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戰後
作者:庚新      更新:2020-09-09 02:08      字數:3581
  泗沘城攻防戰,伴著落日徐徐落幕。

  是役,唐軍大勝。

  粗略估算,百濟叛軍被唐軍斬首盈萬。

  至於死在泗沘城下的百濟流民則難以計數。

  滿山遍野逃跑的都是饑民及叛軍。

  用句後世俗語形容,就算跑的是幾萬頭豬,一時半會都抓不完。

  蘇大為與阿史那道真、蘇慶節、婁師德等人合兵一處,又乘勝追擊叛軍三十餘裏。

  最後因為天色太暗,不得不收兵回城。

  “勝了!”

  “是啊,勝了!”

  泗沘城頭,薛紹義心有餘悸的點點頭:“多虧代都督神兵天降,帶著援軍及時趕到,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說完,卻不見劉仁願回答。

  回頭看去,隻見劉仁願按刀而立,雙眸微闔。

  他站在那裏,悄無聲息,如同一尊毫無生機的石像。

  薛紹義心中劇震。

  顫抖著伸手去一試,卻發現劉仁願鼻下微有熱氣。

  竟然是站著失去了意識。

  薛紹義一顆懸起來的心,這才落地。

  “醫生,快傳醫生來!”

  昨夜劉仁願遭到刺客刺殺,後腰中了一刀。

  其後在上午的守城戰時,身上又被刀劍所傷,被創十餘處。

  他能堅持到現在,已是一個奇跡。

  連唐軍在泗沘城的副總管,都重傷若此,可以想像到這一戰的凶險和慘烈。

  薛紹義勉力安排下城頭防務,又命人將劉仁願抬下去救治。

  等精神鬆懈下來,才覺得全身劇痛,各處創口一齊迸血。

  再也堅持不住,直挺挺的摔倒在城頭上。

  “都尉!薛都尉!”

  此戰唐軍雖是大勝。

  但自身損失也不小。

  首先是副總管劉仁願重傷,短時間內,必須臥床休養,無法視事。

  至於劉仁願之下的將領,如薛紹義、衛滿夫等人,雖然輕重不同,但卻人人帶傷。

  留守泗沘城的共有七千餘唐軍。

  除去劉仁願手下五千人,還有阿史那道真、崔器、蘇慶節等三個折衝府的兵力,共計兩千四百餘人。

  這一戰下來,阿史那道真部受損較小,隻傷亡數十人。

  蘇慶節因為衝陣,折損略大,折了一百多人。

  最慘的是崔器的部下,八百勇猛之士,因為在城門與叛軍爭奪,用肉身頂在第一線。

  戰中被敵人殺死、累死的有百餘人。

  之後守住城下,追擊饑民和壓迫叛軍陣線,又傷亡了近百人。

  戰後,倒地不起,因脫力而累死的,還有七人。

  是蘇大為部受損最嚴重的一支。

  熊津都督府這三個折衝府的兵力,攏共傷亡六百餘人,六百人裏,戰死三百七十二人。

  這個戰損,令蘇慶節等將肉痛不已。

  是唐軍自從入百濟以來,少有的折損。

  但跟劉仁願手裏五個折衝府的兵力,蘇大為這邊的損失又不算什麽。

  光是守城一戰,劉仁願麾下就傷亡了兩個折衝府的兵力,近乎兩千人短時間內無法再戰。

  其中戰死超過六百餘人。

  輕重傷一千餘人。

  最嚴重的損失,是出現在叛軍出動弩弓之後。

  此次若不是有高句麗人的車弩壓製,唐軍哪怕麵對數倍於己的叛軍,城牆會穩如泰山。

  甚至有足夠的信心可以以少打多,靠鐵騎摧毀叛軍的陣形和指揮。

  隻能說,此次叛軍的動作,實在出乎了劉仁願的意料。

  剛剛開春,寒潮未退。

  叛軍不顧流民百姓的死傷,選在這個時候動手,令守城的唐軍措手不及。

  當然,最重要的原因其實是蘇定方把主力帶走,留守百濟全境唐軍僅有一萬餘人。

  這麽點人,別說守全境,就是守住泗沘城都十分困難。

  其中還因為缺糧,被蘇大為帶走兩千多人去劫高句麗的買召忽城。

  缺兵、少糧,缺乏裝備,缺乏心理準備。

  能在近十萬叛軍的攻勢下,最後將斬殺萬人,將敵人的大軍擊潰。

  此戰縱有缺憾,仍瑕不掩瑜。

  劉仁願在戰前的布置有些欠妥,屬於有過。

  但擊退了敵人,功過相抵,應該不會受到太大的責罰。

  鯨油燈的光芒照亮了房間。

  濃濃的藥香,在房間裏飄浮著。

  那是一種介於酸和香腥的氣息。

  有童子在一旁蹲著守著爐火,替大唐嵎山道副總管劉仁願熬著草藥。

  蘇大為抱著頭盔,一身疲憊的走進房裏。

  站在門口的聶蘇向他脆生生的喊了一聲:“阿兄。”

  蘇大為伸手撫摸聶蘇的鬢發:“我聽道真說了,這一戰你表現很勇敢,如果不是你及時出手,後果不堪設想。”

  “阿兄交代要守住泗沘,小蘇自然會全力以赴。”

  聶蘇仰起臉,兩眼彎成月牙兒,那副模樣,簡直就和黑三郎有些神似,隻差背後生個尾巴。

  臉上的神色,分明是在說:快誇我,快多誇誇人家。

  蘇大為不由失笑,伸手在她鼻頭輕輕一刮:“你先去歇息吧,明天還有事想你幫我。”

  “噢。”

  聶蘇有些失望的低下頭,牽了牽衣角:“阿兄有何事?”

  “這個,明天再和你說,我先去看望一下副總管。”

  “嗯。”

  聶蘇欲言又言,最後還是乖乖點頭,目送蘇大為走進房裏。

  守在劉仁願府前的,還有無數崗哨和暗衛,不過最大的守護力量,還是聶蘇這個異人。

  如今蘇大為來了,自然可以放聶蘇前去休息。

  劉仁願是如今泗沘城,除了蘇大為這個熊津都督府代都督外,唐軍最高將領。

  若是副總管卒於軍中,那此次唐軍縱然勝了,也算是失敗。

  蘇大為走進房裏,首先看到劉仁願躺在床上,雙目緊閉。

  他那把大胡子露在外麵甚是醒目。

  胡子上粘了一塊塊的,大概是灌草藥的時候沾到了。

  不過此時千頭萬緒,許多事,也隻能從簡了。

  除了劉仁願、煮藥的藥童,在房裏還有一名醫生,以及唐軍中的阿史那道真、薛紹義,以及蘇慶節。

  這三人,默默坐在房內,神色各異。

  蘇大為走進來,三人的目光一齊投在他的身上。

  微微點頭,大家算是打過招呼。

  薛紹義掙紮著站起來,想要叉手行禮,又被蘇大為按下去。

  “副總管還沒醒,泗沘城內的防務暫時以為我主。”

  蘇大為走到空出的主位上,將自己的頭盔輕輕放在桌上,然後坐下,左右看了看:“先來總結一下此戰得失。”

  這是一次小型的戰後會議。

  照理來說,應該是由劉仁願和蘇大為共同主持。

  但劉仁願還在昏迷中,隻能由蘇大為主持。

  另外,其餘各將還各有軍務在身。

  也隻能從各方勢力中,抽調軍將,做為代表。

  泗沘城內,現在除去金仁泰王子的新羅兵,唐軍這裏,主要以蘇大為和劉仁願這兩派為主。

  兩派其實又共同屬於蘇定方在軍中的人脈,所以相處還算融洽。

  叫上薛紹義,是以他代表劉仁願這方,來聽取情報,做為參與。

  免得讓有心人覺得蘇大為想趁劉仁願傷重將其架空。

  “這一戰,諸位有什麽想說的嗎?”

  蘇大為目光從阿史那道真、蘇慶節和薛紹義身上掃過。

  在座的眾人都有多重身份。

  阿史那道真既是蘇大為的屬下和好友,本身又代表著投入大唐的外籍蕃將。

  蘇慶節是大唐軍神蘇定方的兒子。

  同時還是蘇大為的知交好友。

  薛紹義是劉仁願麾下心腹愛將。

  同時又是河東薛氏子弟。

  不同於沒落的薛仁貴那一枝。

  薛紹義這枝,依舊風光無限,代表著唐朝中的舊貴族。

  沉默了片刻後,蘇慶節抬頭看向蘇大為:“阿彌,先說說你那一路人的斬獲吧。”

  蘇大為既然回來,而且還帶上了新羅人的援軍,那麽劫糧之事應該做得不錯,甚至其中還發生了一些極精彩的故事。

  蘇慶節想先聽聽蘇大為這邊發生了什麽。

  蘇大為目光在眾人臉上一掠,又看了一眼躺在床上昏睡的劉仁願,點點頭道:“我帶著兩千人,趁敵不備,攻破買召忽,盡獲其輜重。

  並且將城中一萬高句麗軍控製住。

  在高句麗援軍趕到前,我率軍搬空了買召忽的糧草,乘上劉仁軌接應的船離開。”

  “對了,之前戰陣上那些高句麗人是?”

  “哦,那是高句麗援軍入買召忽城後,被我埋伏下的細作放了一把火,後來趁亂我們抓了幾個人。”

  蘇大為說得輕鬆,但是蘇慶節、阿史那道真和薛紹義等人,卻無不悚然動容。

  高句麗人,可不好對付。

  從隋末,到唐初。

  連太宗都沒啃下這塊硬骨頭。

  蘇大為憑著兩千人,攻下買召忽城,盡取其糧資。

  又俘虜上萬高句麗軍,還一把火燒了高句麗的援軍。

  這仗打得,也太漂亮了吧!

  蘇慶節強忍住想要追問細節的衝動,要是攤開來講其中用兵之道,不知要聊到什麽時候了,他撿最關心的問。

  “糧草有多少?”

  “足夠兩萬大軍,三月之需。”

  “夠了!”

  蘇慶節眉頭一挑,長呼了口氣。

  泗沘城的存糧已經見底了。

  唐軍若再得不到糧食補充,隻怕就得洗掠城中大戶。

  到那時,局麵又得亂套了。

  阿史那道真此時插口問:“阿彌,那些高句麗俘虜,都是你在買召忽抓到的?你怎麽知道要將他們帶回來,居然用他們對百濟人發動攻心戰,當真高明。”

  他向蘇大為豎起大拇指,由衷欽佩道。

  “事也是巧了。”

  蘇大為笑道:“我開始隻抓了幾個高句麗兵,結果在船上審問時,卻問出一件大事。”

  “何事?”

  “高句麗的泉蓋蘇文,應該是病重了,他的三個兒子,泉男生、泉男建和泉難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