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 大明士紳ii.
作者:令狐蒜      更新:2022-02-15 03:05      字數:2182
  李煥知道盧象升很猛,可沒料到盧象升會這麽猛,一言不合就拔出尚方寶劍把一個五品官員給宰了,這暴脾氣不愧是提刀上陣砍人的猛人。

  此次的會議隨著河南督糧道的人頭告一段落,之所以是告一段落而不是結束,是因為盧象升說了讓參會人員好好反思一下,隔幾日再商討剿匪事宜。

  這些參會的官員們有沒有反思不知道,隻見日落時分,數羽信鴿趁著月色從許昌南門飛出,迅速消失在茫茫的夜色當中。

  信鴿出了許昌南門後一路向南,略過潁州後繼續南下,直飛到巢湖方才停下翅膀。

  大約在四五日前,陸續有豪華的車隊從東而來進入巢湖城,車上下來的人物個個非富即貴,引得巢湖百姓駐足圍觀。

  巢湖城上次在闖賊南下時雖有損傷,可經過這半年多的休養,早已恢複了往日的繁華,當然這些豪門大戶進到巢湖可不僅僅是過來品銀魚吃白蝦的,而是有一件大事讓這些大戶不得不離開自己舒適的老窩,借著品嚐湖鮮的名義來到這巢湖邊上。

  盧象升的調令在整個江南士紳階層中引起了軒然大波,士紳們紛紛猜測這盧象升到底何德何能,竟然能夠讓大明至尊崇禎皇帝如此委以重任。

  士紳們紛紛發動自己的人脈開始調查盧象升的前程過往,不查不要緊,這一查著實讓這些士紳們嚇一跳,結合盧象升以往的履曆來看,士紳們得出一個結論,這個盧象升非常難搞。

  因為沒有哪個官員會如此一根筋,接到朝廷一個勤王的命令後就立即組織大軍前往北京救援,再加上盧象升為官清廉,善待百姓,在百姓之中的聲望巨大。

  可百姓對一個官員感恩戴德那就意味著當地豪強對這名官員是厭惡至極,因為為官清廉那就意味著豪強們無法通過拉攏來腐蝕官員,善待百姓就意味著豪強們沒辦法為所欲為的欺壓百姓,這樣官員自然不受地方豪強們的待見和歡迎。

  崇禎皇帝作為名義上的大明主宰,看似坐擁天下富有四海,可崇禎皇帝想要行使自己的權力,必須靠著朝廷內的官員一級一級往下傳達。

  可縱觀華夏曆史,自古就有皇權不下縣的說法,也就是說皇帝的命令隻能傳遞到縣令這一級,可權力討厭真空,皇權到縣這一級就戛然而止,但並不意味著縣往下的地方就是混亂而無序的狀態,因為士紳們接管了廣大鄉村的統治。

  這些士紳們把持著廣大鄉村的輿論、徭役乃至賦稅,在廣大的鄉村,士紳們的命令往往比皇帝的聖旨管用得多,而在整個江南尤為過分。

  縱觀整個大明內閣成員和六部堂官,有超過八成是出自江南,這些大佬們靠著家族的培養得以金榜題名,上台後對自己的家族自然要投桃報李,在權力的滋潤下,這些大佬的家族在其所在的家鄉瘋狂擴展,吞噬著當地的土地和財富。

  這個可以參考嘉靖年間的大明首輔徐階,別看徐階把大奸臣嚴嵩給整下去了,可在徐階的老家,老徐家撈錢的手段與嚴嵩相比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徐閣老退休後,老徐家的土地可是多達數十萬畝,要知道這可是在富得流油的江浙一帶,這財富實力可想而知。

  積累了巨額的財富之後,這些豪門大戶加大在自己子弟身上的教育投資,讓自己的子弟在殘酷的科舉考試中脫穎而出,做了官的子弟又利用自己的權力回報自己的家族。

  在這樣的循環下,階層開始固化,豪門大戶們演變成了地方上的士紳,把持著地方上輿論、徭役乃至輿論。

  崇禎元年,蘇州城內發生了一次惡性的抗稅事件,在麵對朝廷征稅的官員時候,蘇州的士紳們不僅把魏忠賢派發的稅吏給打死了,還寫了一篇《五人墓碑記》反複鞭屍那些膽敢來蘇州收稅的稅吏。

  皇權又如何,在關係到士紳們的切身利益時,士紳們不僅敢煽動百姓毆打稅吏,還能製造輿論把朝廷收稅行為描寫成殘虐害民的暴政。

  雖說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可在士紳階層們看來,皇帝不過是端坐在紫禁城裏的一個吉祥物,大明真正的主人就是他們這些士紳,皇帝可以換,但不能換的是他們這些士紳,如果有人膽敢損害他們這些士紳階層的利益,這些滿口仁義道德的士紳們幹的事可絲毫沒有仁義道德。

  很顯然,在江南的士紳們看來,盧象升就是這麽一個不上道且極有可能損害他們利益的人,既然做不成朋友那就隻能做敵人了。

  在麵對盧象升這個官場二愣子時,江南的士紳們又一次聯合了起來,包括徐家在內的十餘家豪門大戶統一了意見,要讓盧象升這個“年輕人”明白,江南到底是誰說了算。

  為了統一意見,在盧象升準備在許昌召開碰頭會的時候,江南的士紳們也借著來巢湖品嚐湖鮮的由頭,在巢湖岸邊來一次聚會。

  經過討論,江南的士紳們打算在盧象升上任之初,給他送上一份大禮,可沒想到這份厚禮被李煥給破壞了,更沒想到的是盧象升會這麽猛,絲毫不講官場規矩,一上來不僅動了刀子,還讓刀子見了血。

  所謂橫的怕愣的,愣的怕不要命的,在麵對盧象升這完全不要命的玩法時,江南的士紳們一下子整不會了,如果選擇硬剛,那接下來很有可能是魚死網破。

  這些自以為無所不能的士紳們在麵對官員時無非三個選擇:砍頭、請客、收下當狗,如今砍頭看樣子是行不通了,收下當狗又沒有這個能力,如今就剩下請客一個選擇了。

  “既然硬的不行就來軟的,咱們拿銀子砸也要把這姓盧的給砸暈了,我就不相信了這大明朝還真有不貪財的官。”老徐家的少當家環視眾人後囂張道。

  “那徐少認為送多少銀子合適?”有一人起身問道。

  “五十萬兩。”徐少爺伸出五根手指說道。

  此話一出眾人倒吸一口涼氣,雖說能進到這屋子裏的人家裏可都不差銀子,但大家夥的銀子可都不是大風刮來的,一下子送出五十萬兩,還真有些超乎想象。

  “有投入才有回報,這個道理大家夥不會不懂吧?”徐少爺一臉豪氣的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