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章 屌絲也是有脾氣的!
作者:猛將如雲      更新:2020-03-23 17:23      字數:5251
  “字啟吳標將軍勳鑒:

  當日京師一別,恍恍惚數載如白駒過隙,恍如隔世,期間坊間傳說甚多,多有非議將軍之詞,然功過是非,且付史家。今日之事,唯破奴而已。建奴勢大不可小覷,然其亦自大無忌,故必敗無疑。其軍先分為四,奴酋黃太吉自領大軍為一路困廣寧,濟爾哈郎領一路圍錦州,多爾袞兄弟之兵為一路阻吾於塔山,另有一路隔將軍於鬆山。兵家有雲,聚則勢大,分則力虧。吾與多爾袞戰於塔山,十數日不下,其所部能當炮石而不退,加白刃而不畏,想來必是軍中精銳。審問擒獲俘虜,亦是此說。將軍在南中日久,必知凡逆反之賊,必賴精銳,精銳在精不在眾。塔山之賊悍且眾,則餘者必次於此處。鬆山在錦州之側,而錦州為鎖匙之地,若能解錦州之圍,則功成半也。吾之將軍非不能戰,然軍械錢糧人馬皆缺,故不能破敵,此小事也。家父帥已令南中動員,軍械錢糧皆由數百巨艦載運之中,不日可期。山東有民兵萬人,雖僅是農閑訓練之農夫,然將軍應知,其戰力亦非尋常官軍可比也。若將軍願與吾協力破賊建功,則一切兩軍協商之事請與舅父沛霆公、寧遠吳總兵計議,吾但在軍中侯將軍佳音。”

  鬆山守備府大堂上,吳三桂的遼東口音抑揚頓挫的回蕩著,將李華梅寫給吳標的書信逐字逐句的送到了吳標和與他同排並坐的大同鎮總兵王樸、山西鎮總兵李輔明二人耳中。

  而李沛霆卻是含笑坐在客位上,悠閑自得的品著茶,隻管腦海之中倒海翻江。

  當日秦守仁那廝為了討好李華梅,以將自己親兵調戲小麻杆的過失遮蓋則個,便獻上了一條計策。

  若是以熟悉塔山這一帶地形的秦守仁所建議,以關寧軍為主猛撲白台山、塔山。吸引多爾袞的注意力,以南粵軍近衛旅和水師陸營為奇兵,從虹螺山上直衝下來。沿著大道擊破沿途清兵,直取鬆山方向。這樣一來。兩白旗和其餘各旗之精銳便被南粵軍一個狠辣的左勾拳打個半死,如果再配合上眼下在鬆山堡駐軍的吳標、大同鎮王樸、山西鎮李輔明三部兵馬傾力向南,多爾袞這幾萬人不死就得跳海!兩部解決了多爾袞或者是連成一氣,將多爾袞所部包圍在海邊這一隅之地的話,整個遼東戰場局勢便是大為改觀。

  兩軍或是西進錦州解圍祖大壽,或是北上廣寧,圍攻黃太吉,總而言之。一處活,處處活。而遼東大棋盤上雙方僵持不下的局麵,便會瞬間變成了明軍將清軍屠了大龍的態勢。

  吳三桂那裏為吳標、李輔明、王樸三人講解這次方略時,也為即將到來的這場大功勞興奮的臉色通紅。鬆山三將同樣是眉飛色舞的。

  不過,對於一心要讓明清雙方在遼東戰場上把血流幹,消耗盡最後一份元氣的李沛霆來說,這卻不是一個好消息。

  “決計不能讓姓吳的這個小子出兵向南去!多爾袞的兵力都集結於塔山正麵,側後兵力空虛,若是他出兵南下,多爾袞的大軍非崩潰不可!”

  借著品茶的動作掩飾。李沛霆偷眼望過去,兩位宣大軍的總兵,王樸和李輔明二人雖然興奮。也知道一場大功勞便在眼前,但是他們從廣寧突圍出來,欲投錦州而不得其門而入,不得已轉投鬆山,無論是從心理上還是從實力上,都比吳標低了一頭,二人雖然官職高過吳標,但是卻是以吳標馬首是瞻。

  “看來,還是要在這姓吳的小子身上做文章了!”

  李沛霆打定了主意。

  “郡主領軍馬擊破當麵之奴騎之後。沿著大路向東直撲鬆山,與三位將軍的雄師會合。如果奴酋多爾袞當真是對得起他這個睿親王封號的話。一定會第一時間增援白台山,但實際上這不可能。因為進攻方一旦全力打白台山,不管打沒打下來,都會讓大量兵力向虹螺山運動,你是救還是不救?而一旦在山地作戰,奴賊勢必將其精銳暴露在我軍的炮火之下,一旦軍隊進入炮火那消耗,就是到時候不是你想撤就撤的下來的。所以多爾袞肯定是陷入兩難之地!若是不顧白台山而堵截虹螺山方向的我軍精銳,那吳總兵便趁勢督兵猛攻,塔山就沒救了。你要保證女兒河方向的退路就不敢拚命。大小姐的這個戰術,便是將兩柄刀架在了多爾袞的前胸和右肋,無論是他從哪個方向動,都是一個死!若是再有吳將軍從背後給他來上一悶棍,則此獠必死無疑!這樣,我大明朝廷苦心孤詣籌劃多時,花費了無數錢糧,折損了多少將士的遼東戰局便可形勢明朗。大家便可以風光的搏一個封侯封伯,封妻蔭子,而吳將軍你,也是可以在人前顯貴,衣錦還鄉。”

  李沛霆這番話說得在吳三桂、李輔明、王樸等人耳中無比的正確,但是,話語腔調卻是令吳標十分刺耳。李沛霆很是巧妙的利用語氣、表情等技巧,給吳標製造出了一副居高臨下趾高氣揚的印象。

  在吳標耳中聽來,李沛霆的這番話,完全就是李華梅這個官二代以主帥自居,大言炎炎的命令他這個草根出身的絲將領。

  因為他是和堂兄吳六奇一道在廣東抗糧風潮之中趁勢而起的將領,與南粵軍之中其他各個將領都有所不同,便是同樣是廣東籍貫的廖冬至,雖然也是抗糧起事之人,但是起事後便投奔到了陳天華麾下,也算是正牌的南粵軍。隻有他和吳六奇屬於南粵軍之中的旁係、雜牌。雖然李守漢內心之中還是依照主席用人的五湖四海原則,講究一個平衡,並且你隻要有能力、有戰功我便提拔使用你,不像校長那樣講究所謂的“黃、浙、陸、一”。但是守漢雖然這樣,他手下的那些老人,同他一道從河靜殺出來的那群基本將領卻不一定這麽看。日常言談舉止之中。未免有些畛域之見。

  吳標這個人又不像他哥哥吳六奇那般有城府有心胸,相反,他內心頗為有些狹隘。唯恐別人看不起他。所以每次作戰必奮勇爭先。但是當日受司禮監和內閣、皇帝的聯合引誘,反水離開南粵軍。未嚐沒有這種心理作怪的原因。

  總覺得就算是守漢對他再好,也不過是地方藩鎮而已,哪有給皇帝直接辦事來的風光榮耀?雖然這幾年從南到北的走下來,他的心早就涼透了,雖然頭上頂著神機營、模範旅的光環,但是個中苦楚也隻有他自己知道。但是卻是一時拉不下麵子來重新回南粵軍這個團體中來。如果南粵軍之中有分量比較重的人物出來延攬一下,未必他不能重新回歸到團體之中來。但是今天李沛霆的這番做作,卻是徹底斷了他回歸之路。

  聽了李沛霆這番不陰不陽的話。吳標心裏老大的不高興。

  就在這個時候,李沛霆的又一把火點了起來。

  “怎麽樣,吳將軍,咱們一家人,可都在等著你回家呢!”

  “丟你個老母!用得著老子的時候都是這副嘴臉,若是老子聽了你們的,隻怕不一定死的多慘呢!”吳標心中大罵一句,早已對重回南粵軍斷了念想。不過,有李輔明和王樸兩個人在場,又不能太過於發作。畢竟糧草軍械彈藥餉銀等事還要靠南粵軍接濟。

  “南下附敵惻背之事,恕難從命。眼下鬆錦一帶大股奴騎出沒無常。吳某所部若是要南下出擊,擔心後路被此輩抄襲。所以。配合大小姐塔山方向可以,但是,長伯兄,我們鬆山之兵也隻能是掃蕩鬆山至錦州一帶的奴賊遊騎。為伯爺大軍打掃幹淨通往錦州的道路。”

  吳三桂見吳標不肯南下塔山,卻隻肯在鬆山一帶出擊配合,不由得心中一喜。此人若是不去塔山,則塔山之功盡數歸吳某了!

  吳三桂心中歡喜自不必說,李沛霆也是暗自得意。此人不肯南下作戰,則塔山之戰。多爾袞便不會死得那麽快!中間便有許多的機會可以上下其手,讓明清雙方拚得更狠一些!

  “李大掌櫃的。請代吳某轉稟大小姐,就說姓吳的小子不識抬舉。不肯南下作戰。若是大小姐發起雌威,吳某也隻好等伯爺到了遼東之後再登門請罪了。”

  吳標卻也不是將路完全堵死,他話裏的意思,若是日後李守漢仍舊有招攬之意,他重新回南粵軍也不是不能。畢竟那是自己發跡的地方,又是家鄉桑梓所在。

  “將軍好意,某家一定帶到。告辭。”

  “送客!”

  看著吳三桂、李沛霆二人在數百親兵的護送之下絕塵而去,鬆山城頭上李輔明、王樸二人這才有了開口的機會。

  “吳兄弟,大好的立功機會為何放過了?”山西鎮總兵李輔明,雖說當得是山西的總兵,但卻是遼東人,原本是祖寬部下,一張國字臉滿是風霜雪雨,舉止中頗為豪邁。崇禎十二年才擢升為山西總兵官。後隨洪承疇出關,他在遼東多年,可謂是人地相宜。方才李沛霆所說之方略,在熟悉遼東地形的他看來,不失為一個大好的機會。

  而在曆史上同他一道在鬆錦大戰時未戰先逃的大同鎮總兵王樸身上外穿金漆山文甲,內裏套著南中胸甲,外麵罩著袒肩錦袍,身上還披著一件鮮紅的披風大氅,鐵盔上幾根漂亮的翎羽隨著寒風被吹得飄擺不定。身軀高大,腰間懸著一口裝飾精美華貴的寶劍,身上臉上卻是一陣陣的香氣向四外散發,與周圍人們身上的味道迥然不同。

  “就是!吳兄弟,李家大小姐和貴同宗的軍馬加在一起差不多有四五萬之多,兩處出兵,穩操勝券,若是我等在奴酋多爾袞後腦勺上來這麽一下,還不要了他的命?陣斬奴酋睿親王,多大的功勞?”

  “二位兄長,便是斬了奴酋多爾袞又如何?功勞也是李家大小姐和吳長伯的!若是依我看,打算立功,這鬆錦之間有的是軍功!”

  吳標說到此處,臉上不由得冷笑陣陣,笑意之中,滿是得意和自信。

  三部人馬在稍加整頓之後。於第二天開始出動,向錦州方向的西王寶山、湯河子一帶攻擊而來!

  在這一帶修築了堡壘駐軍的,是當年的四大貝勒之一阿敏的幾個兒子。以他的第三子固爾瑪渾為首,領著恭阿、果蓋、果賴幾個弟弟帶著數千兵馬在這一帶往來遊擊策應。為錦州方向的濟爾哈朗警戒外圍。

  吳標早已命細作探得清楚,這股清軍雖然有兵馬數千,但是內中真正的滿洲兵不過數百人,另有千餘名八旗蒙古兵,其餘的都是些家奴包衣之類的人物。在鬆錦戰場上,屬於豆腐渣的那種部隊,正好拿來給王樸、李輔明二人刷經驗。

  “二位大帥,請看。若是我們斬了這奴酋阿敏的幾個逆子,功勞雖然不如陣斬奴酋多爾袞來的大,但是卻是我們自己的,不是依附於他人。若是往塔山去,便是斬了奴酋睿親王,功勞分潤到我們頭上的能夠有多少?大頭勢必落到長伯將軍手中!而且我軍損失勢必驚人!”

  能夠以最小的代價換取最大的利益,這在晉商背景濃厚的王樸看來,那是最美好不過的事情。當下不住的點頭稱讚。

  官道上煙塵滾滾,悶雷似的馬蹄聲中,大股大股的騎兵轟隆隆奔馳而來。這些騎兵。個個鮮紅長身罩甲,戴著雲翅盔,又戴臂手。馬術精湛,盡顯彪悍之氣。

  正是三部的騎兵匯合行軍!

  此番西進,三人商議之後,共計出兵一萬,各有一部留守鬆山堡,以為後路堅守之用。

  策馬立於官道一側的土阜之上,吳標很是滿意自己的騎兵。這些日子除了小股規模的戰鬥之外,這些騎兵便是演練戰術、練習騎術。論起騎術來雖然依舊不如大同鎮、山西鎮的騎兵,但是。吳標卻有信心,模範旅的近千名騎兵能夠擊潰一倍以上的清軍騎兵!

  將近三千騎兵之後。便是大隊的步兵,整齊沉重的步伐令臉上笑顏頻開的王樸也不得不正色起來。他與吳標同城駐守雖然有些日子。也久聞模範旅精銳,但是今日卻是第一次看到模範旅長途行軍的風範!

  凍得堅硬如鐵的官道上,模範旅的步兵,密密匝匝,以一甲一列,數甲一隊,數隊一哨,幾哨一營的建製序列列成大隊緩緩而來。

  遠遠可以看到,他們火銃兵,皆是外著紅色棉甲,火銃上套著槍頭帽,裹著槍衣,胸前掛著赭紅色的牛皮子藥盒子。而那些長槍兵,皆是外罩棉甲,甲長、從甲長和一些老兵則是身著南中胸甲。一眼望去,誰是老兵,誰是新近補充的新兵一望便知。

  王樸嘴裏與吳標打著哈哈,誇讚著模範旅的軍容、軍紀,手中卻是不閑著,微微使個眼色,早已家丁頭目掏出單筒望遠鏡遞給大帥,透過望遠鏡的鏡頭仔細觀看,這些模範旅的軍士一色青壯,雖然從麵容、身材、相貌上可以看得出,曆次大戰之後,這支部隊已經是南北混雜,但是不論是麵色黧黑的兩廣老甲長,或是身材精瘦的四川老兵,或是身材魁梧的遼東新兵,都是軍容整肅,麵色堅定,數十裏行走下來,營伍之中卻無人喧嘩,行列甚整。論起軍容軍姿,卻是比王樸的大同鎮正兵營強上數籌了。

  “等老子回到大同,也得好好的籌劃一番,練出一支強兵出來!”這段時間的見聞,讓王樸暗自下定了決心,一俟遼東戰事結束,回到大同,便要埋頭練兵了。生逢亂世,手上有一支強大的武裝便是說話的根本!

  江淮之間的左良玉,此時在遼東的吳標、李華梅、吳三桂,遠在山東的寧遠伯李守漢,不都是因為手中有強兵在手,朝廷才能予取予求?吳標一個區區神機營的總兵銜人物,為何能夠在遼東諸軍之中頤指氣使?還不是因為這廝的模範旅?!

  “回去便讓那群錢串子拿出錢糧來!不管花多少錢,兵也是要練的!”

  李輔明立馬環顧左右,此時的官道己經隱在一片蒼茫曠野中,隻餘一些孤獨的小樹在寒風中顫抖。

  天幹物燥,是個作戰的好天氣,隻是不時刮過一陣寒風,卷過來幾片小雪花,打在臉上有點生痛,眾軍士嗬出的口氣,也都變成濃厚的白氣,騾馬也不時打著響鼻。

  遼東天氣寒冷,士卒們雖然將頭麵都用布裹的嚴嚴實實,手上臉上塗了油脂防止凍傷,但是,這種嚴寒天氣,對於模範旅這種以南方人為骨幹的軍隊來說,卻不是一件好事。

  正要考慮是不是要停下來暫且休息一段時間,讓士卒吃些幹糧,喝點熱水時,在十幾裏外擔任哨探的騎兵夜不收們,卻是飛馬傳回消息:他們己經與清軍遊騎遭遇。大多遊騎都是藍色盔甲外鑲紅邊,正是清軍鑲藍旗的哨騎!(未完待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