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六章 北上前的準備(續)
作者:猛將如雲      更新:2020-03-23 17:23      字數:6848
  經過多年的不斷改進和摸索,南粵軍可以用於車輛的主要成果有這麽幾項,硫化橡膠製成的實心輪胎,用於車廂減震的葉子板,可以輕鬆轉向的車軸。如今給李守漢看得新成果,就是可以隨意拆卸變換位置的車軸和車輪。

  經過數學和物理學者們的反複計算,又有善於製造車輛的工匠師傅們的認真打磨,在原來的四輪車底盤上,人們選擇好位置,預留了車軸。

  “父帥,如果遇到道路情形不好的地方,咱們隨同大軍行走的工匠師傅,也會迅速的將大車的車輪卸下,改裝到預定的雙輪車軸位置,用來適應道路情形。”

  眼前幾個工匠學徒帶著幾名臨時從工場警衛部隊當中找來的士兵開始裝卸車輪,李華實不無得意的向父親講解這個絕妙的設計。

  這裏雖然已經換成了河靜製造的車輛廠,對於這裏,李華實所下得功夫可沒有軍工場製造新式火銃下的大。但是工匠和學者們都清楚得很,這種出頭露臉的事情,還是要多讓這位熱心於科研工藝技術的華實少爺多來!工匠和科學工作者也不是傻子。

  “多出來的這副車輪該怎麽辦?”

  李守漢盯著那幾個學徒指點著明顯就是生手的士兵打開螺栓,將車軸和車輪卸下來看了整個流程之後,冷不防的提出了這樣一個突兀的問題。

  如果這個卸下來的車輪車軸屬於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雞肋,還要浪費運力和運輸空間來運送它的話,那麽,這個車輛底盤的技術升級改造方案也就同樣是一個雞肋。

  李華實大概沒有想到父親會問到這樣的問題,一時有些語塞。旁邊倒是有人替他解圍:“回主公的話,多出來的車軸車輪。除了可以做備件,防止車輛損壞之外,還可以在宿營、野戰時充當修建防禦工事的材料使用。”

  李守漢頗為讚許的看了一眼那名年輕的匠師,果然是聰明一世糊塗一時,怎麽把轅門的事情給忘記了?就算是忘記了轅門的典故,也應該記得那些北美大陸上白皮豬們是如何利用大篷車向西進軍。不斷的侵襲印第安人的領土的。

  古代帝王巡狩、田獵的止宿處,以車為藩;出入之處,仰起兩車,車轅相向以表示門,稱轅門。

  《周禮?天官?掌舍》:“設車宮、轅門。”鄭玄注:“謂王行止宿阻險之處,備非常。次車以為藩,則仰車以其轅表門。”

  而軍隊出動,同樣是將大車作為修建營地的主要構件使用。《六韜?分合》:“大將設營而陳,立表轅門。”《史記?項羽本紀》:“於是已破秦軍。項羽召見諸侯將入轅門,無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視。”而在三國演義當中,對於東吳將領著墨不多的描寫當中,最為精彩的一筆莫過於甘寧百騎劫魏營。“白鵝翎一百根,插於盔上為號;都披甲上馬,飛奔曹操寨邊,拔開鹿角。大喊一聲,殺入寨中。徑奔中軍來殺曹操。原來中軍人馬,以車仗伏路穿連,圍得鐵桶相似,不能得進。”如果沒有這些車輛構築了防禦工事,說不定又會演出一場割須棄袍的精彩大戲了。

  “說得不錯,以車輪在外。車輛為後,人馬居於車後釋放銃炮,這個前人的車營之法頗有暗合之處。你叫什麽名字?”

  “回主公,在下姓雷,草字行田。”

  “姓雷?”李守漢仔細端詳了一下這個匠師的麵龐輪廓。依稀有些相識,“雷明生是你什麽人?”

  “正是家祖父。”

  “果然!你祖父可好?”這雷行田也算是故人後人,李守漢立刻便是感覺不同。當即便問起了雷明生的情形。

  “祖父已經榮休在家。每日裏逗弄著幾個弟妹為樂,時不時的便和我們這些晚輩講他當年在主公手下的那些往事。我去年考上了匠師,他也是頗為榮耀,說我雷家也是後繼有人了。”

  果然是歲月不饒人,當年的壯年漢子,如今都已經退休回家了。那些上了年紀的,更是老成凋零,一個個的都去了。想到了此處,李守漢也不覺得頗為唏噓。

  “你回家之後替我向你祖父帶話過去。一是我問他好,他今年怕是該辦六十整壽了吧?記得到時候給我發帖子。二是問問他,身體要是還能行,就痛快的出來辦事,別總是在家裏逗孩子,這裏有他喜歡的東西,有他奮鬥了一輩子的東西。他忍心就丟在一旁不管了?”

  夾槍帶棒但是卻語帶深情的話,說德雷行田兩個臉頰通紅,“主公說的是!我今晚回去便同祖父說,讓他出來給主公辦事!”

  “錯了錯了。不是給我辦事。是給他自己辦事,給咱們南中辦事。”

  說到這裏,李守漢轉過頭來教育起兒子來:“咱們南粵軍能夠有今天,你老子我能夠從一個守備銜千戶一步步的走到今天敕封國公的地位,靠的不是什麽文德教化,靠的是將士們的浴血奮戰,農人的辛勤勞作,匠師和工匠們的汗水和智慧,學者們的知識和理論。你既然有興趣於此,那便要放下公子哥的架子,和他們滾在一起。”

  “是!父帥提出的兩參一改三結合,兒子一直都是奉為圭臬的。學校和實驗室的先生們也是頗為讚許,覺得這個法子是最快的將他們的設計變為現實的途徑。”

  聽得公爵殿下將自己的貢獻同他偉大的軍隊相提並論,不由得在一旁一直以客卿身份自覺的遠遠站立的帕斯卡、托裏拆利等人心情頗為激動興奮。這些人原本是為了躲避戰亂或者是宗教迫害而在朋友的邀約之下輾轉來到了這裏。在這裏,沒有戰火,沒有宗教法庭對他們所提出的各種奇特想法的禁錮,有的隻是豐富充足的物質基礎,還有寬鬆的科學研究環境以及近乎於瘋狂的科研經費投入。想到那些黃澄澄白花花的金幣銀元被自己的一個個瘋狂的想法而消耗掉,雖然沒有貪汙科研經費的念頭。但是這些人也不免有些心驚肉跳。

  可是,一旦他們的科研成果得到了驗證,能夠經過工場製造出產品,或是實踐檢驗過的理論技術,一旦產品正式投產,占據了市場。或者是被推廣到整個公爵殿下所管轄的遼闊地區,那麽,等候他們的就將是比歐洲王室還要奢侈腐敗的生活方式。

  每一項技術,南粵軍的相關工場或是機構都會付給他們一筆費用。按照公爵殿下的話,這就是專利,是科學技術轉化為生產力的必然動力。至於效果,雖然他們沒有詳細統計,但是光看工場裏海樣的訂單,港口那一船船運走的貨物。就知他們的技術市場有多大了。

  伽利略等人就是他們的開山祖師,也是他們的榜樣。

  當年被聖堂武士差點送上火刑架的伽利略,如今身上兼著南中大學終身校長、匠師協會理事、研究院終身院長三個職務,位置尊崇受人尊重不說,個人財富也是高達數百萬銀元之多。每日裏在他那間裝飾頗具地中海風格的宅院裏,活得比歐洲的國王還要舒服得多。

  有樣學樣。

  帕斯卡等人也是積極將自己的學術成果積極的轉化成為生產力。擅長計算壓力利用壓力的帕斯卡,就在閑暇之餘,將南中已經普及的彈簧上下兩端各自加裝了一個麵板。製成了一個頗具劃時代意義的彈簧椅子。

  這個小小的遊戲之作,結果被鹽梅兒發現。當即便命人向帕斯卡購買專利。不過,帕斯卡這個法國小夥子,做起生意來可是絲毫不比猶太人的商業頭腦差。當即便向來人表示,既然公爵夫人看好了,那便拿去用。隨便打賞一點使用費就可以了。

  鹽梅兒又如何能夠占他這點小便宜?這點確實是被帕斯卡摸準了脈門的。聽了他的意思,鹽梅兒不由得莞兒一笑。“也好,以後每一件用到了他這個小技術的物件,都給他利潤的百分之一吧!”

  百分之一,聽著似乎不多。但是,如果。看看這個彈簧的用途,就會發現,鹽梅兒當真是宅心仁厚。

  各鎮、各旅、各團,艦隊的醫院船,所有的衛生車上,各個城鎮的醫院當中都安置了用彈簧製成的新病床,可以讓病號躺著舒服些。各處府邸當中,彈簧床和彈簧椅子也是引起了新一輪的時尚風潮。便是遠在秦淮河邊、瘦西湖畔的幾間院子,也被林琨林教授不惜工本的安置上了彈簧床和彈簧椅,讓前來玩樂的客人更加舒服愜意。

  果然,寬大的彈簧床讓客人有如墜雲中的感覺,再配上姑娘的嬌聲浪語,頗有幾分春水如舟天上行的感覺,讓他們覺得,此時此景,便是讓北京城裏的崇禎皇帝來和他換換位置,他也是不會同意的!

  一邊是數量大得驚人的政府和軍方采購,一邊是價格高得離譜的有錢人家奢侈品,帕斯卡兜裏的銀元數字也是不斷的增長著。

  但是,同笛卡爾和托裏拆利相比,帕斯卡此時就是小巫見大巫了。

  這兩位高人可是和蔡倫對於造紙術的功績有一拚!他們將南中使用了有些年頭,原本隻能用來縫製風帆、苫布,加工炮衣這些粗大笨重的紡織品的原始縫紉機,結合了南中在冶金、機械製造領域的各項成就,升級改造成了可以縫製衣物的、具有現代意義的縫紉機。精通於機械製造,從底層學徒出身的托裏拆利,仔細的將南中市麵上大量使用的縫紉機進行了拆解、逆向測繪,了解了工作原理的同時,重新進行了優化,將原本頗為笨重的部件改進後,重新設計布局。

  然後,笛卡爾幫助自己的朋友將他的設計進一步的提升,使它更加小巧實用。並且將南中冶金的淨化所在——錳鋼,請河靜製造的巧手工匠製成了大號機頭用針。這一下,讓原本最核心的部件,必須要靠體積和重量才能正常工作的縫衣針,就如同如意金箍棒一樣,從龐大的定海神針變成了繡花針。

  兩個家夥又仔細的研究了一下雙腳踩踏腳踏板,通過腳踏板獲得動力。將動力利用牛皮帶傳輸到各個部件的整個過程。仔細的進行了力學和機械學計算。

  雖然也隻能是縫製棉甲、軍服、綁腿、腰帶、包頭巾等對於技術水平要求不高,不追求花色紋繡的物件,但是,卻也是強在數量大、效率高。

  每天各個製衣坊門前大小車輛不斷,將一捆一捆的染色棉布卸下來,將加工好的棉甲、軍服、各色綁帶頭巾等物裝車運走。那些縫衣娘們手腳不停。將裁剪好的衣料按照設計要求縫製成衣甲。她們的工作薪酬,除了議定的底薪、夥食費之外直接和加工製作出來的合格產品掛鉤,同時,加班要給加班費。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這些縫衣娘們因為自家賺錢不比男人少,有的技術好的甚至比男人還有多些,在家中的地位也是不斷高漲。弄得一些老先生見到妻子在前麵昂首挺胸的走在路上,丈夫拎著菜肉果蔬在後麵亦步亦趨的緊緊跟隨的場麵不由得搖頭歎息。

  至於這一切的源頭,笛卡爾和托裏拆利兩個從中賺到了多少技術使用費。隻怕也隻有他們兩個人知道。

  李守漢在回府的路上,聽到了類似的抱怨聲,卻也是隻能報以一聲苦笑。這種技術革新帶給社會的變革,卻不是任何行政命令和法律所能阻止的。

  作為一個合格的統治者,他隻能是像一個箍桶匠一樣,將因為一塊木板長出來而顯得頗為別扭的水桶其他短板補齊,而不是將長板截斷變短來保持平衡。

  可是,要補齊短板。就要涉及到許多方麵和環節。從生產環節來說,製衣廠的效率提高了。所需要的布匹就要多了數倍不止。那麽,紡織場就要提高生產數目,想辦法解決原料也即是棉花的供應。印染場也是一樣,要盡量的提高效率。從工藝上說,大量的縫紉機上市,淘汰了原先的機型。作為傳動動力的牛皮帶都成了供不應求的原料了。(其實,南中各地原本有大量的養牛場,供應牛肉和牛皮的需要,隻是眼下各地都在擴建新軍,各種牛皮裝具的訂貨也是令皮貨莊老板們痛並快樂著。如何還能有餘力去滿足縫紉機的皮帶需要?)

  新的機器設備投入使用,提高了效率,卻也擠占了就業機會。就有不少的縫衣娘被縫紉機擠出來工場,重新回到了家中當起了家庭婦女,或是到街頭巷尾的小裁縫鋪當中做事。

  剛剛得到了兩支上好的新式快槍,更得到了李守漢敞開供應軍器盔甲承諾的商鋒和殷雷兩個家夥拍著胸脯表示,這些牛皮、牛角、牛筋之類的供應,以後便交給他們負責便是。橫豎扶桑大陸的草原上,野牛群奔跑起來可是如同烏雲一樣壯觀。正好可以讓兒郎們用他們手中新得到的利刃弓箭來練習一下,獵殺了野牛,不但可以吃牛肉,獲得的牛皮牛角牛筋等物都是老家所需要的,更可以騰出草地來飼養馬匹,讓兒郎們奔跑的更快!

  如果不是他們的慷慨陳詞,李守漢還得好好的而琢磨一下,要不要讓隆盛行通過與遼東的貿易換些牛皮等物回來。這樣一來,雖然遠隔重洋,但是原料的來源便多樣化了。不必擔心與遼賊開戰之後受到阻礙。

  棉花、小麥等戰略物資有天竺暫時能夠勉強滿足需要,作為奧斯曼帝國的科普律魯也拍著胸脯表示願意將整個尼羅河三角洲都變成小麥田和棉花田用來和南中進行貿易。

  在鋼鐵和軍工製造領域,幾天的巡視下來,李守漢也算是對自己的鋼鐵供應和軍工生產能力有了個清晰的底數。手中有糧心中不慌,作為一個統帥,他了解到了自己的軍事供應能力的底數,在即將發起戰事之前便更有底氣。

  不管戰事進展如何,從一開始就要立於不敗之地。這是李守漢內心最真實也是最篤定的想法。

  這幾天的巡視下來,最為讓他滿意的,就是李華實的科研成果和他對於技術那種近乎於瘋狂的追求、鑽研。所以,才有了今天晚上家宴時對李華實母子二人的特殊禮遇。

  “梅兒,你一手將咱們家裏的這些孩子調理長大,長大一個,就從你身邊飛走一個。今天,華實也翅膀硬了。也要在他的一片天地裏飛翔去了。我把他從你身邊帶走,你可願意?”雖然是一家之主,但是李守漢遇到涉及兒女的事情,還是很自覺的要尊重鹽梅兒和孩子生母的意見。

  “米塔,我要給你的兒子派個差事,你可有什麽意見?”同鹽梅兒說完。李守漢又將視線轉向了李華實的生母阿什米塔,早已被兒子的成就激動的一直在擦眼淚的阿什米塔已經激動的說不出話來,隻是一個勁的點頭。

  “眼下府裏也沒有什麽事,你不妨帶著丫鬟,讓華實陪著你,趁著天氣好,回泰盧固去走走。你自從嫁到府裏來,就不曾有過歸寧省親的事情。如今正好,也讓華實跟著你去看看他的外祖父家裏親人。也看看他娘生長的地方。”

  今天這是怎麽了?當真是天神睜眼看到了我?聽到了我每天最虔誠的禱告?阿什米塔頓時被接踵而至的幸福晃得有些頭暈眼花,回娘家去探親?這種好事如何會落到她一個基本上屬於泰盧固送給李守漢的高級禮品的頭上呢?

  南中雖然與天竺隔海相望,但是要打算回泰盧固老家去,就要動用海船萬裏之遙,如何能夠浪費海船給她一個地位比女奴強點有限的姬妾身上?她這個兒子李華實已經十六歲了,按照李守漢家裏的規矩,子女,特別是兒子。如果十五歲還沒有點什麽差事在身上,那基本上就是屬於一個吃閑飯的。這種人物在府裏是要受到強烈鄙視的。很不幸。李華實因為沉迷於技術,這種鄙視他自己意識不到,全部都由他的生母阿什米塔承受了。

  但是,瓦片也有翻身日!今天,兒子在眾人眼裏終於不是那個隻知道畫圖、計算,把銀錢浪費掉的廢物了。也得到了國公爺的首肯和青睞。母憑子貴,阿什米塔也有了享受兒子帶給她的榮耀與地位的時刻。

  但是,有高興的就會有不高興的。這一段時間一直被李守漢閑置一旁的黎慕華就是不高興的人。冷眼旁觀,她的內心卻如同一鍋熱油一樣,烹煮著她的內心。

  自從前些日子。若水道長的船隊返回帶來了殷商故地的情形,這府裏便是暗地風雷激蕩。各色人等都要在那萬裏之外的荒原之地為自己謀取些好處。

  這麽多年下來,大家早就都看得很清楚,越是所謂的蠻荒煙瘴之地,越是容易有好處。且不說各地的特產,還有那些礦山,木材,但是就土地而言動輒便是數以千裏計算。而且,這些煙瘴蠻荒之地,可以說是一張白紙,隨便去塗抹描畫,弄好了那是你的成績,弄得再亂,也不會亂到那裏去。也正是因為它的邊遠蠻荒,也更容易被主公注意到,所謂的簡在帝心就是這個意思。

  如果李守漢當機立斷任命了許還山做總督,隻怕這場爭奪還會明裏暗裏的延續下去。可是,雖然朝堂上的爭鬥暫且停息了,王府之內女人們的爭鬥卻是如火如荼一般。都想效仿李華宇、李華寶、李華宣等人的先例,把自己的兒子派到扶桑故地去,即使不能為兒子繼承家業打下基礎,也是給兒子和自己掙下了一個安身立命的絕佳去處。

  可是,今天李守漢的所作所為,又是嘉勉李華實,又是提拔他的生母阿什米塔的位置,更說什麽眼下無事可以回娘家去看看之類的話,難道是要將那塊遼闊的土地指派給李華實這個白癡不成?

  按照黎慕華內心的想法,什麽十州,什麽殷商之地,統統都是李華宇的弟弟們將來要掌控的,弟弟們在外麵掌握著遼闊的土地,大哥在朝中才能安穩的坐在寶座上。她所說的弟弟,指的卻隻是她自己生的兒子。

  電光火石的思路亂竄,耳中卻聽得了這樣的話。

  “梅兒,回頭從內賬房之中撥出五百萬元來,單獨列出會計賬目。這筆錢以後便是咱們南中的科研基金。華實,你天性喜歡這些,那父王也不攔著你。你便到研究院和大學裏去,到工場裏去。同那些師傅、先生們在一道,作為咱們家的這筆基金的代表。隻要有合適的技術或者理論,你就隻管投錢進去。虧了,有你母親兜底,賺了,你提一份,餘下的作為盈餘歸還基金便是。”

  能夠得到父帥的認可,而且以後可以隨便的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這如何不令李華實興奮異常。他雖然沉醉於科技,但是也不是不諳世事的純呆子,當即便磕頭向父王道謝。

  “兒子一定好生按照父帥所提出的兩參一改三結合,當好這個代表。”

  “你已經做得很好了,繼續下去便是了。那個新銃,便是你落實這個原則的產物。”李守漢先是好好的肯定了李華實的成就,跟著便是又提出了一點要求,也可以說是技術目標。

  “你也看過軌道馬車,同樣的馬匹,在軌道上行走和在普通路麵上行走,所負載的重量和路程是不同的。那麽,可不可以將銃管裏也弄上軌道,讓彈丸這輛車在同樣力度的推動下飛得更遠,打得更準呢?”

  李守漢開始啟發兒子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