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胡無人
作者:庚新      更新:2021-02-21 02:41      字數:3106
  帳內一時無聲。

  蘇大為也似在沉思著方才的那個問題。

  時移勢易,確實不可同日而語。

  西突厥的沙缽羅可汗,早前是向大唐臣服的,被太宗所冊封。

  後來太宗駕崩,沙缽羅趁機叛逃,在西域拉起西突厥可汗叛旗。

  大唐征叛臣,占著道義上的優勢。

  而且一個正日漸消沉,快要跌停板的突厥,與正冉冉上升的吐蕃帝國,顯然不是一回事。

  在天山南北,大唐的話,比突厥管用。

  大唐征召仆從,各胡人部落不敢不從。

  但此次在大非川南麓,故吐穀渾之地,以蘇大為為首的將領,都明顯感覺到,事情有些詭異。

  具體體現在,之前打下的牧場,那些吐穀渾人,對唐軍表露的敵意,甚至超過當年草原上的部落。

  這也意味著,此時的吐穀渾人,內心更傾向於向吐蕃靠攏。

  而將大唐視為侵略者。

  “之前吐穀渾王是怎麽回事?”

  郭待封剛才出去了一會,此刻掀簾進來,剛好聽到這一段,不由抱怨道“大唐如此優待,給他那麽多支持,還把公主嫁給他,居然連一個小小的吐穀渾都管不好。”

  阿史那道真點頭附和“沒錯,這吐穀渾王如此無能,壞了我大唐的事,也是死有餘辜。”

  蘇大為與安文生對視一眼。

  事情當然不是這麽簡單。

  吐穀渾自從被大唐征服後,曆代吐穀渾王都是大唐冊封,也就是大唐扶持的傀儡和代理人。

  如果和平無事還好,但隨著吐蕃的崛起,吐穀渾內,也有一派是吐蕃所扶持的,將大唐立的吐穀渾王,視為出賣本國利益的叛徒和二鬼子。

  蘇大為將案上的紙細心的卷成一個小紙卷,置入一個小指粗細的竹筒裏,撮唇吹了一聲長嘯。

  耳中聽得撲愣愣聲響,一隻雄鷹突然從外麵飛進來,落在蘇大為的手臂上。

  蘇大為一手托著鷹,一手從隨身布袋中,摸出肉條,細心的喂著鷹。

  這時才道“吐穀渾與吐蕃近,與大唐遠,他們生活的環境類似,更容易親近,相比之下,大唐像是一個無禮的客人,吐穀渾人更傾向吐蕃,也不奇怪。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也不能把鍋全扣在吐穀渾王頭上。”

  喂好了鷹,蘇大為將竹筒細心的綁在鷹腿上,摸了摸鷹首。

  這隻雄鷹向蘇大為點點頭,輕鳴一聲,從郭待封掀開的簾帳飛了出去,轉瞬不見。

  薛仁貴不知什麽時候醒了過來,看了看帳外,再看看蘇大為“放了飛鷹?”

  “嗯,這鷹還是當年,你征九姓鐵勒時,幫我弄到的那隻雛鷹,現在已經這麽大了。”

  蘇大為笑著說了一聲。

  多虧了有鷹傳遞消息,數百裏的距離旦夕可至,令他與蘇定方等處的聯係方便了許多。

  也更容易得到最新的情報。

  何況他手上所掌握的,遠不止一隻雄鷹這麽簡單。

  這種高效的傳遞情報方式,也不知吐蕃人會不會。

  普通的馴鷹,是令老鷹幫助捕捉獵物,聰明的鷹還可以指名敵人方向,在敵軍頭頂上盤旋。

  甚至可以通過老鷹飛舞的圈數,判斷大致敵人數量。

  蘇大為收回了心神,繼續道“吐穀渾這邊的情況,與當年征西突厥不同,這裏不是權力真空,而是吐穀渾人的領地,而吐穀渾人,自從吐穀渾王死後,已經倒向了吐蕃。

  我們此次行動,既要快,又要穩,遇到吐穀渾部落,如果反抗,當殺則殺。

  就算他們表示臣服,願意被大唐征為仆從,也要防著一手。

  不過這一步,就是我的工作了。

  此外,稍做停留,也是等後續其餘各支唐軍援兵過來。”

  郭待封看向蘇大為,欲言又言。

  一名折衝府都尉忍不住叉手道“總管,各路援軍,分頭行動,就不怕被吐蕃人以逸待勞,反而一股股吃掉嗎?”

  “是有這個可能,但我相信大總管會做妥善安排,我們在此地停留兩日,隻有兩日,兩日後必須離開。

  至於增援的人手,能否與我們匯合,那已非我所能預料。

  我們要做的,就是不斷吞並這片草源的吐穀渾人,哪怕再沒有任何大唐的援兵趕來,靠著這些仆從,也能打一場大仗。”

  蘇大為的話,語氣從容不迫,聲音裏,透著一股強大的自信。

  這種自信,是建立在過去一將次勝利的基礎上。

  “總管~!總管,出去查探的玄真子道長他們回來了!”

  親衛兵在帳外小聲道。

  “哦,請他過來敘話。”

  “喏。”

  蘇大為左右看了一眼“沒有別的問題,那就按此行事吧,明日各自行動,不必報我知道,晚間再來此匯聚消息,盤點成果。”

  “喏。”

  郭待封,阿史那道真,三名折衝府都尉和薛仁貴,同時叉手應命。

  ……

  雄鷹飛過帳前,在月色下,劃出一個細小的黑點。

  悉多於歎了口氣。

  他摸了摸懷裏的麵具,目光轉到桌案上。

  一個小小的竹筒。

  那是方才,那隻鷹留下的。

  他猶豫著伸出手,快要碰到時,卻猛地縮了回來。

  好似這支竹筒燙到了他的手。

  捧著手掌,他好像看到自己的手掌在流血。

  不,那不是手上的血,而是心裏的一道血口。

  這次的慘敗,對他的心裏,是一次極大的衝擊。

  那種挫敗感,那種無力感。

  明明占盡了優勢,為什麽會輸?

  怎麽會輸?

  直到現在,他也沒有完全想明白。

  是唐軍主將高明?

  不,那場仗打下來,唐軍並沒有展現太多的謀略,完全是硬碰硬,直接正麵強攻。

  唯一的意外,就是又來了一夥唐軍援兵。

  對,失敗早在與大唐那支騎兵作戰時便種下了。

  以一萬對一千,居然沒能短時間吃掉對方。

  足足拖延了兩個時辰。

  雖然最後將那支重甲唐騎包圍住,但戰機已失。

  想到這裏,內心的沮喪感再一次湧上來。

  他回憶起自己過去的一場場戰役。

  打天竺時,從沒遇到過這麽硬的對手。

  天竺人,好對付。

  因為吐蕃人比他們更硬,更勇猛。

  吐蕃騎兵居高臨下,從喜瑪拉雅山脈的豁口一衝而下,一鼓作氣。

  天竺人撐不了多久,軍陣便支離破碎,紛紛跪地求饒。

  那真是個奇妙的民族,似乎對於投降這件事,他們極有經驗和天賦。

  做起來渾然天成,一點也沒有扭捏。

  那種勝利的滋味,令天竺五部國主跪下臣服的滋味,是如此的美妙。

  以致於悉多於以為,吐蕃騎兵天下無敵。

  直到此次遇到唐軍。

  吐蕃騎硬,唐騎更硬。

  吐蕃騎勇猛,唐騎更勇猛十倍。

  論驍勇善戰,唐軍對吐蕃人呈現碾壓式的優勢。

  如果雙方人數一樣,那結果就毫無懸念。

  悉多於苦笑一聲,終於肯麵對自己的內心,承認大唐的鐵騎,比吐蕃人更勝一籌。

  自己過去打了太多順風仗,還從未遇到過像唐軍這樣的敵人。

  比任何敵人都要勇猛、頑強,都更有韌性。

  “我們能贏嗎?二兄。”

  他不禁在心裏,向著遠方的論欽陵暗自發問。

  沒有答案。

  當然沒有答案。

  他現在已經遠離了戰場,找到吐蕃在吐穀渾設下的兵站,征召了附近的吐穀渾仆從軍,暫做休整。

  身邊已經沒有熟悉的親衛和副將。

  這一仗,他把自己能輸的家底都輸光了。

  他不知自己還怎麽有臉去麵對二兄論欽陵。

  猶豫再三,他終於再一次抬頭,盯著桌上的竹筒。

  總要麵對的。

  悉多於深吸了一口氣,緩緩伸手,終於將竹筒一把攥在手心裏。

  又是一陣沉默後,他打開竹筒,取出裏麵的字條,對著燈光,細看。

  燈光下,悉多於的神情忽然變得奇怪。

  時而震怒,時而驚歎,時而深思。

  最後,化作一種堅定。

  字條被他攥在手心裏,許久之後,他將字條塞進嘴裏,狠狠咀嚼著。

  隨著喉頭蠕動了幾下。

  字條徹底消失。

  ……

  玄真子向坐在篝火旁的蘇大為,執道門禮。

  蘇大為向他看過來。

  這名葉法善的高徒,看上去年紀不太老,中年人,兩鬢卻已經斑白。

  看麵相,是個老成持重的人。

  但是他的眼睛裏,又有著年青人的一抹惶恐,仿佛驚魂未定。

  “道長辛苦了。”

  “為總管效力,不敢說辛苦。”

  玄真子在蘇大為的示意下,在篝火前盤坐下來。

  這個動作縮近了雙方的距離,令兩人得以像朋友一樣對坐談話。

  篝火跳動,溫暖而明亮。

  這令玄真子臉上的寒意也被驅散幾分,先前因大戰和驚慌而造成的肌肉僵硬,也漸漸緩和下來。

  “道長。”

  這麽近的距離,蘇大為仿佛能感受到對方內心的不安與躁動。

  他放輕了聲音,用盡可能柔和的聲音道“你現在感覺怎麽樣?”

  “我?很好。”

  玄真子下意識說了一句,方才反應過來,向蘇大為歉意的鞠躬“對不住總管,沒能把一起去的士卒安然帶回來。”

  “我知道,沒關係,你盡力了。”

  蘇大為擺擺手,示意他不用自責“先前你們過去,究竟發生了什麽事?”

  “總管,您的士卒沒說嗎?”

  “隻回來兩個人,一個重傷現在昏迷未醒,一個滿嘴胡話,現在無法詢問。”

  “是了。”

  玄真子臉上露出羞愧之色“此事,皆怪貧道,實在是大意了,沒想到那個洞穴中……”

  “什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