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四十二年不識兵革矣!
作者:祿閣家聲      更新:2022-04-15 02:57      字數:2326
  夜色漸深。

  等到皇帝批完了案頭的奏折之後,不禁抬手揉了揉眉頭,感到又累又餓,也想要吃一碗羊肉湯暖暖肚子。

  但他看了一眼禦前侍衛,還是忍住饑餓,沒有說出來。

  這時場景再次變幻。

  到了第二天上午,雍容華貴的皇後知道這件事情後,連忙進行勸慰。

  “陛下心憂天下,日夜勞累,一定要保重龍體啊。

  若是想喝羊肉湯的話,吩咐禦廚下去做便是,何必挨餓不說呢?”

  結果皇帝的回答讓觀眾們為之動容,紛紛被觸動到了!

  “無礙,朕隻是一時腹空,尚且能忍。

  若因朕一時興起,傳令下去,禦廚便會夜夜宰殺,以備不時之需。

  如此循環,形成慣例,日後禦廚宰殺之數定不可計量。

  隻是為了一碗飲食,便開此惡例,殺生無數,朕於心不忍,因此寧願忍一時之餓。”

  看到這裏,觀眾們覺得這真的是一位好皇帝啊。

  為了不浪費太多的糧食,不願過多殺生,寧願忍一時的饑餓。

  當稱得上“性情敦厚,不喜奢華,嚴於律己,寬以待人”這句讚譽!

  甚至有一些女觀眾們的眼睛開始紅了,被這位皇帝的仁愛精神打動到了。

  還有前排坐著的精英學者們,下意識地握緊拳頭,感覺體內有一股熱血在沸騰,在咆哮!

  這就是他們所熱愛的曆史文化啊!

  “好!說得太好了!這就是我國的曆史精粹,雖然已經過去上千年,但其中的精神永遠不滅!仁愛道義昌盛永存!”

  “我每次研究這位皇帝的時候,都會被他的一言一行所打動,沒想到有朝一日,居然能夠在舞台上看到曾經的曆史畫麵,這也太難得太珍貴了!”

  “是啊,以這樣的方式展開第二期,我覺得很有看點!這場試播也很讚!能夠讓更多的國人們,感受一下我國上下五千年曆史的璀璨和魅力。”

  “天啊!這真的是安老師一個人弄出來的嗎?我怎麽感覺這樣的場景、人物和道具,沒有幾百個人一起合作,根本就完成不了啊!”

  “可不是嘛,我也不太相信這是安老師一個人的手筆,我寧願相信這是節目組花了大量的心血和精力完成的一場盛大的演出。”

  不止是老教授、專家和精英學者們不敢相信這樣的場景,是由安老師一個人完成的,就連其他的觀眾們也都不相信。

  因為這太過天方夜譚了!

  一個人居然完成了上百個人的工作量?

  這絕對不可能!

  也唯有一個解釋,那就是節目組在騙人。

  卻不知此時此刻,節目組的所有工作人員都看傻眼了!

  他們心中產生的驚訝和震撼,也絲毫不比其他人少,甚至差點要叫出聲來了。

  尤其是陳導、李編和製片主任等人,呆呆地看著舞台上,心中掀起一陣陣驚濤駭浪,被驚得完全說不出一句話來。

  實在是他們的三觀都遭受到了劇烈的衝擊啊!

  一時半會也無法緩過神來。

  也是在這一刻,他們不由自主地想起了安老師在慶功宴上對他們說的那一番話。

  那一番擲地有聲,自信十足的話!

  “我想邀請古代的曆史人物穿越時空,來到現代,和我們同台對話!”

  再看此情此景,可不就是了麽?

  宋朝最有仁愛的一位皇帝,來到現代,演繹曾經的曆史軌跡,見證昔日的榮光與輝煌!

  這也等於把大家平日裏想象的曆史畫麵,變為現實!

  因此當這樣的曆史場景出現在舞台上的時候,帶給觀眾們的視覺衝擊,絕對是最直接也是最猛烈的!

  這還沒完。

  台上光彩交織,變幻流轉,又出現了一幕場景。

  那位年輕的皇帝從大殿上退下來,回到平日裏休息的寢宮之中。

  這時貼身服侍的太監,替皇帝梳理頭發的時候,看到皇帝的手中拿著一份奏折,便有些好奇地問道,“敢問陛下收到的是何奏折?”

  年輕皇帝閉著眼睛,淡淡地回了一句,“大臣建議朕,減少宮中服侍人員。”

  太監頓時露出一臉諂媚的笑容,“陛下,奴才鬥膽說句話,哪個大臣的家裏沒有歌姬舞女呢?陛下的侍從也並不多,卻有大臣建議削減一些,是不是有些過分了?”

  年輕皇帝沉默不語。

  太監心中有些著急,再次壯著膽子說道,“不知陛下是否準備采納他們的建議?”

  皇帝直言不諱,威嚴十足,“諫官提出的建議,朕當然要采納!”

  這個太監服侍皇帝多年,自以為親近,便故作不滿地道,“如果陛下堅持采納,請把奴才第一個削去。”

  這位皇帝聽後,當即召來主事太監,與其細細商議,最後選擇了削減三十人出宮,領頭的就是這位有恃無恐的貼身太監。

  跟著皇後出現,有些疑惑道,“那位貼身太監已服侍陛下多年,還算誠懇,也不算是多餘的人,為何要將他削減出宮呢?”

  皇帝一字一句道,“言官乃是朝廷的耳目,他一太監,竟敢勸朕拒絕言官的諫言,朕又怎麽能將這種人留在身邊?!”

  看到這一幕場景,全場所有人的心裏都升起了一股敬意!

  這已經不單單是一位仁厚的皇帝,還是一位善於納諫的明君。

  到了這一刻,已經有觀眾猜出這位皇帝是誰了。

  但他們都沒有開口說話,而是安靜地看了下去。

  之後出現的場景,都是這位皇帝的生平所為。

  比如有使者報告說,近年來高麗的貢物越來越少,要求陛下派兵征戰。

  皇帝聽後,搖了搖頭道,“這是國王的罪過,如若現在出兵,國王不一定會被殺,卻要殺死無數百姓。”便置之不理。

  諸如此類的場景,在舞台上一幕幕地閃過,也一次次觸動了觀眾們的心靈。

  甚至有的觀眾開始落淚了,希望這位皇帝能有個善終。

  最後,來到這位皇帝臨終前的場景。

  他在病床前立下一道遺囑,言明喪禮必須從簡。

  而當他駕崩的消息傳出時,舉國上下一片哀嚎、痛哭,全都無法接受這個事實。

  甚至連路邊的乞丐都一邊焚燒紙錢,祭奠這位仁君,一邊痛哭流涕。

  這時整片天空忽然暗了下來。

  原來是被焚燒紙錢的煙霧遮住了,明明還是白晝,卻不見一絲的光亮。

  隨後這則消息傳到遼國皇帝的耳朵裏麵,頓時讓他大吃一驚,緊緊抓著宋朝使者的手,嚎啕大哭,“四十二年不識兵革矣!”

  “吾當為其立衣冠塚,以寄吾哀思!”

  也就是這兩句話一出,頓時震撼住了在座所有人的身心!

  一個個的呼吸都仿佛停止了!

  甚至有一些觀眾的身體都開始顫抖起來了!

  那也是一種不受控製的顫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