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醃鹹魚的明代景泰青花仕女罐
作者:天瑞說符      更新:2021-08-25 22:55      字數:2333
  結束通聯,半夏立即從抽屜裏翻出陳舊發黃的地圖,這是一張2020年版的南京市交通旅遊圖,老師留下來的,二十年的老地圖,不知道經過多少人的手,被翻折得破破爛爛。

  她把地圖攤開在床上,然後手持小台燈,湊近了用手指著地圖上的字,一點一點地找。

  她要找到這樣一個地方,那裏有足夠的證據可以證明她生活在2040年。

  在地圖上,被填充成淡粉色的區域是秦淮區,秦淮區是個不規則的四邊形,秦淮區北邊一大塊橢圓形綠色是紫金山,紫金山西邊的藍色菱形是玄武湖,半夏首先找到了自己住的地方——苜蓿園大街66號,梅花山莊。

  在比例尺1:100000的地圖上,梅花山莊小區隻是指甲蓋那麽一丁點大的地方,梅花山莊緊挨著一條一毫米寬,五厘米長的南北向直道,那是苜蓿園大街,再往北苜蓿園大街與中山門大街相交,中山門大街是粗壯的主幹道,有兩毫米寬,被填充成淡黃色,蜿蜒著橫貫半個南京地圖。

  半夏的手指在地圖上緩緩挪動,從梅花山莊出發,沿著大路一直向北,一個一個地認著那些地名:

  江蘇中華文化學院。

  這是什麽地方?看上去不像能幫得上忙,下一個。

  海月花園。

  不對,這是個小區,已經被燒得差不多了,隻剩下斷壁殘垣,如今被一大群猴子占據了。

  東南眼科醫院。

  不對。

  苜蓿園地鐵站?

  不對。

  衛橋新村。

  不對。

  下馬坊遺址公園。

  不對。

  省地震局?地震局裏會有證據麽?

  還是不對。

  女孩跪坐在床上,趴得累了,直起身子休息片刻,用力眨了眨眼睛。

  房間裏光線昏暗,僅有的光源是吊在書桌上空的小節能燈,以及她手裏的小台燈,小台燈藍色的塑料外殼,底座上有一塊小小的太陽能電池板,把它放在陽台上曬一天就能充滿電,是老師從垃圾堆裏翻出來的小玩意,見還能用,就一直留下來用了,這東西有一圈LED燈泡,一共六個,但是能亮的隻剩下一半,在這樣的光線條件下認字很困難,特別是地圖上的小字隻有蚊子腿那麽大,能看清很不容易。

  半夏決定換一條路線。

  從梅花山莊開始,往南走,到月牙湖。

  再到君安東苑。

  接下來是明湖大酒樓。

  最後到光華路。

  一無所獲。

  半夏舒了一口氣,偌大的南京市,肯定有什麽地方保留有足夠多的證據,可以證明她生活在2040年,但遺憾的是南京市太大了,大到很多地方都鞭長莫及,靠一雙腿和一台破自行車,半夏最多離開居住地二十公裏遠,再遠就沒法保證一天之內能來回,她不敢在外麵過夜,那很危險。

  如果有汽車就好了,或許在秦淮區的某個旮旯裏還有那麽一兩輛能動的汽車呢?總會有車逃過了自己和老師的搜索,沒有被取走電瓶。

  半夏默默地想。

  不過有車她也不會開。

  這個世界經曆過一段混亂的日子,那個時候她還很小,所以印象不深,如今回想起來,半夏隻模模糊糊記得猩紅色的夜空,月光下巨大的黑影像蜘蛛一樣在大地上遊走逡巡,老師帶著她東躲西藏,她見到的人類越來越少,越來越少,最後一個都沒有了。

  “究竟什麽地方能有證據呢……”

  半夏接著趴下去,睜大眼睛。

  地圖上的主幹道是女孩的主要移動軌跡,為了安全起見,半夏隻能沿著大路行動,不能深入小巷道或者居民區。

  從梅花山莊出發!

  苜蓿園大街!

  中山門大街!

  南京博物院!

  南京博物院裏會不會證據?畢竟裏麵都是老古董,沒有餐具的時候,老師曾經去南京博物院裏找過鍋碗瓢盆,那些放在玻璃櫃子裏的陶器瓷器,如果能用,老師就全部搬了回來,比如說有一個“明代景泰青花仕女踏青圖罐”,現在就擺在廚房裏用來醃鹹魚,還有一個“洪武釉裏紅歲寒三友紋梅瓶”,現在用來放熏肉。

  還有一件銀縷玉衣,老師當初也想搬走,說這寶貝放在那兒讓老鼠啃實在可惜,但她又不知道這東西帶回去能幹什麽,隻好找了個玻璃櫃把它裝進去,然後立在南京博物院大門口當門神,希望能嚇走闖進去的動物。

  但就目前的情況來看,一動不動的銀縷玉衣嚇不退動物,動物隻把它當雕塑,除非它能走起來。

  但它走起來就嚇到半夏了。

  這些東西年證明她在2040年麽?

  恐怕不行,因為2019年它們也存在。

  下一個。

  “明故宮。”

  不行。

  再下一個。

  “中山賓館。”

  中山賓館?半夏仔細回憶了一下。

  哦,原來那一片焦黑的地基是中山賓館。

  南京總醫院。

  西安門。

  毗盧寺。

  半夏的眼睛都要看花了,也沒找到能起作用的地方。

  究竟什麽樣的地方會保存有大量證據?

  首先得有明確的時間標記,其次要有明確的事件記錄,然後時間和事件還得一一對應,這樣才是有說服力的證據,可以證明她生活在2040年——隻有足夠數量的雜誌、年鑒和報刊才能證明半夏所說的是真的。

  哪裏有大量雜誌和報刊?書店?不對,書店不會保存大量多年前的舊報紙,書店裏隻有垃圾小說。

  半夏的目光沿著地圖上那條土黃色的主幹道緩緩移動,那是中山東路,她很熟悉,半夏經常坐在明故宮門前的台階上,看著水牛和鹿浩浩蕩蕩地經過中山東路。

  “你想不想去看書?多看書對你有好處。”腦子裏又回響起老師的話,“雜誌報刊什麽的都有,你要是想看我們就去搬一點回來……”

  半夏忽然就看到了它,一行小小的黑色仿宋字,它悄悄地躲在繁雜的地圖中,毫不起眼,但半夏知道自己找到了。

  總統府。

  不,在它下麵。

  “南京圖書館。”

  ·

  ·

  ·

  (作者君閑話:有同學在書裏問我關於填報誌願的問題:愛好文學,但是被家人要求填報理工科誌願,該如何選擇呢?

  作者君隻能在這裏分享一點點個人經驗,僅供這位同學參考:

  如果是熱愛寫作,那麽填報任何專業都不影響寫作,大學裏的文學專業反倒不培養作家,他們培養文學研究者、鑒賞家、評論家,作者君本人就是理科出身,網文作者裏大把的理科生。

  如果是單純熱愛文學,例如文藝學、比較文學等等,這個就得在文學專業裏進行係統學習,那就要和父母家人好好溝通了,不過有一點是確定的:學習一個自己不喜歡的專業,一定不會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