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 萬年宮事件(中)
作者:庚新      更新:2020-04-14 00:25      字數:3400
  薛仁貴名禮,字仁貴,以字行於世。

  他生於隋煬帝大業九年,出身於河東薛氏南祖房,是南北朝時期劉宋、北魏名將薛安都的後代。

  其曾祖父薛榮、祖父薛衍、父親薛軌,相繼在北魏、北周、隋朝任官。

  薛家因薛軌早逝而家道中落。

  薛仁貴少年時家境貧寒、地位卑微,以種田為業。

  他準備遷葬先輩的墳墓,其妻柳氏說:“有出眾的才幹,要等到機遇才能發揮。如今皇帝親征遼東,招募驍勇的將領,這是難得的時機,您何不爭取立功揚名?富貴之後回家,再遷葬也不算遲。”

  薛仁貴應允,於是去見將軍張士貴應征,自此步入軍旅。

  蘇大為腦海中閃過關於薛仁貴的出身背景。

  自從上次在玄武門見過薛仁貴後,他就對對方十分有興趣,曾專門去了解過薛仁貴的事跡。

  “遼東啊……”

  被蘇慶節和尉遲寶琳提起,薛仁貴的臉上閃過回憶之色。

  沉默了片刻,他開口道:“貞觀十九年三月,在遼東安地戰場上,郎將劉君邛被高句麗軍團團圍困,無法脫身。

  當時我單槍匹馬,直取高句麗一將領人頭,將其首級懸掛於馬上。

  此舉挫動高句麗軍銳氣,順利救下劉君邛。

  六月,我軍至安市城,高句麗莫離支淵蓋蘇文遣將高延壽、高惠真率大軍二十五萬依山駐紮,以抗拒我軍。

  太宗視察地形後,命諸將率軍分頭進擊。

  是時,我手持戟槍,腰挎雙弓,大呼衝陣,浴血拚殺在陣前……

  此戰,高句麗軍大敗,被斬首兩萬餘級。

  駐蹕山大戰後,高句麗舉國震驚,後黃城、銀城等地軍民皆棄城而逃,數百裏內斷絕人煙。”

  薛禮語氣平淡的說著。

  但是蘇大為敏銳的看到,說這些話的時候,薛禮的手指竟有些微微顫抖。

  可見盡管已經隔了多年,他仍然無法完全掩藏內心的激動。

  蘇大為甚至可以從他刻意平淡的語氣裏,察覺到一抹淡淡的驕傲。

  那一定是薛仁貴人生最高光的時刻。

  “安市城之戰後,回師途中,太宗親撫我的背,對我說:千軍易得,一將難求,不高興於得到遼東,高興得到一員驍將,回長安後,提拔我為右領軍中郎將,鎮守宮城玄武門。”

  說到這裏,薛禮似乎從回憶中清醒過來,他苦澀一笑:“本以為還有機會隨太宗討伐遼東,不想,那居然是最後一次,一轉眼,已經十年過去了。”

  他低頭看看自己的雙手:“這雙手,也已經很多年沒有提起刀槍上戰場了。”

  說完這些,他長歎一口氣,搖搖頭站起來,似乎失去了談話的興趣:“你們問我高句麗,我隻有一句,遼東之地,埋骨我無數袍澤,有生之年,恨不能再赴遼東,完成太宗未竟之願。”

  “薛將軍……”

  蘇慶節察覺到對方情緒不太對,張口想說點什麽。

  卻見薛禮抱拳向眾人一禮道:“公務在身,我先去休整一番,有機會再聊吧。”

  “薛將軍請。”

  蘇大為、尉遲寶琳和蘇慶節都站起身,向對方拱手做禮。

  不管怎麽說,對於親上戰場,一刀一槍拚殺回來的將士,大家都有發自內心的尊重。

  隋末的亂世相去不遠。

  若不是這些男兒浴血奮戰,替大唐殺出個太平來,哪有這幾年的好日子。

  “可惜了薛萬徹。”

  尉遲寶琳幽幽的說了一句。

  辭別了蘇慶節和尉遲寶琳後,蘇大為並沒有急著回自己的駐地休息,而是繞著天台山上下查看起來。

  每到一地,首先摸清楚地形地貌,這是他的習慣。

  說來,這還是跟玄奘法師和行者平日裏聊天,聽他們說起西行之事,得到的收獲。

  當年玄奘西行,若不是有行者這個懂行的,每到一處踩好地形,摸清楚環境,玄奘法師還真不知能不能活著回長安。

  “蘇帥。”

  道旁聽到一聲喊,蘇大為轉頭看去,看到南九郎和大白熊沈元從小道旁的林子裏探出頭。

  蘇大為做了個手勢,他們便走出來。

  這次隨駕出來,亦有著護衛之責,蘇大為自然不是自己一個人,而是召集了些得力人手。

  除了沈元和南九郎,還有些人都零散分布在各處,相當於“暗哨”。

  剩下的長安縣不良人,則是交給錢八指,讓他配合陳敏,繼續維持縣裏的治安。

  雖然皇帝移駕萬年宮,長安那邊的情況也還是要兼顧的。

  唯一令蘇大為比較可惜的是,盧慧能在永徽五年初,已經和他娘一起離開了長安,返回嶺南。

  據說是那邊有親人相召。

  可惜了。

  要是有慧能在身邊,以他的“天耳通”,配合南九郎這雙眼睛,偵察方麵自己就可以高枕無憂了。

  不過,慧能回嶺南,讓蘇大為心中確定了一件事。

  十有八九,慧能就是曆史上那位禪宗六祖。

  蘇大為倒也沒覺得有什麽遺憾的,能相識一場,也是一段緣法。

  隻是不知日後他成為禪宗六祖,承五祖弘忍衣缽時,會不會想起自己這位不良帥。

  搖搖頭,蘇大為將這些念頭拋開。

  “蘇帥,那個……”

  南九郎有些豔羨的向蘇大為腰上指了指。

  蘇大為低頭一看,在自己腰間蹀躞一側,係了個小袋,鑲以銀邊。

  這就是俗稱的銀魚袋。

  大唐規定,三品以上紫袍,佩金魚袋;五品以上緋袍,佩銀魚袋;六品以下綠袍,無魚袋。

  這魚袋裏裝著魚符,就是腰牌,是做為官員出入宮的憑證。

  上次事後,武媚娘向李治討要了腰牌,也就是魚符賜予蘇大為,令他有能出入宮的權力。

  金魚袋是別想了,不過給配了個銀魚袋。

  嚴格說起來,不良人無品無級,能配五品官員的銀魚袋,已經是特別的優待。

  上麵有人,自然就有優待。

  這一點,無論哪個朝代,都不稀奇。

  平時蘇大為是不佩魚袋出來的,不過這次隨武媚娘來萬年宮,有著護駕和通傳情報之責,他便將銀魚袋一起帶上了。

  南九郎還是第一次見,一眼看到,忍不住問了出來。

  “對,這就是銀魚袋,有上賜的魚符,如果有急事,可以憑此入宮。”

  “蘇帥……”

  南九郎吞咽了一下口水,想說點什麽,一時又找不到詞。

  “好了別發愣了,趁著天還沒黑,隨我四處再看看,昨天看過南山坡,今天咱們去北坡。”

  “唯。”

  大白熊沈元話不多,憨厚一笑,撓撓頭,跟著蘇大為向山上走去。

  南九郎也回過神來,舔了舔唇,握了握腰間配的橫刀,小跑著跟上去。

  蘇副帥真是厲害,跟著他越久,就越覺得看不透他。

  上次那案子,都不知是怎麽回事,據說就破了,又立了大功,還得朝廷賞賜銀魚袋。

  乖乖,這個東西不得了。

  還記得消息傳到的那天,把陳帥氣得砸了酒碗。

  想到這裏,南九郎嘴角忍不住挑了起來。

  他抬頭看了一眼前方蘇大為的背影,趕緊把這些念頭收住,老老實實的隨著蘇大為四處查探地形。

  天台山的半山腰就是萬年宮。

  爬上北峰山頂,可以隱隱看到萬年宮的宮殿。

  此時太陽西沉,天色漸漸黯淡下來。

  蘇大為喘了口氣,一腳踩在一塊大石上,極目遠望。

  山脈起伏,如半隻手掌將萬年宮連同山穀包圍起來。

  在北峰頂有一處溪水,不知源頭在哪,正漴漴的流動著。

  溪水清澈,向著山下傾注,有些地方隱隱形成天然瀑布。

  “蘇帥,喝點水吧。”

  南九郎捧著一片不知什麽植物的葉子,卷成漏鬥狀,裝了一鬥水過來。

  一路跑,水一路灑。

  蘇大為接過道了聲謝,仰頭喝了幾口。

  溪水甘甜凜冽,令人精神為之一振。

  轉頭看去,看到大白熊沈元正將半個身子伏在溪水裏牛飲,胸口衣襟浸濕了也沒察覺。

  “大白熊,你衣服打濕……”

  南九郎正要取笑,話說到一半,突然道:“蘇帥,那兒好像有人!”

  嗯?

  蘇大為隨著他的手指看去,隻見在前方山峰不遠處,一個灰黑色的人影在草木間一閃而逝。

  幸虧他是異人,目力遠超常人。

  否則在昏暗的天色下,絕計看不到那一閃而逝的人影。

  “不可能是金吾衛,也不會是我們不良人,這山頭之前已經搜索過了,現在人手都防著上山的路,除了我們查探地形,誰會爬到山頂來?”

  “會不會是其他的不良人?”

  “沒聽說。”

  蘇大為眼睛微微眯起:“小心一些,過去看看。”

  以蘇大為為首,沈元和南九郎跟著,三人向前麵山峰摸去。

  開始還能跟得上,但蘇大為速度快,很快便將兩人拋開。

  嘩啦

  草木搖動。

  一雙眼睛透過枝葉縫隙警惕的看了看。

  這是剛才那個人出現的地方。

  蘇大為趕了過來,但一時半會,也不知那人去哪了。

  他蹲下身子,伸手摸了摸。

  地麵的綠植有被踩踏過的痕跡。

  這痕跡較新,也就是說,不可能是之前搜山的金吾衛們留下的。

  剛剛有人來過,

  這人,不是自己人。

  會是誰?

  蘇大為抬起頭,眼中閃過危險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