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匠人
作者:飛魚轉身      更新:2021-08-22 09:15      字數:2038
  “對了,我讓你找的匠人都找到了嗎?”鄭銘向陸壽問道。

  陸壽說道:“都找了一些,不知道符不符合殿下的要求。”

  “走,去見見吧。”鄭銘說道。

  隨後,陸壽帶著他來到城外一處簡陋的窩棚處。

  十幾間臨時搭建的窩棚看起來非常雜亂無章,鄭銘見了微微皺起了眉頭。

  “殿下,這些都是從山寨、村子裏請來的人,城內實在沒地方住了,隻能安置在這裏。”陸壽解釋道。

  “拜見大人!”

  這時,十幾個身穿麻布短衣的百姓一起湊過來。

  “這位是郡王殿下,還不見禮。”陸壽連忙說道。

  十幾個百姓連忙跪下,顫顫巍巍的拜道:“拜見郡王殿下。”

  “起來吧。”鄭銘眉頭微蹙,說道。

  作為一個現代人,他不喜歡這些禮節,但身在封建皇朝,他又免不了,隻能受著了。

  等他們站起來,鄭銘問道:“你們誰會養殖牲畜家禽?”

  “郡王殿下,草民會養雞鴨。”

  “郡王殿下,草民會養牛羊。”

  “郡王殿下,草民會養馬。”

  ……

  立即有五個人站出來,低頭說道。

  “你會養馬?叫什麽名字?”鄭銘看著一個三十多歲的男子問道。

  “回殿下,草民叫劉三,原本是北山總督府的馬倌,因為弄丟了十幾匹馬被發配到山海縣。”劉三利索的說道。

  北山總督府的馬倌!

  這倒是一個人才。

  鄭銘上下打量了他一番,說道:“陸大人,將他記下,以後他就是畜牧場的主官,其他人都分配到畜牧場去。”

  “等畜牧場建好之後,立即展開養殖。”

  畜牧業在封建時代的重要性不次於農業,關乎著百姓能不能吃上肉食。

  山海縣窮苦,百姓家養雞養鴨的都非常少,至於牛羊豬更是隻有趙宋劉三家有。更不要說馬了。

  而對於武者來說,肉食也是非常重要的。

  不吃肉還想練武,還想有個強健的身體,這不是開玩笑嘛?

  所以鄭銘在搞定耕地分配後,就把畜牧業安排在了山海縣發展的首位。

  “讓縣衙的文吏對畜牧場做一份獎罰製度,設定一下目標,就比如雞鴨,本王希望明年山海縣每一戶百姓家中都有雞鴨可養。”鄭銘又說道。

  發展畜牧業光靠縣衙是做不到的,必須將百姓的力量調動起來。

  “下官領命。”陸壽說道。

  鄭銘微微點頭,看著劉三等人,說道:“以後你們就是畜牧場的官吏,縣衙會給你們發俸祿,要是做得好的話,本王另有獎賞,好好幹,以後山海縣的百姓能不能吃上肉就看你們了。”

  “草民定不會辜負殿下的期望。”劉三有些激動的說道。

  鄭銘拍拍他的肩膀,說道:“以後會更好的,等學堂建好,把你們的兒子送到學堂中上學,學文學武都可。”

  劉三滄桑的臉龐笑成了一朵花,道:“殿下,草民隻有女兒,還沒有兒子。”

  “哈哈,那就生一個。”鄭銘笑道。

  “嘿嘿~~”劉三嘿嘿直笑,渾濁的眼眸中卻不知為何多了一抹淚水。

  鄭銘又看向其他人,問道:“你們誰會製造火藥?”

  這個世界是有火藥的,不過對火藥的應用非常淺薄,根本就沒有槍炮的概念,用到火藥最多的地方反而是爆竹和煙花。

  作為現代人,鄭銘當然不會忘了火器這種殺器。

  哪怕是在武道盛行的世界,火器的威力依然不容置疑。

  要是有幾把加特林,鄭銘還怕個球,宗師也給他突突死。

  當然加特林什麽的都是妄想,以大璃的科技水平,想要造個火炮都難。

  不過火藥的用處也不隻是火器,修路建橋,開山挖礦都有用處。

  鄭銘短時間內並沒有對火藥抱有厚望,隻是想先把種子埋下,慢慢的等待著它生根發芽。

  “草民會製火藥。”

  又有四個人站出來,說道。

  鄭銘點了點頭,說道:“陸大人,你安排一下,等火器廠建成之後就讓他們開始研究火器,過幾天本王寫本關於火器的建議給你。”

  雖然他對火器的了解不多,但肯定比這些人要多一些,提些建議還是可以的,其他的隻能慢慢試驗了。

  “剩下的就是會醫術的嗎?”鄭銘又問道。

  陸壽解釋道:“殿下,山海縣沒有名醫,這幾位已經是縣城中最好的郎中了。”

  鄭銘想了想,說道:“醫館建成之後讓他們盡快入駐,多給他們找些徒弟。”

  生老病死都離不開醫生,可醫生這個職業有些難辦,特別是中醫。

  想要培養一個合格的中醫,沒有十幾年的時間根本就不行。

  鄭銘對此也沒有太多的辦法,隻能慢慢培養。

  “下官明白。”陸壽說道。

  接下來鄭銘又去了一趟城衛軍的兵營,兵營還沒有建成,城衛軍大部分兵士都淪為了勞工,一邊幹活一邊訓練。

  看了一圈之後,鄭銘給高順提了一些建議後,才返回王府。

  現在山海縣除了銀子什麽都缺,在鄭銘看來,趙宋劉三家就是一群大傻逼,除了會存銀子外,啥也不是。

  銀子存了這麽多,但是屁用沒有。

  山海縣想買點好東西都沒有,隻能去北邊府采購,一來一去,就是一百多裏山路,沒有個七八天根本回不來。

  關鍵路途都是山間小道,馬車都無法通行,費時費力,效率還低的嚇人。

  若是能打通一條通往北邊府的道路,山海縣哪怕再差,也不至於窮成這樣。

  趙宋劉三家從未想過修路,或許對他們來說,那些層層疊疊的山峰就是他們的屏障。有了道路,北邊府的人進入了山海縣,他們就會失去統治地位。

  但鄭銘不一樣,他是山海縣的郡王,有這個名分,他在山海縣怎麽折騰都行。

  所以現在鄭銘最迫切的是想打開與北邊府的通道。

  可惜想要在山中修一條道路,真的很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