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 心腹,造反了!
作者:我喜歡的豬頭      更新:2021-11-07 11:34      字數:3156
  灰溜溜的朱允煐回到了東宮,直奔練瓊瓊的寢殿。

  可愛的寶貝女兒胖乎乎的,這單純的就是嬰兒肥,抱著這麽一個小團子,朱允煐的心情很好。尤其是小丫頭雖然現在不會說話、不會爬,但是可以簡單的互動一下了,這讓朱允煐非常開心。

  看著坐在一邊的練瓊瓊,徐妙清說道,“待會兒讓人給泰山送封家書,就說今日科舉之事朕自有考量,泰山還是莫要參與任何事情。不管是同僚有事相求,或者是士子投送名帖,一概不理。”

  練瓊瓊也沒有問那麽多,隻是答應,“臣妾明白了,臣妾立刻寫封家書。”

  其實在深宮當中,朝堂之外的事情練瓊瓊知道的並不多。她雖然是僅次於皇後的皇貴妃,但是到底也就是皇貴妃。皇後都不能參與一些政事,更何況她這個皇貴妃呢。

  對於練瓊瓊,朱允煐還算得上是比較放心。實際上他的後宮裏也沒什麽太多需要擔心的事情,主要就是朱允煐是皇帝。作為皇帝,有些時候真的不需要擔心有什麽勾心鬥角。就算是有勾心鬥角,也隻是想要爭寵之類的。

  至於武曌那些,朱允煐暫時不需要擔心,畢竟武曌那樣的存在實在是太罕見了。更何況就算是武曌,也是因為李治慢慢的放權培養起來的。很明顯,朱允煐是不會放權的。

  朱允煐這邊不會放權,後宮裏徐妙清的地位也很穩固,所以很多的事情也就不需要擔心了。

  作為洪武十八年的榜眼,和今科會元也是‘老鄉’,練子寧或許也是很多人關注的。畢竟這一位老大人的地位特殊,有文采不說,現在也是朝廷重臣。再者就是皇貴妃之父的身份,硬要說他現在是國丈,其實也沒有太大的問題。

  畢竟皇後的父親已經不在了,所以要說練子寧的地位特殊一點,也沒什麽問題。

  練子寧接到了家書,歎了口氣後就不再說些什麽了,其實這兩天確實有不少士子到他這裏送上來了名帖。北方的士子對於會試的排名、名額不滿,現在在滿京城的鬧事情。

  而南方的士子其實也不高興,憑什麽就是朝廷要關照你們北人,我們南方士子憑借著真才實學科舉中第。朝廷就應該取消所謂的南北榜,就應該是所有的士子在一起考試,按照文章的優劣來排,而不是南方士子多少名額,給北方多少個名額。

  還是在這個時候不要多說什麽比較好,為了自己的仕途考慮,也是為了自己的外孫女考慮。

  就讓事情繼續去發酵好了,朱允煐在這個時候基本上是穩坐釣魚台的。為了這件事情,他籌備了許久,這就是他在不斷推波助瀾的原因,他需要將這些事情鬧大,這樣才更加劃算。

  歇在練瓊瓊的殿裏,但是不影響朱允煐依然是一個勤政的好皇帝,該起床就起床,該準備去早朝就去早朝。更何況朱允煐現在還是期待值很高,等待著一些大事發生呢。

  文武百官已經到了奉天殿,可以說朝堂上不少的文武大臣都知道一些事情了。

  武勳們有點幸災樂禍的意思,這一次的科舉鬧出來這麽大的風波,他們基本上也就是看看熱鬧就好。至於說對梅殷等人,乍一看是有著那麽一些關係,也算得上是‘勳貴’。隻是不管是梅殷還是劉廌,他們身上的外戚屬性更重。

  武勳們在這個時候自然是事不關已了,但是對於不少文臣來說,這些事情就顯得有些特殊了。對於他們來說,這一次的科舉出現了如此軒然大波,這也是他們有些意想不到的事情。

  卓敬其實內心非常想要說些什麽,他作為洪武十八年進士,作為一個有抱負的讀書人,他肯定是想要做些什麽的。隻是現在看起來,朝廷有不少的事情,並沒有按照他的預期來進行。

  包括此前看好的那位,雖然是在今上潛邸的時候就跟在身邊,隻是卓敬作為一個讀書人,他也有著自己的追求和抱負,他有著自己的理想和價值觀。

  那些同僚們,他們有著自己的想法,或者是看出來了一些什麽。隻是卓敬並沒有打算這樣,因為他是讀書人,他要對得起自己的良心,他要對得起聖人的教誨。

  朱允煐一點都不著急,至於這個時候不少文武大臣著急,那也是沒辦法的事情。

  必須要按照規矩來,得一個個部門的來奏報,這才是正常的順序。尤其是現在的大戰即將到來,五軍都督府這邊還是有著不少的事情,也需要花費不少的時間。

  就在這些順序結束的時候,很多人看向了任亨泰,看向了茹瑺、梅殷和劉廌。接下來就輪到這些人的事情了,接下來也就是現在鬧的滿城風雨的科舉取士了。

  茹瑺雖然心裏苦,但是這個時候主動開口,“臣蒙聖恩,忝為今科主考,卻不料如今士子憤懣,大呼科舉不公,臣請罪。”

  劉廌和梅殷這個時候也跟著跪下,他們兩個也是副主考,看起來這些事情也他們脫不了幹係。

  朱允煐就不懂了,有些納悶的問道,“哦?茹愛卿,此次科舉你們可曾有徇私之處?”

  茹瑺立刻匍匐在地,大聲回答,“臣不敢!”

  “那就算是這一次的會試,朝廷並無處置不公,考官們也沒有徇私。”朱允煐好像明白了,高坐龍椅的他似乎是自言自語,隻是聲音讓朝堂上的大臣們都能聽見,“既然是這樣,那有什麽罪?”

  是啊,既然沒有什麽不公,既然沒有徇私,自然也就不要說有什麽罪了。請罪這樣的說法,似乎是一開始就成立的額,好像也是大家有那麽點謹小慎微了,或者是誤解了朱允煐的氣度。

  雖然現在的街頭巷尾各式傳言紛飛,有說主考收了錢的,有說主考搞地域歧視的,這個時候看起來大家根本就搞不清楚狀況,這個時候大家一個個的也都顯然一頭霧水了。

  話是這麽說,但是誰都知道現在這一科鬧出來如此風波,肯定是需要有人承擔責任了。作為主考官的茹瑺,這個時候看起來是最適合背鍋的。就算他看起來是遭遇到了無妄之災,但是士子們集體鬧事,那就是主考官的責任了。

  朱允煐的話讓不少人覺得有一些意外,畢竟如果真的出了什麽事情,肯定是主考官來背鍋的。但是皇帝這麽說,明顯是在給茹瑺他們找理由,這明擺著是在推脫。

  這似乎是一個不錯的理由,茹瑺他們說不定可以在這件事情當中全身而退了。

  隻是有人顯然不服氣,卓敬這個時候站了出來,“陛下,科舉取士乃國之納賢根本。如今各地士子多有怨懟,若是不能平息士子們的疑惑、憤懣,怕是難以服眾!”

  朱允煐看向卓敬,這可是當初陪著他去北平建立都城的班底,這可是他想要授之以尚書之位的重臣。但是現在,帶頭‘造反’的就是卓敬,是朱允煐頗為看好的重臣、心腹!

  要說不生氣那肯定是假的,朱允煐隻是微微眯著眼睛,聲音平靜,“哦?以愛卿之言,朕該如何做?是罷了茹卿的官職,還是去了兩位皇姑父的爵位?”

  卓敬立刻跪下,聲音也很平靜,但是無比堅決,“士子們多有怨懟,隻怕是這次科舉有些問題。臣以為,該重新命人閱卷!”

  朱允煐點頭,隨即說道,“好,既然如此,上一科狀元張信去吧,你也是侍讀學士。侍講戴彝﹑右讚善王俊華﹑司直郎張謙﹑司經局校書嚴叔載﹑正字董貫,汝等一並去閱卷。”

  似乎還嫌不夠,朱允煐說道,“卓愛卿,依你之見如何?”

  這一下不少人感覺到皇帝是動了真怒,別看皇帝現在似乎是語氣平靜。但是皇帝這樣的語氣平靜,才是最嚇人的。皇帝這樣的態度,也說明了卓敬的仕途幾乎是要走到終點了。

  “你也是戶部左侍郎,品銜也夠了。”朱允煐有些不耐煩一般,說道,“這件事情還是你去吧,咱記得你也是洪武二十一年榜眼及第,當了這麽些年的官,文章還是能看懂的。”

  卓敬抬頭看向皇帝,他知道不出意外,自己的仕途很有可能就是到此之外了。

  但是卓敬並不後悔,因為他有自己的原則,他有自己的追求。若是這個時候不能站出來,如果這個時候不能為天下士子發聲,卓敬會覺得自己一輩子良心不安。

  朱允煐‘快刀斬亂麻’,命令以卓敬為首的人組成調查小組,組織閱卷。

  看起來這件事情也就是這個樣子了,或許很多人覺得在二次閱卷後,肯定會很快就有一個結果,可以讓現如今議論紛紛的春闈之事告一段落、大家心中的疑慮也該解決了。

  朱允煐在下朝後慢悠悠的朝著武英殿走去,要說不煩躁、不惱火那肯定是假的。

  畢竟本來很多的事情都是在他的預料和掌控當中,而現在卓敬來了這麽一出,多少也是讓朱允煐有點措手不及,甚至是讓自己的一些計劃也亂了。

  重重的砸了一個硯台,朱允煐沒好氣罵道,“缺了張屠夫,朕隻能吃帶毛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