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名將之死
作者:令狐蒜      更新:2022-02-15 03:05      字數:2286
  陝西,涇陽。

  太子太保掛兵部尚書兼右都禦史銜,三邊總督兼攝陝西、河南,山西、湖廣、四川五省軍事的洪承疇此刻正在為一事而憤怒。

  官做到了洪承疇這個份上,天下能讓他憤怒的事情不多,可很不湊巧的是眼前就有一件事讓洪承疇非常憤怒。

  憤怒的洪承疇將案桌上的茶碗給摔個粉碎,能讓一向以不驕不躁、涵養有加的洪承疇憤怒到這個份上,可想而知此事對他的震動有多大。

  曹文詔身死的消息是在大明崇禎六月十八日上午送到洪承疇桌上的。

  當洪承疇打開急報看到紙上的內容時,頓時覺得兩眼發黑,最後扶著桌角方才堪堪站穩身子。

  急報之上赫然寫著曹文詔沒於賊軍之中,曹文詔三千部卒皆潰散。

  洪承疇統兵多年,早已見慣了的生死,可曹文詔的死訊著實讓他大驚失色,亂了方寸。

  於公曹文詔乃當朝一品,更是當世名將,如今折損在自己手裏,別說天下輿論恐怕崇禎皇帝那一關都過不了。

  於私曹文詔更是洪承疇的得力助手,二人雖然偶有齟齬,可總體上來說,曹文詔還算洪承疇麾下那杆最鋒利的矛,可以說洪承疇頭上的烏紗帽曹文詔可是出了不少力氣。

  崇禎四年,洪承疇接任陝西三邊總督,提出“全力清剿”、“以剿堅撫,先剿後撫”政策,集中兵力快速剿滅西北流民軍。

  此時的崇禎皇帝還沉浸在快速平定亂匪的幻想之中,洪承疇的這番話自然讓崇禎大喜過望。

  當然為了表示對洪承疇的支持,崇禎將大明最能征善戰的隊伍交到了洪承疇的手中。

  而這支隊伍的領頭人就是曹文詔,也就在這個時候,洪承疇成為了曹文詔的頂頭上司,兩人也有了直接的交集。

  洪承疇多謀善斷,而曹文詔能征善戰,二人在戰場之上可謂相得益彰,一時間將整個西北的闖賊殺了個人仰馬翻,闖賊畏敵如虎,往往是曹文詔的大旗一亮起來,闖賊就望風而逃。

  也就是在這一次次的勝利之中,洪承疇的官位是一升再升,最後到了人臣巔峰。

  可曹文詔一打量自己頭上的烏紗帽感覺有點不對了,自己帶著隊伍衝鋒陷陣,可數年來依舊是原地踏步,感情這血白流了。

  洪承疇如此壓製曹文詔的上升,最後連旁人都看不下去了,巡撫禦史範複粹在遞給朝廷的奏章中總計曆次戰鬥中共獲首級三萬六千六百,曹文詔記功第一。

  一時間曹文詔在朝野間名聲大振,可不知為何,洪承疇就是壓住曹文詔的戰功,不許上報朝廷,最後曹文詔依舊是原地踏步。

  眼看有功之臣得不到應有的賞賜,巡按禦史吳甡為其不平,直接將曹文詔的功勞上書,可惜的是又被兵部尚書楊嗣昌壓下,最終曹文詔還是白忙活一場。

  洪承疇的這番舉動實在讓人難以理解,要知道曹文詔作為他麾下最能打的將軍,不僅自己壓製曹文詔的功勞,還不允許其他人為曹文詔鳴不平。

  要知道當時的兵部尚書楊嗣昌乃是洪承疇的好友,隻要洪承疇不發話,楊嗣昌不可能扣下巡按禦史吳甡報功的折子。

  雖然後期二人表麵上依舊如故,可二人私下關係變得非常微妙。

  隨著洪承疇和曹文詔大力圍剿,陝西境內的流民軍紛紛向東逃往山西,一時間山西境內的形勢變得岌岌可危起來。

  此時耐人尋味的事情發生了,崇禎五年,朝廷借口陝西的賊寇已消滅殆盡,不僅下令讓曹文詔進入山西幫助圍剿賊寇,更是命令山西、陝西的各位將領一同受曹文詔指揮。

  曹文詔算是脫離了洪承疇的陰影,自己獨當一麵成為一軍之主。

  為了感激崇禎皇帝的知遇之恩,剛剛被委以重任的曹文詔對於剿匪自然格外賣命,一時間曹文詔在山西剿匪得力,深得崇禎皇帝賞識。

  為了讓曹文詔安心剿匪,崇禎帝還特意下旨告知山西各地衙門,要求地方衙門無條件地支持曹文詔剿匪,當崇禎得知山西有的地方官不與曹文詔合作時,他嚴旨責成禦史彈劾糾察,重重處罰。

  可曹文詔不知道的是世界上所有命運的饋贈都暗中標好了價格。

  曹文詔絕對不會想到,被崇禎皇帝斥責的官員當中就有一位名叫劉令譽的禦史,而這個小小禦史讓曹文詔最後的剿匪大業功虧一簣。

  有了崇禎皇帝的支持,曹文詔在山西陝西的仗打得異常漂亮,先敗流民軍於盂縣,追擊途中,又在壽陽之東北的方山,再次大敗流民軍,斬殺其首領混世王,風頭可謂一時無兩。

  沒了洪承疇的故意壓製,曹文詔可比在洪承疇麾下風光的多了。

  在曹文詔的盡心盡力剿匪之下,山西匪患為之一空,爾後曹文詔攜大勝之勢率大軍再入豫平叛,一時間如秋風掃落葉一般將河南境內的流民軍壓得喘不過氣來,可就在戰局如此有利之時,一紙聖旨將曹文詔調離河南前線任大同總兵。

  曹文詔這位驍勇善戰的良將,沒有敗給流民軍,卻中了自己饒暗箭,當前線最需要他的時候,他卻被調離了前線。

  調離曹文詔離開河南的原因很簡單,那位名叫劉令譽的禦史也隨同曹文詔一同到河南赴任,劉禦史將上次被皇帝斥責的賬全部記在了曹文詔身上,就在曹文詔連戰連捷之時,劉禦史上書崇禎皇帝,參曹文詔虛報戰功,怙勢而驕,崇禎皇帝絲毫不聽曹文詔辯解,一紙聖旨就讓曹文詔去大同守長城去了。

  曹文詔的悲劇與其是劉禦史的讒言,倒不如是崇禎皇帝既用且防的私心作祟,崇禎皇帝為人一向大事精明,大事糊塗,性格褊狹猜忌,曹文詔在河南打得越順風順水,崇禎皇帝對他就越不放心,就算沒有劉禦史也會有李禦史,崇禎皇帝不可能允許他手下出現自己無法控製的力量,曹文詔的結局早就注定。

  將軍有戰死沙場的勇氣和忠心,可皇帝卻沒有用人不疑的度量和胸懷,也許大明王朝的結局也早已注定。

  話曹文詔赴任大同不久,便遇到皇太極率兵犯邊。曹文詔隻身赴任,手下無兵又無將,大同戰局潰敗,大同周邊城池失守。

  城池丟失自當有人負責,可崇禎皇帝絲毫不念曹文詔剿匪有功,降下嚴旨對曹文詔要撤職充軍。多虧山西巡撫吳甡力保,崇禎帝才勉強同意讓他戴罪立功自贖,崇禎皇帝刻薄寡恩可見一斑。

  在邊關漫漫的黃沙之中,曹文詔似乎懂了洪承疇為何一直壓製他的功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