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
作者:庚新      更新:2021-07-05 07:12      字數:15753
  網 ,大唐不良人</a>最新章節!

  ??李淳風與李客師,都是朝中重臣,永遠也不可能說出那種大逆不道的話。

  ??隻有袁守誠會。

  ??空氣為之凝結。

  ??李客師白眉微皺,欲言又止。

  ??李淳風沉默下來,眸光凝視在蘇大為的臉上,似是想從這張臉上看出心意。

  ??蘇大為一向平靜的臉龐上,此時有了微妙的變化。

  ??他雖然在極力掩飾。

  ??但確實是在變化。

  ??這變化來自內心的各種念頭。

  ??改朝換代嗎?

  ??不是沒有想過啊。

  ??初來大唐時,他自然不敢如此想。

  ??剛開靈成為異人時,也沒有這樣的想法。

  ??那時隻是想抱緊武媚娘這條粗大腿,然後混個安逸生活,做點自己喜歡的事,賺點小錢,日子就這麽過下去。

  ??然而,樹欲靜而風不止。

  ??他自認自己若在後世,隻會湮沒在人群中。

  ??但是在這大唐,他在那個位置上,環境推著他不斷前進。

  ??要麽就是力挺武媚娘。

  ??要麽,就是被長孫無忌給弄死。

  ??能怎麽辦?

  ??隻有一步步往前走。

  ??征突厥。

  ??鎮百濟。

  ??滅了倭國。

  ??野心念頭,也就不可避免的有了。

  ??人總是一步步走到那個位置,才會有那種念頭。

  ??身在軍中,在大唐的體製內,他看到許多不理解的現象。

  ??也許對唐人來說,這是合理的。

  ??可他不是啊,他體內,畢竟還是一個來自後世的靈魂。

  ??他不明白,為何現在立了軍功,不但沒有封賞,反而會有打壓。

  ??為何戰死之人,家屬卻得不到救濟。

  ??太多為這個帝國流血流淚的人,並沒有得到應有的尊嚴。

  ??趙持滿,就因為他與長孫無忌有著親屬關係。

  ??被處死,還要暴屍示眾。

  ??王方翼,因為是王皇後的親族,就被發配西域。

  ??太多太多了。

  ??不是說,為眾人抱薪者,不可使其凍斃於風雪嗎?

  ??但他能說什麽?

  ??他是武媚娘的好阿弟。

  ??他本身就是這關係的受益者。

  ??當自己背後的靠山,從屠龍少年變成惡龍時。

  ??蘇大為真的迷茫了。

  ??甚至他自己,也感受到來自大唐皇帝李治,那若有若無的猜忌,提防。

  ??終於,在任熊津都督時,他有了一個大膽的想法。

  ??就拿,倭國練練手吧。

  ??這個後世華夏之敵。

  ??把它用後世教員的經驗,徹底改造。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形勢大好。

  ??不是小好,是大好。

  ??用打土豪分田地的辦法。

  ??蘇大為親手在倭島扶植了一批親唐派。

  ??並且以“不良人為組織,灌輸給那些投靠的武士、破落戶,以榮譽,以對大唐的忠誠,效死之心,給他們一個上升的階梯,機會。

  ??整個倭島,屬於倭王的舊貴族階層被徹底打破。

  ??新興的勢力在崛起。

  ??終成燎原之勢。

  ??成了,要成了啊。

  ??到了這一步,蘇大為也情不自禁的動了那個念頭。

  ??那個一開始偷偷想過,但又被壓製在心底的念頭。

  ??那就是……

  ??把這星星之火反哺大唐。

  ??會如可?

  ??這個想法太瘋狂了。

  ??卻也無比誘人。

  ??也就是在這個時候,來自大唐長安,皇帝李治的一旨調令。

  ??熊津都督蘇大為,即刻卸任,由劉仁軌接手防衛。

  ??能怎麽辦?

  ??那時的糾結,痛苦,誰人知道?

  ??眼看到希望,但又不得不放手。

  ??那時的他,根本沒有與李治扳腕子的可能。

  ??若敢提出反唐,鎮守百濟和倭島的大唐府兵,第一個會舉刀砍向他。

  ??沒辦法,太宗李世民留下的家底太厚了。

  ??大唐正統的觀念,太重了!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李治乃有為明君,怎可叛唐?

  ??那時動手,沒有任何可能。

  ??隻會連累所有人。

  ??包括遠在大唐的柳娘子、周二哥、高大虎、尉遲寶琳、程家、丹陽郡公……

  ??有太多人太多關係了。

  ??放棄吧!

  ??那一夜,無人知道,蘇大為是以怎樣的遺憾與失望,離開倭島。

  ??離開那個被他“改造過的地方。

  ??夢想,不重要。

  ??家人的平安,親友的平安最重要。

  ??大唐安定的大局,最重要。

  ??不可做那親者痛,仇者快的事。

  ??想改造大唐,甚至隻是變革一小部份,胎死腹中。

  ??但是結束了嗎?

  ??並沒有。

  ??回到大唐,蘇大為想以另一種方式,勸說李治。

  ??於是在朝堂之上,在滿朝宰相與李治當麵,蘇大為說出自己的想法。

  ??府兵製、馬政,至少為那些為帝國流過血的戰士們,爭一爭利益。

  ??應該有更好的辦法,更好的路。

  ??但是,失敗了。

  ??站在後世人眼光,每說出一句看法,便被當朝宰相無情的否定,被李治否定。

  ??帝國有帝國的利益。

  ??在帝國的利益麵前,有些個人的小利,無法兼顧。

  ??也是必須舍棄的。

  ??他無法反駁宰相們說的話。

  ??那種被宰相帶諷刺的抨擊,和鄙夷的目光,深深刺痛了內心。

  ??“你不就是個武夫嗎?

  ??“哪裏懂朝政?哪裏懂朝廷的大局?

  ??“退下吧。

  ??還有更多的話,更多的想法,不吐不快。

  ??然而,也沒有說的必要了。

  ??這條路走不通。

  ??那麽,再找其他的方法吧。

  ??用商業改造大唐?

  ??或許還有另一條路。

  ??情報係統。

  ??用都察寺,用情報,來糾偏,將大唐這輛快速前行的戰車,稍稍校正一下軌跡吧。

  ??至少,至少讓“大非川之敗,不再發生。

  ??讓大唐的盛世,國運,延綿得更久。

  ??讓華夏的百姓,再多享幾年太平吧。

  ??然後……

  ??都察寺寺卿一職被撤。

  ??嗬嗬,厲害啊。

  ??厲害啊我的陛下,聖人。

  ??當真是厲害。

  ??每一步,都走在前麵。

  ??蘇大為有時候也不得不感概。

  ??李治的眼光之毒辣。

  ??自己已經盡量低調了,盡量在隱忍了。

  ??但每一次,這位看起來笑眯眯的,一團和氣的,越來越胖的聖人,那雙眼睛,都能看透迷霧。

  ??看到自己前麵。

  ??把自己前麵的路給堵上。

  ??隨後就是征吐蕃。

  ??那時的蘇大為已經累了,也厭倦了。

  ??他真的想把一切都拋下,再不管這堆爛攤子。

  ??隻有在體製之內,才能親眼看清楚,這龐大的帝國,兵製、民政,是以如何驚人的速度走向疲憊與衰老。

  ??壟斷、兼並。

  ??軍功再無可賜之田。

  ??而那些高門貴人,隨隨便便都能占地千頃。

  ??甚至連那些沙門胡佛,都廣占良田。

  ??隻有大唐的百姓,無法從一次次戰爭勝利中,分到一點利益。

  ??變了啊,許多東西都變了啊。

  ??宰相,聖人,你們高高在上,看不見嗎?

  ??罷了。

  ??就當為了薛仁貴。

  ??為了大唐百姓,最後再出戰一次。

  ??吾師蘇定方病重。

  ??總不希望,他像曆史一樣,死在軍中吧?

  ??也不希望,仁貴經曆曆史上的大非川之敗吧。

  ??這些事,我替你們來扛。

  ??吐蕃,日後的雪域高原。

  ??果然是不好打啊!

  ??雖然早早準備了“紅景天,準備應對高原反應,但大軍費盡千辛萬苦,艱難跋涉,還是很難適應。

  ??一路上不知病倒多少。

  ??足足花了九個多月,才到達武威。

  ??這可怕的遙遠路途。

  ??然後……

  ??戰吧!

  ??一次次精心謀劃,一場場情報收集,一次次博弈,一個又一個硬骨頭啃下來。

  ??這次征戰,太不容易了。

  ??代價,也太慘重了。

  ??身邊的袍澤不知多少倒在征吐蕃的路上。

  ??許多軍中中下層將領,自己熟悉的麵孔都消失在這一役。

  ??連趙胡兒他們也……

  ??為此,阿史那道真差點真的就翻臉了啊。

  ??好不容易打破吐蕃。

  ??但是,該來的始終會來。

  ??蘇定方,還是在最後時刻,突然病亡。

  ??扶著老師的靈柩,蘇大為開始返回長安之路。

  ??可不曾想,入蜀之後,又接到朝廷的旨意。

  ??將他行軍總管一職撤去。

  ??令他入蜀中黃安縣為縣令。

  ??李治,果然還是那個李治。

  ??論帝王心術。

  ??李治從來沒輸過。

  ??怎麽辦?

  ??被撤熊津都督時沒反。

  ??被撤都察寺卿時沒反。

  ??總不能在眼下,這種局麵下反了吧。

  ??蘇大為變得無比順從。

  ??好像是被磨平了一切棱角。

  ??雷霆雨露皆是天恩?

  ??或許是吧。

  ??對著巴山楚雨,他內心對聶蘇,對柳娘子的思念。

  ??又有誰知?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不幹了。

  ??再也不幹了。

  ??蜀中治疫,是他為這個大唐,為聖人李治,也為武媚娘阿姊,做的最後一件事。

  ??在心裏,他已經決定,做完這件事,便要不顧一切,回家,回家。

  ??他累了。

  ??身累,心更累。

  ??大唐,是聖人之大唐。

  ??非蘇大為之大唐。

  ??他身為唐人,無意去推倒大唐,去做親者痛,胡人快的事。

  ??但他也真的累了。

  ??就到這裏吧。

  ??一次次帶著希望,一次次希望破滅。

  ??他終究意識到,想要改變這個時代,憑自己一人,永遠不可能。

  ??而大唐,也或許並不需要自己的改變。

  ??做皇帝?

  ??不是沒想過。

  ??但也隻是想想。

  ??那不是除掉一個李治就可以的。

  ??而是要從上到下,將所有的秩序、人,血洗一遍,重新整合,才有可能改變成自己的東西。

  ??那不光是殺人就能辦到的。

  ??而是要做深入的社會改革,權力重組。

  ??否則隻會無窮無盡的撕裂下去。

  ??要麽自己成為全大唐之敵。

  ??要麽自己一怒血洗朝廷。

  ??然後大唐各州分裂,軍閥權臣四起,群雄逐鹿。

  ??然後胡人再一次亂華。

  ??有意思嗎?

  ??若這麽做,今後數十年,自己就被綁在那張龍綺上,為這個帝國千千萬萬子民,耗盡每一滴心血。

  ??最重要的是,不會有人感激。

  ??所有人隻會在背後戳著他的脊梁喊:看,那個暴君,那個篡臣!大唐並無失德之處,聖人李治乃有為明君!他這個叛逆之臣。

  ??是的,那是一定會出現的。

  ??天下民心,天命還是在大唐啊。

  ??哪怕曆史上武則天另立武周朝,但武則天最後還是得還政於李唐。

  ??為何?

  ??天下這麽大的事,是一個人能幹完的嗎?

  ??真到哪一步,隻怕身邊兄弟,第一個會跳出來反對。

  ??與自己決裂。

  ??與其這樣。

  ??不如就維持現狀吧。

  ??他認命了。

  ??帶著防疫之法,帶著堆肥之法,回到長安。

  ??是他對大唐,最大的善意。

  ??也是他的仁心。

  ??做到這一步,立德立功都有了。

  ??也算不枉穿越到大唐,曆練這十八載吧。

  ??隻是,後麵的事,誰能想到呢?

  ??他的地位是超然了。

  ??權柄是更重了。

  ??聖人與武後也更倚重了。

  ??但是這一切,和小蘇比起來,又算得了什麽?

  ??所有這些紛亂的念頭,從模糊到清晰。

  ??直到心神回到眼前此刻。

  ??蘇大為向著麵前關切的李淳風、丹陽郡公李客師,還有袁守誠長聲歎息:“為大唐,我已做得夠多了,那種推倒一切重來的事,對我沒有意義。

  ??“洛陽之事……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蘇大為牽起一臉擔憂的聶蘇,握了握她柔軟的手指:“我就想帶著小蘇,重走一下當年走過的路,還望郡公成全。

  ??“成全?

  ??李客師抬頭,蒼老的眼中閃過一抹怒其不爭的怒意:“臭小子,我們三個老道已經黃土半埋脖子了,縱是我們成全,洛陽那位,他會成全嗎?

  ??眾人都知道他指的是誰。

  ??人和人是不一樣的。

  ??李客師與李淳風、袁守誠,三人都是道家宗師級高人。

  ??雖然年歲已大,但心性非常人可比。

  ??哪怕真的大限已到,都是以一種豁然達觀之態來麵對。

  ??並不會去畏懼生死。

  ??但是,李治不同。

  ??這十八年來,李治的為政手腕非常厲害。

  ??削平長孫無忌,收拾關隴和山東貴族。

  ??外平西突厥、百濟、高句麗、吐蕃、西域諸胡。

  ??內平高門貴姓,門閥士族。

  ??朝政雖然時有迭宕,但始終能安然渡過。

  ??四海平定,萬國來朝。

  ??天可汗之名,實至名歸。

  ??乃封禪泰山,稱天皇天後。

  ??但是,到了後期。

  ??特別是近一兩年。

  ??從移都洛陽之後。

  ??很明顯,李治有些不正常。

  ??甚至將朝政丟給武媚娘,自己在宮中覓地潛修。

  ??以圖續命。

  ??很明顯,李治感受到了死亡的逼近。

  ??他怕死。

  ??任何英明雄主,到了末年,都會有昏聵之舉。

  ??並非是他們不明白。

  ??而是人真的到大限將近之時,心態崩潰,心性大亂。

  ??到那個時候,整個天下,與我何加焉?

  ??如果我死了,這一切對我有何意義。

  ??人在不同的階段,認知是不同的。

  ??在擁有健康時,不會把時間當一回事。

  ??隻會不斷追求功名,追求功業。

  ??可一但失去健康。

  ??意識到時日無多時。

  ??觀念就會有翻天覆地的變化。

  ??再多的功業,哪怕是偉大帝國,和個人的生命比起來,也成了微不足道的小事。

  ??心態變了。

  ??如果聖人李治,還有十年二十年陽壽。

  ??那麽他有無數種手腕,可以不起波折的將蘇大為離開洛陽,這一惡性政治事件,平息下去。

  ??但是他沒有時間了。

  ??比起平息事態。

  ??如何更快的抓到蘇大為,逼問修煉之法,尋求延長壽命。

  ??這才是此刻李治最迫切的需要。

  ??也是最真實的人性。

  ??所以,李淳風三人縱然願意。

  ??但是洛陽的聖人,又如何肯成全蘇大為的任性?

  ??成全你阿彌,誰成全聖人?

  ??這位人間帝王,在拚盡一切努力,在無聲的呐喊:朕,想活下去!

  ??“聖人那邊……

  ??蘇大為斟酌著,緩緩道:“我相信他會明白孰重孰輕,縱然我有違聖意,他也不會動我的母親和好友。

  ??在蘇大為心裏,李治仍是那個李治。

  ??那個頭腦清醒,善於帝王權術的李治。

  ??可惜……

  ??那是你把聖人想得太完美了。

  ??聖人如今,已經不是從前那個聖人了。

  ??李淳風臉上流露出複雜的情緒。

  ??但是這一切,他終究沒法說出口。

  ??隻是跺跺了腳。

  ??“聖人等不起。

  ??等不起?

  ??是啊,李治真的時日無多了。

  ??李淳風看得出來。

  ??別人也看得出來。

  ??沙門那邊,要極力挽留李治的壽元。

  ??想抓住這根救命稻草。

  ??李治是崇佛的。

  ??曾為母獨狐皇後修大慈恩寺。

  ??若是新帝登基,誰能保證,佛門能繼續這種輝煌?

  ??對於垂死的帝王來說。

  ??時間與耐心,是這世上最大的奢侈品。

  ??“怎麽可能!

  ??蘇大為幾乎是不假思索的道:“聖人雖然一直身體欠佳,但有孫老仙翁為其調理,再活十幾年不成問題。

  ??曆史上,李治可是到683年才死。

  ??如今才是總章二年,足有十三年的時間。

  ??可以任由這帝王揮灑。

  ??雖然,這十幾年他的身體會越發不成。

  ??終日纏於病榻上,不得不將朝政交與武媚娘處理。

  ??“我們不爭論這個。

  ??李淳風擺擺手:“聖人詔令,你願不願回去?

  ??李客師在一旁,目光灼灼的看過來。

  ??袁守誠摸著葫蘆,灌了口酒,嘿嘿笑道:“依我算,當今聖人有一劫隻怕難過去,若是新皇登位,說不定阿彌你的日子會好過點。

  ??“袁道長,請慎言!

  ??李淳風向袁守誠怒視過來。

  ??一些話,他們這些做臣子的非但不該說,連想都不該去想。

  ??蘇大為沉默了。

  ??他意識到一個問題。

  ??曆史,真的是不可改的嗎?

  ??當然不是。

  ??自己的到來,已經改變了許多事。

  ??那為何李治就不可能提前駕崩?

  ??如果這位聖人真駕崩,對自己是福是禍?

  ??講道理,李治若真死了,理當太子李弘繼位。

  ??武後輔國。

  ??這個結果,也不壞。

  ??哪怕就是武媚娘當朝,真做那則天大帝。

  ??對自己也不會比現在的李治朝更糟。

  ??所以,問題在於眼下。

  ??若李治真快死了。

  ??很多行動,必然會加快,很容易失控。

  ??“郡公,你們……你們覺得,聖人還有多久?

  ??蘇大為向李淳風和李客師看去。

  ??離開洛陽前,自己也曾看過李治的麵相。

  ??不像是壽元將近的樣子。

  ??李客師瞪了瞪眼,下巴上的白胡子翹起來。

  ??那表情,是想罵又忍住。

  ??你讓做臣子的,如何去說這種問題。

  ??去討論皇帝什麽時候歸天?

  ??合適嗎?

  ??袁守誠在一旁抹著胡須上的酒水,冷笑道:“若他安心修煉道門功法,慢慢靜養,原本再活個十來年都容易。但最近聽聞他開始練密宗一門神通,叫什麽‘破瓦法’,說是能轉移神識。

  ??依老道推算,練這玩意,非得速死不可。

  ??轟隆!

  ??一道雷電劈過。

  ??袁守誠卻敏捷如猿,一閃身避開。

  ??乃是李客師與李淳風,忍無可忍,幾乎同時出手,要讓他閉嘴。

  ??被這一打斷,袁守誠自然說不下去。

  ??但來龍去脈,蘇大為也明白過來。

  ??原本想長生,結果弄成了速死……

  ??也真是令人無語的結局。

  ??他心中默默思索著,似乎在推演什麽。

  ??雖然不像是袁守誠和李淳風,學過六壬、紫微、周天推衍,但身為一品大能,法則之下,本就有一絲窺探天機的能力。

  ??“聖人……當還有一年時間。

  ??他緩緩踱步,沉吟道:“郡公,嶽丈、袁道長,能不能請你們幫我帶話給聖人,就說,我需要半年時間,給我半年時間,我定回洛陽,親自向他賠罪。

  ??停了一停,迎著李淳風等人古怪的目光,他繼續道:“到那時,我自有能讓聖人長生之術。

  ??嗯?

  ??三道淩厲的目光,一齊向他看來。

  ??李淳風、李客師與袁守誠,同時眼中精芒大盛。

  ??好家夥。

  ??你這是承認,自己擁有白玉京的秘密了?

  ??白玉京這事,三人早有耳聞,但是卻不敢相信這是真的。

  ??做為道門碩果僅存的宗師,他們比旁人更不信那些無羈之談。

  ??昔年大唐第一人,袁天罡,都沒能熬過大限。

  ??千古一帝太宗皇帝,也沒擋住死神的腳步。

  ??哪有什麽長生,哪有白玉京。

  ??但是,蘇大為的話,顯然不是信口開河。

  ??他們了解蘇大為的為人。

  ??從不做沒把握之事。

  ??若說有,那也隻有為聶蘇才會令他進退失踞。

  ??若真有白玉京……

  ??不動心,是假的。

  ??別說李治。

  ??天下誰不想長生?

  ??李淳風、袁守誠、李客師三人,壽元也快耗盡了啊。

  ??也不知還能活幾年。

  ??若阿彌真有長生之術……

  ??三個老道的心,隱隱有些活泛起來。

  ??袁守誠壓抑著激動,故意裝出平靜:“你小子莫非真知道白玉京?

  ??“這個問題我現在不想答。

  ??蘇大為目視三人道:“但請給我半年時間,半年之內,我必定回來,到那時,一切問題,自有我來承擔。

  ??“包括替聖人續命?

  ??“包括替聖人續命。

  ??蘇大為斬釘截鐵道。

  ??續命……

  ??那個可以商量。

  ??隻要有一個時間緩衝,待他把大事辦成。

  ??回到大唐。

  ??一品真仙駕臨神都。

  ??誰敢動他的親族兄弟?

  ??哪怕聖人也不能。

  ??到那時,李治是死是活,就全係於蘇大為一念之間了。

  ??唯一的問題是,李治不能死在他的手上。

  ??若沾了先帝之血。

  ??李弘和武媚娘那裏,將無法交代。

  ??最好的結果是李治駕崩,但卻與他無關。

  ??李弘繼位。

  ??由他與武後共同輔國。

  ??到那時,一切阻力不存在。

  ??甚至有可能,按蘇大為後世的理念,對大唐做出一定程度的改良與變革。

  ??當然,現在說那些還太遠了。

  ??當下,他需要的是時間。

  ??李治需要的也是時間。

  ??李淳風目光森然,盯在蘇大為身上:“阿彌,你是認真的嗎?

  ??“我從不說沒把握的話。

  ??李客師輕撫白須,緩緩道:“話我們可以帶給聖人,但若是……

  ??“若是聖人聽不進,也請三位幫我聯係武後,盡力替我斡旋,務必拖夠半年時間,等我回來。

  ??蘇大為正色道。

  ??“半年……

  ??袁守誠在一旁,吸了吸鼻子,一臉狐疑:“你為何一定要離開大唐半年?

  ??“這……

  ??蘇大為握著聶蘇的手,手指微微收緊:“我有不得已。

  ??“什麽樣的不得已?

  ??“這個問題我現在不想談。

  ??李淳風突然作色怒道:“你什麽都不說,就要離開大唐半年,將老母、師長、親友和兄弟們置於危險境地,不顧聖人顏麵,你到底想做甚?

  ??你什麽都不說,就把鍋都甩給我們,你要讓我們如何信你?

  ??李淳風狠狠一拂袖道:“若今日不說出一個令我信服的理由,老道隻怕這次無法幫忙。

  ??三名老道裏,袁守誠是遊離在朝廷之外的,閑雲野鶴。

  ??李客師遠離朝堂數十年了。

  ??李淳風是剛剛致仕,其子李諺又是新晉太史令。

  ??若無李淳風在其中說項,隻怕蘇大為想拖住李治半年,難比登天。

  ??“嶽丈,我真的有苦衷,不要逼我。

  ??蘇大為黝黑的麵上,雙眉微微皺起。

  ??這是極少在他臉上看到的情緒。

  ??說明他真的有些不高興了。

  ??李淳風看了一眼站在蘇大為身邊的聶蘇。

  ??聶蘇一臉擔心,一直注視著蘇大為,眼裏眉間,都隻有蘇大為一人的影子。

  ??仿佛這個世界,隻有他才是唯一令她牽掛的。

  ??李淳風心中一動,忽然道:“是因為小蘇嗎?

  ??隆隆~~

  ??天空風雲突變。

  ??陰雲滾滾,隱隱有雷霆電閃。

  ??天人感應。

  ??一品大能心中震怒,自然上達天聽。

  ??烏雲滾滾。

  ??袁守誠、李客師的目光,一齊看向蘇大為身邊聶蘇。

  ??聶蘇,到底出了何事?

  ??“阿爺,你說什麽?阿兄離開大唐,與我有關?聶蘇麵色一驚。

  ??“小蘇!

  ??蘇大為一拉聶蘇的手,一手撫住她的肩,聲音急促:“我願化身石橋,承受五百年風吹,五百年雨打……

  ??“阿兄,你怎麽……怎麽突然說這個!

  ??聶蘇白淨的臉頰上,立刻紅了。

  ??這是閨房裏的話。

  ??屬於兩人的小秘密,怎麽在此時,當著旁人說出來。

  ??就算小蘇不像普通女子,可終究有些小兒女的羞赧。

  ??“小蘇,你還記得上次阿兄和你講過,阿難與石橋的故事嗎?

  ??蘇大為聲音低沉,似有不可思議的魔力。

  ??聶蘇雙瞳放大,漸漸變得迷茫,失去焦距。

  ??終於,她身子一軟。

  ??蘇大為攬住妻子,托住她輕盈的腰肢,轉頭向李淳風和李客師、袁守誠道:“有些話,不方便讓小蘇聽到,你們問我理由,我現在就告訴你們理由,隻是……你們真的想聽嗎?

  ??小蘇啊,你可知,為兄和你說的那些故事,不隻是故事。

  ??我願如石橋一般,守護……

  ??轟隆隆~~

  ??烏雲壓城。

  ??電舞銀蛇。

  ??終於,沒能化為傾盆大雨。

  ??黑雲之下,浠浠瀝瀝的小雨,隨風飛舞,如煙似霧。

  ??雨霧中,李淳風、李客師,乃至袁守誠,三人仿佛化作了石像,站在河灘邊,久久不發一言。

  ??直到道袍被雨水沾濕。

  ??袁守誠率先醒悟過來,抹了一把臉上的雨水。

  ??好濕,好冷。

  ??冰冷的感覺,令他忽然打了個寒顫。

  ??“阿彌帶著聶蘇走了。

  ??“我知道。李淳風臉上露出苦笑。

  ??“他方才說的,是真的嗎?

  ??這個問題,李淳風沒有回答。

  ??李客師輕輕一甩雨杆,不知從哪裏找來一張鬥笠,戴在頭上,一聲長歎。

  ??“我認識阿彌十八載了,從未見過他如此心痛,他不會騙我的。

  ??“那聶蘇小娘子,真的,真的……

  ??真的什麽,袁守誠沒有說下去。

  ??仿佛有一雙看不見的手,扼住他的喉嚨。

  ??又像是接下來的話,太過驚世駭俗,以致於他不敢說出口。

  ??李淳風焦躁的來回踱步:“小蘇,小蘇……

  ??“阿彌既然說半年,定是有辦法,你也不要胡亂擔心。

  ??李客師背起魚簍道:“我們便按阿彌說的,回洛陽複命吧。

  ??“也隻有如此了……

  ??李淳風一甩衣袖,長歎一聲:“希望,一切順利。

  ??袁守誠抬起葫蘆搖了搖,似乎酒壺已空。

  ??他又抹了把臉上的雨水,向蘇大為消失的積石峽方向看去。

  ??眼中閃過一抹憂色。

  ??……

  ??積石峽。

  ??原本這裏做為一處天險,有少量吐穀渾軍駐守。

  ??在唐軍收複吐穀渾,滅了吐蕃之後。

  ??並沒有恢複吐穀渾王,而是納入安西都護府管轄。

  ??後來又分出安西都督,來管轄這塊新地。

  ??至於積石峽,也就有了少量唐軍,以此來扼守要道。

  ??人數不多。

  ??隻有二十餘人。

  ??但是在月前,原本平靜被打破。

  ??不知從哪來的一批唐軍,入駐此處,積極修膳關隘,設石堡。

  ??人數從原先的二十餘人,一下子擴充到數千人。

  ??整個積石峽從哨所的編製,擴至四個折衝府。

  ??可稱積石關。

  ??沒人知道這夥唐軍是從哪來的。

  ??到這積石峽又是為了什麽。

  ??一直到今日。

  ??從如煙似霧的雨水中,來了兩個人。

  ??原本負責瞭望敵情的唐兵,全身的懶散一瞬間不翼而飛,激動的指著來人大叫起來。

  ??令旗飛舞。

  ??整個積石關,一瞬間,從沉睡中驚醒。

  ??咚咚咚咚~~

  ??戰鼓隆隆。

  ??這是軍中之鼓。

  書屋小說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