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7章 風雲人物
作者:蕭玄武      更新:2020-03-23 06:42      字數:3576
  “北衙整風”,掀起了一股不小的風波。

  由於北衙禁軍的兵員來路大多是世家子弟與官宦人家,因此整風牽扯的方方麵麵非常之廣,朝堂之上關注此事的人占了大多數。針對北衙的三員大將程務挺、李謹行和薛紹,朝臣們當中有人擊節讚歎有人咬牙切齒,有人熱心助力有人冷眼旁觀,更多的是把持一個懷疑與觀望的態度——這三個根基淺薄的將軍,能撬得動來路複雜、盤根錯節的北衙禁軍嗎?!

  無論如何,薛紹等人的名字頻頻出現在朝臣相聚的各個場合,一時已成長安的風雲人物。

  大理寺經過了七天的調查取證,決定公開審理趙義節與陳三鬥一案。薛紹深信,主理此案的狄仁傑在這七天裏絕對沒有一刻是輕鬆的。這件案子就如同一顆燙手的山竽,大概也就隻有他狄仁傑敢接!

  開審之日,薛紹做為千騎中郎將受大理寺之邀,坐堂聽審。主審法官,當然就是大理寺丞狄仁傑。其實薛紹是自己主動要求前來的,這件事情因他而起,又怎能把燙手的山竽扔了出去就不管不問,那也太不負責、太不仗義了!

  薛紹去的時候做一身戎裝披掛,而且帶上了原來左奉宸衛的十名親隨。這些親隨現在已是穿五色袍騎六閑馬的千騎將官,雖然隻有十人但氣場威勢十足。陪著薛紹往公堂上一站,儼然就像是十尊金剛。旁人看在眼裏心中十分明了——薛紹這是給狄仁傑壯底氣、鎮場麵的來了!

  皇家禦率的人被司法部門來審,這種事情非常少見。審千騎,更是頭一遭。這件事情在長安引起了不小的轟動,有許多的長安百姓前來旁聽。其中不乏以往被千騎欺壓了的苦主,他們迫切想要知道大理寺能把這件案子審出一個什麽樣的結果來?新上任的千騎中郎將薛紹,究竟是在虛張聲勢的為自己謀求虛名,還是真心誠意的整治軍紀、為民請命?

  公堂開審之前,宮中突然來了一名宦官使者,是皇帝陛下特意派來旁聽的。他的出現讓現場的百姓發出了一片驚噓——看來這真是一件大案,連皇帝陛下都親自關注了!

  大理寺便在公堂之上置了兩席竹簾,薛紹與那名宦官使者一同登堂旁聽,但不得妄自出言叨擾司法審訊。很多的仕人百姓則是在公堂階沿之外圍觀旁聽,把整個公堂圍了個水泄不通。

  隨著鼓聲響起,被長安仕民譽為“神斷”的大理寺丞狄仁傑登場了。

  薛紹透過竹簾看著狄仁傑,不由得會心一笑,倔老頭兒還是那樣,微胖,沉穩,機鋒內斂不怒而威。

  仕人百姓們自發的拱手來拜狄仁傑,口稱“神斷狄公”,對他非常的尊敬。狄仁傑立於公堂之下拱手回了一禮,便歸回其位開始審理案件。

  案件本身,其實非常的簡單。趙義節與陳三鬥在軍隊裏犯的事,諸如攜妓入營、夜逾皇城這些都輪不到大理寺來審。狄仁傑要審的,是萬年縣縣衙移交來的民事案件,也就是這二人此前在長安犯下的欺男霸女、為害鄉鄰這一類事情。

  這樣的事情,哪怕是放在一名普通的百姓身上,都算不得什麽驚天之事。殺人放火這樣的案件,縣衙裏每年都要開審不少。但因為趙義節與陳三鬥是吃皇糧的千騎將士、是皇帝陛下的人,長安的仕人百姓才特別的關注。

  狄仁傑一番陳詞之後,人犯趙義節與陳三鬥被帶上了公堂。堂外的仕人百姓爭先恐後的踮起腳來觀望,這兩人身著囚衣被帶上公堂,雖然垂頭喪氣但是行走自如衣不帶血,看起來並未受過什麽大刑。

  審案的過程也沒有出現圍觀群眾期待中的那種一波三折與火花四濺,麵對大理寺擺出的確鑿證據和狄仁傑義正辭嚴的審訊,趙義節與陳三鬥對犯下的所有事情一並供認不諱。最後,狄仁傑當堂宣讀了二人涉案所犯的律法條文,並根據律法判處這兩人罰交一比贖銅抵償受害苦主,並且各判了千裏流放之刑!

  趙義節和陳三鬥估計是心裏有底,知道這場大黴是倒定了,所以在公堂之上一句廢話也沒有說。聽到宣判之後也都沒有喊冤,表現得挺老實。

  下判之後,堂外的百姓們拍手稱快,一同盛讚狄仁傑“神斷清明,為民做主”。

  狄仁傑下了堂外拜謝百姓之後,再問薛紹與宦官使者,可曾有何意見?

  趙義節與陳三鬥自然是早就知道薛紹在堂上旁聽,這時一同叫了起來。

  “薛將軍,人孰無過,你怎能對我二人下如此重手?”最先叫嚷的是陳三鬥,“都說法不責眾,如果我二人受此流放之刑,千騎當中至少有一半的人也該流放!——那又該是如何說法?”

  趙義節相對平靜,隻道:“薛將軍,我一時糊塗鑄下大錯,本該反躬自省無話可說。但我趙家戎武傳承一門忠烈,今日趙某隻求將軍看在我祖我父的麵上襄助一把,能將趙某流放到邊遠軍鎮充一小卒,就讓趙某戍邊殺敵、戴罪立功!”

  原本沒有半點波瀾的審案,因為兩名人犯的叫嚷突起風雲。堂外圍觀的百姓頓時議聲大作,都把注意力投到了簾後的薛紹身上。

  狄仁傑審時度勢,說道:“薛將軍,本官雖已下判,律法之外還有人情。為了平息眾議撫慰民心,你不妨出來現身說法,主持一番公道。”

  “好。”

  一聲落定,薛紹走了出來。

  明光甲,五色袍,腰上挎著千牛禦刀,十名親隨一同布列於身後,薛紹的亮相頓時把所有人的目光都吸引過來了。仕人百姓們開始議論紛紛——

  “這就是那一日和太平公主成婚的薛駙馬?……今日看來,判若兩人啊!”

  “好英武的郎君!”

  “且看他如何說法,能否讓我等心服口服!”

  堂中站著的兩個人犯,陳三鬥滿不服氣的斜睨著薛紹,趙義節則是雙眉緊鎖表情沉肅,眼神之中既有惱怒和悔恨又有充滿期待,頗為複雜。

  “陳三鬥,方才你說‘法不責眾’,此乃大謬!”薛紹剛一出口,全場瞬間寂靜,所有人都看向了他。

  陳三鬥滿不服氣的道:“那為何隻抓我二人,卻不見其他的千騎就案受審?你分明就是為了揚名立萬殺雞儆猴,為圖一己之私才逮了我們兩個做替死鬼!——我們不服!”

  “你會服的。”薛紹很平靜的說道,“數日前我去麵君,陛下曾經親口對我說過,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以前你們沒有就案受審,是因為沒有東窗事發。現在你二人被我抓了現行移交法辦,還有何狡辯?至於其他的犯案千騎,我今日當著狄公與在場的所有旁聽之人公開表態,我薛紹絕不偏袒、絕不姑息其中的任何一人!從今往後隻要是我千騎部眾,無論是觸犯了軍規仰或是違反了律法,一律公正法辦!”

  “好——”圍觀百姓們一起大聲叫好。

  “你也說了是從今往後!”陳三鬥倒也會扣字眼,大聲叫道,“那以前犯的事就不予追究了嗎?——我二人也是以前違反了律法,為何就要辦了我們?”

  在場好多人一起搖頭,都在心中無限鄙夷這個陳三鬥——簡直太小人、太不仗義了!是你自己倒黴撞到了刀口上,居然為了自己脫身卻不惜拉上所有的千騎袍澤一起下水!

  就連趙義節都看不過去了,低聲道:“陳兄,你我倒黴便了,又何必牽扯他人?”

  “你傻啊!”陳三鬥咬牙切齒的道,“憑什麽就隻有我們兩個倒黴?要麽大家一起受罰,要麽放了我們兩個!否則,何以服眾?”

  “小人住口!”薛紹沉喝一聲,陳三鬥駭了一彈慌忙住嘴,現場也再度安靜下來。

  薛紹對著狄仁傑拱手一拜,說道:“狄公,凡是牽涉到千騎犯案的卷宗,我已經請萬年縣衙移交給了大理寺。還請狄公勿辭辛勞盡快審理結清,也好給長安的百姓一個交待!”

  “此乃本官份內之事,定當竭盡全力!”狄仁傑拱手還禮。

  陳三鬥當場傻了眼,“薛紹,你瘋了!你居然把千騎所有的兄弟都給賣了!”

  “閉嘴!”薛紹怒喝一聲,“兄弟這樣的字眼,你不配掛在嘴上!”

  “你!……”陳三鬥的臉一下就漲紅了。

  薛紹冷笑了一聲,說道:“沒錯,以往千騎當中的確不乏有人在軍營之外犯事,給長安的父老鄉親帶來了很多的麻煩與危害。這雖然是薛某人上任之前發生的事情,但我仍要代表所有的千騎部眾,先給長安的父老鄉親賠罪認錯!——請,受薛紹一拜!”

  說著,薛紹就彎腰拱手對著堂外拜了下去。

  公道自在人心,圍觀的仕人百姓們頗知好歹,連忙回禮。

  “如大家所聽到的那樣,我已經主動將千騎犯案的所有案件卷宗移交給了大理寺交給了狄公。相信狄公不日就將審理出一個結果來。到時,無論是哪名千騎,無論是財產賠償還是死刑流放,必不姑息一人,一定會給所有的受害苦主與長安百姓們一個滿意的交待!”薛紹對滿堂的百姓說道,“此外,薛某今日放話在此。如果還有沒有報案的受害苦主,歡迎來向狄公報案,或是直接向我投訴,狄公與我一定會為他主持公道!——至於那些犯案的千騎,我深信他們都是敢作敢當、知錯就改的真漢子,絕對不是陳三鬥這樣的敗類小人!我薛紹統率的千騎當中,也絕對不會再出現第二個陳三鬥!”

  “好!!!”

  滿堂爆發出熱烈的歡呼之聲,百姓們激動不已大聲叫好。其中不乏有一些以往被千騎欺負了的苦主,當場痛哭失聲,爭著搶著要湧上前來當場拜謝薛紹與狄仁傑。

  群情激昂之下場麵一度混亂,幾乎失控!

  薛紹暗籲了一口氣,希望就從現在開始,千騎能以一個嶄新的麵目出現在百姓公眾的麵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