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海上奇襲
作者:庚新      更新:2020-09-08 02:05      字數:3971
  “他在城外。”

  薛紹義說了一句。

  劉仁願表情微變,快步上來,推開擋住牆頭的人,向下看了一眼,立刻清楚了目前的局勢。

  “糊塗,這糊塗鬼,應該退回城裏再做計較。”

  “現在開城……”

  “來不及了。”

  劉仁願緩緩搖頭,雙眸中,閃過一抹焦慮。

  泗沘城,被多達上十萬人圍住。

  南方那支百濟人的主力,打著扶餘豐的旗號,已經快要衝到城牆前。

  到那時,崔器和剩下七百唐軍,隻怕凶多吉少。

  此外,亂軍中對唐軍威脅最大的是那幾千高句麗人的弩弓。

  叛軍陣中,聶蘇的攻勢終於停了下來。

  甚至可以說是倉惶退下。

  高句麗人的車弩在經過最初的慌亂後,終於再次發威。

  一片弩箭射向天空,差點射中聶蘇。

  逼得聶蘇不得不脫離戰場,迅速撤回。

  就算身為異人,也需要休息,需要休整,回氣。

  沒可能一舉殲滅數千敵人。

  更何況這些人手裏的車弩,對聶蘇,也有致命的威脅。

  “來了!”

  千軍萬馬中。

  夕陽西照中。

  所有人看到,一身白衣如雪的聶蘇,拖著長長的水汽尾焰,沿著城牆直上城頭。

  雙腳一落地,聶蘇便吐著舌頭,直叫:“好熱好熱。”

  她的額頭香汗淋漓,顯然剛才一番對敵軍弩箭壓製,也是拚盡全力。

  若敵人是三五百人也就算了。

  但對方是打著高句麗衣甲旗號,多達數千的車弩。

  聶蘇在一定範圍內可以憑異人之力壓製對手。

  但無法波及整個戰場麵。

  一但高句麗後續的車弩反應過來,聶蘇就會麵臨無數弩箭和箭雨的打擊。

  她能堅持到現在,已經是個奇跡。

  若無聶蘇擾亂車弩,唐軍連城門都難以關上。

  麵對敵人巨大的人數優勢,隻怕得棄守外城和甕城,和叛軍進行巷戰。

  那樣的局麵,是每一個唐軍所不願見到的。

  “小蘇,辛苦了,方才幸虧有你。”

  “可惜沒能把他們的弩全都毀掉。”聶蘇咬住下唇,回頭看了一眼。

  數百米外的城下,高句麗人的弩兵,在經過方才的混亂後,再次組織起來,向著城牆緩緩推進。

  整個戰場。

  正麵是沙吒相如的近兩萬叛軍主力。

  南方是占據周留城的扶餘豐,派出的一萬餘百濟精騎。

  這些騎兵,是百濟被滅後,僅存的製式軍隊。

  原本是做為泗沘城的中央王師。

  在破城之前,被道琛帶走,隨著扶餘義慈去了北境。

  又輾轉去了周留城,輔佐複國的扶餘豐。

  此外,戰場上還有近五萬的饑民。

  最後,是高句麗人的三千弩弓部。

  以及在熊津江上,打著高句麗旗號的戰船。

  “精銳出動了不少,沒想到扶餘豐手裏還有點東西。”

  “十萬人,幾乎複製我軍攻滅泗沘,破滅百濟的那一戰。”

  劉仁願緩緩的道。

  從方才起,他就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

  現在突然想起。

  百濟人這個陣勢,不正是蘇定方滅泗沘時的複刻版嗎?

  當時十萬唐軍,在熊津江口登陸。

  一部乘戰船溯江而上。

  大部從陸上向泗沘城包圍。

  水陸並舉。

  並掘斷了熊津江支流,令泗沘城水源幾近斷絕。

  如今,這些百濟人倒是學到了。

  一樣的水陸並進。

  不一樣的是,用屍體汙染護城河。

  但結果都是一樣的。

  失去大部份水源補給,泗沘城堅持不了多久。

  “副總管,怎麽辦?”

  薛紹義捂著小腹的傷處,向劉仁願焦急的問。

  他昨夜中了箭傷,下去休整。

  之前城頭情況危急,不得不再次披甲上陣。

  方才又被叛軍的弩箭擦過手臂,一大片皮肉連著護臂鎧甲都被撕碎了。

  也顧不上包紮傷口,大戰的緊張感令腎上腺素瘋狂分泌,壓過了一切痛苦。

  比起身上的傷,唐軍如何破局更加重要。

  阿史那道真道:“敵人快與崔器部交鋒了,一會我所部用弓箭定點清除對方的將領。”

  看了一眼聶蘇:“若那些車弩太厲害,還請小蘇再出手。”

  聶蘇已經出手過一次,若再出手,有了防備的弩弓部,一定會更難對付。

  但聶蘇沒有絲毫猶豫的點頭答應下來。

  阿兄臨行前說過,要盡可能幫助獅子和道真阿兄,守住泗沘城。

  “不知道敵方大將是誰,若讓小蘇去偷襲,不知有沒有機會,能陣斬敵將?”

  一旁的折衝府都尉徐世傑道。

  他手下七百餘人在守著西麵城牆,隻帶了三百餘人來增援東麵正門。

  如今也是一身刀劍創傷,頭盔破了半邊,亂發貼在額上,汗水與血漬淋漓,看著十分狼狽。

  “若有需要,我手下的騎兵,也可出城再增援”

  一直沉默的蘇慶節,此時開口道。

  劉仁願眯起眼睛,看了看城下敵陣。

  此時,戰場忽然變得安靜。

  仿佛暴風雨來臨前的平靜。

  劉仁願再看看城頭。

  在泗沘城的正麵東城牆這片區域,原本是唐軍最強的力量,有多達三千人來守備。

  昨夜叛軍攻勢突然,唐軍折了三百餘人,還有一千多人帶著大小傷口。

  受傷的人,得退下去休整,他們已經支撐不住了。

  剩下的還有一千餘人。

  馬上又要展開大戰,甚至有可能夜戰。

  這一千多人,得堅守在城牆上。

  從西麵、南麵、北麵各城還抽調了三百人過來增援。

  也不知敵人會不會分兵去攻打這幾麵,必須留一定的預備隊,隨時增援。

  現在在東麵城牆上,唐軍可戰之兵,還有兩千多人。

  看起來不少,但對於百濟故都泗沘來說,依然是杯水車薪。

  大片空蕩的城頭,沒有充足的人手防禦。

  這也是從大仗後,唐軍一直沒有在城頭發動向樣反擊的原因之一。

  投石機,可以有。

  還有各種擂木滾石,都有。

  金汁也備了。

  但就是沒有充足的人手。

  唐軍的反擊,對於近十萬叛軍來說,還是太少了。

  不足以完全拉平雙方的人數優勢。

  而且叛軍熟悉泗沘城的地形,比唐軍更懂得利用環境還有射擊的死角。

  “必要的時候,獅子,你的人,準備好出城,不要尋叛軍主力決戰,向西,到海港去找劉伯英。

  如果他所部水師無恙,那泗沘城之圍可解。”

  劉仁願撫著頷下大胡子,聲音沉重的道。

  “要是劉伯英那邊有狀況……”

  “那我們隻能死守,戰至一兵一卒。”

  劉仁願將橫刀橫於胸前:“陛下命我為嵎山道副總管,我與泗沘共存亡。”

  “副總管,那……新羅人?”

  “新羅人?”

  劉仁願的臉色陰沉下來:“我也想知道他們此刻到哪了,在做些什麽。”

  自從上次失去糧草。

  百濟全境掀起叛亂後,新羅與泗沘城的聯係就斷了。

  原本在黃山附近,應該還有新羅金庾信的軍隊,但唐軍收縮兵力,留守泗沘城後,也不知金庾信部怎樣了。

  另外,按原本曆史上,泗沘城本該有新羅王子金仁泰率七千新羅兵,與唐軍劉仁願共同駐守。

  但金仁泰自上次失糧後,也一直沒有出現。

  據傳聞,新羅人正在邊境不斷蠶食和兼並百濟的土地。

  不知真假。

  若是真的,那代表新羅人已與大唐離心離德,一心為著自己謀利。

  若是假的,這麽久新羅人的援兵和糧草未到,也實在難以解釋,這其中的緣由。

  總之短時間內,新羅人不用指望了。

  能靠得住的,還得是大唐自己人。

  隆隆隆~

  戰鼓隆隆響起。

  劉仁願心頭一凜。

  高句麗人的戰船,已經沿著熊津江快要貼近泗沘城的西麵城牆。

  正麵戰場上。

  百濟人如趕羊一樣,驅趕著數萬饑民,向著泗沘城正麵城牆再次壓上來。

  百濟精銳的兩萬人,在饑民之後,排出嚴整的陣列,與高句麗的弩弓部,成犄角之勢,不斷向泗沘城推進。

  南麵,道琛和扶餘豐派出的一萬餘百濟精騎,也已經到達作戰位置。

  城下,崔器率著僅存的七百陌刀軍,看著眼前無邊無岸的饑民,額頭淌下了冷汗。

  原本以為可以尋百濟叛軍主力決戰。

  但眼下看,百濟人比想像得更無恥。

  居然驅使著饑民做前驅。

  恐怕崔器部等不到與叛軍主力交手,便要被如汪洋大海般的百濟饑民給吞沒。

  嗚~

  熊津江上,號角聲吹響。

  從叛軍中,馳出數十騎向著大船奔去。

  似乎在聯絡消息。

  劉仁願心中還在飛快的計算著。

  現在泗沘城的府庫裏,還有能裝備近萬人的衣甲,武器。

  戰馬在唐軍入泗沘城之後,經曆一個冬天,折損嚴重。

  除去凍死和病死的,現在隻剩三千餘匹。

  若戰事不利,可以組織起三千唐騎,嚐試衝陣。

  如果能將敵方的主力精銳擊潰,就有可能形成以少打多,倒趕羊群的局麵。

  從而複製太宗昔年對竇建德的經典一戰。

  但是,何人可以為將?

  他環顧四周,發現身邊將領雲集,但能做到這一點的,還真就沒有一個。

  蘇慶節雖勇,但之前的衝陣,還是陷入敵軍的包圍,說明他尋找戰機的能力,與當世一流名師將還有一段距離。

  不足以力挽狂瀾。

  阿史那道真騎射無雙,但突厥騎更適合打順風仗和追擊戰。

  在兵力弱於對方時,不足以改寫局麵。

  崔器在城外,就不用說了。

  薛紹義適合守城,衝鋒的衝擊力不足。

  衛滿夫勇猛,但少智。

  餘者碌碌,誰人可以獨擋一麵?

  若是蘇大為此時在泗沘城,倒是可以一試。

  這該死的守城戰。

  百濟人也是一夥猾賊。

  當初扶餘義慈出奔北境時,便焚毀了糧倉與府庫,一把火燒掉了泗沘城的器械和糧草。

  否則此時唐軍就有充足的守城工具了。

  泗沘城四周的樹木也被砍伐一空,這就造成了攻城和守城方,都沒有在中原攻防時,最趁手的攻城與守城器械。

  泗沘城裏有少量的投石車,還是冬天裏,劉仁願征集城內百濟匠人做的,效果很不理想。

  隻能說聊勝於無。

  咚咚咚咚~

  戰鼓聲突變。

  號角聲此起彼伏的吹響。

  有唐軍的兵卒匆匆從泗沘城西麵跑來,向劉仁願等唐將焦急的道:“副總管,出事了!江麵,還有海麵,火……”

  江海之上,戰鼓如雷。

  赤色的火焰,染紅了半空。

  令晚霞沐浴上一層更加新鮮的血紅。

  “海麵上,究竟出了何事?”

  一時間,劉仁願與阿史那道真等人,麵麵相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