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7章 洪承疇:最好的結局是打贏了投降!
作者:猛將如雲      更新:2021-02-25 17:16      字數:8840
  <b></b>“範先生的意思是?”多爾袞略略沉吟了一下,他腦子裏在飛速的旋轉著,盤算著厲害得失。

  “以奴才愚見,橫豎南蠻的船隻在耽羅島與金自點有貿易往來,買賣的也是糧食等我大清所需之物,這便是南邊的大人物們給主子留下的一個極大的後門。”

  開後門這個行為,是有人類社會以來就有的事,卻不是所謂的從那位望洋興歎與鬼為鄰的徐桐大人開始的,沒看見水滸傳裏都有提到過開了一個極大的後門這句話?

  “後門在哪?能買到糧食布匹不成?”多鐸有些按捺不住了,這種文人之間繞彎子打機鋒的話,在他看來著實累得很,哪有直截了當來得痛快?就像是去逛窯子,你先問姑娘姓名,然後打茶圍,過生日,擺台麵,都是要花錢,還不如直截了當的問你收多少錢?所謂的賣藝不賣啥,不過就是個遮羞布而已。一桶一桶的銀子擺在那,一口鋼刀擺在那,你說你賣不賣?

  “回睿親王的話,買自然是能買到,不過,可能銀錢上要吃點虧,畢竟金自點也是要過一手的,這個奴才也是個眼裏見不得銀子的貨。可是,也少不得要他在前麵遮蓋則個。”

  “銀子不怕!老子下江南,弄回來最多的就是銀子!隻要他能給咱弄來糧米布匹就可以!可是,範先生,說得這許多熱鬧,到底該如何辦?”

  範文程的法子其實說出來也是一文不值。這個套路也是大清玩得爐火純青的了。就像是當年晉商在內地收購糧米打著邊鎮軍需民食的旗號運到九變,然後出關,再以賣給蒙古各部的名義轉運到清軍手中一樣。讓蒙古部族和九邊軍鎮充當一下遮羞布,左右不過是多花一點銀子罷了。可是這麽一來,就有無數的人靠著這個貿易線路發了大財。(為了避免引戰之嫌,就不提天啟年間遼東主要軍事領導人的名字了。他就是以安撫蒙古部族的名義,賣給蒙古部族糧米,然後這些部族轉手賣給當時的後金。)

  “既然金自點能夠公開合法的同南蠻展開貿易,那麽,貿易量大了些也是可以說的過去的。他給南蠻的不外乎那些人參皮毛之類的,可是說起那些來,遼東之地又有誰比我大清更多?便是銀元,朕也勝過他數百倍不止!”

  陳板大聽得多爾袞的豪邁言語,不由得心中腹誹了一句,“銀元是多過朝鮮千倍萬倍,可是,銀元能下鍋蒸出飯來嗎?人參皮毛,再過幾年,怕也沒有索倫蠻子手裏的多了!”當然這些話,也隻能在肚子裏發發牢騷,腦子裏一閃而過,饒是如此,也嚇得陳板大渾身冷汗直冒。

  幾句話說完,君臣便敲定了通過金自點這個渠道在耽羅島同南軍展開轉口貿易的大政方略。至於說是不是主打的產品媒介是銀元還是紅藍花,那是以後的事情了,橫豎也是要先把這條路走通了再說。

  對眼前的難題找到了解決的方法,多爾袞未免有些得意,既然有高興的事,自然要回去同布木布泰分享一下,少不得要把順治皇帝和他的皇額娘都抱到腿上,或者是讓她們騎在自己身上體現一下草原兒女的風采。

  一副我醉欲眠君且去的神情,這要是換了別的人也就有這個眉眼高低了,可是,今天這幾個家夥,要麽是他的親弟弟,要麽是心腹重臣得力奴才,他卻不好出言轟他們走。

  “卿等還有事情要回?”多爾袞的意思是說,你們還有事嗎?沒事就早點回去吧!把朕和你們確定的事抓緊時間落實下去,過幾天朕還要聽匯報了解進展。

  “臣有些話要稟告攝政王。隻是,。。。。”

  “奴才也有些話要回,也。。。”

  洪承疇、範文程等人都是一副那種下了很大決心才做出決定的神情,眉宇之間就差在臉上寫出來“我有些心腹體己話要跟您說,但是,話不傳六耳。”

  “也罷!洪先生請坐。範先生寧先生,陳板大,你們先到外麵喝茶用些點心。其餘的人到殿外伺候著!”

  多爾袞靜氣凝神,做出了一整套賢明天子的功夫,心裏卻是憋足了氣,隻想知道洪承疇要說什麽。

  隨著一名太監將殿門掩上,多爾袞開了口“洪先生,這裏隻有你和朕,話從你口出,入朕之耳,便是再有什麽驚世駭俗之言語,也傳不到外麵去。可以說了。”

  多爾袞這話未免有些不盡不實,他說這裏隻有他和洪承疇在,可是,就在他的寶座下麵,豫親王多鐸便端然穩坐在一張椅子上手裏捏著煙袋杆兒,吧嗒吧嗒的抽著煙,眯縫著眼睛看著洪承疇。

  但是,洪承疇卻不敢挑多爾袞的毛病,他也知道多鐸多爾袞兄弟之間的感情。

  “陛下,豫王爺,您對我大清兵馬與南軍的戰事如何看?是不是覺得我軍解決了糧草來源,這一場戰事便十拿九穩了?”洪承疇也不拐彎抹角,直接拋出了自己的看法。

  這話倒是令多爾袞和多鐸出乎意料之外,在他們看來,大清兵馬在遼東時最大的短板就是糧草布匹這些補給問題。如今,範文程等人找到了金自點耽羅島這條同南方的貿易渠道,可以通過紅藍花貿易和兩頭在外的形式,加上大把的銀錢采購到大清亟需的糧草補給,甚至是火藥軍器也未必不能買到。有了這些,大清兵馬便是所向披靡的。

  當多鐸將自己的看法說出之後,洪承疇苦笑一聲,從腰間取出兩件東西,擺在了多爾袞寶座前的地麵上。

  那是一枚南中銀元,一枚南中通寶。這種東西在市麵上很多,不足為奇,多鐸和清軍王公將領們征戰所得,也大多數都是這種銀元了。因為銀子的品質好,銀元標準規格一致,市麵上很認可,比起細絲官銀和金花銀還要有市場。至於說那枚南中通寶,則更是市麵上流通的很。比起銀元這種有錢人消費才使用的貨幣來,通寶這種貨幣更受升鬥小民的喜愛,因為他們可能一天的辛苦勞作下來也未必能見到一塊銀元,但是,那些黃澄澄厚厚的通寶,卻是能夠讓他們獲得全家人的衣食所在。比起跑馬崇禎來,南中通寶自然更受他們的歡迎。

  “洪先生,是不是府裏的日常用度不足了?要是缺銀子使喚,您便直接派管家去本王那裏,本王跟下麵的奴才們交代一聲,您府裏要用多少便從本王府裏拿多少便是。”

  多鐸下江南,掠獲無數財貨,子女玉帛,雖然上交府庫不少,但是水過地皮濕,他手上自然是不缺錢的。

  “奴才謝過豫王爺了。”洪承疇麵對著多鐸這份心意,也隻能是含笑接受。

  “洪先生,你這是?。。。。”多爾袞隱約心中感覺到有一個巨大的隱患就在身邊,但是又看不見抓不住。

  “陛下,如今我大清府庫充盈,這些銀元和通寶堆積如山。但是,都是繳獲來的,或者是市麵上流通的。我大清自己鑄造的通寶在市麵上卻不太好用。如此下去,誰人會奉我大清正朔?”

  你便是殺了洪承疇,他也說不出來本國貨幣被外來貨幣擠占市場,壓縮流通空間的危害,他隻能從政治的角度來試圖解釋這種情況的危險。涉及到了大清政權的合法性!

  “陛下,當年遼金兩代,兵馬犀利所向無敵,可市麵上流通的,府庫中儲備的也大多都是南朝錢幣,弄得後世修史書時,都差點沒了正統地位!”

  洪承疇還有話沒敢說出來,他知道,在李守漢的轄區之內,銅礦多得是。可大清朝廷治下卻沒有什麽像樣的銅礦,長此下去,大清的財政支撐不了多久的。南軍可以用手中如山填海一樣的錢幣來大清治下瘋狂采購他們需要的一切,真到了那一天,市麵上充斥著南邊來的銀元通寶,可大清朝廷手裏卻沒有對應的糧食布匹這些最基本的物資,大清的兵馬便是再驍勇善戰,也抵擋不住南軍的炮火排槍。

  何況,還有更可怕的事。

  “陛下,豫王爺,奴才鬥膽直言,這還不算什麽。如果陛下到宮裏護軍軍官身上家裏找找,說不定都能找到那李守漢所發行的所謂金票。麵額五百銀元,見票即付。據奴才所知,京城內的買賣家,不論是當鋪、綢緞莊、茶莊、大飯莊還是城外的燒鍋都在做這生意。無論是誰過去,這金票兌付或是拿著銀元想換金票的,各處商家都是樂於做的。”

  這話倒是沒有令多鐸感到驚訝,這東西他見得多了,不要說那些中級軍官了,便是他手裏都有不少這種票子在身上,準備隨時拿出來打賞二哥和自己手下得力奴才們用的。至於說別人,他就看見過八旗將領們賭錢時桌子上壓得厚厚一摞票子。甚至有山西商人找到他豫王府裏的管家好言好語的相商,看豫王府裏的銀元能不能存到他們的商號裏,他們負責給王爺換成南方來的票子,這樣王爺攜帶起來方便不說,花用著也爽利。“這票子是南邊的梁國公李公爺發的,他老人家可是天底下最有錢的人,這票子各處相與們都認得很。”

  可是多鐸也知道,這些銀子在自己手裏,哪怕都堆在庫房裏吃灰,也萬萬不能交到那些商賈手中去。他們用這些銀子生利息還是小事情,照著他們的說法,那些銀子最後的去處可是李守漢的銀號裏。這不就等於是前明的官員把糧食輾轉送到了大清的糧庫裏一樣嘛!?他可以用這些銀子來打造軍器招募兵丁建造船隻,然後,炮子落到了本王的頭上!

  多鐸腦子裏神遊萬裏,卻有幾句對話沒有聽得清楚,等他醒過神來,多爾袞同洪承疇的君臣奏對已經進入到了另外一個階段。

  “陛下,請恕奴才鬥膽,這一場仗,以奴才對我大清、對李某人麾下的了解,若是不看天命氣數所在,單從雙方實力的對比,以李某鴟張之勢,我大清很難打贏。”

  “你這狗奴才!好生放肆!忒意的張狂了!”多鐸從來不信什麽天命氣數這些用來忽悠人的東西,他隻相信手裏的刀劍麾下的兵馬。要是講這些,父汗還是大明的龍虎將軍呢,又怎麽能成為天命汗?!一躍而起,便要飛起一腳向洪承疇踢過去!

  “豫親王!不得無禮!”多爾袞開口喝止住了他的舉動。“洪先生,十五弟心懷質樸,你也不要見怪。你請繼續說下去。”

  “是。奴才鬥膽,請豫親王暫時借腰間諸般物事一用。”

  清軍將領官員,特別是八旗出身的將領官員王公大臣腰間,都有著比如吃肉小刀、荷包、煙袋、火石火鐮等諸多物品,荷包裏往往根據個人愛好,口味習慣裝著比如說鹽、糖這些調味品,或者是鼻煙壺。不過,隨著時代的發展,經濟條件文化環境的變化,也有不少人隨身攜帶著一些喜聞樂見的丸藥,用於強身健體、生育人口。

  多鐸腰間更是五花八門琳琅滿目。

  “吃肉小刀,不錯,上好的南蠻呲鐵鋼打造而成。銅製鑲銀酒壺,上等的燒酒能裝半斤。不錯,王爺這酒壺裏麵都是上好的南來燒酒。烏木翡翠嘴的煙袋,上等的黃銅所製煙嘴。煙絲不錯,以奴才愚見,應該是呂宋所出產。吸食起來不那麽燥。”

  洪承疇一樣一樣的將多鐸腰間諸多物事接過,放在麵前的拜墊之上,為了表示對多鐸的恭敬,他特意將手帕展開,將小刀酒壺等物都放在上麵。

  隨著他一句一句的讚賞多鐸這些隨身小玩意的品質,多爾袞的臉上漸漸的變了顏色,他已經隱約猜到了洪承疇要說些什麽了。

  “鹽、糖、辣椒、胡椒,這些都是南蠻所出之物。陛下,除了上好細鹽呲鐵鋼刀具之外,豫王爺身上這些東西,都是南蠻大肆向我大清貿易之物。可是,鹽、糧、布匹、鐵料、火藥等物,卻是嚴格禁止。”

  “洪先生,您想說什麽,便請直言相告。這裏隻有朕與朕的同胞兄弟,出你的口,入朕的耳。盡管放心言講便是。”

  “陛下,那就恕奴才妄言之罪了。”洪承疇一臉的君臣相得我之大幸的表情,恭恭敬敬的深施一禮,然後開口說道。

  “陛下,奴才在前明時便與李守漢有過交往,對其部下兵馬,對其麾下之政,奴才大言一句,我大清朝堂之上,未必有人能夠比奴才更清楚。”

  想起了當年在京師與李守漢、盧象升相見,二九一衛會京師,三人齊心要匡扶社稷,共保大明江山時的情景,洪承疇恍惚有隔世之感。他迅速的將這點念頭驅趕出去“那是前明時的事!盧象升是抗拒大清天兵,李守漢是不敬天命,負隅頑抗!”

  “這是奴才多年來根據公文、往來書信,回憶李某人當年所言所語整理出的一份文書,請陛下聽聽。”洪承疇從隨身護書中取出一本藍皮冊子,上麵四個字,《南情匯纂》。

  多爾袞一邊聽著洪承疇的奏對,一邊翻看著那本洪承疇多年積累下來的南情匯纂,冊子上麵很細致的用標簽紙標明了“內政”、“官製”、“錢糧”、“軍製”、“禮儀”、“出產”等等。

  “南中地方數萬裏,李某數十年經營,多方征戰擴張,滅國無數。部下將領之間炫耀比擬戰功時,都以某家滅國幾處,奪王印幾方為榮,蓋因南方邦國林立,數百人便可為一國之故。然李某滅其國,奪其地,大肆開墾,以為國之基礎。”

  他信手翻開了錢糧那一部分,卻頓時被那裏麵的幾行字燙著了視線一般,嘶嘶的倒吸了兩口冷氣。雖然他認識的漢字不多,但是,就像一般的文盲不認識別的,但是和錢有關的字都認識一樣,他對於錢糧數字也是熟悉得很。那段話是這麽寫的據聞南中有水田二萬萬畝,旱田倍之,山田若之。每畝水田可一年三熟,農人有稻麥間作、稻油間作之法,每年可收稻穀、小麥、油料等物。若以稻穀衡之,每畝水田年可收十石。

  二萬萬畝水田,每畝水田每年可以出產十石或者是相當於十石稻穀的小麥、油料,多爾袞頓時覺得眼前有些頭暈目眩。“洪先生,這個數目是不是?”

  他的本意是想說,你是不是寫錯了,因為多寫了一豎,就擴充了十倍的產量,不小心把千寫成了萬也是可以理解的。把十畝地的稻子移植到一塊地上營造人可以站上去的場景又不是沒發生過。

  “陛下,奴才當日也以為是錯了,但是,這是奴才手下從多名南軍官兵那裏了解而來。這數目還是奴才在前明擔任三邊總督剿賊時的數目,這許多年下來,以李某人的脾氣秉性,這數字隻會多不會少。據聞,他的幾個兒子已經在榜葛喇、木骨都束等地設官牧民,這些地方都是海外膏腴之地,糧米出產不比湖廣少。”

  “一名南軍兵丁曾對奴才言道,他的村子裏,思無倉裏堆積著全村繳納的稻穀,便是三年顆粒無收,也足以保證衣食無憂。這樣的義倉,在南中各處的村莊鄉鎮裏都有設置,陛下,得一斑可窺全豹啊!”

  民間便有三年的儲備糧食,這個數目,頓時讓多爾袞兄弟倆半晌無語了。那也就是說,李某人都不用征調糧食,把民間的那些稻穀拿來,就足夠支應軍糧了!

  “這麽多?不會是蔣幹盜書。。。。。”多鐸自己打斷了自己的話。他見過遼東軍鎮那些金屬農具投入到農田生產之後的效果。那些一種步犁、鐮刀、鋤頭這些全金屬打造的農具使用之後,遼東軍鎮的那些土地,差不多都能多打至少百十斤糧食。

  “除了種類繁多的金屬農具,豫王爺,還有良種、水利設施、肥料等等諸多因素的加成,林林總總的算起來,一年下來,十石也就是理所應當的事情了。”洪承疇不知道什麽是農藥,不知道這東西在農業生產中起到的作用,他隻能用自己能掌握理解的知識來給眼前這兩位大清朝最有權勢的人解釋。

  “那麽多的鐵製農具,那李國公得有多少鐵料?”

  不知不覺間,對李守漢的稱呼又一次變成了敬語。

  “陛下,您看看那幾頁,出產。裏麵有南中各地的出產數目種類。鐵料,從鐵礦石開礦,到最後冶煉出爐,奴才都有記載。截止到奴才在廣寧帶兵時為止,南中每年出產各種鐵料數十萬噸。這些鐵料,或是打造成工具,或是進一步加工成熟鐵、鋼,用來打造兵器。也就是因為有了這些鋼鐵,梁國公才能將治下農具盡數變成金屬的。”

  “噸?是什麽?”

  “回主子的話,是梁國公自己搞的一個計量單位,用於大額計算重量的。大概一噸便是兩千斤上下的了。”

  多鐸頓時覺得自己下江南掠獲數以萬萬計算的銀子不算什麽了,這點戰績同數十萬噸鋼鐵比起來一點都不香了。

  對手手裏有動輒千萬石的糧米,海量的肉食,數以萬萬斤計算的鋼鐵,這個仗,還怎麽打?人家可以隨隨便便便用九轉鋼鑄造個大小上千門火炮,然後,火藥炮子不花錢一樣的丟過來!

  “火藥,南中已經不再用柳木炭,改用玉米炭,據說這樣一來,製造成本更低。硝石,采用秘法自行生產,不必開采。一鬥上好純硝,不過一鬥米的價錢。而硫磺,則是從扶桑出產之物,那裏山中隻有此物出產,倭人用來壓船,到南中換了大米回去販賣,能得暴利。一石硫磺換一石大米,如此價格,倭人無不雀躍。有這三樣,南中火藥便是以三個銀元一桶的價錢出售,也是獲利數十倍不止。”

  “娘的!怪不得當初在塔山,那個瘋婆子李華梅炮火打得那麽樣的凶橫!本王當時就琢磨,莫非這頭瘋老虎的炮子火藥不要錢嗎?聽了洪先生所言,果然是不要錢也差不多了!”

  “王爺,您還不知道,如今我大清炮隊,火藥藥包用的是棉布,每打一炮出去,便要清理一陣。如此一來,火炮發射便是參差不齊,難以形成南軍那種彈如雨下,片刻不停的效果。”

  “正是正是!莫非南軍也有什麽法度利器在裏麵?除了潑出海量的火藥炮子用於訓練之外,還有別的秘法不成?”

  宏武軍的火炮射擊自然是有秘法的,可是,火炮射擊表、密位計算、射擊諸元這些都是軍中機密,嚴格控製不得對外泄露。何況,這種技術就算在宏武軍這種搞了多少年強製義務教育的軍隊中,也隻有一小部分人掌握了。在文盲程度快達到24標準的清軍當中,如何能做到?

  “奴才也是在從龍入關之後,在幾個前明神機營兵丁口中得知,他們親眼所見,南軍炮隊已經用綢子來包裹火藥,充當藥包。這樣一來,每發射一次,清理炮筒時間便縮短了許多。各炮射擊步驟便可統一。”

  多鐸的嘴巴驚愕的差點脫了臼!江南的富庶繁華他是領教過的,真可謂遍地都是金銀,放眼都是美女。可是,按照錢謙益等人的說法,這些都是浮頭上的一點東西,就像是雞湯上的一層油花,“江南的綢緞、瓷器如今都是虛有其表,大都是南蠻來的。如今隻有生絲、機戶在。瓷器也大抵如此。”這話言猶在耳,可是居然沒想到,那群南蠻已經富裕到了用綢子充當包裹火藥的藥包地步!

  (李守漢這是謠言!我們用的是鹽堿地出產的粗綢,質量最低劣的那種!)

  目送著洪承疇起身離去,多爾袞手指無意識的翻動著那本南情匯纂的小冊子,他的後背已經滿是冷汗。看著殿門被太監關上,多鐸沒頭沒腦的跳起來放了一炮“二哥!當真如洪承疇這奴才所說,咱們幹脆投降了梁國公算了!”

  多爾袞沒有怪罪多鐸的信口開河,剛才洪承疇的一番話,給他們兄弟的震撼實在是太大了。

  “南軍的軍務和政務二者是一體兩麵互為表裏。以奴才愚見,梁國公行政軍務乃是盡得韓非子法家之術,轄區全用秦法。行政係統直接鋪設到村莊,便是十餘戶人家的小村莊,也有甲長之設。除了甲長之外,還有守望隊長。民眾自從成丁之日起,便要接受軍法訓練編製。若是不接受軍法編製訓練,那麽,家中便不能享受丁壯能享受的各項權利,比如說可以享受開墾田土三十畝的權力,用工業券購買農具和食鹽布匹的權力。這還不算什麽,最嚴重可怕的,還要全家奪田驅逐。這便有些像大清八旗的奪旗處罰。”

  “所以,旦夕之間,行政命令便從李守漢口中發出,數日之內便傳達到南方任何一個村莊街巷之中。數十萬大軍呼吸之間便可雲集而來。陛下,這難道不是當年強秦的行政手段?”

  “這些動員來的丁壯,都有數年的訓練,更有維持地方治安時的小戰事經曆,並不是全無經驗的新兵。陛下,平西王麾下的那些屯田兵,不過是梁國公在登萊等處田莊草草訓練出來的急就章罷了!如今卻已經成了平西王手中的利器。”

  這些話就像是一陣陣炮聲在多爾袞腦海當中回響著。吳三桂手下的那些屯田兵,和他原來的家丁,入關之後收容的神機營新軍成為他部下兵馬戰力的三個主要組成部分,也是他震懾裹挾那些降兵的利器。也就是因為忌憚他手下這支兵馬的戰鬥力,多爾袞和清軍高層也隻能對吳三桂的若即若離有意無意的獨樹一幟行為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一旦想到李守漢能夠一聲令下召集數十萬遠勝於這水平的兵馬便集結而來,以令人恨之入骨又垂涎三尺的雄厚物質基礎變成漫天劃過的炮子火箭,一批批衝上來的兵士擊退一批又殺上來一批。

  按照洪承疇的說法,“梁國公治下戶籍應有百兆之多,青壯人口便算是五分之一,也有兩千萬。若是以二十分之一來與我大清兵馬對戰,陛下,奴才不敢妄言。”

  另外一句話讓多爾袞的心就像是被插了一把刀一樣。

  “陛下,李守漢的這些兵,大都是動員來的,便如秦軍一般聞戰則喜。更有無數蠻荒之地生民,為了能獲得入籍的機會,讓自己和家人享受軍功帶來的好處,更是踴躍而來,把自己的生命和別人的人頭當成向上的台階。”

  “這不是和我大清很像啊!軍功為先,半個前程可以累積給家人。”多爾袞口中喃喃自語。

  “攝政王,洪承疇這奴才說的話,有幾分可以當真?”多鐸漸漸的從巨大刺激帶來的失態中清醒過來,恢複了君臣禮數。

  “至少有八成是真的。最起碼,是他認為是可信的。”多爾袞將南情匯纂翻開,指點著上麵的筆跡字體,“你看,筆墨顏色不一,筆畫力度不同,很明顯不是在幾日內完成的東西。應該是洪承疇自從知道有南中、有李守漢之後便開始收集整理的東西。便是在廣寧圍城之中他也沒有停止!而且,有些情形,同咱們在塔山時的情形符合。”他拍了拍弟弟的肩膀,“而且,你別忘了,他現在是咱們的奴才,一路帶咱們進關,又同你一道南下攻取了南京。當真有那一日,李守漢也許能讓咱們苟且逃生,也絕對不會放過他洪亨九的!這一點,他比咱們清楚!”

  想想南邊的那個龐然大物,多鐸還是搖了搖頭。

  “沒啥!當年的前明,在父汗麵前不也是個龐然巨物?兵馬人口錢糧,哪一樣不是父汗的數十倍上百倍?可是,如今我們不還是坐在這紫禁城中向天下發號施令?”

  “不一樣的。攝政王,當年明軍,咱們是看得見摸得著的,有多少實力清清楚楚。可是,這南軍,奴才也同他們交手不止一次,總是感覺,奴才看到的、交手的,不過是冰山一角而已。還有很大一塊是奴才看不見摸不著,但是卻實實在在的在戰場上同奴才交手的!”

  這話,多爾袞也有同感。他們麵對的,不是宏武軍一支軍隊,而是南中一個完整的體係。這個體係就是南情匯纂裏描述的那樣,一點一塊的拚接而成,最終形成了一個可怕的體係。

  “也無妨!洪先生不也說了,南軍作戰,最重輜重!每打一仗都要準備、攜帶海量的輜重。這些輜重是需要運輸的,不然他為什麽每天下水那許多兩千料以上的大船?又在碼頭上以燒灰鋪設路麵,以上好熟鐵鋪設軌道,行綱運馬車?水路他可依靠舟船,陸路便隻能依靠車馬!南方哪裏來的那許多騾馬?何況,黃河兩岸連年荒旱,水路淤塞泛濫,舟船運輸困難!咱們要想贏,便要在梁國公的這個短處多做文章!”

  兄弟二人都不再說話,腦海裏都回蕩著那句話。

  “隻有集中大清全力同梁國公作戰,狠狠的贏他幾陣,然後,再同他求和、議和!”

  “傳!範學士進殿!”

  多爾袞一口氣將已經涼了的一碗牛奶喝下去,冷冷的笑了一聲,大聲吩咐著門口的太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