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一枯一榮
作者:令狐蒜      更新:2021-09-17 02:40      字數:2153
  鄧玘的死在朝堂裏並沒有泛起多大的漣漪,至於他死得冤不冤已經沒人去深究了。

  崇禎皇帝已經下聖旨徹查鄧玘殺良冒功劫掠百姓,即便此次沒有被燒死,恐怕也躲不過崇禎皇帝的那一刀,所以死亡對鄧玘是最好的解脫,畢竟留下了這萬貫家財不是。

  為了將這些多年來貪汙的黃白之物和鄧玘的靈柩運回老家四川,鄧玘的弟弟鄧琳請王應熊出麵,讓兵部尚書張鳳翼批個條子,讓沿途的州縣照拂一二,畢竟路途遙遠又兵荒馬亂,若無沿途州縣的照顧,鄧玘的靈柩肯定回不來四川老家。

  在崇禎皇帝麵前王應熊可以說和鄧玘不熟,可私底下這話卻決計說不出口,當然也為了讓鄧玘一家人趕緊滾蛋,王應熊最後還是賣了最後一次麵子,讓張鳳翼批了這個條子。

  估計是平日裏囂張跋扈慣了,再加上手裏又有兵部尚書張鳳翼批的條子,鄧家人自我感覺非常良好,路過宜昌時向當地知縣大人索要驛馬二十五匹,腳夫兩百人。

  宜昌知縣一聽這話就炸了,要知道自從崇禎對驛站改革之後,天下的驛站裁撤超過七成。

  可驛站雖然裁撤了許多,但這來往的接待卻一個沒少,這些個事最後隻能壓到這剩下的三成驛站身上,如此一來,原本還能撈些油水的驛站如今完全變成了虧空無底洞。

  有銀子撈什麽都好說,如今非但沒的撈還要往裏麵貼銀子,那這服務態度能好才有鬼呢。

  官場之上本就沒有不漏風的牆,鄧玘身死的消息早就傳遍了朝野,如果鄧玘活著,說不定宜昌知縣還賣他一個麵子,鄧家人提出種種過分要求也就忍了。

  可如今鄧玘都已經被燒成人幹了,鄧家人還如此跋扈,那就是給臉不要臉了。

  至於張鳳翼給的那張條子,宜昌知縣壓根就沒搭理,人走茶涼的道理誰不懂,拿張條子就出來唬人,真當人宜昌知縣是三歲小孩啊。

  麵對著鄧家人的種種過分要求,宜昌知縣最後撂下一句狠話,馬一匹沒有,腳夫一個沒有,想要馬和人,自己到市麵上花錢雇去。

  鄧家人一看傻眼了,正要發作,可發現自己手裏除了那張唬人的條子,其餘一無所有,他們還真沒辦法拿人宜昌知縣怎麽樣。

  這就是典型的裝逼不成反被操,在對著宜昌知縣撂下幾句無用的狠話後,鄧家人最後決定花錢。

  隻是常年囂張跋扈慣了的鄧家人如今吃了一個閉門羹,他們不會反思自己,而是總覺得是這個世道太差勁了,特別是這個宜昌知縣,那是真的狗眼看人低。

  為了出這口惡氣,鄧家人表示,沒有你這個小小的宜昌知縣,我鄧家一樣可以買到足夠的馬,雇到足夠的人。

  一句話,鄧家人不差錢。

  可惜的是鄧家人不懂一個道理,出門在外財不露白,特別是這進川道路之上多劫匪,如今鄧家人如此高調,那無異於告訴這些劫匪,我有很多錢,想發財就趕緊過來。

  劫匪們果然沒讓人失望,鄧家人剛出發了百餘裏,就有劫匪迫不及待的動手了,至於結果嘛,因為鄧家的護衛拚死守護,鄧家人總算熬過一劫。

  如果鄧家人此時及時醒悟,說不定還有一線生機,可惜頭鐵的他們選擇繼續前進,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鄧家幾十口在歸鄉的途中悉數被殺,鄧玘苦苦積攢了十餘年的金銀被劫掠一空,隻留下鄧玘的屍體孤零零地丟在原地無人收斂。

  當地官員想著鄧玘好歹還算朝廷大員,如此曝屍荒野實在有損朝廷顏麵,最後讓人將鄧玘的屍體就地掩埋。

  鄧玘的故事就此落下帷幕,如果鄧玘地下有靈,估計做鬼都不會放過那日在路上劫掠百姓的幾個渣滓。

  至於原因嘛,當然不是他幡然醒悟,而是他知道沒事你去惹他李煥幹嘛。

  當然世上沒有後悔藥,鄧玘已經是過去式了,而李煥的故事才剛剛開始。

  因為此前的種種亮眼表現,李煥在朱大典心中的印象已經不能用好字來形容了,那是非常好相當好。

  不過由於剛給李煥升了一個潁州守備的正五品,再升官就有些違反規矩了。

  不過官位不能再升了,可差事卻可以再加,朱大典讓李煥上任之後不僅要負責潁州城的安危,更是將整個鳳陽乃至淮北的西大門交給了李煥。

  經過這麽一折騰,朝廷是真的被這些闖軍給搞怕了,生怕這些闖軍一回生二回熟,要是來年這些闖軍又來鳳陽逛一圈,那估計整個朝堂都會瘋掉。

  畢竟來一次崇禎皇帝都已經下罪己詔了,如果再來幾次,那崇禎皇帝非得把朝堂內的這些大佬全給哢嚓咯。

  朱大典身為江北巡撫兼任漕運總督,自然也在這些被哢嚓的大佬當中。

  潁州作為鳳陽的西大門,隻要把好了這個西大門,那闖賊想進鳳陽可就難了,朱大典如今把潁州這麽重要的一個地方交給李煥,那相對於是把自己的身家性命全部壓在李煥身上了。

  一聽朱大典這話,李煥瞬間覺得壓力山大,不過壓力大有壓力大的好處,那就是可以漫天要價。

  李煥直接向朱大典提出,讓他鎮守這個西大門沒問題,可不能讓他孤軍奮戰不是。

  “五千正規軍,要想守住潁州城,沒有五千正規軍想都別想。”李煥伸出無根手指對朱大典說道。

  “編製沒問題。”朱大典一聽這話倒也在理,點了點頭後答應道。

  隻是養活一支五千人的軍隊,那銀子可不是一個小數目,如今整個鳳陽都被燒成一片廢墟了,朱大典根本不可能給李煥提供這麽多銀子。

  李煥一聽這話有些不樂意了,朱大典說編製沒問題,那就是說銀子有問題了,可光給編製不給銀子,那這士兵吃什麽喝什麽?

  “大人,沒銀子我自己去想辦法,不過有些事就請大人多多包涵了。”李煥向朱大典申請道。

  “沒問題,隻要你不在潁州扯旗造反,什麽事我都當沒看見。”朱大典最後給李煥保證道。

  李煥等的就是這句話,給不了銀子給政策就行,在得到朱大典的允諾後,李煥不做停留直奔潁州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