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五章 跋扈最是寧遠伯
作者:猛將如雲      更新:2020-03-23 17:22      字數:5314
  ps:爽的情節來了。看看某兩位大才子的嘴臉啊!

  那啥,月票?

  “漿聲燈影連十裏,歌女花船戲濁波。”

  這條槳聲燈影裏的秦淮河,似乎自從有了這個名字之後便充斥著濃鬱餓的脂粉氣,滿是香豔曖昧的味道。十裏秦淮,曆史上便是有名的風流之鄉。

  南京城內的秦淮河源自通濟門,卻美在夫子廟。這裏河水並不幹淨,有些發黑,單就河水而言,與美不掛鉤。可在夫子廟、得月台、文德橋、石壩街、烏衣巷、朱雀橋、秦淮人家及長長的走廊之間不知怎麽就顯得美起來了。兩岸民居與酒樓一家接一家,碼頭一個挨一個,晨鍾暮鼓,人聲喧嘩。雖然說窮文富武,可是能夠到南京貢院來參加考試的讀書人,家裏有幾個和範進一樣的?就算是家境一般,也少不得要窮家富路,多帶著些銀錢,也好結交一番同年學長,日後才能聲氣相連守望相助黨同伐異。這群完成了八股考試有錢又有閑的文人墨客,向來便以風流才子自命,一旦那閑下來的心可想而知。

  漿聲燈影,煙嵐霧靄,粉牆青瓦那是擋不住的誘惑。一麵是腰間有錢又以風流自命的男人,一是琴棋書畫精通,眉目間煙鎖春山的女人,接下來可想而知。無數的故事就此產生。

  古人所說的六朝金粉,十裏秦淮。幾乎全集中在這裏。這裏河寬不過20米,橋是一座接一座。一家一家的青樓,每當華燈初上之間。便上演一幕幕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的場景。絲弦歌舞之聲不絕,吟詩唱和之聲不斷。

  同這樣的場所相比,韋小寶同學成長起來的麗春院,便是路邊攤和五星級酒店的差距。

  秦淮河岸南,一座小巧精致的紅樓上懸著媚香樓的匾額。河中的一條畫舫上,燈火通明,一群衣著華麗,風度翩翩的讀書士子。搖著折扇,正在等候佳人蒞臨。

  這條裝飾的極其精巧的畫舫,可以容納三四十人乘坐,最是夜遊秦淮的絕佳場所。畫舫上的船工,各個都是挑選的精壯漢子,收拾的幹淨利落,整潔的青布褲褂腰間紮著極寬的帶子。腿上打著花布綁腿。

  “年兄,不知今日可否有緣得見佳人芳容?”

  來自河南商丘的複社才子侯方域,眼睛裏滿是期盼的搖著折扇,不時用眼角餘光瞟著媚香樓上那幾扇玻璃窗後的紗簾。

  自從抵達南京之日起,侯方域便寄身夫子廟,每日與複社(明末抗清文學團體。怎麽覺得哪裏有點不對了?複社之人,抗過清嗎?)朋友陳定生、吳次尾等賦詩飲酒,常撫卷自歎“讀書異地,功名未就,家鄉遠通。況是佳人難覓,良緣未締。”每日裏便遊蕩在這銷金窟中。不過好在有左良玉所贈金銀,自然可以大把花錢。

  俗話說,姐兒愛鈔也愛俏,侯方域恰好是應了西門慶大官人所謂的潘驢鄧小閑中的幾個條件。有錢有閑有身份地位有名聲,這樣的大好青年,如何不在秦淮河上出名?

  這一日,侯方域與好友楊龍友來至此處,恰青樓姊妹們正舉行盒子會(明代南京妓業風俗,於每年清明前後舉行,色藝俱優者比賽吹拉彈唱一連數日),席間一名女子李香君出類拔萃,侯方域一見鍾情。

  那楊龍友是個在秦淮河上廝混已久,慣會幫閑的,當下看出端倪,便極力撮合。

  此時侯方域年方二十一歲,其父侯恂為戶部尚書,此時雖身陷囹圄,但為東林黨(明末愛國政治集團?)領袖之一,正是被江南讀書士人尊崇的時候。而侯方域自己亦為複社骨幹,其詩文已名冠天下,所謂的複社四公子之一。(嗯?似乎叫什麽什麽四什麽的,都沒有好結果。大家自行腦補去。)

  李香君掙點妙齡,年方一十六歲,生的溫柔纖小、宛轉嬌羞身軀短小,膚理玉色,慧俊婉轉,“容可落雁,貌能羞花”正是風塵女子最為美好的一段年華。

  被後人列為秦淮八豔之一的李香君此時早已因其色藝雙絕、氣質出眾,而名動秦淮兩岸,見她需“納千金”。

  侯方域雖有左良玉為其買單,但是這樣的花銷也是承受不起。於是乎,想出來了一個變通的辦法。

  今日,便是邀請東林前輩錢謙益前來,與秦淮河上眾位佳人一道詩詞唱和一番,也不脫一件名動下江的雅事。

  “年兄請放心,以我對李姬之了解,其人其母都頗有俠氣,可謂一諾千金。既然答應了與錢侍郎詩文唱和,便一定會出席。”

  曾經以一手妙筆丹青為李香君繪製肖像,並且以《左傳》“蘭有國香,人服媚之”一語為她起名“香君”的楊龍友,自然要對這對母女了解得多。

  正說話間,樓上一陣洞簫聲飄然而落,二人抬頭望去,隻見樓宇間,一個美人剪影正在樓間弄蕭,簫音猶如風鳴雲端。弄蕭之人正是正在梳妝的李香君,侯方域見佳人便在眼前,動情地解下自己隨身佩戴的扇墜兒向上一拋,那扇墜越過窗紗,正落香君懷中。

  “好!好!年兄果然是好!”

  “楊兄何以如此說?學生一時情動失態,正在懊惱唐突佳人,楊兄何以大聲讚許?”

  “候兄不知,這李姑娘,因為身材嬌小玲瓏,被人愛稱為香扇墜兒,今日候兄以扇墜相贈,豈不是正應了佳人佳名?”

  香君滿麵通紅,含羞微笑。而站在一旁此時二十四歲的媽媽李貞麗(又看到哪裏有些不對的地方了!)隨即取過香君的冰紗汗巾,從一旁鑲嵌玻璃板的茶幾上取過冰盤裏的一串櫻桃,用汗巾包上櫻桃。拋至樓下。

  這一幕引起了侯方域身旁諸多人的一片喝彩之聲,美人青睞。莫要說是一串櫻桃用汗巾包裹,就是丟下一顆石子也要當成寶貝一樣珍而重之的收起來。

  “世兄果然是少年英才。能夠令佳人如此青睞。”

  在畫舫前如同眾星捧月一般為十幾個下江才子圍在當中的錢謙益,手撚著梳理的根根見肉的胡須,老臉上含著笑意不住稱讚著侯方域。

  少頃,李香君打扮齊整,在李貞麗和幾個丫鬟婆子的陪伴下,含羞帶怯的從樓上下來,如弱風扶柳般來到門口。

  錢謙益、侯方域、楊龍友等人眼前不由得一亮。作勢便要上前迎接。

  “這裏便是李香君李姑娘的閨閣所在嗎?”

  數騎健馬疾馳而來,為首的騎者勒住馬韁繩從馬上跳下,幾步來到李貞麗麵前,雙手抱拳施禮詢問。

  “不敢當,大人是?”

  李貞麗口中與來者客套著,一雙眼睛上下打量著來人。她在這河上做生意,每日裏見得各色人等不計其數。也練就了一雙火眼金睛,什麽樣的人一望便知。那些人是讀書人,那些人是官宦之人,那些是江湖豪客,那些是富商巨賈。

  但是,眼前這幾個人卻是完全不同。

  人如虎馬如龍。

  這六字便是她對眼前這幾個騎士的評價。且不說那毛片漂亮。骨架高大的戰馬,便是馬背上的那套鞍韂便絕非一般人家能夠置辦的起。何況,眼前這幾個騎士,公然佩刀掛劍在街市上行走,其中還有人背上背著短火銃。胸前掛著赭紅色的牛皮革囊。

  而這幾個人完全沒有南京城中常見的豪門奴仆的驕橫無禮。但是在眉宇神色舉止之間,卻可以看到一種濃烈的殺氣。那種百戰餘生之人才有的殺氣。

  “這,不知貴上怎麽稱呼?”

  見來人命手下從馬鞍上取過幾個織錦小袋,打開一看,裏麵赫然是十幾顆大東珠,另有祖母綠、天青石、翡翠等物,五光十色,頓時令河上絢爛的燈火都變得黯然失色。

  “我輩之名不值得一提,我家主上仰慕香君姑娘已久,今日特來拜會,命我等獻上些菲薄之物,以博香君姑娘片刻。”

  來人說得很客套,但是語氣之中卻是不容置疑。

  口中說著,一張名帖便遞到了李貞麗的麵前。

  李貞麗還為來得及接過那沉甸甸的拜帖,旁邊伸過一雙手來,搶過拜帖。

  “嘟!你這粗野武夫,不知道這河上向來是讀書士子與美人談詩論畫,鼓瑟吹簫的所在?爾等這些隻知道掄刀弄劍之輩,也隻好去麗春苑那種地方!這種地方也是你能夠來的?!”

  有前禮部侍郎錢謙益在場,有侯方域在場,楊龍友的腰杆子自覺很硬,他想不出在這南京城中如今又有哪個人能夠同時得罪得起東林魁首和複社公子?敢於招惹他們身後龐大的勢力?

  草草的將拜帖看了一眼,楊龍友便將那拜帖丟到地上,“莫要等先生開口,識相的還是趕快走!”

  李貞麗在燈光下看得清楚,來人方才那謙恭有禮的神情頓時變得猙獰起來,但是轉眼之間又平和了許多。

  “你,把我家主公的拜帖給我撿起來,跟我回去向我家主公賠罪。主公今日正在與幾位貴客飲酒,當不會治你的死罪。”

  “去!”聽了這話,不僅楊龍友笑了起來,正在整肅衣冠準備博得李香君等人青睞的侯方域眾人也發出一陣輕蔑的笑聲。

  這南京城中有什麽貴人他們不知道?又有哪家官員勳貴家中養了這樣一群鄉下佬家丁?

  “啪!”楊龍友搶步上前,用手中折扇敲了那人肩膀一下,發出一陣金屬的響聲,聽得這一聲響,李貞麗心中大叫一聲不好!來人外罩錦袍內裏卻是穿著甲胄!

  “告訴你家主子,還有那些貴客。就說小爺今天打了你了。如今要配幾位前輩、同年夜遊秦淮,有事便到這河上來尋我便是!”

  楊龍友依舊是那麽一副有恃無恐的腔調,在他身後的侯方域、錢謙益等人隻管搖動著折扇含笑看著這一幕。

  “倉啷啷!”騎手中有人拔出了腰刀便要發作,卻被為首之人攔住。“南京城中。不可以造次!回去稟告主公,這裏有人無禮!”

  幾個船工撐動手中竹篙。那畫舫緩緩的離開了碼頭,望著青石板鋪就的街道上,幾個疾馳而去的身影,錢謙益忽然心中一動。

  “楊世兄,方才可曾看得清楚來者名帖上寫的是何人?”

  “回稟牧齋先生,方才見這群粗人居然也敢唐突佳人,學生一時氣憤,不曾看得清楚。似乎寫得是什麽衛儒拜上。這南直隸可有什麽大人先生喚作這個名號?”

  楊龍友幹笑兩聲。

  錢謙益卻是有些笑不出來,口中品著這兩個字,依稀記得曾經在那裏見過,急切中卻又想不起來。

  “今日果然是佳時美景。”一個複社中人興奮的指點著秦淮河上風光,“往常這裏遊船如織,絲弦琴聲交錯,雖然不乏佳作。然也有絲竹亂耳之時,今日我等卻是沾了香君姑娘的光,這裏今日如此清淨!”

  果然,秦淮河上往常遮蔽了幾乎整個河麵的畫舫船隻,各種七板子,此時卻不知道到哪裏去了。

  一陣風夾帶著幾聲呼喊從岸上傳來。

  “漕幫辦事。有貴客蒞臨!識相的都把河道讓出來!”

  數十個青衣漢子,揮動著短刀鐵尺等物,在兩岸不住呼喊叫囂。

  聽了這聲音,畫舫上撐船的幾個船工停住了手中的竹蒿。

  “河中的那條船,還不靠邊停船!你聽不得我們說話?”

  “賴黿頭!我是白老五。這是媚香樓香君姑娘的船,尼瑪的。你們這群一屁吊遭的家夥,也不看看是誰的船?”

  船工頭目滿不在乎的回應著岸上的問話,在他看來,這想必是幫中哪位大佬要宴請某位貴人,到這河上來飲酒聽曲子。

  “媚香樓的船!?哈哈!幫主找的就是媚香樓的船!停下不要動!”岸上的那個被喊做賴黿頭的漕幫頭目,帶著幾分狂喜叫喊著。

  聽得幫主找媚香樓的船,那白老五卻不敢動了。以他的身份,被幫主三刀六洞,扔到長江裏栽荷花,隻怕也沒有人敢出來說個不字。

  船艙之中,一群老少才子們將這一番對話聽得清清楚楚,二人的南京官話聲音又大,想裝聾作啞都不能。

  李貞麗眉頭緊皺,用恨恨的眼神看著那個此時已經渾身哆嗦成涼粉一樣的楊龍友。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的東西!若不是你毀壞了人家的名帖,以咱的應酬手腕,無論如何也會應付過去,何至於此時這個尷尬局麵?

  那漕幫是什麽人?一群江湖遊俠兒!因為承運漕糧的緣故,官府對他們的很多作為都是睜一眼閉一眼的。若是他們惱羞成怒,鬧將起來,用些江湖手段,自己如何在這秦淮河上做生意?

  李貞麗看過馮夢龍編著的三言二拍,裏麵賣油郎獨占花魁的故事因為是她們這個行業從業人員的故事,印象最深。裏麵花魁娘子被官宦少爺以蠻野手段弄到西湖船上去,扒掉鞋襪丟到岸上,這段情節給她的印象最深。

  “任憑你往日結交再多的公子王孫,此時也是無用的!”

  白老五忙不迭的指揮手下將畫舫停在河道之中,拋下鐵錨,放下手中的竹篙,等候著漕幫大佬和他們所要宴請的貴客。

  一隊燈籠火把從五軍都督府方向疾馳而來,數百名同樣身著青布褲褂的精壯漢子在前麵引領,口中不住的呼喝叫罵,示意路兩側的人們讓開道路。

  在秦淮河上謀生的人們哪個不是眉眼通透的?見到這樣的派頭早就將身子立在燈影裏,閃開道路,等著看戲了。

  數百個漕幫漢子身後,蹄聲轟轟,竟是四五百騎騎兵,沿著秦淮河兩岸疾馳而過,越過文德橋,兩隊騎兵交錯而過,將文德橋與朱雀橋這一段河道,牢牢的鎖住。見控製住了兩橋之間這段河道,騎兵隊伍中一聲命令,兩隊騎兵撥轉馬頭,對著河道傲然而立。

  隨著騎兵的封鎖住了道路,近千名步兵隆隆而來,盔甲器械碰撞之聲不絕於耳,但卻不曾發出一聲話語。見大兵到了,往常打開門做生意的那些小店鋪,紛紛關門上板,留著一條門縫觀看外麵的動向。

  這千餘名兵士沿著騎兵們方才衝過的道路,分段布防,更在兩座石橋上架起了四門佛郎機炮。黑洞洞的炮口指向了這條孤零零在河道中央的畫舫。

  “不好!”

  見這群軍士們的動作,錢謙益懊惱的用手中元四家之一王冕繪製的折扇不住的敲打著額頭。

  “楊世兄,你惹下大禍了!”

  “牧齋先生,救我!”

  見到這副做派,楊龍友心知不妙,自知怕是在無意之中為了給侯方域充場麵,得罪了某個南京城中的大佬,不過,看這個派頭,隻怕南京城中的勳貴官員們也不曾有如此強悍的隊伍。

  “你丟到泥水之中的,那是李衛儒的名帖!以他對付士子的惡毒手段,世兄,你還是自求多福吧!”

  “李衛儒?新近冊封寧遠伯的那位?據說一戰便滅掉了數個建奴王爺?斬首數萬?”李香君聽了這話,不但不曾驚慌,反倒有些興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