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3節 吳掌櫃的日常(二)
作者:素羅漢      更新:2020-03-23 02:39      字數:2184
  商隊帶來的貨物都是賀家寨急需的東西,其中數量最多的,是食鹽和農具這兩樣粗貨。

  先說食鹽。

  明中後時期,隨著統治集團的日益FǔBài,皇室,宦官,勳貴,官僚們見持有鹽引有利可圖,便紛紛去皇帝那裏奏討鹽引轉賣牟利,這一現象被稱為“占窩”。這種行為,簡單總結,就是一種權利尋租,是明晃晃侵占國家食鹽稅收的行為。

  這樣一來,明國朝廷早先行之有效的食鹽“開中法”,就徹底玩不轉了。

  再往後,鹽法糜壞,由富商巨賈,名門世族,軍衛土豪組成的走私集團開始公然武裝販賣食鹽,造成國家稅收大量流失。

  現在,在這個位麵,情況變了。

  自從某勢力在廣州城外布局後,食鹽這種被官府越做越爛的商品,頓時發揮了活力。

  在這之前,官府+鹽商的壟斷模式,造成的後果就是鹽價越來越高,鹽質越來越差,鹽稅收入越來越少,遍地都是逃稅的私人鹽梟,然後民眾反而沒鹽吃,尤其是偏遠地區的民眾。

  當穿越眾在廣州新區開始批發食鹽後,之前的格局就被打破了。

  廣東不像福建,廣東本地之前也產鹽,是有完善的鹽商+官鹽係統的。現在老係統被穿越眾這麽一搞,頓時就吃不住勁,鹽商和都轉鹽運使司隨即炸了毛。

  然而時移世易,穿越眾現在羽翼已豐,獠牙漸露,早已不是當初小心翼翼跑去福建談招安的那幫絲了。現在即便穿越眾在新區碼頭上公開販賣私鹽,鹽商和鹽運司也沒辦法。哪怕鹽商們背後都是有來頭的大人物,哪怕鹽運司的折子能上達天聽。

  這個沒辦法,是真沒辦法,不論大夥來文的還是來武的,曹總兵統統不懼。

  來武的,現在是個人一出廣州城門,就能看到插滿了巨炮的軍艦和剿滅了外海所有海盜的曹家精軍。

  來文的......還是那句話,隻要姓曹的不在廣東舉旗造反,隻要北方的韃子一天不死絕,崇禎是絕不會給兩廣鹽運司並一幹鹽商背後的那些政治勢力撐腰的。

  話說回來,既然鹽政在鹽商和FǔBài的鹽運司手中日益敗壞,朝廷同樣是收不到稅,那麽曹川販私鹽牟利和一幹鹽商販鹽,對崇禎來說有什麽區別?走了王八來了鱉而已。

  最令正人君子們惡心的一點是,原本在這件事上理應做大家後台的兩廣總督,卻是熊文燦這個坐著曹氏大艦來上任的老賊......

  明暗試探了兩手,發現麵對的真是一頭鑽入體製內的超級大老虎後,廣東的鹽政係統感到了絕望。

  接下來是一段時間的混沌時期:任何人隻要有錢,就可以去新區碼頭批發食鹽,不分良賤。

  這期間一部分鹽商還試圖搏一把,全數吞下曹總兵手裏的鹽貨囤積居奇,然後頭鐵的人就被無窮無盡從夷州運來的細鹽給弄了個傾家蕩產——台灣七股鹽場早已實現中等規模生產了,新區碼頭隨時都有500噸以上的庫存鹽待售,穿越眾摳著腳就把鹽商給辦了。

  通過這種方式,穿越眾得以在最短的時間內,用“食鹽傾銷”,一舉衝垮了原有的食鹽官私銷售渠道,舊有格局被徹底打亂。

  到了這時候,穿越眾施施然出來收拾亂攤子了。辦法很簡單:劃片銷售,各地設置代理商,和其他貨物一樣。

  而經曆了和曹總兵暗中掰腕子的鹽商們,這下終於知道了厲害,再也沒人敢紮刺,一個個老實拉著銀車,去新區碼頭競標各地的食鹽代理權了。

  在表態投靠新主,競拍到了各地鹽業代理權後,一個由部分鹽商和新興商人們組成的兩廣鹽業批發代理商集團就形成了。

  而鹽商們很快就發現自家參與進了一個高效,廉潔的新式商業批發網絡。感受到新模式的魅力後,很多有遠見的人欣喜若狂——隻要曹總兵不倒台,那麽大夥今後賺的錢隻會更多。

  在這件事上真正受損的,其實是廣東的鹽政衙門。曹總兵用海量的精鹽做武器,掀了桌子,掌握了事實上的廣東鹽政,侵蝕了固有的官府權利。

  最終,穿越眾大獲全勝,得以在廣東複製了福建的鹽業格局,形成了新的,和穿越政權利益捆綁的新鹽業集團。

  這之後,一種後世再熟悉不過,卻在這個位麵屬於驚天一聲雷的合同要求,實實在在顛覆了兩廣商人們的認知:兩廣鹽業總公司給所有代理商都規定了最低銷量,代理商來年賣得少,有懲罰,賣得多,總公司有返利。

  商人們確實震精了:從古到今,隻聽說過貨物不夠,還從沒有聽說過這種逼著大夥多賣貨的章程。

  其實穿越眾在這件事上也滿無奈的。三年多來,他們在台灣開辦工業區瘋狂搞工業建設,然而到了今天,真正能在數量上顛覆傳統的賣方市場,實現傾銷,體現工業化優勢的,卻反倒是食鹽這種原材料——盡管這些食鹽也是用工業化模式生產出來的,但是總不如流水線上出來的東西有成就感。

  食鹽大肆傾銷的後果,就是第一時間消滅了私人鹽梟。現如今在福建和廣東,大鹽梟都洗白當了穿越眾的經銷商,小鹽梟真絕跡了。因為各地經銷商都在地盤內按照合同拚命銷貨,以前沒去過的溝溝坎坎都被經銷商開發了起來,遍地都是價格便宜的私鹽,私人鹽梟的獲利空間沒了,這種職業自然而然也就消失了。

  前因後果說清楚後,吳掌櫃這一次來到賀家壩子的真實背景也就呼之欲出了:白記連鎖雜貨公司作為增城縣的食鹽代理商,現如今需要把之前不重視的本地市場都開發出來,所以吳掌櫃這次在年後不久,就帶著商隊來到了偏僻的賀家寨,其根本目的,還是聯絡老客戶維護渠道,為今後更多的商品找到銷路。

  事實上明人一點都不傻。認識到食鹽貨源充沛到需要訂合同完成規定銷量後,反應過來的白記雜貨,很快就調整了商業模式,從等客上門變為主動出擊,多年未見的老兄弟,這次主動上門來看望老哥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