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零七章 孫傳庭出關!
作者:猛將如雲      更新:2020-03-23 17:23      字數:5808
  潼關號稱天下第一城,南依秦嶺,北臨黃河,東連函穀,稱三秦鎖鑰、四鎮咽喉、百二重關。曆來攻打潼關者,也多铩羽而歸,一般需渡過黃河,繞過雄關,方能攻入陝西

  潼關有九座城門,九大關樓,每門皆有甕城、城門、箭樓,西門由於連接西安官道,城牆前較平坦,不過也有城樓與箭樓,還有內門與外門。

  潼關形勢,東西長,南北窄,整座城池看來既像馬鞍,又像金元寶,順著城牆往北,很快看到渭河,這一段城牆一直到北門,一直是建在渭河邊上,城牆離河岸不遠,最寬處不到一裏,漲水之時,城牆便作為河堤之用。

  然後到達北關,這裏是渭河、黃河交匯處,河水更是寬闊,站在高高城牆上,見黃河浩浩蕩蕩東流,視線極為開闊。

  東門樓,此處城樓稱“迎恩門”,甕城稱“占紫處”箭樓稱“天險樓”。三間箭樓處外,五間城樓處內,形成甕城格局,這些箭樓便如房屋牆壁開了眾多窗口,有效對守樓士兵進行掩護。

  站在天險樓看去,從西安來的官道穿過城池,沿此箭樓出,然後官道緊挨著牆根而行,順著山坡蜿蜒到山腳,又下到遠望溝將自己的側麵,完全暴露在守軍眼中。

  建在山上的城牆,上麵的滾木擂石,順著山勢傾泄下來,從官道上過來的敵軍,一根滾木可以滾倒一大片。

  雄關虎踞,多指的便是潼關城池的東門樓,便如一隻猛虎蹲在麒麟山腰處。此城樓北麵是黃河,從東到南是麒麟山城牆順著山勢蜿蜒,東南麵又緊鄰著遠望溝幾乎從溝一上到原麵,就是麒麟山腳。

  沿著曲曲折折的山道。數不清的紅色軍旗星星點點的妝點著仲夏時節的這座雄關險隘。數萬明軍便在這山道之上頂著烈日出關。

  在朝廷和士林的強大壓力之下,孫傳庭所部也隻得出關同流賊作戰。

  沿著官道一直到潼關東門,也就是從東麵進關的唯一大門,沿途擠滿了各式車輛,滿是輜重糧草的大車、獨輪車,裝載著火炮的偏廂車。孫傳庭自己研發的火車,將原本就不算寬闊的道路變得越發擁擠。

  “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裏潼關路。望西都,意躊躇。傷心秦漢經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在潼關城樓上,被一群總兵、副將、讚畫等人簇擁著。孫傳庭高居在虎皮交椅上,望著眼前的潼關,和大軍開拔的情景,口中卻是念出了這首元人張養浩的山坡羊潼關懷古來。

  “督臣心憂國事,念及百姓疾苦,正是我輩楷模!”監軍副使喬遷高在孫傳庭身側高聲讚歎。

  孫傳庭看了一眼,眼睛卻是仍舊隻盯住眼前的山形地勢河道在看。

  自從李自成、羅汝才二人大軍南下湖廣開始,又加上張獻忠在無為、鳳陽等處大打出手。又有再度侵擾鳳陽,甚至直逼江南之勢頭。朝中給孫傳庭的壓力極大。羽檄飛馳,恨不得一日三份公文催促孫傳庭出關。

  而朝中大佬們,隻要自己認為同孫傳庭有交情,身份夠得上的,都以私人名義給孫傳庭寫信,督促他盡快出關與流賊作戰。言辭或是請他看在湖廣數百萬生靈百姓。看在大明列祖列宗陵寢的麵上火速出兵救援的軟語哀求,或是把自己擺在一個道德製高點的位置上,疾言厲色的要求孫傳庭火速出兵,“以盡人臣之道也!”這兩種口氣的信函,在短短十幾天之內便對孫總督展開了疲勞轟炸。將他的簽押房內堆得滿滿的,看都來不及看。

  同這種軟磨硬泡不同,朝廷有朝廷的手段。

  五月,先是崇禎命孫傳庭兼督河南、四川軍務,緊跟著,六月初又加授孫傳庭為兵部尚書,加督河南、四川、山西、湖廣、貴州及江南、江北七省軍務,並賜尚方寶劍,文官巡撫以下、武官總兵以下,一切升賞黜罰生殺之權悉數交給了他,目的隻有一個,令其迅速兵出潼關。

  消息傳出,整個西安城內的官員紳士將領勳貴宗室們立刻沸騰了。紛紛到督師行轅叩問,督師大人何時出關剿賊,我們籌辦犒賞三軍的酒肉豬羊等物。

  秦王府更是派了幾名大太監到行轅來,送來了不少銀元糧米豬羊酒水不說,更送了一張秦王殿下親筆書寫的墨寶,祝願孫傳庭出關之後旗開得勝,為老朱家保住祖墳。

  乍看上去,似乎是孫傳庭威望到了極點,深孚眾望,但是,變戲法的瞞不過敲鑼的。

  “他們這哪裏是期望本督出關去與流賊作戰?他們分明是盼著本督趕快離開陝西,這不是歡送我軍出關剿賊,這是送瘟神!”孫傳庭在同馮師孔密議時一臉的陰鬱。

  在他看來,這些大臣宗室如此懇請的要求他盡早出潼關,不過是基於一個字,“利!”那些籍貫江南,或是屬於東林派係的,不願意左良玉被李自成一路追到江南去,也不願意張獻忠有機可乘竄入江南。攪和了他們的桃源勝景。

  至於說陝西的官紳將領和宗室,更是赤裸裸了。隻要孫傳庭一走,那麽他所推行的一體當差一體納糧的製度,就會無聲無息的結束。

  每年農曆五月,差不多是大明各處夏糧收獲的季節,明季田賦分夏稅與秋糧,夏稅無過八月,秋糧無過明年二月,不過大明今年仍是災荒處處,便是江南的湖州府,一樣蝗災大作,民削樹皮木屑雜糠秕食之,或掘山中白泥為食,名曰觀音粉。

  所以,孫傳庭也是一個字,拖!至少他要拖到夏糧征收入庫,秋糧即將上場為止,到那個時候,軍餉軍糧也顯得稍微充裕一些,若是東進河南又有什麽閃失。退守陝西也有物質基礎。

  “八百裏秦川的麥子、棉花,胡麻,若是都收納入庫,糧餉充足士飽馬騰,本督即刻領人馬出關與流賊決戰!”麵對輿論的義正辭嚴,孫傳庭的答複也是慷慨激昂。“雖馬革裹屍亦是九死無悔!”

  不過。朝野上下一片的激昂慷慨,督促孫傳庭出關的聲浪之中,也有一些不太合群的聲音。同發出這些聲音的人相比,其他一些大臣卻內心忐忑不安,他們盤算過朝廷現有嫡係可用兵力已經被分割為三大部分:遼東的軍隊雖然比較精銳,但抵禦清兵已難以勝任,實在無法移調;左良玉部號稱兵多將廣,實際上畏敵避戰,跋扈難用;可以用來對付起義軍的唯一王牌。隻有孫傳庭統率的陝西官軍。孫傳庭部傾巢出動要是真能取勝,自然是如天之福;但是,他們也感到這種僥幸取勝的希望畢竟非常微弱,如果孫傳庭部一旦被殲,大明朝廷的覆滅就注定了。

  作為並非朝廷嫡係的梁國公所部南粵軍,便會乘機而起,天曉得他李守漢會不會變成第二個曹操或者是李淵?

  因此,他們極力主張慎重行事。至少要等到京營的新軍操練完成,手中有一支可用之兵才可以動用孫傳庭的人馬。有的大臣直截了當地向崇禎皇帝說明利害。指出孫傳庭部在陝西不動的話,起義軍要北攻京師或東下南京都難免有後顧之憂;如果李自成義軍打算先取陝西,孫傳庭可以不脫離自己的後方基地,固守潼關,比孤軍深入河南、湖廣要有利得多。兵部侍郎張鳳翔說得最為懇切:“孫傳庭所有皆天下精兵良將,皇上隻有此一付家當。不可輕動。”

  但是,言辭再懇求,也架不住幾乎整個明朝官僚利益集團的上下齊心猛烈攻擊。八月初一,在崇禎的一再催促下,孫傳庭在西安關帝廟誓師。選擇這個場所,自然是為了托庇於“武聖”之靈乞求此次出關作戰順利。另外,孫傳庭本身是山西人,他也希望自己的這個河東老鄉能夠保佑自己。典禮既畢,即命總兵馬爌、秦翼明隨陝西巡撫馮師孔,取道商洛進河南南陽地區作為偏師;自己則統率總兵白廣恩、高傑、牛成虎等部共十萬人馬東出潼關。同時檄調左良玉統兵西上,與各路人馬一道夾攻農民軍。

  邸報傳出,從北京到洛陽,到武昌,甚至是遠至濟南,南京,都是一片歡呼雀躍之聲。

  (哦,似乎哪裏有些不太對的地方,大家幫忙找找看!)

  “督臣此番進兵應采取穩紮穩打的辦法,先以洛陽為基地,修複城堞,招徠流民,開屯田,儲糧草,這樣進可以戰,退可以守,待時機成熟時再進取中原。”

  在典禮結束之後,早已同孫傳庭綁在一條船上的陝西巡撫馮師孔,向他獻出了這條穩紮穩打先求不敗的方略。

  但是,孫傳庭卻是一臉苦笑的拒絕了。

  “奈何乎!吾固知往而不返也,然大丈夫豈能再度對獄吏乎!”

  此話一出口,兩行清淚悄然湧出,劃過孫傳庭的臉頰。

  “督師何出此不吉之言?”馮師孔左右看看,從袍袖之中取出一封密信。

  “恭喜大人!賀喜大人!學生有一事向大人稟明。”

  “何事?”疑惑的接過那封固封嚴密的書信,孫傳庭口中詢問。

  “流賊所設之偽兵政府侍郎丘之陶,雖身陷賊中,然頗有忠義之心,一心立功自贖。與學生多次密信往返,將賊中情形一一告知。學生唯恐此人有詐,故而未敢向督師大人稟告。然此時卻是恰逢其時。眼下左平賊兵敗,足見此人所言不虛。闖曹二賊,精兵良馬俱在襄陽!南陽、洛陽開封等處空虛,正是大人建功立業之時!”

  丘之陶的密信當中,詳細的告知了農民軍的軍製、兵力、兵器情況,並且特別說明,眼下“流賊之中兩部新銳業已全數開拔襄陽四府,圍攻左昆山所部,餘者劉宗敏郝搖旗袁宗第等悍匪亦全數同往。”

  這樣一來,孫傳庭便是大肆搜羅了一番,除了將陝西境內能夠使用的火炮全數帶走,用來充實白廣恩的車營之外,更令一河之隔的山西平陽府(現在的臨汾)各州縣為大軍提供糧米豆料馬草等物,不得耽擱。違者,殺!

  但是,十多萬軍隊,再加上隨軍的民夫運輸輜重火炮糧草彈藥等物,未曾出潼關,便已經是苦頭吃夠了。

  潼關之所以號稱天險。便是離南數十裏有秦嶺屏障,北有黃河天塹,西有華山,城池所處,其實是在一片平原上。

  但千百年來由於秦嶺溪流切割,洪水衝蝕,形成了諸多破碎零亂,溝壑縱橫的原麵,對交通與用兵都是極大的障礙。平原之上挖掘壕溝。都可以阻敵之用,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更造就了潼關奇特的地形。

  南麵的秦嶺難以翻越,北麵的黃河難以度過,然後從秦嶺流向黃河的溪流,造就了眾多的溝穀。這些溝穀還多是南北走向,正好卡住了河南通向陝西的道路。

  粗粗一數,潼關境內。南北走向的溝壑就有近千條,十裏長的溝壑也有十餘條。將一個平原切割得支離破碎。很多原地還高低不等,有著落差。

  溝壑處處,原高溝深、陵穀起伏,這樣的地勢,當然不好走。

  便如黃土高原,千溝萬壑。在平原上走著走著,前方好好的地麵,突然出現一條深穀。除非翻過深穀,否則繞道而行,極可能要繞上幾天。望原跑死人。

  或許單人獨馬,藝高膽大者可以慢慢翻越,但有行李車馬,拉行輜重者,難道可以飛過這些不時出現的溝塹?

  有些溝穀落差甚至達到上百丈,所以就需要道路。

  在潼關當地,曾經流傳這樣的段子:一個小媳婦要回娘家,五更天剛剛亮的時候便騎著毛驢出發了。走到正午的時候,停下來飲驢打尖,突然發現給自家爹娘準備的衣服忘記帶了,便仰起頭來對著上麵吆喝了幾聲。

  丈夫在家聽到之後,便將包裹從家中找到,直接從崖頂上丟到溝底。小媳婦撿起包裹,撣撣塵土,便往娘家走。雖然是段子,卻也反應出了當地地形的特點。這還是單人獨騎的行走,試想一下,十幾萬人都要走這樣的道路,更有大批的輜重火炮隨行,能夠走得快才怪!

  潼關的優勢,除了秦嶺、黃河,也更多體現在溝穀上,最有優勢的溝穀便是兩條,一是遠望溝,一是禁溝。

  遠望溝就在潼關之下,城池東南麒麟山腳處,北接黃河,南麵向秦嶺方向延伸,長達二十多裏,溝長穀險,可謂守護潼關城池的一道天然屏障。

  然後遠望溝西去約五裏,有一條平行溝穀,便是禁溝。

  此溝更深更長,南接秦嶺蒿岔峪口,北至潼關城南麵的石門關,長達三十餘裏,深深攔住任何想從河南通向陝西的行人,讓他們隻能走潼關城門。

  曆代也認識到禁溝對潼關的重要,在溝的兩麵,建了眾多烽火台,每三裏就修一台,還有十二座配套的城池,這十二座城池與潼關縣相連接,被稱為十二連城。

  平時禁商旅,禁行人過往,還禁止砍伐溝中樹木,於是與秦嶺、潼關一起,形成了飛鳥不能逾越的堅固防線。

  兩溝之間的原地,當地人稱之為麟趾原,又稱南原,這塊位於潼關南麵,長約二十多裏,寬約四、五裏的平坦之地,舊日多是潼關守軍屯糧種麥之所,原上也聚集了一些衛所村落。

  以軍事上的考量,守住遠望溝與禁溝,敵軍就不能潛入陝西,更不能繞到西門,潼關城池就不會被團團圍困,來自陝西腹地的援兵與糧草,就可以源源不斷的支援。

  所以二溝非常重要,與潼關蟬聯才使得城池固若金湯,故有“故守關而不守禁溝者,守猶弗守也,守禁溝而不建十二連城者,守猶未善也。市尤一室之內,杜門塞竇,以防鳥雀之入,而忘閉其牖也”的說法。

  於是,前鋒高傑所部已經出了潼關到了寶豐、盧氏一帶,作為全軍靈魂的督標中軍還未曾出了潼關。而牛成虎等人的部隊,更是還在西安、鹹陽等地徘徊。

  在丘之陶的密信當中寫得很明白,從潼關到郟縣的廣闊地帶“賊事空虛”,所以,高傑的部隊一路上勢如破竹一般。八月初一誓師,上旬前鋒遊騎便衝到了洛陽城外的周公廟,很是耀武揚威了一番。

  九日,抵寶豐城下。李自成任命的寶州牧陳可新、州判薑鯉組織百姓據城抵禦。十二日晚,有紳衿二百八十八人私自出城投降,“城遂破,諸軍蜂擁入,城中鼎沸,火光照若白晝。”陳可新、薑鯉等均被捕殺,高傑向孫傳庭報捷。孫傳庭命他從投降的二百八十八人中,“擇二高年,命一一指名,不能名者十餘人,疑為賊,斬之。”

  這樣的勝利,令陝西兵從上到下都大為振奮,孫傳庭在潼關親自督導,組織大隊人馬加快出關進度,一麵令高傑火速往唐河縣前進,因為,按照丘之陶的密報,這裏駐紮著流賊的老營家眷,子女玉帛悉數在此!有了這樣的誘惑,秦兵的進軍速度登時便快了不少。

  另一麵,孫傳庭向朝廷報捷說:“賊聞臣名皆潰。臣誓清楚豫,不以一賊遺君父憂。”

  朱由檢得報大喜,欣欣然把孫傳庭的報捷書交朝臣傳閱,興奮地叫嚷:“賊滅亡在旦夕!”麵諭吏、兵,工三部:“督師駐兵豫中,屢報戰勝,土寨多已招安。各鎮、撫宜整旅渡河,星速赴任。規避不前者飛參重治。一麵招撫流移,開墾荒蕪;一麵修複城池,安插民眾。仍飭河北各府輸輓糧草,接濟督師,山西附近地方派運不得遲誤,功收萬全。通侯之賞,斷不少靳。”

  眼看著似乎回調李自成羅汝才所部主力的目的已經達到,承天等處的祖墳和州府地盤都能保住了。他已經著手準備給功臣們加官論賞了。但兵部尚書馮元飆卻憂心如焚地頓首說:“賊故見羸以誘我師,兵法之所忌也。臣不能無憂。”

  聽得這番掃興的話,朱由檢同學立刻變得好半天說不出話來,如果不是大喜的時候,他幾乎都要令大漢將軍將這個不會聊天的家夥拉出去施以廷杖了!

  但是,似乎今天大明朝廷的列祖列宗都沒有去睡覺,大家的情緒都因為不用擔心有人進行非法拆遷活動而變得不錯。

  一個小太監急匆匆的捧著一份山海關的塘報衝到乾清宮門前,腳下一個踉蹌幾乎摔倒在地。

  “皇爺!皇爺!大喜事!”

  “奴酋黃太吉死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