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二章 黃太吉北伐!(禍起蕭牆?)
作者:猛將如雲      更新:2020-03-23 17:23      字數:5312
  ps:收藏的到了一萬五千六百多,可是為啥這訂閱的這麽少呢?

  經過範文程等人的辛苦折衝縱橫,雖然大政殿上各種勾心鬥角,黃太吉拚命吹捧多爾袞戰無不勝,兵多將廣,旗下奴才勇猛善戰,目的就是跟多爾袞說,你去大明溜達一圈吧!多爾袞則是拚命找理由就是不去。:../

  但是,在私下裏,雙方還是達成了一個共同點。

  阿巴泰在得到了黃太吉咬牙補充給他的一個滿洲牛錄,四個蒙古牛錄,多爾袞兄弟不情不願的給他六個包衣牛錄之後,咱們的黃太吉終於可以為阿巴泰這位伐明先鋒酹酒壯行,目送他前往錦州一線,準備入關劫掠。

  還不曾等到黃太吉命人將自己的北征行囊準備好,寧遠方向便有壞消息傳來!阿巴泰在寧遠附近中了吳三桂的埋伏,數千火銃兵和馬隊輪番攻擊,將剛剛補充到手的十一個牛錄三四千人馬折損了近一半,包衣牛錄之中又有人趁機作亂,嘩變投歸吳三桂。

  可憐的饒餘貝勒又一次匹馬歸來!

  於是乎,正白旗旗主睿親王多爾袞暴怒了。先是狠狠的責罰了一番兵敗歸來的阿巴泰,上書給黃太吉,要求褫奪阿巴泰的爵位,並且罰沒家產。同時,整頓旗內兵馬,準備往寧遠城去找吳三桂報仇雪恥。

  (當然,這些不過是照著劇本演出的套路罷了。如果沒有正白旗有意無意透露出來的阿巴泰軍情,吳三桂這一仗也不會打得如此漂亮。)

  在寧遠城下,雙方你來我往,槍炮不斷。吳三桂火銃兵的排隊槍斃對陣兩白旗包衣兵的伏虎開山,打得好不熱鬧。

  “哼!不管你是真的也好,假的也罷,隻要你和明軍交上了手,朕便可以放心北上了!”

  於是,黃太吉的大隊人馬便放心大膽的出了沈陽,沿著幾條大江大河。一路觀賞著北國春光往黑龍江而來!

  一路上,自然少不得調整兵馬建製,選拔得力官員,從那些表現出眾的旗下包衣奴才當中挑選出來作為各級軍官。反正此次北地之行。主要目的就是為了將隨行的這數萬新降順的明軍徹底的變成漢軍旗,至於說征討索倫各部,不過是個幌子而已。

  但是,從進入第二鬆花江流域地麵開始,前麵開路警戒的遊騎便不斷的與索倫部騎兵遭遇。幾人、十幾人規模的小遭遇戰不斷的發生。那些以新降漢軍為主要組成的遊騎,哪裏是那群比正兒八經的八旗滿洲還要來的野蠻凶悍的索倫各部健兒的對手?

  幾乎每一日都有前哨與索倫兵衝突失利,全軍覆沒,甲胄兵器馬匹首級衣物被盡數帶走,隻留下幾具被野獸啃咬的殘破不全的無頭屍首赤條條的留在冰冷潮濕的荒原上。

  雖然在漢軍當中製造出了不少的恐懼,讓那些剛剛剃發歸降的前明軍越發的感到了恐怖,不過,在黃太吉等清國高層看來,這種恐怖,也是此行的收獲之一。

  讓漢軍旗對索倫兵感到恐怖。也是壓製漢軍旗這一人數龐大的群體的不二法門。在清兵入關前後,戰鬥力最為強悍的那些年,清軍與各處各種武裝力量作戰,向來按照遠近親疏安排進攻次序。第一波先驅漢八旗作戰,第二波驅蒙古部落兵作戰,第三波驅東北各部落兵作戰,第四波驅蒙古八旗作戰。最後才是八旗滿洲的軍隊上陣。

  到了後來,漢軍旗人數太多,被各地歸降的明軍充填的滿坑滿穀,於是乎。衝在最前頭的就不是漢軍旗,而是綠營了。當八旗在進關之後迅速**墮落之後,綠營就成了清軍主力,衝殺在與吳三桂、噶爾丹等人作戰的戰場上。不過。當綠營也腐朽不能作戰之後,身世一直是個為八卦界津津樂道的福康安便祭出了另外一個部隊,鄉勇,為大清帝國的覆沒挖了第一鍬土。

  但是,直到清朝滅亡,索倫兵的戰鬥力都是極為強勁的。到黑龍江的深山密林之中捕捉野人充當炮灰。便是黃太吉此番北征的第二個目標。

  替黃太吉掌管前軍的瓜爾佳家族青年翹楚的圖賴,領著數十名軍官急匆匆的策馬馳到黃太吉的大帳前不遠處下馬,稍事整理了一下衣甲,恭恭敬敬的走到大帳前,等候吳拜向黃太吉通稟。

  “進來吧!”

  隨著一聲傳召,幾十個兩黃旗的軍官魚貫而入,齊齊的在黃太吉麵前打千行禮。

  “啟稟主子,前敵哨探的奴才們回奏,這幾日遇到的索倫叛匪越來越多,人馬較之前幾日多了數倍,甲胄兵器也是越發精銳,偶爾還有人使用火器。想來是博穆博果爾那廝的主力到了!”

  帶著一絲按捺不住的喜悅之情,圖賴大聲向寶座上的黃太吉稟告著各路哨騎探聽來的軍情。

  黃太吉卻也是麵露喜色。曆來正規軍與非正規軍作戰,不怕敵軍與他展開正麵對決,而是怕找不到遊擊隊的主力,卻是不停的被遊擊隊襲擾,不斷的被遊擊隊襲擊日益延長的補給線。

  當年橫掃歐洲的拿破侖,能夠在奧斯特裏茨一戰當中幾個小時就征服了歐洲,卻在俄羅斯的荒原上被庫圖佐夫用類似的戰術拖垮了他的幾十萬軍隊。在博羅季諾戰役之後,庫圖佐夫這條獨眼龍就避免俄軍主力與法軍展開正麵對決,而是利用俄羅斯廣袤的土地來不斷的延長法軍的運輸補給線,讓各種民兵遊擊隊在側後方大量消耗牽製法軍。

  還有一個廣為無數果粉詬病的例子,不厚道的作者怕挨磚頭就不提了。不過,那些向來認為從1931年到1945年間的軍事行動,都是以國民革命軍的正規軍為主力進行的,可以去找找日本方麵的資料,看看他們記錄的大大小小戰役當中投入的兵力情況,你們會發現一個很有意思的情況。那些著名的會戰投入兵力也許與在華北華東華中各地長年累月進行的掃蕩、清鄉活動的兵力持平,甚至還不如。不過,戰果嘛!就不用提了。盟軍的觀察員都看不下去了。

  作為一支剛剛在雙方投入了數十萬人馬的大會戰當中獲勝的清軍統帥,黃太吉對於自己的軍隊掌控和指揮駕馭能力自然遠遠的勝過博穆博果爾。聽得圖賴等人稟告軍情,告知博穆博果爾將部下二萬多人馬集結到一處,準備同自己展開一場會戰。這如何不令黃太吉和遼賊當中的軍官們興奮異常喜出望外?

  “明國兵馬的十多萬人,兵法部勒之嚴謹,甲胄兵杖之精利遠遠勝過這群野人,都不是咱們大清兵馬的對手。這些野人如何自己上來找死?”

  “正是!皇上帶咱們兩黃旗出來,原來不過是一場圍獵!”

  “主子,您放心,這一仗咱們隻管贏定了!您請下旨,奴才願為頭敵。直取博穆博果爾那廝的首級來獻!”

  部下將領躍躍欲試,作為統帥的黃太吉自然是十分欣慰。“不過卻也不可大意。博穆博果爾若是以牛錄規模的人馬出擊,爾等須當以獅子搏兔亦用全力來處之。此輩軍紀不如我大清兵,然士卒之勇猛能戰,卻是遠遠勝過我等!”

  黃太吉的話,無異於一桶冰水,給兩黃旗眾將很好的降了一下頭腦的熱度。是啊!對方雖然說是一群烏合之眾,但是論起個人的搏殺技藝,馬背上的弓箭刀棒手段,比起八旗滿洲的白甲兵和巴牙喇兵來似乎還略勝一籌。倘若是對方不以全軍同時壓上。讓博穆博果爾一時指揮調度不靈,而是不停的以牛錄規模的兵力出擊,那麽,帶給清國兵馬的殺傷力卻是極大的。

  “奴才等大意了!皇上英明!”……

  好的不靈壞的靈。黃太吉的預言和巴西的著名烏鴉嘴有一拚。從第二天開始,當清軍小心謹慎的前進時,對麵的索倫兵便不時的以數百人為一隊,瞅個冷子便從荒草樹林當中如狼群一般猛衝出來,對著清軍的行軍隊伍便是狠狠咬上一口,然後迅速收拾起戰利品,呼哨一聲揚長而去。

  有的時候。甚至是同時有幾支人馬從不同的位置衝殺出來,對綿延數十裏的清軍大隊進行襲擾。

  更令黃太吉惱火的是,隨著清國兵馬的不斷深入,似乎對麵的索倫兵變得有些膽怯。被大清兵馬的兵威所懾,漸漸有些不堪一擊。往往在清國兵馬抵抗較為激烈之時,或是發起反擊,馬上便逃之夭夭。

  留給黃太吉的,是一地的狼藉和不斷增加的傷兵。

  “皇上,這樣不行。長此下去,隻怕我們會被這群索倫野人拖垮、拖死的!”吳拜在私下裏,有些擔憂的向黃太吉進言。

  清兵這些年,一直是注重重甲兵的建設,動輒便是精兵身披重甲,雖然對付蒙古部族和明國兵馬所向披靡,但是對付索倫各部這些身上幾乎沒有什麽甲胄的輕騎兵來說,便顯得十分笨重了。渾然忘記了自己當年也是這樣的,麵對著索倫兵的呼嘯而來呼嘯而去,竟然有些不知道該如何應對了。

  “以奴才愚見,不如拋棄輜重,全軍隻著輕甲,連夜奔襲,直搗索倫各部腹心之地,當可扭轉眼下的被動局麵。”

  在馬背上舉著望遠鏡向遠處眺望了一番,努力的做出一副雲淡風輕的神態,但是內心之中,黃太吉不亞於倒海翻江一般。

  這些日子,他也發現自己的軍隊在與索倫人的作戰當中處處受製,吃虧不少。一時卻也難以找到一個破解之法,方才吳拜這個噶布什賢兵頭目說的話,恰恰掃中了他心中所慮之事。

  “皇上,當日饒餘貝勒從關內敗回,不也是說,他對付南粵軍李少伯爺的法子便是以走製敵,搞得李家這位大公子疲於奔命。若不是李家花了大錢請出流賊來對付饒餘貝勒,隻怕勝負也未可知。”

  如同暗夜裏的一盞燈火,讓黃太吉恍然大悟!眼下他的軍隊便是當初的李華宇所部,而索倫人的兵馬就是饒餘貝勒阿巴泰。隻不過眼下攻守易形了!

  “對!對對!當初饒餘貝勒也曾經說,那群流賊比他的部下還能跑,還能忍受饑寒,更加的能打!”

  圖賴在一旁也是興奮的揮動著手中皮鞭對吳拜的建議大加讚賞。

  要消滅這些到處竄擾的索倫兵,就要比他們還能跑,比他們還能忍受山林之中的各種苦楚之處,方才可行!否則,八斤重的狸貓。也會被一隻四兩重的耗子給累死的!

  “也好!便依爾等之言!明日起,全軍原地紮營,將笨重物資輜重留駐原地,各旗輕裝。隨同朕輕騎北上去尋那群索倫人的晦氣!”

  想起了阿巴泰,黃太吉內心就是一腔怒火。這個勇猛無謀的匹夫,幾次三番的兵敗而回,長此以往,此人將為我大清的一個笑話!待朕凱旋之後。勢必要好好的懲處他一番,送他去見莽古爾泰和阿敏!

  但是,轉念一想,卻又放下了這個念頭。此人的弱點是勇而無謀,但是因為他身處兩白旗之中,他的弱點也變成了優點。再怎麽損失兵馬,消耗的仍舊是兩白旗的實力,這同朕削弱兩白旗實力的目的不正是一致的?

  想到此處,黃太吉一催胯下戰馬,那匹來自南中。有著大食血統的白馬立刻四蹄騰空在已經泛出嫩綠草芽的荒原上奔馳起來。迎麵撲來略微有些寒意的冷風,讓黃太吉感到萬分愜意。

  但是,遠處狂奔而來的一小隊人馬,卻讓他的心猛地向下一沉!“難道是哪裏的奴才又出了事了?”

  卻是來自於盛京城中的密奏,由眼下在遼陽城主持各處城鎮恢複重建、賑濟災民的禮兄親王代善和在遼陽主持工場礦山恢複的陳板大二人聯名呈奏。黃太吉所料不差,的確是遼南各處又出了亂子事。

  原本被發到遼南各處礦山工場充當苦力的近萬民明軍俘虜,私下裏串聯密謀,趁著多爾袞兩白旗主力盡數去了錦州方向,盛京方向隻有豪格和阿濟格等人坐鎮,兵力較為空虛。看守不甚嚴密之際,竟然暴動!

  數以千計的前明軍士兵,手執鍬鎬鐵錘,從礦坑之中蜂擁而出。殺死看守,奪取兵器,占據礦場。在將礦坑內的糧食飽餐一頓後,更是編製營伍,豎起旗號,準備奪路逃走!

  “奴才等人聽聞此事。立刻調動駐防旗丁兵馬趕往平息叛亂。仰仗皇上天威,賴我大清洪福,僥幸平息此亂,將為首作亂之徒數百人盡數斬殺。餘者丟入礦坑之中充作苦役,終生不得出洞。然百密一疏,仍有為數二千餘人逃脫羅網,一路焚殺,沿當日吳三桂、施琅竄犯之舊路逃亡海角。奴才等催兵追殺,奈何春天馬匹羸弱,不耐長途奔馳。此輩又竄入山林之中。終於被其漏網。海邊有寧遠軍船隻接應,奴才等為萬全計,未敢深入追趕。伏請皇上治罪!”

  “此役,我大清雖蕩平此亂,然損失苦役接近四千,被焚燒工場兩座,數座礦山被焚燒。損毀房屋七千餘間,數座城池被亂兵焚殺。”

  代善這份口稱有罪,但是內裏字裏行間都是在給自己擺功擺好的奏疏,看得黃太吉鼻子差點沒有氣歪了。最為精彩的部分就是這一段。

  “逆賊竄至海邊,恰好有寧遠明國兵馬二十艘海船至此,於是呼嘯聯絡,盡數接應上船,揚帆遁去。”

  聽聽!聽聽!怎麽那麽巧,就有寧遠的水師路過,還恰好就在這群叛亂暴動的俘虜逃走的地方接應?倘若沒有這群苦力的暴動,是不是吳三桂那廝又要給朕來一次火燒遼陽?兵臨盛京城下?

  不過,這件事出了之後,留駐盛京的幾位王爺的表現可就耐人尋味了。

  執掌正紅旗滿洲的英親王阿濟格,立刻跳將出來,要求調此時在錦州一線與吳三桂對峙的兩白旗大軍一部回防。理由看上去也很充足,光明正大:“與其說將數萬大軍置於無用之地,任憑明國兵馬肆意竄入我大清腹地燒殺,不如將睿王爺、豫親王部下兵馬調回盛京防守!”

  笑話!以阿濟格那廝的腦子,他如何能夠說出這樣有條有理,明明是包藏禍心,還讓人說不出什麽的話來?這分明是有人在背後指點他!說不定就是多爾袞他們兄弟三人在一道密謀而成的!

  哼!趁朕大軍不在盛京,爾等見盛京城空虛,便玩弄這一套鬼蜮伎倆,打算大隊人馬開進盛京,或是擁戴新君登基,像唐肅宗那樣,遙尊朕為太上皇,或是廢了朕這個大清皇帝嗎?

  不過,利用時間差打對手一個措手不及,這一點黃太吉也是個中好手。想起當年他在父汗駕崩之時,利用幾個兄弟都不在麵前的機會玩的那些把戲,黃太吉便不寒而栗。

  “若是這兄弟三人也趁這個機會給朕來上一手,不但大位不保,隻怕朕的這顆大好頭顱,也會被他們拿去祭奠他們的母妃!”

  想到此,黃太吉額角上滿是冷汗。

  “傳令下去!明日全軍輕騎出動,去尋博穆博果爾決戰!戰敗了這個黑龍江大頭人,咱們馬上回盛京!”(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