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5章 兩位太守
作者:四關      更新:2020-03-23 08:17      字數:3226
  李廣派人來了,這並沒有出乎蘇任的意料。李廣是雁門太守,凡是發生在雁門郡境內的所有事情他都會知道。雖然說蘇任此次來到雁門並不需要通知李廣,可蘇任是誰?遠的不說,就憑蘇任和他兒子李當戶的那點交情,作為長輩派人來關心一下也是應該的。

  來人是雁門都尉,對蘇任很客氣,隻是門外那幾十個兵丁嚇壞了章君悅一家,在弄清楚這些人的來曆和目的之後,章君悅對蘇任一行的服務更加周到,什麽事情都安排的妥妥當當,倒也省了蘇任不少心。

  來雁門郡自然就要去看看雁門關,對於這個要求,李廣派來的都尉沒有任何猶豫就答應了。雁門關並非修建在雁門山頂,實際上雁門關建在勾築山的山脊上。

  從雁門關東走平型關、紫荊關、倒馬關,直抵幽燕,連接瀚海;西去軒崗口、寧武關、偏頭關至黃河邊。恒山沿代縣北境蜿蜒於山巔的內長城,將雁門山、饅頭山、草垛山聯成一體。北依雁北高原,南屏忻定盆地,絕對是個易守難攻的好地方。

  雖然雁門關還在修建,但能看的出來,工程非常浩大。粗略估計一下,雁門關的圍城隨山勢而建,周長十裏多。城牆的南端分別與關城的東西兩翼相連,向北則沿著山脊延伸到穀底合圍,合圍處建有城門。圍城以外還築有三道大石牆和二十五道小石牆,起到屏障的作用。

  讓蘇任駐足時間最長的地方不是建築工地,而是李廣派人在東門外建造的靖邊祠。說起靖邊祠,那就得說說戰國時期趙國名將李牧。

  當年,趙武靈王推行胡服騎射,大敗林胡、樓煩入侵,建立雲中、雁門、代郡。李牧奉命常駐雁門,防備匈奴。使匈奴數歲無所得,而趙軍則兵強馬壯,李牧帥軍大破匈奴十餘萬騎。其後十餘年,匈奴不敢寇趙。後人稱李牧為“奇才”,這才在雁門關建起靖邊祠,紀念其戍邊保民的戰功。

  蘇任甚至在想,李廣在這裏修建李牧的祠堂會不會是在向皇帝表明自己的一種態度?雖然他不是李牧後人,可大家都姓李,五百年前說不定是一家人。李廣自然也希望自己和李牧一樣,成為天下眾人仰慕的英雄。

  關城以西的舊關城俗稱為鐵裏門。兩關之間用石砌長城相連,並建造了敵樓、烽火台等,形成一組完整的防禦體係,任憑匈奴來多少人馬都別想輕易通過雁門關。

  參觀了一圈,都尉耐心的給蘇任介紹雁門關的修繕和建造情況,事無巨細娓娓道來,臉上的表情說明此人對李廣絕對忠心耿耿。

  蘇任笑嗬嗬的點點頭:“太守一心為國,陛下自然知道,要不然也不會讓太守駐守雁門,都知道此處是大漢咽喉,稍有不慎就會被匈奴人鑽了空子,陛下將太守放在這裏,足見陛下對太守的信任。”

  都尉大喜,連連稱是:“蘇先生所言甚是,隻要太守在,匈奴人就別想通過雁門進入漢地!哦,對了,太守吩咐,這些年大公子在先生的提攜下為國出力,也為李家先祖爭光不少,希望蘇先生能去善無,太守請蘇先生赴宴。”

  “哎呀!這話說的,我與當戶兄乃是兄弟,太守就是在下長輩,都尉回去告訴太守,在下不日自當登門拜訪,給太守請安!”

  都尉都不知道說什麽好了,他是李廣家臣,這麽些年跟著李廣出生入死,對李家的事情清清楚楚。蘇任是什麽人他也明白,蘇任能說出來這樣的話就已經表明李當戶這個兄弟認的值,李家以後隻要不謀反絕對能在大漢混的風生水起,老將軍的宏宏願會提高不少。

  兩人從山上下來,在武州分手。一路上都尉的話不斷,什麽好聽說什麽,。蘇任也是無話不說,兩人聊的很高興。等蘇任進了武州城,都尉連忙調轉馬頭直奔善無,他已經迫不及待想要將這個好消息告訴李廣。

  要知道嶺南一戰,蘇任在軍中已經有了些根基,而且其更是皇帝麵前的紅人。若說蘇任來雁門沒有任何目的,打死李廣都不信。作為一員老將,這麽多年來止步不前不是什麽好事。萬一真到了和匈奴一絕勝負的時候,皇帝想不起他這員老將,讓他的臉麵何存?

  都尉一口氣從武州奔回善無,進門的時候臉上的汗水還在往下滴,顧不得洗臉更衣,問了仆役一聲,就直奔太守府演武場。

  李廣頂盔慣甲正在演武場練武。李廣今年不過三十多歲不到四十,正是一生中最年富力強的時候。長戟在手中舞的虎虎生風,一個神龍擺尾,作為目標的木樁應聲而斷,又奮起一戟將飛起的半截木樁打的粉碎,木屑紛紛下落,猶如下了一場雨。

  “好!李太守果然好武藝!”程不識是代郡太守,雁門離代郡不遠,劉徹將他們兩人派來就是防備匈奴,一個駐守雁門,一個駐守代郡讓匈奴人不敢窺伺。

  “哈哈哈……”李廣將手裏的長戟扔給一旁的親兵,大笑道:“程太守過獎了,多日不練都有些生疏了,讓程太守見笑。”

  “李太守這是客氣,這天下誰人不知飛將軍名號,就我大漢來說,和將軍相提並論的我是沒見到過。”

  李廣擺擺手:“比我李廣高明的人多了,別的不說,就拿平定嶺南的蘇任就比我強。”

  程不識嗬嗬一笑:“李太守詫異,蘇任討巧,而李太守乃是行伍出身,若論武藝,就是一百個蘇任也不是李太守對手,想當年李太守跟隨周太尉平定七國之亂時,斬將奪旗可是立下過大功的!”

  李廣一臉喜色,道:“哎!那都是過去了,這些年咱們可都沒再上過戰場!”拿過毛巾擦了擦臉,伸長胳膊自有奴仆過來替李廣卸甲:“對了,程太守覺得蘇任此次來雁門到底想要幹什麽?難不成陛下要讓蘇任節製你我二人,與匈奴開戰?”

  程不識深吸一口氣:“不是沒這種可能,嶺南之事嚴助不就被蘇任擺了一道嗎?你我還是小心些!”

  “這有什麽可小心的,隻要真與匈奴開戰,讓他節製又有何妨?隻要他能勝了匈奴,別說節製老夫,就讓老夫替他牽馬都成!”

  程不識笑了笑:“你倒想的開,誒?你派去的人怎麽還沒回來”

  都尉一直在門口聽兩位太守說話,聽到這裏就不能再等了。連忙進來,給兩人行禮:“下臣見過二位太守。”

  程不識笑道:“正說著他他就回來了,還真巧,快說說你都打聽到了什麽?”

  都尉連忙道:“下臣已經打聽清楚,蘇任此來並不是要率兵打仗,據他說要在雁門關外建一座榷場,和匈奴人做生意。”

  “做生意?”

  都尉點點頭:“蘇任說,我大漢之所以目前和匈奴對戰中總是被匈奴帶著走,隻因我大漢缺馬,缺戰馬,匈奴人全都是騎兵,以步兵和騎兵戰本就吃虧,要和匈奴開戰我大漢就必須有一支騎兵,如此才可以戰勝匈奴,所以他開的這個榷場就是要為我大漢換取匈奴戰馬。”

  程不識吸了一口涼氣:“哎呀,此子眼光獨到呀!竟然一眼就切中要害,的確是個人物。”

  李廣嗬嗬一笑:“如此甚好,隻要他還清楚那就好辦。”

  都尉又道:“蘇任說,過幾日就來善無拜見太守,還說他和大公子是兄弟,太守自然就是他的長輩,理應拜見。”

  李廣大笑,對程不識道:“這小子還算懂禮,還別說老夫都有些喜歡他了。”

  程不識指著李廣:“人家說是你的子侄你看你就樂成這樣,既然他是來換馬的,你這位伯父能不能開口說一聲,弄來的馬匹先讓我們二人挑選?”

  “誒?”李廣眼睛一亮,哈哈哈大笑:“還是你有腦子,我就沒想到。”

  “呸,你沒想到就派人去找蘇任,這話我才不信!”

  “哈哈哈……”幾個人在演武場放聲大笑。

  蘇任回到客棧,章君悅連忙迎出來。他算是看出來了,眼前這個年輕人來頭不小,而且會在武州常住,若是能一直住在他家店中,對他無疑是一件好事。不但不用擔心有人來胡鬧,而且還能賺一筆。

  替蘇任端來淨麵水,章君悅滿臉笑容的詢問要不要吃飯。奔波一上午,蘇任的確有點餓,便點頭答應了。打發了章君悅,蘇任找來紙張將腦中記下來的雁門關一點點的畫出來。在蘇任看來,這座城關的確很好,可惜還是存在些問題,比如說甕城和棱堡就沒有,若匈奴人不計傷亡一味猛攻還是有可能攻破的,所以他準備以一個後世人的觀點去補一補缺漏。

  “邦邦邦。”敲門聲想起,蘇任沒有抬頭:“進來!”門吱呀一聲打開,蘇任還提著筆思考:“放在那裏吧,我一會就吃。”

  “先生!”一個甜糯糯的聲音突然從蘇任身後傳來:“阿父說都是肉食請先生趁熱吃,若放涼了對身體不好。”

  蘇任一回頭,送飯的竟然是章君悅的女兒,而且穿的很清涼。小姑娘一臉紅暈,絕色的容顏看一眼就讓人心中蕩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