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四章 目標,耽羅島!
作者:猛將如雲      更新:2020-03-23 17:22      字數:5305
  “皇上,李先生已經從旅順口上了出海的船。”

  在大政殿前,黃太吉饒有興趣的在空地上同宸妃海蘭珠一道調教、試乘著李沛霆送給黃太吉的臨別禮物,兩匹通體純色雪白的戰馬。

  對於這兩匹高大強壯的戰馬,黃太吉自然是喜歡異常,最令他驚歎的是,在他披上兩層重甲之後,這戰馬居然還能奔走如常,絲毫不受限製。

  “好馬!果然是好馬!”

  他從馬上跳了下來,用海蘭珠遞給他的手帕擦了擦額頭上的汗,還不住的稱讚這天方來的上等駿馬。

  “皇上,範先生同你說話呢!”他的皇後哲哲低聲的提醒了他一句。

  “沒關係!範先生又不是外人!君臣之間有時候也要脫略行跡些才好!”

  這些日子在沈陽,李沛霆的日子可以說是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各旗的旗主王爺們輪番的設宴邀請。

  年長些的便是以敘舊為由,而年輕些的則是要“將傳統友誼世世代代的傳承下去”,為了能夠邀請到李沛霆,各旗的旗主們可謂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這下子,睿王府的管家和奴才們可是撿到了大便宜。為了能夠了解到這位李二爺的動向、喜好,愛吃什麽菜,喜歡什麽酒,對何種美女容易喪失革命警惕性,各位王府裏的管家、各旗的官員們紛紛聚集在睿親王府周圍,請喝酒,送禮、送奴才、送錢財給睿親王府裏的管事奴才們。為的就是能夠套出這些信息來。

  “皇上,李先生在盛京這段日子,同各位王爺走動的很是頻繁,臣擔心。”

  範文程雖然沒有說出什麽來,但是憂慮之色,溢於言表。

  “不必多慮,比較起來,在朕這裏他獲得的利益才是最大的。商人貪利,哪頭重哪頭輕他們還是很清楚的!”

  黃太吉輕輕的用手指撚過那柄用呲鐵鋼打造成的寶劍劍鋒,“如此利器。隻可惜不能全數裝備給我八旗將士!”

  “皇上。臣以為,再好的兵戈,也要有與之相配的統帥和兵士才可以!”

  “哈哈哈!範先生,你每次都能說到朕的心坎裏!不錯。再好的兵器鎧甲在明軍士兵手中。也不過是累贅。逃跑時的累贅罷了!”

  “臣聽範家的大少爺說,他們從大同鎮、京營等部中,為皇上收購了三千餘套鎧甲。一千五百柄長刀,二千支長矛,不日便將運抵盛京。”

  對於山西的八家商人所作所為,黃太吉還是很滿意的。

  “我大清有李二提供鹽布,有山西商人為我們采購糧食兵器鐵器,何愁大事不定?!”

  宸妃海蘭珠很是乖巧的為黃太吉和範文程君臣二人送來了熱茶,請他們在廊柱下坐下細細品味這江南采就的秋茶。

  “範先生,你去告訴範三拔和王登庫,就說是朕的旨意,請他們派手下的商人,往明國的廣東、廣西、福建等處,一來為朕和大清采辦商貨,二來,也順便去了解一下南中軍的軍情民生。捎帶著看看能否從那裏為朕采購些糧食軍器來!朕可是聽說,這李守漢一次變送了五十萬石粳米給崇禎小兒,這許多的糧食要是在我大清,隻怕夠全國的軍民百姓吃一個冬天了!”

  言語中,充滿了對崇禎皇帝的羨慕,和對於那富庶之地的向往,更多的惡則是對於財富的貪婪和覬覦。

  “皇上,我大清上應天命,普天之下,自然皆為王土。隻不過是早晚間事罷了!”

  君臣二人又議了一會軍國之事,範文程起身告退,去安排範永鬥等八家與清軍關係密切的山西商人前往兩廣福建和南中地區刺探軍情。

  自這一天起,來自於內地的各類各路探子、細作、奸細如過江之鯽一般拚命的南中擠了過來,試圖從這裏獲得自己需要的東西。這其中,有明軍各部的探子,有遼東反賊的細作,有流竄於江淮河漢之間的各路農民軍的奸細,凡此種種,不一而足。更有堂而皇之打著大明朝廷旗號來的各路遊學的讀書人,官吏和太監。

  當黃太吉同範文程商議軍情國事的時候,李沛霆的船隊已經出了遼東灣,看著水手們忙碌的將一門門火炮從貨艙底部搬運到炮位上,那緊張有序的忙碌身影,映襯著春日裏壯闊浩瀚的海天,讓李沛霆有了一陣打算作詩的衝動,隻可惜搜索了一番枯腸之後,發現存貨不多,隻得悻悻作罷。

  “大掌櫃的,前麵哨船打來信號,我們南側航道上有南中船隊,上麵有徐還山的旗號,另外,其中一條艦船是大小姐的船!”

  “打信號!靠上去!”聽得有自家人的艦隊在附近水域,李沛霆的心立刻安定了不少,這些日子雖然在遼東每日裏都是酒肉歌舞,但是畢竟身處狼窩虎穴,稍有不慎便是粉身碎骨。

  “還山,你這個病大蟲怎麽到了這裏?!”

  在徐還山的旗艦之上,喝了兩杯熱甘蔗酒微微穩住了心神,李沛霆開始詢問水師右翼統領徐還山的來意。

  “主公不是答應給皇帝老兒每年五十萬石粳米嗎?前些日子大小姐送了二十萬石去,皇帝覺得慢了些,便一麵嘉勉,一麵催促。主公便令我帶隊前來,運輸了四十萬石粳米和油鹽布匹熟鐵農具刀槍火炮盔甲等物前來!”

  “等等!等等!你運輸這許多物品來北方作甚?全數是運到京師的?”李沛霆很是敏銳的捕捉到了徐還山話中的漏洞。

  “三十萬石是給皇帝的。其餘的糧米,是交給你的隆盛行在京師地麵上銷售的。熟鐵農具、刀槍盔甲火炮等物,一部分是當日答應賣給盧總督的。其餘的刀槍盔甲火藥火炮,則是賣給官軍各部的!”

  聽得隻是運送貨物往京師地麵上銷售,並不是有擴大貿易範圍和品種的舉動,李沛霆隻得悻悻作罷。但是看著海麵上那遮天蔽日的風帆,再看看艦隊中高懸著李華梅認旗的那條炮艦,他總是覺得其中有些緣故。

  “你要是隻送糧米軍械布匹油鹽之類的,犯得著如此興師動眾?這許多的艦船,便是你水師右翼傾巢出動也未必能夠做得到!說說,主公給了你什麽差使?”

  李沛霆指了指周圍那一條條船舷兩側密密麻麻排列著炮窗的炮艦,還有那些打著運輸糧米旗號的福船。福船上。為數眾多的兵丁水手在甲板上吹著海風。

  “你至少帶了兩營的玄武營出來!”

  “不是兩營。而是四營。有一營又兩哨留在京師,充當商號護衛,以及疏浚運河、海河的衛隊了。主公命我多運的糧米,便是為了疏浚河道使用。”徐還山還是一副有些木訥的表情。

  四營兵馬?不由得令李沛霆倒吸了一口冷氣。這幾乎和守漢上次勤王兵馬人數相當了。要說這次沒有仗打。那才是奇哉怪也了!

  既然是恰逢其會。沛霆自然不能放過這個能夠給自己增加一筆軍功記錄的機會。

  “要打誰?我的船也正好南下,現在船上基本是空的。讓你的人到我的船上,不要都在一道擠著了!”

  李沛霆北上的時候。船隊中滿載了大量的油鹽布匹香料等物,南下時,船艙中大多是些人參皮毛和一些生金東珠之類,船上的運輸空間自然是空了不少。

  兩支艦隊重新編組後,徐還山命人放下交通小艇,往李華梅的艦上去接她過來說話。

  “大蟲,這運輸糧米的差使你來就足夠了,為何還要大小姐前來?不知道風波浪裏不是什麽好去處?!”

  徐還山往左右看了看,低聲對李沛霆言道:“你要是以為光是大小姐來,那就大錯特錯了!不光是大小姐來了,大少爺也在大小姐的船上!”

  聽了這話,不由得李沛霆倒吸了一口冷氣,不光是李華梅出來了,連守漢現在接近成年的長子(夭折的不算)李華宇都隨隊前來。看來來頭不小。

  “主公是打算讓大少爺積累了閱曆嗎?”

  “這隻是其一,另有一個麻煩的地步。避痘!”

  不久前,隨著守漢在廣州設立了行轅,大批的兩廣被兵禍騷擾的不勝其苦的百姓,紛紛南下,到南中尋覓一個安靜的所在來躲避。

  但是一下子數十萬人蜂擁而來,沿著海岸線和陸路南下。一時間,關隘設立的臨時安置隔離區內人滿為患。各處之前在南中發生過的因為大批人員流動而爆發傳染病的事件再度發生。

  “轄區內疫病流行,大人還好些,孩童病倒了不少,不到一個月,已經有千餘孩童因此而夭折。為了防止疫病蔓延,主公下了令,凡是有疫病發生的區域內,學堂暫時停課,孩童一律在家。”

  徐還山說的口氣很是凝重,讓李沛霆不由得心中一驚。

  “是什麽病症?如此凶猛?”

  “天花加上時疫(流感)。雖然之前有水苗法,但是也是緩不濟急。我們出海的時候,府裏華檸小姐、華宣少爺也症狀不好,主公擔心他二人安危。又怕在府中蔓延開來,便令大小姐和大少爺隨我出海曆練一番。一來增長一些見識,二來也是為了避痘。”

  當守漢提出這個主意的時候,負責教養這群孩子的鹽梅兒,心中頗有些不舍。華宇雖然不是她所生,但是卻一直在她眼前長大,對於華宇的感情,她比起華宇的生母黎慕華來,有過之而無不及。倒是華宇的生母黎慕華,聽聞守漢有令華宇出海曆練的想法時,立刻命人為華宇打點行裝。

  雖有不舍,但是鹽梅兒還是知道兒子的翅膀到了該出去飛翔一下的時候了,否則,以後該如何統領這千軍萬馬?

  說話間,交通艇將李華梅、李華宇姐弟二人接到了徐還山的旗艦之上。

  數月未見,兩個孩子又長高了不少。看得明眸皓齒的李華梅。李沛霆心中便不由得想起了早亡的妹妹,如果妹妹還在,隻怕生下來的孩子定是李守漢的即位之人。自己這個舅舅的位子也就更加的牢固。

  “見過舅舅!見過統領。”

  華梅、華宇很是有教養的給李沛霆、徐還山行禮問好。

  沛霆這才仔細的打量一下眼前這個李家的長子。

  都說兒子長相隨母親,華宇的相貌頗有幾分黎慕華的影子在。但是五官輪廓卻是守漢的樣貌。這副相貌,一時間讓李沛霆不知道該如何對待華宇。李家兄弟對黎慕華可謂是厭惡至極,但是,華宇的身份卻是少主。

  “算了!隻管公事公辦!免得人說我是外戚幹涉!”

  心中打定了主意,沛霆反倒神色很是安穩。

  四人在徐還山的艙室之內坐定,徐還山取出了守漢的一份密令,先請沛霆和華梅驗看了上麵的火漆封印是否完好。

  “我出海之時。主公便交代了。交割完糧米貨物後,立刻引軍東進,出了渤海灣之後,再行打開這份軍令。照令而行。”

  守漢的這份軍令。核心的意圖就是:攻下耽羅島!

  眾人立刻圍在海圖前尋找這耽羅島的位置。

  耽羅島隔著一道海峽與朝鮮半島遙遙相望。距朝鮮半島最南端不到二百裏,旦夕可至。東麵便是倭國的對馬島和長崎縣、福岡、鹿兒島等處隔海相對,西麵則是南直隸鬆江府中的上海縣。島上的居民相傳是鮮卑和烏丸的後代,以善於養馬著稱。

  至正年間元朝便在此地設立了養馬場,派員管理,為軍隊和政府提供馬匹。直到元朝滅亡,這裏還留存著兩三萬匹馬。

  更重要的是,這裏恰好是處於東北亞的交通樞紐。

  無論是往日本、往黑龍江、往遼東、往京畿地區,都可以將這裏作為一個人員物資船隻的中轉站。而當年忽必烈便是在此地設立了征東的後方基地。大批的物資和船隻便是從這裏出發前往日本。

  從元代起,這裏便是元朝和當時的高麗王王家流放罪犯的所在。如今,朝鮮王的兄長、前任朝鮮國王、光海君李琿便被朝鮮王室從流放的江華島轉移到了這耽羅島上流放。

  聽完了隨艦隊行動的商情室、調查室人員匯報的耽羅島上情形,四人都覺得,以艦隊的兵力、火炮數量,取下這座島來,不是什麽大問題。但是,應該如何來取,甚至是要朝鮮王拱手將這耽羅島相送,卻又是一樁難事。

  “如若不然,我便取出黃太吉給我的令牌令箭,從那朝鮮王李倧手中討要這個島便是!”

  船隊已經過了威海衛,一路向東揚帆而進,艦隊眾人卻依舊還在為如何攻取此島而爭論不休。艦隊的軍官們一派主張強攻,隻管殺上島去,殺了島上的朝鮮官吏,奪了此島便是!島上的軍民人等,願意投降的便留下來給主公養馬、搬運,不願意投降的便打發回朝鮮便是!這是主張豪奪的。

  而另一派,以李沛霆為首的,則是主張看看想個什麽法子,能夠令朝鮮王李倧自己哭著喊著將這耽羅島拱手奉上。這一派是主張巧取的。

  這兩派人各有各的理由,聽得李華宇的眼睛裏滿是小星星,當真覺得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裏路。出來之後一切都是見識。

  “舅舅,我想不明白,為什麽我們收複元代設官吏管理的土地,還要借助於遼東反賊那群建奴的旗號呢?您從朝鮮國王手裏就算是用建奴的旗號把這島嶼拿到了手,萬一建奴向您討要,又該如何?而且,這裏自古以來便是我天朝之地,隻不過因為朝代更迭而暫時被朝鮮竊據了而已,現在正是討還的時候!”

  自幼便沒有接受過一天正統的儒家教育的李華宇,說出話來,同李沛霆等人倒是頗為合拍。

  “我軍以正討逆,代天興師,自然是堂堂正正。又何必行此齷齪之事?況且,我軍不論是兵力火炮船隻,都是朝鮮數倍不止。您方才也說了,朝鮮日前新敗於建奴,正是兵力疲憊之際,我軍攻克了耽羅島之後,再與之知曉。看他國內君臣該如何與我相處!”

  李華宇的意見,給豪奪派增加了聲勢,立刻便壓倒了李沛霆為首的巧取派。本來嘛!咱們萬裏而來為的是什麽?不就是為了揚我南中軍威於萬裏波濤之外?到了這裏,卻偏偏的要打著韃子的旗號去行騙?這如何對軍中將士交代?!

  耽羅島之事便這樣議定,各艦艦長、玄武營的兩個營官齊聲唱喏,各自前去準備,艦隊沿著海圖上標定的航線,用六分儀根據對數、三角函數計算結果,一路揚帆向東而去。

  數日航行之後,在東海的萬頃波濤之中,遠遠的出現了一座巨大的島嶼,隱約有城鎮房屋在望遠鏡中閃動。有那往來常走對馬宗家這條貿易線路的舵工水手一陣陣的高聲歡呼,不遠處對著的那些房屋城鎮,正是耽羅島上的西歸浦!

  “大人!大人!我軍艦隊東側海麵,有數艘艦船正在向我們急速駛來!”

  桅杆頂上的觀測手急促的聲音從人們的頭頂砸了下來。(未完待續請搜索,小說更好更新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