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六章 守漢重興佛山鎮
作者:猛將如雲      更新:2020-03-23 17:23      字數:5308
  “有家就有佛山品牌。~,”

  這是後世佛山為了打造自己的城市形象而編纂的一句頗為自豪的廣告語,從這話裏,我們不難看出佛山地區乃至整個珠三角的製造業之發達。

  如今,李守漢也是要從製造業著手,重新振興佛山。

  “如今中原板蕩,遼東又是大戰之後,我南粵軍擴軍之後,少不得也要北上平亂靖難。佛山之地,地處廣州之側,如果不能成為安靜之地,如何能夠令我安心?”

  “何況大軍一動,便是海量的物資消耗,若是放棄佛山這些已經成熟技術過硬的工場、匠人不用,而從數千裏之外自河靜風波涉險的海運北上,節省了這數千裏海路的運力,咱們運輸別的物品好不好?”

  在三水知縣葉其昌為李守漢臨時打的公館內,李守漢、李沛霆、黃麒英、段倚弘等人濟濟一堂,聽李守漢闡述自己的想法。

  在李守漢為佛山地區的製造業製定的重新振興藍圖當中,他準備將北上部隊所需的各類物資,以及水師所需要的大量器材帆索錨具鐵釘等物,拿出相當大的一部分在佛山進行製造。通過下遊的需求,刺激上遊冶煉業的振興和技術改造,進而打造出一個新型製造業基地,以來分解河靜的壓力。

  “主公,您所說的陸營的各類物資,都包括那些?”在河靜開設瓷器窯口利用豐富的高嶺土資源生產燒製骨質瓷而賺了大錢的黃麒英,早已不是那個麵色清瘦的中年人,而是一副腦滿腸肥大腹便便的富家翁樣子,二十多年跟著李守漢一路走來,他腦子裏已經和別人一樣形成了一個根深蒂固的概念:“隻要跟著咱們這位主公,就是一個發財發大財的結果!”

  如今,又有一條金光大道擺在眼前,黃麒英如何能夠不幸福不興奮?

  “老黃,除了火銃、大炮這些技術要求比較高的物品之外,別的物事。像頭盔、軍服、套筒銃刺,棉甲、皮甲、胸甲,解手刀,炊事車。鍋碗瓢盆等等,孤都可以令兵司組織在佛山采購!隻要你的這些鄉親能夠按照我南粵軍的要求和標準生產,錢,自然有得賺!不過,孤也是招呼打在前頭。若是在質量和稅收上動些歪腦筋,嘿嘿!執法處的牢房和殺人場子可是剛剛在省城收拾好,正準備要開張!”

  三水知縣葉其昌看李守漢的滿麵獰笑感到有些不寒而栗,而黃麒英等人卻是如同看到了善財童子的光芒一樣,滿心歡喜,忍不住有的人已經在心底開始盤算:“如今各地都在擴軍,據說又有人帶著銀子到贛南、偏沅等處去征兵了。據說要招募至少兩三鎮兵馬,一鎮兵馬不要多了,便是多出一萬五千新兵來,光是甲胄服裝鞋襪被褥套筒銃刺解手刀碗筷炊事車這些所謂的通用物資。就是堆山填海的數目了。這得養活多少人?這得賺多少錢?”

  依靠著良好嚴密的財政稅收製度,在別人眼中的窮兵黷武行為,在南粵軍轄區內卻是一樁能夠讓經濟繁榮,百業興旺的事情。類似的事情和舉動還有許多,比如說興修水利,修建貫穿各處州府縣城的道路橋梁,哪一件不是海量的銀錢糧米投入進去?可是,通過稅收,這些錢糧又悄悄的回到了府庫之中,至於說在流通過程當中所產生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就不是一個簡單的數字能夠概括的了。

  李沛霆雖然眼下擔任著為李守漢的戰略決策提供論據的一個看似清閑的差事,但是腦子裏還是飛快的運轉著,細細的盤算著這樣的一個舉動,能夠給隆盛行帶了多少利益來。為佛山、為整個珠三角帶來什麽變化。

  別的不說,單單的一個冶鐵行業,按照曆史記載,在乾隆時,整個佛山冶鐵工匠不下二、三萬人。從以上的統計數字看來,當時佛山的冶鐵業十分繁盛。更是當時佛山的主要經濟支柱。

  佛山也成為了廣東最主要的冶鐵基地,年產量達四千五百九十多萬斤。當時經營冶鐵的家庭被稱為“爐戶”。爐戶既是一個基本生產單位,也是一個基本賦役單位,同時也可以指爐主。一個爐戶可以擁有若幹個化鐵爐。化鐵爐是生產工具,現存於佛山博物館內的清代化鐵爐,高80餘厘米,直徑70厘米,內徑40—60厘米。從這些數據可以看出當時佛山的爐座都很小,“爐之狀如瓶,其口上出,口廣丈許,底厚三丈五尺,崇半之,身厚二尺有奇”

  從體型上看,也就是我們所熟悉的土高爐了。

  除了本地的冶煉行業之外,更是有大批的洋鐵進口,僅僅佛山一地,每年進口的洋鐵就高達千萬斤。由此可見,在這一地區除了發達的冶煉行業,更有強大的製造業存在。

  “主公!”三水知縣葉其昌卻是麵色蒼白,額頭上汗水涔涔而下,出列跪倒在地。“主公心懷天下,意圖造福粵東。屬下忝為三水一方司牧也是感同身受莫名涕零。可是,若是大興爐業,開設工場,勢必是流民雲集,此間良莠不齊魚龍混雜。且農夫不思耕種,隻管一心圖利。這裏雲集了數萬乃至數十萬的青壯年漢子,勢必會造成物價騰貴,治安混亂。為地方安寧計,還請主公收回成命!”

  所謂事務都有兩麵性,知縣大人看到的隻是因為大批的勞動力集中到了冶煉場和各個工場之中從事工業生產而可能導致的農業生產勞動力不足。進而因大量勞動力的日常生活需求導致物價飛漲,造成社會動蕩。

  若是換了別人,隻怕早就將這個膽敢忤逆自己意思的官員拉出去,輕則叱罵,鞭打,重則當場殺了都是可能的。可是李守漢卻是一陣微笑,對於這個能夠思索,能夠發現可能會發生的問題的官員,他非但沒有惱怒,反而頗為欣賞。至少,這個家夥是肯於動腦筋,所謂的發現問題是水平。解決問題是能力。

  “太尊卻是擔心這個?這許多的青壯漢子蝟集一處,自然是容易誘發事端。而且糧食蔬菜肉食的需求自然是極為龐大的了。不過,黃財東,你那些瓷器窯口也是用人頗多。是如何管理的?”

  李守漢卻是不直接回答,而是將球踢給了黃麒英。

  黃麒英在河靜等處開設了規模龐大的瓷器工場,雇傭工人開設窯口用工也在萬餘人以上,晝夜不停,每月出產各色瓷器以萬件為單位計算。

  “老朽的那點產業。哪裏能夠入得了主公的法眼,倒是要讓主公笑話了!不過,說起了日常生活之事,老朽倒是可以拍著胸脯說,治安情形和左近的物價倒也安穩。未曾起了太大的波瀾,倒是讓左近的鄉民多了些賺錢的財路。”黃麒英卻也是笑嘻嘻的回應著李守漢的提案。

  “三水縣,你若是擔心佛山鎮重興鐵業打造軍中器物的話,會影響當地治安,會造成糧價波動的話,不妨到河靜走一遭。去看看那裏的治安和物資供應是如何一般情形。”

  得了公爺這般差遣,三水知縣葉其昌自然是不敢怠慢,當即將縣內諸般事務整理一番後,交由縣丞署理。自己卻不敢過於造次,隻管到佛山鎮求見黃麒英,試圖從這位識途老馬口中先行得到些支持。

  在充滿了濃鬱廣府民居特色的天井院落式黃府內,黃麒英命侍女捧來了時新水果和精致茶點,“老朽這些年久在南中,除了年節祭掃之外少在家鄉停留,多蒙老父母照應了。這裏先行謝過了。”說完。黃麒英起身一揖到地。

  “老先生說得哪裏話!老先生開風氣之先,率先在南中開設瓷窯。令我三水子弟於萬裏之外與有榮焉。此皆老先生之功勞。”三水知縣秉承著為政不得罪巨室的地方官為官的傳統原則,對著黃麒英這位眼下佛山商界的領軍人物自然是客氣得很,甚至頗為忌憚。

  “老父母客氣了!”黃麒英倒也不過於講究禮數。端起手中茶杯便飲了一口:“老父母請!”

  茶是好茶,茶具也是頗為精美,點心和水果更是講究得很。可是葉其昌如何能夠有品茗賞器的心思?他隻想從黃麒英口中盡快的掏出如何能夠讓佛山以後安穩如常的手段來。

  “老父母擔心的是日後佛山聚集的勞力眾多,這些人閑暇無事時會滋生事端,此為一。其二,便是數萬、十數萬精壯漢子蜂擁蟻聚於此。糧價肉價菜蔬等物會是物價飛漲,令鄉民不安。老朽可曾說得對否?”

  “老先生此言,正是學生心中所慮。”葉其昌不免有些羞澀之意,他所擔心的事情在這個老家夥麵前便是一碗清水一般透明。

  “所以國公爺才要老父母往河靜、往南中各地走一遭啊!老父母若是走了這一遭下來,便不會有如此之心思了。”

  “老先生的意思是?”

  “國公在兩廣地方所行之法雖廣為詬病,但是也隻是在國朝法度上修補改造一番。老父母若是到南中一遊便會知曉,那裏的財稅錢糧製度與內地截然不同。糧食、油鹽,都是官家製定價格統購統銷,商人隻能在這規定的範圍內行事,超過了便是要吃官司。糧食,農人更是在繳納了田賦錢糧之後,可以選擇賣給糧食商人還是選擇賣給官家。官家為了避免穀賤傷農的事情發生,經常是以兩三倍甚至是四倍的市場價格從農人手中收取餘糧。老夫所說的餘糧,是除去口糧、種子、以及村鎮的義倉備荒之外的餘糧!”

  “四倍的價格?”葉其昌驚得幾乎下巴當場脫臼,如此一來,官家豈不是要破產?“老先生請明示。”

  “河靜的冶煉行業,與左近的幾座礦山聯合行事,所用之人,何止數十萬?晝夜不停的開采礦石,燒製焦炭,高爐更是日日不停,爐火映紅了半個天空!隻河靜一地的規模,便勝過了我佛山數倍,也未曾見過有老父母所說所慮之事發生!”

  “如何會有這般奇事?”飽讀詩書,自忖也是頗為懂得經視濟世之學的葉其昌,便是想破了頭也想不明白到底國公爺是如何做到這樣水平的。

  “說起來,也是簡單得緊!官家有了糧食,便便宜供給給各處工場的工人。左近的鄉民更是將飼養的肉類禽類魚蝦蔬菜賣與工場、礦山,這些工人有了穩定的糧食,便會一門心思的努力勞作賺錢。哪有閑的生事的事情發生?”

  黃麒英說得口沫橫飛,頗為興起。見葉其昌還是有些如墜雲裏霧裏,當即便命人取來筆墨紙硯,在紙上為這位老父母連寫帶畫的,勾勒出一幅河靜的工業區圖景來。

  在黃麒英的筆下。河靜工業區的漸漸出現在紙上。

  以高爐為核心,外圍星羅棋布著負責開采鐵礦石的礦務總局,負責開采煤炭的煤礦和冶煉焦炭的焦化廠,冶煉高鐵的高爐旁則是聚集著幾個規模龐大的製造廠、兵工廠、研究所,然後一大堆小規模的鋼鐵加工企業。附近的家屬區儼然就是一座座小城鎮。除了沒有城牆外,其他跟廣州省城無異。茶樓、飯館、酒肆、客店,一應俱全,為了給那些精力旺盛的工人有個瀉火的去處,在小巷深處甚至還有一堆胡旦與林教授開設的檔次不一的各色堂子。

  然後鋼廠家屬區歸屬河靜府管理,稱為河鋼區,區長與縣令同級,除了沒有城牆外,其他與縣城無二。然後衙役沒有了,取而代之的是警察、消防和城管。警察負責治安。消防負責防火,城管則負責街道和市麵管理。

  而且警察、消防、城管一應開支具由國公府的財政統一撥款,不再是河靜府或者河鋼區官員用火耗供養。

  “如此說來,佛山若是重現當年的盛況,倒也是一件大大的好事了?”葉其昌眼睛裏漸漸放出光芒來。

  “然也!所謂有需求就會有供給。別的不說,單單是每日裏這些工人所消耗的一日三餐各色食物,便是一件大大的,足以令左近各縣農夫樂開花的生意!”

  黃麒英搖頭晃腦的向葉其昌不無炫耀之意的介紹經驗:“我那個瓷窯,不過用了一萬多人,每日裏光是供應一日三餐加上給看護爐火的夜班工人夜宵。所需的糧米便要有數百石之多,更有各色肉食,酒水,對各級頭目、匠師的飲食更是耗費巨大。粗粗算下來。每天的夥食費便是要有數百塊銀元花出去!可是把我那個負責采辦菜蔬肉食糧米的小舅子忙壞了!”

  作為過來人的黃麒英的現身說法,頓時讓葉其昌看到了一條生財之道。既然你可以讓你的便宜小舅子負責你的瓷窯夥食采購,那麽本官也是同樣可以讓心腹人負責整個佛山鐵業的夥食!

  “好便是好。可是這數十萬人的糧米該到何處尋覓?”葉其昌有點誠心裝糊塗了。

  “老父母,莫要戲耍老夫了。如今整個河靜,乃至整個南中,連年豐收。隻怕主公每日裏都在發愁如何處置那些陳糧,你還擔心糧食沒有來路?隻管上一個條陳,請主公允許南中糧米進入佛山時不受配額影響的便是。如此一來,隻怕整個粵東地麵,不但糧價不會升高,隻怕還會略有下跌。那些農人見種植糧食賺不到什麽錢,自然回去會想辦法養魚喂雞養豬種菜,如此一來,你還擔心什麽菜蔬肉食?老夫若是你,便在佛山擇地起造起若幹房屋,為那些即將到來的各地商人提供開設鋪麵的房舍!”

  有意無意的,黃麒英指點了葉其昌一個不動聲色便可以發大財的手段。

  其實,發財的途徑門路還不僅僅是這一條。

  當葉其昌從河靜進行了一番考察之後意得誌滿的回到佛山之後,他便很驚喜的發現,其實,若是按照河靜的市政管理模式來管理佛山的話,便是打掃街道垃圾,都是一樁好買賣!

  “大量的外來人群,造成了大量的垃圾產生,人口聚集區如果衛生不行的話,很容易爆發瘟疫的。所以一定要做好排水、排汙、垃圾清理跟衛生工作。為了防止瘟疫的滋生,本官準備在佛山等處修建若幹公共廁所,興建下水道,同時開設垃圾站。”

  而且垃圾實際上也是放錯了地方的資源,大量的生活垃圾似乎大多是可以用於充當肥料的。一車車垃圾、糞便被承包商運出城外,或是賣給農夫,或是擇地焚燒填埋。當然,這些都是要產生費用的。

  “姐夫,這是這個月的常例錢。”葉其昌在林教授開設的一家檔口當中的執事相好的遠方表弟,將裝在信封當中的銀票塞進了葉父母的靴子裏。

  為官清廉的葉其昌看也不肯看一眼,隻管在書案上奮筆疾書,上書給主公李守漢,請求在佛山的幾處沿河碼頭上鋪設鐵軌,以四輪馬車進行轉運。以便達到貨暢其流的目的!

  “鐵場與兵工廠之間試行之後,效果非凡,屬下愚鈍,商民等具文公請要求在碼頭等處照此辦理。”

  這是兩年後的事情了。那時候,李守漢已經往南京去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