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章 庚申
作者:庚新      更新:2020-09-26 02:06      字數:3462
  短短十日內,唐軍鐵蹄踏遍整個天草。

  天草全境,共六縣三十七村落,盡數落於唐軍之手。

  並且蘇大為還招攬了一批願意為大唐效力的“倭奸”手下。

  以新右三郎為首,共計大小倭人將領三十一人。

  皆為過去的地方貴族和武士。

  並且唐軍招攬的準入標準還比較高,必須要求懂得唐語的。

  語言不通,一概不用。

  不交投名狀的一概不用。

  看起來雖然征收了不少,但實際上反抗唐軍的更多。

  可惜在婁師德和王孝傑、黑齒常之一幫優秀將領的指揮下,在新右三郎以及田下久治等一大批倭人帶路黨的帶路下,天草全境也隻撐了數日。

  跪得無比幹脆。

  根本沒什麽像樣的抵抗。

  跟唐軍比起來,倭人的地方武裝,簡直就像是業餘盜匪一樣,士氣和組織不值一提。

  在唐軍騎兵的衝擊下,唯一的動作就是跪下,屁股高高撅起,乞求來自大唐的武士老爺饒命。

  蘇大為的行動十分迅速。

  在平定天草五日之後,在留下新右三郎守住地方後,將本地倭人精壯抽調三千人,隨唐軍繼續向肥後進發。

  而天草本地,皆是投靠唐軍的二鬼子來駐守,唐軍一個不留。

  這個舉動十分大膽。

  但是自蘇大為以下,唐軍並不擔心後路。

  甚至就連安文生和婁師德,這兩個最精細的人,此次都沒有提出異意。

  因為很簡單,蘇大為拋出了一個堪稱大唐版“絕戶計”。

  除了投靠大唐,並且交出“投名狀”的新右三郎等人。

  原本天草六縣,所有地主、貴族及地方的武士階層,盡數抄家。

  五天的時間裏,唐軍四處出擊,最大的時間就是將這些地方貴族一一抄家,讓原本村裏裏的百姓參加由唐軍發起,由新右三郎主持的“公審大會”。

  讓底層農戶和百姓,曆數這些貴族老爺的罪過。

  有道是樹大有枯枝。

  這些倭國所謂的貴族,其實也不過是唐朝縣治下的地方階層。

  但是對倭國農夫來說,已經是了不起的大人物。

  開始這些被欺壓慣了的農戶還不敢出聲。

  直到蘇大為提前安排的暖場托兒開始出聲,有了帶頭的,漸次就有響應,直到最後,群情洶湧。

  最後這些地主皆是被倭人鄉民一湧而上,亂拳打死。

  混亂中也不知是誰下的手。

  就算偶有良善的地主,這百年下來,家族裏混帳也不少,欺男霸女,欺負農戶的事也沒少幹。

  這一下,洶湧的地方百姓皆把往日頭頂的貴族老爺給手撕了,大家皆是共犯。

  等冷靜下來,不少人心裏後怕,卻又無計可施。

  接下來,唐軍又將這些地主抄沒的家族分做數份。

  唐軍自然是獨占一份,主要是糧草和騾馬等物。

  其餘金銀除去少量的,大部份分給投靠的倭奸,如新右三郎、田下久治等人。

  蘇大為說得明白,現在是在戰時,帶多了累贅,再說打下整個倭島,金山銀山取之不盡。

  眼下對軍中最重要的乃是糧草。

  金銀和田地,隻是暫寄於那些倭人手裏。

  這番話,令唐軍上下眼珠子都紅了。

  這些年,府兵製越發糜爛。

  打勝了戰的賞賜不如太宗朝遠矣。

  如今跟著蘇大為征倭,可是實實在在的看到好處了。

  眼下輕鬆取下六縣之地,就有糧草和金銀若幹,若是地盤再大些,取土地財帛女子,如探囊取物一般。

  唐軍上下,受此激勵,士氣無不高漲。

  而新右三郎等人,也是一個個跪下磕頭,差點沒把頭給磕爛了。

  他們雖然是地方武士,也有著地主的名頭,可憐倭國本就貧瘠,這輩子也沒享過什麽福。

  這投靠唐軍才十來天,光是抄家抄沒的金銀,已經比他們幾輩子見過的錢都多。

  而且唐軍大老爺,主公蘇都督,居然把大量金銀和田地都賞給自己投靠之人。

  這簡直是天大的恩情!

  新右三郎這批“倭奸”和二鬼子,對唐軍的擁護簡直達到一個不可思議的地步。

  若不是蘇大為命他們守住天草,恨不得追隨唐軍而去,為蘇都督效死命。

  除了賞賜這些投靠倭奸的,還有不少帶不走的田產,蘇大為則是重新挑選村頭,讓地方上德高望眾之人擔當,重新分配田地,把大量抄沒上來的無主田產,重新分配。

  這一手說白了就是打破原來的既得利益者,將集中了社會九成財富的階層打碎,把資源重新分配。

  整個天草原來的泥腿子和農戶,人人都是既得利益者。

  現在別說倭王派人來收天草,就算唐軍想走,這些地方農戶也是萬千個不舍。

  開玩笑,一身財富都是大唐老爺賜下的。

  若是大唐老爺不在,誰來保護大家的田產?

  你問我擁不擁護大唐蘇都督?

  擁護,那自然是一百個擁護!

  哪怕是倭王的人來了,大家也要上去手撕了他。

  斷人財路,如殺人父母。

  反過來說,唐軍賜下如此多的財富,就是當地百姓的再生父母。

  經此次公審和分田,天草六縣迅速改旗易幟,歸入大唐蘇都督治下。

  就算偶有幾個喊出恢複倭王統治,也被群起而攻之,轉眼打成肉泥了。

  五日之內,天草上下煥然一新。

  上帝造世界用七日,但蘇大為此次翻雲覆雨不過五日。

  他身邊安文生和黑齒常之看到蘇大為一係列眼花繚亂的操作,驚得舌頭都差點掉出來。

  說來簡單,不過是抄沒和公審,重新分田地。

  但這其中也有大量的細節和工作要做。

  如何將每戶反對者盡數抓捕,如何收集罪證,如何確定哪些是需要打倒的,哪些是可以拉攏的,哪些是沒有拉攏價值的。

  哪些地方百姓可以組織起來。

  六縣不過數萬人,唐軍一直抽調三千,就算這六縣皆反,也鬧不出大的動靜來。

  如何確保新右三郎等人的忠心,如何重新分配權力,令忠於大唐的人,牢牢扼住要害位置。

  這一切,都需要大量的情報支撐。

  但蘇大為隻用了五日,所有流程都走完,民心盡附。

  驚訝歸驚訝,但回頭仔細一想,也可以想明白,蘇大為這招是良藥,足以打破地方症結,將一切資源和人力盡快收歸大唐。

  可這種激烈的手段,也隻能在倭國這種遠離權力中央的化外之地。

  似這種打土豪分田地的作法,別說在大唐推行,就算是在百濟、高句麗,都不可能施行下去。

  那裏有太多雙眼睛盯著。

  太過於敏感。

  安文生每思及此事,不由暗叫可惜。

  他從沒想過,蘇大為還有如此施政手腕。

  打破一個階層,重塑一個階層,的確是針對地方的良藥。

  隻可惜,大唐如今自皇帝陛下,人人都是利益既得者,是不可能允許任何人,在資源分配上麵動手的。

  誰想改革,必將死無葬身之地。

  隻是可惜了,那批為大唐出生入死,拋頭顱灑熱血的大好男兒。

  府兵製的糜爛其實自太宗朝末期已經開始顯現。

  現在在李治朝,則擴散得越發迅速。

  從征西突厥起,到征高句麗,征百濟。

  雖然在外人看來,大唐依舊是武德充沛,戰無不勝。

  但隻有身在軍中的將領才知道,唐軍兵卒的素質下降有多厲害。

  若是能以蘇大為的法子去改革府兵,投軍就能得重利,得到無上榮耀,底層能成為新貴。

  參加府兵就等於有了上升通道。

  那府兵製一定能重新煥發光輝。

  可惜……

  改不得。

  不過還好,至少在這倭國,可以盡情施為。

  安文生和婁師德等人,也十分期待看到蘇大為將這種革命的火種隨著唐軍一起傳播出去。

  這倭島最終會變成什麽樣子。

  唐軍留下改革後的天草,放心大膽的繼續向肥前、肥後進軍。

  而隨著唐軍的進取,一個個村縣都落入唐軍手裏。

  唐軍到一地,就改革一地。

  令最底層的農戶翻身,再從中抽取精壯,加入大唐協從軍。

  一個月後,肥前肥後,皆落入唐軍之手。

  九州震動。

  相較於唐軍的入侵,更可怕的是唐軍帶來的這種變革。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九州各地都聽說了唐軍的事,上層的貴族老爺們惶惶不可終日。

  而底層的農戶佃農們,一個個眼珠子都紅了,都饞哭了,暗中祈禱唐軍快點打過來,好讓底層窮鬼也能翻身過幾天好日子。

  唐軍帶來的鼎革之火,隨著蘇大為中授意都察寺探員,以極為可怕的速度,迅速傳向倭國列島。

  此次鼎革,無異於天翻地覆

  史稱,庚申革命。

  “混帳!他怎麽敢,那些唐人,那個大唐的熊津都督,怎麽敢如此做!”

  築紫。

  倭王的宮殿中,高市倭王聽到跪在階下的大臣的稟報,尖叫著,將手邊上好的茶器,揮在地上,摔得粉碎。

  因為唐軍入侵的消息,倭國內的王族意外的停止了內鬥。

  轉而將目光投向了唐軍。

  並且迅速調集軍力和資源,準備捍衛自己的權力。

  一方麵調集各地領主、貴族武士,迅速提兵勤王,一邊通知鵜戶神宮,請求神道出手,幫助守衛倭王傳承。

  就在這個時候,地方上關於唐軍改革的詳細情報匯報上來。

  高市隻看了一眼,就差點暈過去。

  這是……

  斷了王族統治之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