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7節 穩固三角
作者:素羅漢      更新:2020-03-23 02:38      字數:3455
  兩個灰布包裹形狀是不同的,一個圓形,一個是長方形。

  圓形包裹裏是人頭,黃帶子碩托的人頭。

  京城中從遼東逃回來的漢人很多,其中見過碩托的自然有不少,以溫體仁的權勢,可以很輕鬆找來辨認腦袋的人。

  不過到了這時候,溫尚書其實心中已經相信了九成九,找人分辨腦袋屬於旁枝末節了。

  另外一個包裹裏是突擊步槍。

  溫府是朝廷下撥的老宅子,屬於官產。這種官產的特點就是占地麵積大,但是裝修破舊,修繕不及時。

  所以當子彈穿過二門,再穿過後花園的月洞門後,也沒有打打到什麽值錢東西,無非是一些花花草草,另外就是特意擺在長條桌上的一些鐵鍋瓷器。

  超過300米的射擊距離,以及那些被打成碎片的家什,生動地向溫尚書演示了韃子是如何被幹掉的。

  溫體仁雖說是一路從翰林院體係升上來的清流士大夫,但是作為有誌於入閣掌控全局的高級官員,他對於這個時代打仗的基本常識是清楚的。

  所以見到這種快如閃電的連發火銃後,老溫腦袋裏頓時出現了千百把連珠槍一起發射的場麵。

  “有此利器,怪不得能令韃虜铩羽而歸!”

  溫體仁現在不光是震驚,還對曹某人產生了濃厚的探究興趣:“你家將軍這就是無敵於天下了?”

  “難。”薛海元的回答迅速打破了老溫的臆想:“此種帶銅殼的子藥,從域外海商處購入,十兩銀子一發。方才這一陣施展,四百兩銀子已經化灰了。”

  老溫:“......”。

  經過這一連串事件後,盡去疑慮的溫體仁再無二話,開始抓緊時間寫奏章。

  薛海元這邊則盡量將日前的一連串戰役經過詳細講給老溫聽,順便又拿出了一份曹總兵奏章的草稿(其實是電報傳來的正式稿件綱要)供溫體仁核對,免得他在文字或是之後的奏對中出現什麽岔子。

  總之,這份奏章的內容不能和孫承宗的奏章有大的出入,其他方麵可以隨便發揮。

  溫體仁這次由於天降大功,所以他的入閣之路已經肉眼可見的,從荊棘小徑變成了通衢大道。畢竟軍功這玩意是最硬的功勞,朝堂上那些滑稽劇一般的內鬥攻訐,在那些韃子人頭麵前都像浮雲一樣。

  這樣一來,等到老溫正式入閣後,那就是戰略層麵的盟友了,可以在很多地方和曹總兵默契合作,守望相助自古以來,所謂的權相,那都是要外聯強蕃,內通大宦才能達到標準,溫體仁在這個位麵,說不得也可以走一走權相的路子。

  所以雙方這時侯都默契地沒有提什麽報償一說,因為老溫入閣後的回報是長期性質的。這可是有票擬權,過手明帝國所有政務的輔臣,權利已經直追後世的高官了。

  時近中午,就在溫府裏邊緊張準備的同時,探路先鋒工部員外郎羅禮士同誌,又坐在一處宅院裏侯見主人。

  這處宅院麵積不算大,位置僻靜,不過內部裝修精致華麗,其中家仆主母等人物一應俱全。

  至於宅子的主人?主人還在下班的路上呢。

  那麽主人是誰呢?太監方正化。

  ...........................................

  崇禎朝的太監,比起其他劉瑾魏忠賢這些赫赫有名的大宦來,那還真算不上什麽。

  唯一最有名的大概就是陪崇禎上吊的王承恩,再加上一個開城門的曹化淳。

  然而當時曹化淳已經回天津鄉下老家呆了四年,這玩意明顯又是掌握了輿論“製造”權的文官甩過來黑鍋。

  事實上當時太監開門的有好幾個,德勝門是王德化開的,阜成門是王相堯開的,另外還有兵部尚書張縉彥開了正陽門,成國公朱純臣開了朝陽門......到頭來文官開的沒人批判,鍋全讓曹化淳一個遠離京城的給背了。

  以上屬於閑談。總之在崇禎朝,由於皇帝勤勉親自批奏章的原因,所以太監集團並沒有像之前那些朝代很多連奏章都批不完的皇帝一樣,輕易竊取了大權。

  事實上崇禎剛上台的時候,幾乎可以說是被文官忽悠瘸了。

  一個高中生年紀的少年人,剛剛肩負起老大帝國,又四六不懂,還想要銳意進取革新弊端,自然是被人一眼看穿。於是崇禎聽了文官的話,消減了廠衛係統,連根拔起了閹黨,調回了天下各地的駐守太監這一切動作的得益者,毫無疑問是文官集團。

  那麽結果呢?

  失去了外部約束的文官競相私立門戶,開始在朝堂內部大肆傾軋,正事反倒沒人做了。

  這一次後金入關,在戰事接連不利,糧餉俱缺的情況下,文官係統卻隻是在朝堂上繼續扯皮,不能獻上一策。

  某位受到了社會毒打的年輕人,這一刻終於恍然大悟,於是他重新起用了宦官係統。

  就在這次己巳之變過後不到一年的時間裏,從山海關到宣府,從大同到山西,九邊各路監軍太監紛紛又被崇禎派了出去。

  這幫人一到任,就開始上折彈劾各路邊鎮文臣,而且屢屢得手,搞下去了不少文官。

  這之後崇禎還有更加激烈的反彈行為:溫體仁未來的同黨,太監張彝憲被派去考核戶、工二部文官。崇禎為他建了官署,命名為戶工總理,權力同於外麵的監軍。

  被太監拿捏住了錢袋子的文官係統自然不會善罷甘休,然而包括吏部尚書等大批朝臣一起上奏爭辯時,皇上一句話:“如果群臣盡心為國,朕又何必用內臣呢?”

  於是所有人都啞口無言了。

  總之,在付出了巨大的代價後,年輕的崇禎這才逐漸領悟到了他之前沒有機會學習到的帝王核心思想:權利製衡。

  ..........................................

  穿越眾這一次聯絡太監,也有這個意思在裏麵。道理很簡單:三角形最穩固。

  中樞輔臣+內官+外藩,這個三角才是最佳的閉環係統,可以做到政治資源互補,壓力疏導。

  事實上曆代權相缺了內臣的配合都是做不成的。強如張居正,也同樣要勾連大太監馮保才能順利推行大政。後世人人都說張居正和一條鞭,其實馮保在其中起的作用同樣巨大。

  今天被羅禮士等候的宅邸主人,則是這一時期崇禎內廷的重要人物,司禮監秉筆太監方正化。

  在明朝中後期,由於多位皇帝怠政,所以代替皇帝“批紅”的司禮監逐漸權勢大漲。

  程序是這樣的:由外朝的內閣輔臣初步標明解決意見(票擬),然後送入宮中的各地奏折,很多時候隻需要經過司禮監同意(批紅)這道程序後,就成為了具有法律效應的明帝國正式行政命令。

  這中間大部分時候皇帝等於都是被架空的,因為皇帝根本沒精力處理那麽多奏章。

  穿越眾今天派人接觸大太監方正化,是有多方麵原因的。最主要的就是方正化是現任司禮監秉筆之一,批紅權正好可以對接溫體仁的票擬權,是穿越眾最看重的地方。

  另外,現在是1630年,十幾年後那些比較有名的宮中大頭,很多還沒有混出頭呢。

  像王承恩不過是個剛混到隨堂太監的弟中弟,杜勳還在禦膳房學燒菜。

  曹化淳倒是風光,正在主持處理平反魏忠賢的冤案。

  然而這一項工作擺明了是要和東林黨人過從甚密的,所以已經選擇了溫體仁的穿越眾自然不能找他溫體仁可是和東林黨誓不兩立的。再說了,曹化淳雖說受皇帝看中,但是離著進司禮監還早呢。

  至於其他的高起潛張彝憲之流,還是同樣原因:這幫人還沒混進司禮監。

  在這個時間點,司禮監的掌印太監是高時明,秉筆太監是李鳳祥和方正化。穿越眾現在的目的很明確,隻需要和其中一位搭上線就可以了。

  這就是羅禮士今天找上方正化的原因:前兩人和穿越眾,包括穿越眾在京城的關係通通不搭界,要緊急溝通很費事。

  唯獨方正化這邊能打上交道。由於此君之前在直殿監當過掌印,而羅禮士又是負責宮殿修繕的,所以雙方原本交情就不錯。

  這兩年方正化去了司禮監,而羅禮士由於做了穿越眾經銷商的緣故,一度曾四下拉關係拓展建材市場,於是雙方的關係反而愈發好了。包括方正化的私宅就是羅禮士手下的建築隊給裝修的,當時因為方太監升官的原因,玻璃窗和水泥地坪還打了六折,承了個人情。

  所以今天羅禮士坐在方正化位於皇城外的私人宅子裏,心下還是對任務有把握的,因為他比較了解對方的為人。

  到了正午,接到消息的主人果然從皇城出來了在這之前羅禮士就已經去了一趟皇城,托小太監給方正化帶了口信。

  方正化是山東人,之前也是一步步從底層太監爬上來的。此人剛剛不惑的歲數,正是年富力強,精力充沛的時光。

  見到主人後,羅禮士並沒有耽擱,快速將事情的前因後果講了個清楚。

  不想方正化聽完後,卻當機立斷表示可以幫忙:他是太監,在這件事上的角色隻是稟報皇帝一聲,雖說功勞不大,但是也不用負擔什麽責任,算是白撿了一個皮夾子。

  “咱家要多謝羅兄弟了,此事若成,定有後報!”

  “溫宗伯和曹將軍那裏,還請羅兄弟帶個話,大家今後要多走動。”

  方正化是內書房出身,所以舉止做派都近似正規文人,謙和有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