心,便命我來拜訪一下。若是當真如傳說一般,便由本官向陛下進言。有意收為梁國公之孫,列入李氏家譜之中。”

  梁國公要認自己的兒子為孫子,並且列入李家家譜之中?!這樣的好消息幾乎令興子天皇歡喜的暈厥過去。認為孫子,收入家譜。下一步那就是可以讓天之丸認祖歸宗了!

  但是想要邁出這一步又是談何容易?不要說眼下梁國公府家大業大,幾個兒子女婿女兒都在忙著開疆拓土,便是天之丸的本生父又何嚐不是抱著一團火炭的心思在山東努力?

  (認祖歸宗之事,說起來是四個字,但是當真操作起來。可是不止是一部甄嬛傳羋月傳豪門恩怨那麽簡單,它也是涉及了財產、地位、醜聞等家族政治。如果這個家族是有身份有地位的那種,那就更加的複雜難辦了。大家可以參考一下章孝嚴章孝慈這對孿生兄弟的認祖歸宗之路。全世界都知道他們是建豐同誌和章亞若的孩子,但是他們直到了垂垂老矣之時,才正式的將父親的蔣姓替換了母親的章姓。在幼年和少年時代,甚至要時時刻刻擔心自己的生命安全。有興趣的而同學可以去看看蔣孝嚴先生所著的《蔣家門外的孩子》一書,第一章可就是遙遙歸宗路?哀哀赤子心。)

  看來,若是不在梁國公麵前給孩兒立下些足以安身立命的功勞,認祖歸宗隻怕也是鏡花水月一般。

  “多謝許伯伯從中周全。”興子天皇想到了這兒,當即便在坐墊上立起身來。恭恭敬敬的向許還山行禮。

  “陛下恁的客套了。”雖然說得很客氣,但是許還山卻是老實不客氣的傲然而坐,生受了興子天皇的這一拜。這個舉動,嚇得躲在牆角裏伺候茶水飲食的那個侍女幾乎把自己的舌頭咬斷了。果然是****來的老爺啊!居然受天皇陛下叩拜而無事,要知道,陛下可是神之後裔啊!

  但是眼下這位神之後裔正在為了自己的子嗣而大費腦筋。

  “許伯伯,既然國公有此美意,那便高攀一步了。不知天之丸該如何在家譜當中命名?”

  按照李守漢的死鬼老子前幾輩所製定的家譜排行,他們的字輩應該是按照“守華夏之疆,興萬世基業”來排字輩。如今李華宇的兒子輩正好應該是“夏”字。

  可是。按照倭國天皇的習慣,天皇一族都是有名無姓之人,而且,都是以某仁的組合形式來起名字。比如說什麽嘉仁、明仁、還有個狗屁的裕仁等等。那麽,興子的這個兒子天之丸,勢必就是要叫李夏仁了。

  嗯,夏仁,嚇人!?

  不過好在這個名字隻會在倭國境內使用,一旦在南粵軍的直轄區內。他就是李夏仁,是梁國公的幹孫子。

  投桃報李,既然天之丸眼下已經有了一個可以見得光的身份,那麽興子天皇自然也是要有所表示。

  “請近衛大人進來,朕有話要說。”興子擦拭了一下眼角的淚花,稍稍平靜了一下心情,吩咐坐在牆角的侍女。

  得知陛下召見,在院內櫻花樹下已經是滿頭滿臉櫻花花瓣的近衛大人,急忙邁著小碎步,撩著衣襟低著頭小跑的進了紫宸殿。

  “近衛大人,擬製一道旨意。朕要傳達給每一個倭國臣民。”

  “請陛下示下!”

  鋪好了紙筆之後,近衛恭恭敬敬的執筆在手,低垂著眼簾,靜靜的傾聽著興子天皇的旨意。

  “一、****之於倭國,便為父母之邦,倭國當侍奉如孝子;二、各國藩地當封地自守,不得兼並互攻,違者天皇駕下征夷大將軍集合天下兵馬討之。三,國門為守家之要,故隻對父母而開;四、父憂子辱,吾國當為****爪牙,舉凡****興兵,吾等必為先鋒。”

  近衛筆走龍蛇,很快便將興子天皇的這四點意思書寫成文,準備加工潤色一番後,請示天皇明發幕府。

  “等一下,”許還山製止了近衛的動作,示意他暫時不要急於收攤。“陛下,老朽有兩點意見,說出來請陛下裁定。”

  “請許總督指點。”

  “第一。天皇嫁娶,當選中國賢女,尊中國媒妁,不可妄取他人。此一點不知是否與《禁中並公家諸法度》相抵觸?若是有抵觸之處。某此番回到江戶當與家光將軍商議一番。”

  您都要回江戶去和家光商議了,咱們還說什麽?幾百門大炮頂著家光的腦門,跟他說以後天皇隻能娶****媳婦,不能和倭國通婚。他敢不同意嗎?從家光內心,隻怕也是樂不得的讓天皇隻能有個遠在萬裏之外的老丈人。遠水不解近渴的才是最好!

  “第二,海關事關國庫與****利益,天皇重之,幕府必巡,凡倭國口岸,國公府令幕府責成有司嚴加監管。海關收入,除口岸自留,公家與幕府當各取什一。”

  投之以桃李報之以瓊瑤。既然天皇一係做出了如此巨大的表示,雖然都是些空頭支票,但是架不住此時的天皇也是和漢獻帝一樣。都知道他是個空殼,但是誰都得打著他的旗號來辦事。他說出了這樣的話,哪個人膽敢不遵守的話,那就是給了政治對手以借口了。

  於是,許還山便拋出了另一個巨大的餡餅。讓天皇一係可以從海關收入當中分潤一點,這樣既可以改善天皇朝廷的經濟狀況,同時也是削弱幕府一係的經濟實力。這種慷他人之慨的事,何樂而不為?

  而且,南粵軍還可以借著保證天皇利益不受侵犯的旗號,派出人手來監督稅務執行情況。就如同大清朝的總稅務司是英國人赫德一樣,你所花的每一文關稅,都是在我的監督之下進行的。

  這在自小接受傳統教育熏陶的李守漢看來,也算是妥妥的帝國主義行徑了。

  許還山的這個態度。頓時讓聞訊趕來的攝關五家眾臣歡喜異常,紛紛叩拜不止,口中山呼萬歲。每年十分之一的關稅盈餘,這可是一筆不小的數字,足可以讓大家有錢去購買南中商人們運來的各種好東西,絲綢。花布,瓷器,玉器,書籍,玻璃,也可以讓老婆孩子在武家那些土包子麵前不至於苦哈哈的一副窮酸相了!

  這也恰恰是李守漢要撥付十分之一關稅盈餘給公家的目的。這些年,不斷通過貿易手段使自己的經濟實力得到加強的幕府,也就是天皇一係所稱的武家,同公家之間的經濟實力差距越來越大。按照馬老爺子的話來說,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用老百姓的話講就是男人有錢就變壞。如果不能縮小雙方之間的經濟差距,隨著幕府一方不斷膨脹的經濟實力,再看看已經窮得稀粥都喝不起還得撐著一個空架子的天皇一係,難保就不起別的心思。這可是極度不符合南粵軍要求倭國境內必須局勢穩定的戰略需求。

  所以,絕對不能讓天皇和德川幕府這一對組合變成當年的小明王和朱元璋,絕對不可以出現瓜州沉船事故!當年的朱重八可是隨著自己軍事、政治、經濟實力的不斷增長,而決定放棄小明王這個老板,自己單獨開公司做老板,不再上繳盈利了的。

  但是不管怎麽說,這樣的措施,卻是令天皇一係頗為喜出望外。他們邀請許還山往京都行走,原本隻是打算從南粵軍這裏撈取一些政治資本,用來向幕府討取些殘羹剩飯。但是卻不想,國公爺如此料事如神,早早的就為大家安排得如此周全,麵子裏子都有了,政治的、經濟的好處都是大大的。

  原來隻是想著借助南粵軍這頭猛虎來狐假虎威一番,卻沒有想到這頭老虎去到惡狼跟前告訴他,那邊那個是我的幹孫子,然後順手把狼嘴邊的肉搶了一塊遞到了自己麵前。這如何不令大家感動的鼻涕都要流出來了?

  當下,這道滿載著梁國公對天皇一係厚愛深情的旨意便被公家幾位公認的筆杆子修改潤色了一遍,請興子天皇過目之後,便以天皇的名義命德川幕府、此時的征夷大將軍德川家光到京都來接受天皇旨意。

  一時間,京都往江戶的路上,羽檄飛馳急如星火。

  德川家光如何能夠放過這個繼續借助天皇的的旗號來樹立自己權威的機會?當下便率領幾十位大名這浩浩蕩蕩的隊伍到京都來拜見天皇陛下,準備聆聽鶴音。

  由天皇為代表的公家提出的六點主張,得到了南粵軍的背書,家光同學乍一聽似乎是對自己有些損失,但是,稍稍分析一下。卻是有些喜形於色。這分明是給自己一麵更大的旗幟以對付國內的各家諸侯嘛!

  往常若是有諸侯作亂,還隻能打著天皇的旗號,就像是曹操袁紹劉備孫權一樣,都指責對方是漢室奸賊。但是都在忙著搞自己的小王國。如今卻是不一樣了,天皇這麵旗幟在手不說,這旗幟上還被南粵軍加持了法力。倘若再有第二個島津家試圖問鼎自己的征夷大將軍寶座,那麽,勢必會被南粵軍視為敵人。

  除非……除非那個家夥能夠給南粵軍更多更大的好處,來換取南粵軍的支持。想到了未來敵人可能會采取的手段,德川家光就暗自下定了決心,一定要將這條賣國的路走到頭,讓別人無路可走!

  說錯了,是在與南粵軍充分合作,效忠天皇維持倭國國內穩定發展經濟的道路上堅定不移的走下去!

  而被強行攤派了任務,要在台場修建工程過程中出錢出糧出勞工的川越藩、會津藩、忍藩等幾家頗為富庶強盛的大名也是悄悄的鬆了一口氣,既然天皇陛下和南粵軍都要咱們大家各守邊界彼此之間不得攻擊吞並,那也就暫時可以稍微鬆一口氣了。那些金判、銀元、糧食、勞工就當是給德川家交的保護費。也在南粵軍老爺們麵前買個好吧!

  其他的大名,則是滿眼豔羨的看著藤原北家嫡係的五族,近衛家、九條家、一條、二條和鷹司三家的子弟官員們可以在南粵軍的許總督麵前有個座位,而自己卻隻能跪在庭院內的樹下。這就是公家和武家的區別所在了。武家可以從庶民之中產生,一步步的走上來,當年的太閣豐臣秀吉不就是這樣走來的?可是公家則不同,必須有年代、有傳承,有門第。這一點就和中原的世家門閥一樣。當年李世民做了皇帝,想和清河崔氏聯姻卻被拒絕了。原因就是,你一個關隴軍事集團出身的野小子。也配姓趙?!

  “有了這道聖旨,我就不必擔心被別人吞並了!我的家族也會變成世家的,我的子孫也會成為公家的!我的家族也會和攝關五家一樣的!”

  不止一個大名在心中暗暗激勵自己。

  這五家壟斷了公家社會的最高官職:攝政與關白,因此並稱“五攝家”或“五攝關家”。幾乎是所有武家的羨慕嫉妒恨的對象。

  沒辦法。在講究血統傳承的倭國,便是牛叉如豐臣秀吉這樣的天下人,也得考慮:是要開羽柴幕府、或者是要往公家靠攏?因為按照倭國的傳統,要當征夷大將軍便不能當關白!幾經考慮,秀吉決定認近衛前久當乾爹、成為關白;但是就在同時,秀吉已經失去成為征夷大將軍開幕府的資格了。因為他姓“藤原”、不姓“源”。(後來他覺得四大名族源平藤橘已經不能代表他,所以他上奏請求天皇讓自己姓氏“豐臣”,希望能成為日本的第五大名族。關白退休之後便是被稱為太閣,這也就是太閣立誌傳這個遊戲的由來。至於說德川家康,在今川義元死後,他“自我考證”出自己源出源氏,所以他有那個資格被任命為征夷大將軍。(他既然都“考證”得出來,天皇的******就算有天大的膽子,也不敢跟手握重兵的他對抗)

  如今既然已經無法成為另外一個幕府將軍,那麽就隻能讓子弟往公家的道路上行走了。也許會有子孫會成為關白或者是攝政,讓家族成為倭國的第六名族!

  半月之後,許還山與施琅的艦隊再次出現在了江戶灣的海麵上,得到了充分補給的船隊士氣高昂的揚起了如雲的風帆向著東麵駛去。岸邊碼頭上,家光同學和已經正式命名為夏仁的天之丸,領著一群倭國的公家、武家兩個係統的官員們哭的和淚人一般。

  這次讓雙方都基本滿意的訪問,在未來卻遭到了大量有良心的曆史學家的抨擊。其中一位,就是旅居數國並且認識一位德國貴族的老爺子。他用異常憤怒的強調描述了這次訪問:這是中國資產階級對殖民地**裸的欺壓和訛詐,他們運用一貫簡單卻百試不爽的招數,利用東瀛統治階級內部的分歧,隻用了些許禮物,就讓東瀛徹底放棄了國門控製權和基本民族尊嚴。隨之而來的是商品的瘋狂傾銷和東瀛手工業者的大量破產,而破產者所能做的選擇,要麽是到萬裏之外為中華帝國當炮灰,要麽是到南洋和北美、南美、十州等處充當苦力,婦女可能多一個選擇,就是充當娼妓。

  當然,也有風輕雲淡的,一位用河流名稱充當自己名字的俄羅斯人,他一生寫了很多驚世巨著,但是對此事,他卻隻說了一句話:這是中國資產階級和東瀛封建領主最好的勾結方式。(未完待續。)

  ps:  求月票,求訂閱,求打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