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五章 南中軍的善意
作者:猛將如雲      更新:2020-03-23 17:22      字數:5349
  ps:下一章將有些重口味情節。特此預告!繼續求月票啊!

  “德川幕府是日本唯一合法政府!”

  “作為與德川幕府有著長期友好合作關係的大明軍政當局,我們有必要協助維持盟友國內的政局穩定和社會秩序!”

  “南中軍協助倭國防禦,幫助倭國消滅南蠻邪教!”

  在日夜兼程趕回江戶的船上,鬆平信綱打開了那份文件的副本,草草的掃了兩眼,立刻覺得眼睛一熱。眼淚幾乎流了出來。

  文件抬頭便是開宗明義,宣布了德川幕府的正統法律地位,之後更是表明了對於此次島原之亂和九州風潮的態度。

  走到船艙外,迎著淩烈的海風,向遠處的船隊眺望過去,如同小山一樣的大貨船,吃水線壓得極低,頂著海風奮力向前行進。這十幾艘大船上,俱都是上好的粳米、白糖、棉布等物,名義上請將軍轉送給天皇陛下,實則也是對德川家的一種撫慰。

  “二十萬石上好粳米,十萬貫通寶,哼哼!公家什麽時候這麽富裕過?”

  一旁的一名奉行冷哼了一聲,表示對窮滴滴的天皇家族及其公卿組成的公家的不屑。

  的確,天皇的經濟實力甚至不如一個中等的大名。一個中等大名一年還有幾十萬石高的收入,可憐天皇連這些都沒有。否則也不會鬧出紫衣事件來。

  被海風吹了一會,稍稍的令頭腦清醒了一二。乳名三十郎的鬆平老中繼續回到自己的船艙之中閱讀那份文件。

  在條約的開頭部分,寫明了簽署這份文件的目的和意義。

  “締約此方之國民有在彼方領土全境內居住、旅行與從事商業、工業、文化教育、宗教等各種職業的權利,以及采勘和開發礦產資源、租賃和保有土地的權利;並且在經濟上享受國民待遇。

  此方商品在彼方享有不低於任何第三國和彼方本國商品的待遇,此方對彼方任何物品的輸入,以及由此方運往彼方的任何物品,“不得加以任何禁止或限製”。此方船舶可以在彼方開放的任何口岸、地方或領水內自由航行,其人員和物品有經由“最便捷之途徑”通過彼方領土的自由;此方船舶包括軍艦在內,可以在遇到“任何危難”時,開入彼方對外國商務或航業不開放之任何口岸、地方或領水。”

  “這對於我幕府而言簡直就是求之不得的好事啊!”讀到此處,鬆平老中不由得慨歎一聲。“天照大神保佑!我德川家還有幾百年的運勢啊!”

  接著便是若幹詳細條款。承認日本的唯一合法政府是德川家光領導的征夷大將軍幕府。有權代表日本簽署一切與南中軍有關的條約,南中軍不得與任何一家大名或是自稱代表日本之勢力簽訂條約。

  日本承認苦夷島為大明領土,歸屬南中軍管轄。南中有在四國、本州和蝦夷島居住、往來、經營工商業及開礦等項特權。

  日本所出產之各項產品,由德川幕府統一組織出售與南中軍大將軍府。南中軍不得委托或從任何一家大名手中購買相關特產。包括海產品、農業產品、林業產品、手工製品、礦產品等。

  所有日本沿海之港灣、島嶼南中軍水師概有停泊、駐錨之權利。幕府須提供相關便利。代為雇傭人手進行建設。

  南中軍不得出售武器或可以用於軍事用途之產品與日本國內之大名。如需購買者。須持有德川將軍幕府開出之執照。

  凡購買南中軍軍事裝備。南中軍有義務對幕府及大名所屬武裝進行教育、訓練等項服務,並提供相關之升級換代改造服務,相關發生之費用由該裝備擁有者支出。

  日本如需建設兵工廠等。南中軍有義務幫助建設。同時,為防止南蠻邪教在日本國內蔓延,對於往來日本之南蠻人,南中軍有義務協助日本進行遣返。

  同時,南中軍可以在四國、九州、本州等地擁有開礦、建築海港和船廠及築路的優先權。若有第三方欲在上述地區擇地建造或開礦者,幕府有義務先行谘詢南中軍當局意願。

  為確保上述條款之落實,南中軍有責任及義務協助德川幕府將為禍九州地區之叛賊、教匪徹底剿滅,並在日本國內禁止一切南蠻物品(書籍、圖畫、人員、藥品、船隻、器、武器)等項之流通。並協助幕府將與叛匪有關人員流放。

  平定叛亂後,南中軍不得在九州地區有土地要求,或為日本國內之大名說項,增加土地石高等項。九州之亂平定後,九州歸屬於德川將軍直屬!

  如果不是親手從李華宇手中接過了這份文件,鬆平信綱打死也不會相信這份文件時出自南中軍之手。

  條條款款,完全都是為日本方麵,或者說是為德川幕府考慮。

  甚至要將數萬裏的九州變成將軍的直屬領地,雖然說這裏出產的石高不多,但是,要是歸屬將軍一人所有,那麽,將軍的實力要比現在增加數倍不止!

  “你們在廣州、在南中之時,可曾聽說有我德川家哪一家大名的公主在李大人的後宮之中?”

  問了從人這一句,鬆平老中自己都覺得好笑,若是有哪個大名的女兒嫁給了李守漢做妾,不做妾,哪怕是一個通房大丫頭,那麽這個便宜老丈人同樣可以在日本問鼎一下天下人的地位了!又何必如此大費周章?

  可是,除此之外,更無別的解釋了。看看暹羅的那位,不就是兩個女兒嫁給了李守漢,如今又有天朝的封號,每年手上還有無數的銀錢入賬,過得比暹羅王還要舒服些。

  唉!

  “船還能不能再快些?”

  急著要去向江戶城中憂心如焚的家光將軍稟報這一喜訊的鬆平老中不斷的催促水手加快速度。

  “已經是滿帆了。不能再快了!”

  “我不管!帆滿了。你們就組織人去給我劃槳!”

  崇禎十一年正月初八,本州下關碼頭上,人頭攢動,旗幟飛揚。

  無數從五位下以上官銜的達官顯貴們齊聚於此,等候迎接那天朝大軍的到來。

  雖然海風罡烈,但是大名、旗本、老中、奉行,卻絲毫不敢怠慢。原因無他,在他們身後,樹立著明正天皇興子和德川家光將軍的旗號。

  明正天皇興子?沒錯!是女的,日本曆史上倒數第二位女性天皇。後水尾天皇的女兒。一位內親王。

  本來興子可以四平八穩地過自己皇女的生活。可是她出生之後不久就發生了赫赫有名的“紫衣事件”。

  “紫衣”是授予僧人榮譽和地位的象征,在《禁中並公家諸法度》中明確規定朝廷不能私自授予紫衣,但向僧人授予紫衣是朝廷的一大經濟來源,所以她那窮瘋了的爹後水尾天皇一次向70多位僧人授予了紫衣。當然。這種行動不一定僅僅是經濟上的考慮。也是嚐試著向幕府的權威提出挑戰。所以。德川幕府的反應也是很快,1627年,德川家光授意京都所司代板倉重宗宣布。今後隻要是違反《公家諸法度》中關於紫衣條文的人,一律免職受罰。朝廷則表示:“今後總之不會再做這種無效的事”。

  這場公家和武家的博弈,以槍杆子的獲勝而告終。

  但是,正如張文祥刺馬之後就來了一個楊乃武與小白菜一樣,來而不往非禮也。跟著便爆發了“春日局參拜事件”。熟悉“野望”係列遊戲的人對春日局都不會陌生。她是齋藤利三的女兒、三代將軍德川家光的奶媽。“紫衣事件”發生不久,春日局在幕府的授意下近京謁見後水尾天皇,但曆來的規定是隻有“從五位下”以上官位的人才能入宮晉謁天皇。而作為一個幕府老媽子的春日局當然不可能有從五位上以上的官位,但是迫於幕府的壓力,後水尾天皇不得不接見了她。

  在這兩件事之後不久,後水尾天皇自己都覺得窩囊,索性退位不做這個天皇,讓有著德川家族血統的女兒,年僅七歲的興子內親王即位為天皇。成為了天神在人世間的代言人。

  可是,天神在世界的投影也是要吃飯穿衣的。

  在收到了十萬石上好粳米之後,(別問我為啥從二十萬石變成了十萬石,飄沒、損耗懂不懂?)在公家眾公卿的極力躥托下,明正天皇興子前來迎接這位李大少帥。

  而三代幕府將軍德川家光,則是在閱讀了鬆平信綱帶回來的條約文本後,滿眼熱淚的決定,要來親自迎接這位對於德川幕府有著於危難中援手,有著存亡續絕之義的李大將軍之子。

  順便就在下關碼頭上當著數十位本州、四國的大名簽署這份《南倭友好通商航海協定》。

  “唉!隻可惜南中軍隻要求幾個港口作為通商口岸,還要由幕府來指定,這便如何是好?這許多的諸侯,哪個都是巴望著將自己的港口變成通商口岸呢!”

  條約裏明文規定,要嚴格執行寬永鎖國令,將南蠻的歪理邪說杜絕於神國淨土之外。諸多條款,完全都是站在德川家的角度上考慮的。家光將軍不由得暗自慶幸,祖父當年稱病不出,沒有去朝鮮作戰,是多麽的正確英明之舉!

  前幾日接到對馬島宗家送來的急報,李大少帥的船隊已經在琉球、台灣等處集結完畢,不日便可抵達對馬島,請將軍安排迎接事宜。於是,四國、本州之地的數十位大名便被拉來迎接。並且作為觀禮人員,觀看這場簽字儀式。

  “我德川家與南中軍簽訂了這樣的盟約,看這群首鼠兩端之人該如何抉擇!”

  這是鬆平老中給家光將軍出了這個主意之後惡狠狠的話語。

  “來了!來了!”

  人群一陣騷動,海天之間出現了幾個黑點。幾點白帆,接著便越來越大,越來越近。

  轉眼之間,幾條雙桅橫帆船很是蠻橫的衝到了碼頭上,將原本已經清理的十分清淨的水麵上又搜羅了一遍。看著這些南中軍水師船隻如此耀武揚威,不由得幾個親藩大名、譜代大名心頭有些火起,作勢便要發作,但是,看看人家船上那巨大的大筒,再看看端坐在赤間神宮中的天皇與將軍都是臉色依舊。也隻得悻悻作罷。

  八艘雙桅橫帆船將整個下關水麵控製之後。四艘運兵船護衛著一條更加龐大的座艦出現在了棧橋邊上。從桅杆上高懸的認旗人們知道,這便是李大少帥的座艦了。

  在大船的側麵,一條懸掛著對馬島宗家徽號的小船,如同在獅子旁邊的鬣狗一般。狐假虎威。

  以鬆平信綱為首的幾位老中。立刻招呼在場的人。按照當年太閣豐臣秀吉迎接大明天使的禮儀準備起來,跪在碼頭上準備迎接李大少帥。

  鼓樂聲中,一股鋼鐵洪流衝上了碼頭。人們身上的鎧甲衣袍裝具,幾乎晃花了在場諸位大人的眼睛。

  如果說衣甲刀槍還可以用繡花枕頭,中看不中用這樣的話來安慰自己,但是那些大大小小的各類火炮,被倭人稱為大筒、國崩的大炮,看得武家諸人眼睛發直。

  “李大將軍,滿賽!”

  “李大將軍,威武!”

  “威武!滿賽!”

  有那腦子靈光的大名、旗本,率先高呼起口號來,喊得最響的,居然是幾個外樣大名。

  鼓樂和歡呼聲中,八百步兵飛一般的登上了碼頭,列隊完畢,兩個四百人的大方陣,橫縱各二十個排麵,刀裁斧剁一樣整齊。緊接著,又是四百人的部隊登岸列隊,與上述部隊有些不同,此輩皆著長靴,腰間配有長刀,乃是四百名騎兵,不過,暫時沒有馬匹。

  這些騎兵的馬匹則是要幕府方麵來提供。這一點在對馬宗家報信時便說明了的。雖然日本不出產好馬,土產的戰馬都是些比狗高不了多少的,和這個時代的倭人倒也般配。不過搜遍各個大名、官員的個人馬廄,四五百匹好馬還是能夠湊出來的。

  三百炮手,則是位列於騎兵隊伍之側麵,考慮到搬運較為麻煩,一些大家夥便沒有從船上卸下來,隻有那些大佛朗機被卸了下來,列陣於前。

  所有的方陣在海浪拍打堤岸的聲響和歡迎的鼓樂聲中,鴉雀無聲,隻是偶爾有衣襟被海風卷起時的撲啦啦聲。

  威武雄壯的軍容,讓武家的大人們想起了一支傳說中的軍隊。

  故老相傳,當年有這麽一支軍隊,對陣數千武士也未曾一敗,無數武士的頭顱反倒被他們砍下,成了他們的軍功首級,靈魂成了無法轉生的孤魂野鬼。這支軍隊便擁有著在滂沱大雨中屹立數個時辰而不亂不動的陣容、軍紀。

  “回去之後,趕快將庫房裏找出來的那些西軍旗幟重新收起來吧!免得引火燒身!”

  方才率先高呼口號歡迎李華宇少帥的一位大名看了這軍陣後暗自僥幸。決定還是堅定不移的團結在德川幕府旗下討伐島津家的叛逆比較合適一些。

  至於說那些西軍的旗幟,還是留在地下室裏,等著交給孫子吧!

  一番耀武揚威之後,李華宇在幾名隨行將領的陪同之下,出現在了眾人視線之中。

  “恭迎大明天朝上使!”

  照著日本國內的規矩,所謂天皇不可見,諸侯不可仰視等規矩套下來,在場的人在鬆平信綱等幾位幕府老中的帶領下,齊刷刷的跪倒在地,低頭看著李華宇的靴子尖,口中吟唱著迎接前來征討叛賊教匪的李大少帥。

  “下跪者何人?”

  頭頂上飄了一句帶著濃厚日本味道的大明官話。眾人雖然跪倒在地,但是不問可知這說話的人是是誰。

  一身大明武官打扮的對馬宗家家主,絲毫不顧及眾位同僚在心中的詛咒,也壓根聽不到眾人在不住的親切問候他的曆代祖先以及家中女性親屬長輩。

  人在屋簷下,怎敢不低頭?眾人隻得將目光偷偷投向隱然是迎接大禮領頭人的鬆平信綱老中大人。

  倒是鬆平老中,頗為有涵養。聽得這話,不以為意,反而高聲報出自己的官職、品級。

  之後,按照公家一個,武家一個的順序,在場眾人依次報出自己的官職姓名爵位等。

  幾十位關東諸侯、將軍直屬旗本,老中等武家要員,和公家諸位公卿一一報名已畢,又是宗家家主一副令人討厭的嘴臉說了一句。

  “起去!”

  接著,他弓著背轉身向人群中被眾星捧月一般簇擁著的李華宇笑道,“稟告少帥,前麵是倭國一眾文武大員前來迎候大少帥。請大少帥示下?”

  “諸位辛苦了。華宇何德何能,敢勞動諸位大人到此迎候?”

  到底是世家子弟,華宇的做派便令眾人心情舒暢了許多。

  “諸位大人請起。”

  華宇的手在空中虛扶一扶,諸位文武大員們在鬆平老中的帶領之下紛紛叩頭謝過之後站起身來。

  “殿下,一路風波遠來辛苦,下官謹代同僚問候了。”

  作為熟人,鬆平信綱用了這個比較含糊,但卻是意義深遠的稱號來稱呼李華宇。(未完待續請搜索,小說更好更新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