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二章 回程
作者:猛將如雲      更新:2020-03-23 17:22      字數:5340
  有道是唇風得意馬蹄疾,踏花歸來馬蹄香。這是唐朝人描寫**的一首詩,講的是外出遊覽美景之後一路返回長安城之後的情景,與其說是寫景,不如說是描寫愉悅的心情。

  這正是如今描寫李守漢心情的寫照。

  帶著七條大船往琉球一遊,不但武裝控製了與那國島,從大員的東麵楔下去了一個大釘子,還控製了夢寐以求的琉球國。將琉球國的土地港口人口都變成了自己的戰略布局上的一個重要棋子。

  “以後,琉球的那霸港就是我們向東、向北往來貿易,人口貨物流通的一個中轉站和補給站了!”

  在常勝號的座艙內,隨同守漢前往琉球遊玩的一群家夥們在新測繪的海圖上標注著一個個的數據和圖標,一邊興奮的議論著這趟琉球之行的成果。

  在眾位軍官看來,此次往琉球,一炮一發,一槍未發,如果不是張二狗的那一刀,就是一次完美的兵不血刃,就將一個被大明朝廷冊封的藩國實際控製在手中。

  “換了國相,關稅稅率敲定,港口區域劃定,留下人馬船隻代為征收關稅,緝拿海上奸小。主公,為什麽不幹脆把琉球滅了?”

  “留著他吧!留著他,比滅了他意義大得多。”

  軍官們無語了,隻得各自去擺弄手邊的事情。而隨行的士兵和水手們則是在船艙中興奮的檢點、討論著此次琉球之行的收獲。

  隨行的士兵之中,在與那國留下了一隊人,在琉球又留下了兩哨人馬,同來時相比,盡管船艙裏堆了不少的粗糖,但是艙中還是寬敞了不少。士兵們在空餘的艙位上打起了馬吊紙牌來消磨時間。也有的拿出來了在琉球購買的貝雕、日本扇子、漆器等物互相比較、炫耀。

  仗沒有打,士兵們隻是在首裏城中四處遊覽一番,在琉球大島上充分領略了這座被稱之為美玉和珍珠球的島嶼的精美和絢麗。或者用攜帶的小物件同琉球當地人交換了些互相認為比較值錢的東西。或者是在街道上的小酒館裏就著豬蹄,痛飲一番被稱之為“泡盛”的米酒。有那好武之人更是與人切磋了一番琉球手。

  不過,也有人在角落裏麵對著船艙板壁黯然神傷。

  “我說小三子,你別總是在那裏流馬尿好不好?”甲長林大牛有些看不慣,用兄長加官長的口氣訓斥著自己甲裏的士兵黃三郎。

  “知道的是你在想著翁家的那個小姑娘,不知道的以為我這個當甲長的給你穿小鞋了!”

  黃三郎在島上,邂逅了五百年前的**冤家。在平和街上同一家店鋪爭論各自的商品和價格時,與店主翁家的女兒相遇,四目相對,登時覺得似乎前生在三生石前見過,兩個人便迅速的墜入了愛河。除了正常的**課之外,三郎幾乎每天的空餘時間都和這位翁家小姐泡在一處,好如同**裏調油一般。

  少年人初嚐愛情滋味,又不得不分離,這樣的感覺難免讓人心傷。

  “好了,小三子。軍令如山,別在那裏難受了!回去之後,你寫一份帖子,我去幫你說說情,請隊官和哨官大人幫忙,看看能不能把你調動到琉球的駐軍當中去!這樣你和你的那個小**也就可以朝夕相處了。”

  “牛哥!這是真的?”

  黃三郎立刻轉憂為喜,一把手便攥住了大牛的手不放,“你可別戲耍我!”

  “我耍你作甚?你又不是街上的小姑娘?不過,”大牛涎著臉湊過來,用雖然壓低了聲音,但是周圍的人依舊可以聽的清清楚楚,“偷到嘴裏了沒有?”

  望著周圍一群兄弟色**不懷好意的壞笑,黃三郎的臉羞紅的幾乎快能夠滴出血來。甲裏的一個老兵過來放下手裏的紙牌,過來戲謔的端詳了黃三郎一番,伸出手來在三郎的鼻梁上比劃了一下,“鼻子都塌下去了,三郎這些日子精元損失不少,一會吃中飯的時候,我的那份雞蛋給三郎了!讓黃家兄弟好好補補!”

  “我的那份甲長夥食和三郎的換了!”

  在同甲兄弟們的玩笑聲中,黃三郎不知道應該感動還是生氣。隻得努力的消滅著眼前兄弟們夾給他的菜和肉,一碗高高冒尖的米飯和兩個饅頭,兩個油光光的煎蛋,一碟筍幹炒肉下肚,讓他覺得眼前的這些家夥們也沒有那麽招人煩了。

  “牛哥,問你個事,我和阿翁要是有了孩子,她和孩子是不是可以入籍啊?”

  “這是當然的,別人都是這麽幹的!”甲長林大牛隨口便是一句,話一出口,猛地反應過來了,“咋的?你當真把種子撒到人家女孩地裏了?”

  不消數日,船隊已經抵達順化。

  安排船隻進行檢修,水手進行短暫休整,近衛右營的士兵回營房安排休息,這些事情自然不用守漢親力親為,他有他的事情要去落實。

  雙腳剛剛踏上順化的土地,麵對前來迎接的李沛霖,守漢顧不得與他寒暄,第一句就是:“我們現在有多少錢?銀元和通寶都算上!”

  雖然有些奇怪守漢的舉動,但是,執掌政務的李沛霖還是很流利的報出了府庫中留存的通寶和銀元數量。

  “我們到目前為止鑄造了七億文南中通寶,四百萬枚銀元,除了在市麵上流通的之外,府庫中作為財稅收入的,約有一億文通寶,銀元亦有一百一十萬枚。鑄錢局庫房那裏尚有將近二億文通寶,近百萬枚銀元。”

  “好!提出一千萬通寶來,另外再加十萬銀元,隨同下一班船發往琉球!”

  “哦?卻是為何?我軍在琉球有如此大的開支?”

  雖然眼下的南中軍頗有一些土豪的味道,但是按照南中軍的製度,經費開支是要有預算,如果有臨時性的大宗開支,則隻能是先行由府庫進行墊付,而後再行核銷。

  在將軍府的花廳內,也就是昔日阮王爺的禦花園一角,守漢命人取出幾枚銅錢,交到沛霖麵前,讓他品鑒一番。

  “嗯?鵝眼錢?”

  清人李鼎元所著的《使琉球記》曾經這樣描寫琉球的金融,“市貨以有易無,率不用銀錢。……昨香厓攜示串錢,環如鵝眼,無輪廓,貫以繩,積長三寸許,連四貫而合之,封以紙,上有鈐記,語餘曰:此球人新製錢,每封當大錢十封。”

  這種劣質錢幣便被稱為鵝眼錢。除了這種錢幣在市麵上大量流通之外,便是中國鑄造的各種錢幣和日本的所謂寬永銅錢在市麵上構成琉球的金融基礎。

  “市中交易用錢,無銀。錢無輪廓,間有舊錢如鵝眼大,磨漫處或有‘洪武’字,已絕少。……其平日皆行寬永通寶錢,錢背無字,或有一‘文’字。”

  “通國貿易惟用日本所鑄銅錢,薄小無文,每十折一,每貫折百。”

  這樣的錢幣在品質精良鑄造精美的南中通寶麵前,絕對是屬於劣幣。

  “主公的意思,是要將大批的南中錢幣投入到琉球去?將這些亂七八糟的貨幣徹底的驅逐出去?”

  要想控製一個國家,先要控製他的金融。這個話雖然沛霖說不出來,但是熟讀《管子》和孫子兵法的他,對於這樣的金融和經濟戰已經不陌生了。

  但是,屈指算來,區區的一個琉球國,就算是往來商貿重地,也消受不起千萬文級別的通寶吧?更不要說還有十萬銀元?!

  “誒!宗兄,你當真是聰明一世,糊塗一時!如果要是單單隻對付琉球的這些醃臢錢幣,我隨行帶去的銀錢也就夠了!又何必大費周章的將庫房之中的錢幣千裏迢迢的運過去?”

  守漢將桌上的茶食盤子羅列開來,在茶幾上為沛霖比劃起幾個地方。

  一個茶杯被當成了琉球諸島,另一個點心盤子變成了南九州的薩摩藩島津家和更加遙遠的日本諸島。而遠處的浙江寧波和鬆江府,則是被茶壺所代表。守漢命人取來一個銅壺,裏麵滿是熱水。

  “周公解夢上說水就是錢財,今天我們就用水來代替一下這些銀子。”

  說罷,守漢拎起銅壺,向茶杯倒去。“這十萬銀元,一千萬通寶,這區區的琉球是肯定接納不下的。當這些銀錢將琉球原來的那些亂七八糟的錢擠出去以後,我們運到琉球的錢便有兩個去向。”

  守漢將茶杯裏的水倒進茶盤子,“一是和我們已經有了貿易往來的日本諸島諸藩,這條從南中經琉球到日本的錢幣走向,恰好是日本與琉球、南中三方貿易的路線。大批的南中通寶會被日本商人運回國內來賺取巨大的利潤。”

  “而另一條往浙江寧波、鬆江府的航線,也是將大量通寶和銀元悄悄的進入江南的南山捷徑!”

  將手中銅壺裏的水倒進了那個代表江浙兩省的聖瓷茶壺中,守漢拍拍手,“宗兄,以為如何?”

  沛霖搖了搖頭,對守漢的行為有些不以為然。

  “主公,莫要井底之蛙了!區區十萬銀元,用在琉球可以,但是如果投放到江南,隻怕是連一個水花都浮不起來!”

  沛霖的話很不客氣,但是絕對是符合眼前的事實。多爾袞的弟弟多鐸下江南時,清軍隨隨便便的在一個中等規模的商人家裏便抄出了二十萬兩白銀,這還不算那種珠寶字畫古董之類的。更不要說與揚州等處以富庶見長的地方了。

  “主公若要是行管仲之事,往江南輸入兩件物事,一是銅錢,二是各類貨物。”

  二人正在商議往琉球、日本、江南等處進行貨幣輸出之時,從院落裏傳來一陣腳步聲。

  “守漢!”

  “守漢!”

  聲音中滿是焦急和喜悅之情。

  在整個南中軍中,敢於如此稱呼李守漢的,隻有一個人,福伯。

  這幾年,隨著年齡的一步步增長,福伯已經不太管事,將軍府從河靜搬到了順化之後,守漢幹脆在王宮之中為他開辟了一個院落,讓他頤養天年。

  老人家聽說守漢從琉球歸來,便急匆匆的從自己的小天地裏跑來見這位少主。

  “福伯!”

  守漢也是對這位老人很是有感情,在府中,隻有他和鹽梅兒、許還山、左天鵬等人是同他一路走過來,從被人威脅、算計,生命朝不保夕的時刻一路走到了現在。

  對於這位老人,他從內心中,是把福伯當成了父親、兄長、管家等眾多角色的混合,但是不管哪種身份,福伯在他心中都是那種可以信賴,值得托付的人。每每想起當年那剛剛到守備府的日子,守漢不由得便會在內心感到一絲溫暖。

  福伯上下打量了一番守漢,見守漢雖然有些疲憊,但是精神氣質卻是十分**,便滿意的點點頭,“看來隨你一道出去的這群小子們將你照顧的還算湊合!”

  幾句問候的話說過之後,按照李家的規矩,但凡家中主事之人、長子外出遠行歸來,必須要在祖祠之中祭拜一番,告訴先人一聲,莫要為我擔心,我已平安歸來。福伯此番來,也是要督促守漢莫要因為忙於公事,將祭祖的事情丟到腦後去了。

  “好!好!我這就讓他們去布置!”

  一行人說著話,往李家的祠堂方向走。

  斜刺裏一個小小的身影急促的向守漢衝了過來,“阿爹!”

  二丫,,不,李華梅,如同一枚炮彈一樣,飛快的衝到了李守漢的懷中,守漢故意做出一副被炮彈擊中的痛苦樣子,彎下腰,臉上的肌肉做抽搐狀。

  華梅已經是一個個子快到守漢胸口的大孩子了,一個雙抓髻的頭型,前麵的劉海齊眉,後麵留著披肩的頭發,中間用黃紅兩色絲帶編織了一個辮子。脖子上帶著一個金項圈,項圈上懸掛著一塊碧綠的翡翠。

  一身蔥心綠的褲褂,腳下蹬著一雙赭紅色的牛皮小靴子,手裏拎著一根短小的馬鞭。“去騎馬了?”守漢愛惜的看著華梅,掏出一塊手帕來為寶貝女兒擦著額頭上的汗水。

  “阿爹!回來了!”

  見到多日未見的父親,華梅喜出望外,不住的同父親說這說那。

  “唉!沒有禮數!不和福爺爺和舅舅見禮?”

  華梅俏皮的做了一個鬼臉,朝著守漢吐了吐舌頭,轉過身來,朝著福伯和李沛霖恭恭敬敬的行了禮,“見過福爺爺,見過舅舅!”

  看著將軍府的下一代也成長了起來,福伯不由得撚髯自得。眼下,黎慕華為守漢生了一個兒子,美珊和詩琳姐妹眼下據說又有喜信,而鹽梅兒也是已經懷孕數月,身體頗為沉重。眼見得將軍府人丁興旺,作為一個老人,當然是老懷大慰。

  “大小姐不錯,天資聰慧,且又是好學上進的性格,什麽東西稍加點撥便自己下去琢磨。學堂裏的幾位先生都寫信來誇獎她。說句犯忌諱的話,華梅頗有昔日我李家先祖平陽公主的風範。”

  沛霖說的這話,豈止是有點犯忌諱?簡直就是明目張膽的挑釁大明朝廷的權威。那平陽公主是李淵的女兒,李世民的姐姐,嫁給了小說、評書裏頗有些名氣的柴紹,這位柴紹先生可不止是會教擂鼓甕金錘這點本事,在唐朝的淩煙閣24功臣中排名第14,謀略出眾,善於以少勝多,消滅薛舉,劉武周,王世充,竇建德都有他一份。但是嗎,同他的太太相比,還是差了一些。

  李淵在太原起兵之後,平陽公主立刻潛回陝西戶縣的李家幾處莊園,散盡家財,招兵買馬。先後收編了何潘仁、李仲文、向善誌、丘師利等多股武裝勢力,將部隊擴充至七萬餘人,控製了鄠縣(今天的陝西戶縣),武功,周至,始平等縣。在李淵率領唐軍向關中進攻之時,平陽公主更是引兵一萬餘人與弟弟李世民、丈夫柴紹一道會攻長安,所部更是被稱為娘子軍。

  到了後來,為了確保山西根本之地的安全,平陽公主更是引兵數萬,把守井陘一帶,扼守河北至山西的門戶,為中國的地理上留下了一個娘子關的名字。死後,更是以前後部羽葆鼓吹、大輅、麾幢、班劍四十人、虎賁甲卒的軍禮下葬。

  沛霖明目張膽將守漢的女兒比成了平陽公主這樣的牛人,言下之意,連年齡尚小的華梅都聽出來了。

  “舅舅說華梅是平陽公主,那爹爹豈不是就是唐高祖了?”

  望著華梅漂亮的鵝蛋臉上一雙清澈如水的大眼睛,沛霖卻是顧左右而言他,“主公,如果大小姐是個男孩就好了,沛霖定當將畢生所學傾囊而授,輔佐主公和少主至少成就一番霸業,奈何造化弄人,唉!”

  “女孩子怎麽了?舅舅,學堂裏的一群男的,學東西不如我快,也學的不如我好!前幾日學堂裏教授刺槍術,幾個男娃子被我將木槍挑落,疼的哇哇大哭!這樣的男孩,不做也罷!”

  華梅有些不服氣的嘟著紅豔豔的小嘴朝著眼前這個舅舅撒著嬌。

  依照當年的約定,守漢的孩子們都要在內宅中稱呼沛霖為舅舅。

  見華梅反駁自己,沛霖不怒反喜,甚是覺得孺子可教也。(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