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仁與嚴
作者:庚新      更新:2021-02-21 02:42      字數:3162
  四海皇風被,千年德水清;

  戎衣更不著,今日告功成。

  主聖開昌曆,臣忠奉大猷;

  君看偃革後,便是太平秋。

  ——《秦王破陣樂》

  隆隆的鼓聲,號角,餘音嫋嫋。

  整個山穀的廝殺聲,漸漸陷入沉寂。

  唐軍步卒十人一夥,五十人一隊,四麵散開,打掃戰場。

  吐穀渾人已經全部下了戰馬,跪伏在地上。

  蘇大為騎在龍子背上,手提馬槊,從這站在前排的一眾吐穀渾酋長麵前緩緩踱過。

  他的聲音冷靜,看在這些吐穀渾人眼裏,頗有一種不怒自威,喜怒不形於色之感。

  實際上,蘇大為的腦海中,早已超過了這夥吐穀渾人,想起了當年征西突厥之事。

  當年征西突厥,與此次作戰有相類之處。

  也是率領一支孤軍翻躍大山,唐軍也是人數不多。

  不過那次征召的胡人部族,戰力相當可觀。

  反觀此次,這些吐穀渾人,著實有些令人失望。

  之前已經知道,他們不堪大用,隻是沒想到會拉胯到這種程度。

  本來想用打們做仆從,替唐軍張張聲勢,打打順風仗,誰知這些吐穀渾人的頭領,連自己的部族也約束不住。

  就是追擊戰敗的吐蕃人這麽簡單的事,還被對手抓到機會,設了個埋伏,打了一次反擊。

  吐穀渾人裏,居然還生出叛亂,自相殘殺。

  蘇大為久久不語,這些吐穀渾人心中越發恐懼。

  以烏延達為首,十來位部落酋長一齊向蘇大為叩首乞求道:“總管,我等無能,有負總管所托,願領責罰。”

  蘇大為俯視著他們,目光越過這些酋長,看向他們身後。

  各部最精銳的那些騎士,都跪在空曠的山穀間,看上去黑鴉鴉的一片。

  還有更多人,在更遠的地方,接受唐軍的盤問,以及吐穀渾自己人的指認。

  將方才叛亂者,一一甄別出來。

  “總管。”

  崔器帳下副將崔弘,騎著戰馬,小心避過狼籍的戰場,到了近前,下馬行叉手禮道:“已經大致清點,死傷的吐穀渾人有三千四百餘人。”

  “吐蕃人呢?”

  “吐蕃人在這山穀裏,留下大約一千二百餘具屍身。”

  蘇大為點點頭,這個數字與他心中想的差不多。

  吐蕃人之前占著絕對優勢,阿史那道真被混亂的吐穀渾人所阻,未能形成有效殺傷。

  唐騎那邊折了近兩百騎,受傷的更多,現在完好能動的不足一半。

  這對唐軍重甲精騎來說,已經是十分嚴重的打擊。

  不過總的來說,還是做炮灰的吐穀渾人,死傷最為慘重。

  自相殘殺、踐踏,被唐騎和吐蕃人所殺。

  這再一次證明,做牆頭草,到了關鍵時刻,一定會被兩邊一齊收割。

  “吐蕃人傷了多少,有統計嗎?”

  蘇大為心中思索著,再次發問。

  “總管,阿史那將軍率騎與崔將軍一起去追擊,現在還沒有結果回報,所以……”

  “知道了。”

  蘇大為暗想,亡一千餘人,傷的人一般是亡者數倍,那麽吐蕃人受損的至少也有二三千人。

  除去輕傷,這支吐蕃人手裏,大概還有五六千可用的兵力。

  對唐軍的威脅已經大為減少。

  從這處雪穀出去,距離烏海吐蕃人的防線重鎮,隻有不到百裏距離。

  旦夕可至。

  真正的決戰應該是在烏海一線。

  吐穀渾人比自己想像得更拉胯,不堪使用。

  唐軍這幾次大戰,減員後,可用之兵也就一萬出頭。

  到時對上烏海的吐蕃大軍,有幾分勝算?

  “總管!”

  “總管呐~~”

  一片哀怨的哭號聲,終於將蘇大為的思緒拉回到眼前。

  他看了一眼哭喪著臉的吐穀渾人,目光在那些酋長中掃過。

  之前在軍帳中曾表現狗腿特質,親吻蘇大為足背的那位小酋長看了看蘇大為的臉色,壯起膽子膝行而前,伸手想要去捧蘇大為的腳:“總管,我是您忠誠的鷹犬,我是總管您的犬……”

  話音未落,龍子閃電般撅起一蹄。

  這一腳,險些踹到這名叫梅裏烏的酋長臉上。

  幸虧蘇大為及時一拉疆繩,令龍子偏了數分。

  碗口大的蹄子擦著梅裏烏的臉頰過去,發出可怕的呼嘯聲。

  空氣裏傳出一聲爆響。

  梅裏烏整個人都呆住了。

  保持著跪立捧腳的動作,臉頰上一陣火辣辣的,繼而是濕漉漉的。

  那是被疾風撕裂了臉龐,湧出來的血水。

  蘇大為看了他一眼,伸手從腰間袋子裏,抽出一塊幹淨的絲帕,扔在梅裏烏的臉上:“把臉擦了再說話。”

  “謝總管!謝總管!!”

  梅裏烏身子一震,臉被那絲帕罩住,腦子裏卻是一片眩暈,幸福得像是要暈過去。

  方才這數萬人求總管開恩,總管都不屑於看一眼。

  自己過來,總管不但與自己說話,還賜下一塊絲帕與我擦麵,這是多大的榮耀!

  梅裏烏傻嗬嗬的樂著,感覺自己這條命是保住了,用絲帕一角小心翼翼的在臉上擦拭,唯恐弄髒了主子賜下的手帕。

  蘇大為的目光抬起,掠過跪在麵前,惶惶不安的烏延達等部落。

  吐氣開聲:“我先前說過,今日隻誅吐蕃人,隻要吐穀渾人忠心待大唐,今天的誤會,可以不追究。”

  這句話出來,前排的吐穀渾酋長們最先反應過來,身子一震,抬頭時,眼中流露出喜出望外之色。

  雖然蘇大為方才在陣前曾說過此話。

  但說過,和做到,是兩碼事。

  現在得他親口再次複述,至少這些部落酋長們,感到自己的頭顱是安穩了,不必擔心見不到明天的太陽。

  乖乖,方才這位蘇總管,當真是神勇,凶惡。

  一人獨騎衝入吐蕃人的軍陣中,如入無人之境。

  那些唐騎跟著他都像是殺瘋了一樣。

  親眼見過蘇大為出手,看著吐蕃人如羊群般,被大唐天兵擊碎,心中更確定了緊抱唐人大腿的念頭。

  無數人在心中暗罵方才作亂的兩個部落,簡直不得好死。

  險些拖著大家一起陪葬。

  吐穀深人跪地的人叢中,傳來陣陣議論之聲,交頭接耳之聲。

  將方才蘇大為的話傳遞出去。

  這陣騷動還沒過去,蘇大為在馬上眼神微冷:“但是……不追究,不代表你們沒有犯錯,此次,叛亂的部族,男子全部斬殺,幼子與女,俱為官奴,你們可心服嗎?”

  這聲音傳出,烏延達等人心中一震,喉結蠕動了一下,忙舉手讚成:“總管仁慈,像這種叛徒,就依著我們草原人的規矩,也是要全部殺光的。”

  “好,再說爾等。”

  蘇大為接下來一句,再次把一眾部落酋長的心給提了起來。

  “按約定,諸位助我們征討吐蕃,待戰後,所有肥美的牧場,皆賜予對大唐有功的部落,但是……方才的亂子,我並沒有看到你們的作用,你們甚至在給大唐添亂!”

  蘇大為的聲音逐漸淩厲起來:“我說過,今天的事,不追究,我乃大唐將軍,言出必行,不過爾等須記住,你們的所做所為,我都看在眼裏。

  誰有功,誰有過,在本總管這裏,都有一本帳。

  待此戰結束,能不能分到牧場,分到怎樣的牧場,全要看爾等表現。

  我說的爾等可明白嗎?”

  “明白!”

  “明白!”

  “總管仁義!”

  “我等心服口服!”

  一眾部落酋長含淚叩首,有的甚至感動到涕淚橫流。

  不管他們是真的如此想,還是影帝,蘇大為的目地已經達到了。

  戰前不追究兵亂的責任,是為了分化,減少唐軍與吐蕃人作戰的阻撓。

  戰後必須兌現承諾,否則無以立信。

  有信,才能差動這些吐穀渾仆從。

  光有信,還不夠,還得敲打,得立威。

  蘇大為目光視往身側。

  崔弘與軍中折衝都尉、校尉官早有準備。

  一隊隊吐穀渾人被反綁著雙手,從吐穀渾人的隊列裏被唐軍拖了出來。

  他們被勒令向著東麵跪下。

  由唐軍中的武卒,處以斬刑。

  橫刀出鞘,落下。

  鬥大的頭顱滾落。

  血水奔流,轉瞬又被黑白色的大地給吸吮幹淨。

  好在著叛亂的部落人數並不算多。

  一共數百人。

  就當著三萬餘吐穀渾人,十餘位部落酋長的麵,全數斬首。

  寬恕他們,是仁。

  斬殺叛逆,是為嚴。

  沒有任何道理,比血腥手段,更有說服力。

  更令人記憶深刻。

  “首惡即已服誅,爾等起來吧,一會服從唐軍分配,仆從軍各部必須重新整編!”

  蘇大為盯著烏延達等人,和顏悅色道:“你們可有意見?”

  “沒有沒有!”

  “一切服從總管的軍令。”

  “我等願為總管效死力!”

  意見,哪有什麽見。

  這麽多人頭和屍體在麵前擺著呢。

  現在隻要蘇大為不是說立刻砍他們的腦袋,什麽都可以答應。

  之前各部落蘇大為的唐軍隻能稍微摻點沙子,但趁著此次機會,將其整編,之後,將完全處於唐軍的掌控下。

  剛剛處理完這件事,陡然聽到蹄聲大作。

  蘇大為詫異抬頭。

  他以為是阿史那道真他們回來了。

  一抬頭,卻是入穀的方向,一支大軍,正飛速趕來。

  馬上騎士俱是精鐵鎧甲,手持長槊。

  當先一麵大旗,一個唐字正迎風飛舞。

  唐軍軍旗?

  蘇大為的目光落在軍旗下方。

  一身明光鎧的薛仁貴一臉焦急,正大聲喝叱唐軍騎兵,加快速度。

  蘇大為臉色變了變,一把拉住一旁的崔弘道:“你快馬過去,問問薛仁貴,他怎麽帶人進穀來了?”

  方才明明安排騎兵守住穀口。

  出了什麽變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