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1節 罐頭
作者:素羅漢      更新:2020-03-23 02:38      字數:3221
  黃韶洲老爺一家是在12月24號從上海坐船出發的,用五天時間到台灣後,緊接著就在這處陌生的環境裏迎來了公曆新年。

  說起新年,其實某勢力治下並沒有什麽過節氣氛。

  大多數明人對公曆新年是沒什麽感覺的,黃老爺一家也不例外。

  致力於埋頭發展經濟的穿越眾,大約是繼承了舊世界的習慣,原本對新年就不太感冒,到這天老爺們甚至連假都不給工人放春節再說吧,沒讓你們997已經很仁慈了,要啥自行車?

  黃老爺一家就這樣在不知不覺中邁入了新年。

  1630年對於黃老爺來說,無疑是脫胎換骨的一年。在這一年的頭幾天裏,黃老爺不但治好了足疾,還做了試管嬰兒手術。

  等到半個月後檢測結果出來後,黃家人喜極而泣胚胎落床成功,黃夫人開始正式進入妊娠狀態了!

  而在一月中旬這個時間點,去北方勤王的代表團,甚至還沒來得及招募騎兵,隻是在天津剛落腳而已。

  得知老爺的“種”已經安穩“落戶”後,大齡孕婦黃謝氏現在隻剩下等待了一兩個月後,嘔吐和惡心這種妊娠反應就會陸續出現,到那個時候,就該小心養胎了。

  在這個時代,哪怕是年輕健壯的婦人,生產都是一道鬼門關。難產而死的產婦比例能把後世的婦產醫生嚇死,更不用說大齡孕婦了,而且還是頭胎。

  對於黃謝氏這個歲數的女人來說,如果沒有穿越者,那麽即便她懷孕了,在十七世紀也是生不下來的運氣好母子活一個,運氣不好就是一胎兩命。

  所以還得靠穿越眾董院長已經說了,到時候大概率會給黃謝氏做剖腹產,反正就她這樣的,也不可能再次懷孕。

  關於剖腹產,已經嚐試過神奇痛風手術的黃老爺夫妻對此倒不擔憂。而困擾著夫妻兩人的,則是另一個衍生問題讓誰來生?

  既然這一次遠來求醫達到了最佳結局,那麽接下來肯定是擴大戰果了黃老爺在杭州還有好幾房年輕妾室呢,一口氣再生他七八個小朋友豈不美哉?這老黃家從此再不怕無後了啊。

  然而事情不是這麽做的。

  現在是物資匱乏的十七世紀,包括醫生本人在內,很多高端資源都是獨一份的,數量稀少。

  赤總醫院的穿越眾醫生,包括一個半路出家的,攏共才四人,每天忙得要死,不可能有那麽多閑工夫圍著黃家轉悠。

  另外,一些手術專用的耗材數量也是有限的,不能全用在一家人身上。

  所以董強就這個問題明確告訴老黃最多再幫他做兩人次的胚胎手術,再多就別想了這就是賣方時代的悲哀,產品不夠,客戶有銀子都買不到東西。

  於是黃家兩口爆發了新一輪撕逼剩下的四房妾室裏,黃老爺屬意得自然是後娶進門的兩個年輕妹子。而黃太太則對那兩隻狐狸精一向沒有好感,所以傾向於“論資排輩”,按照“入門”時間先後來分配名額。

  這種麻纏的家務事向來是毫無道理可講的,所以老爺和夫人之間,勢必要經曆幾輪戰爭後才能得出結論。

  在接下來的日子裏,除了日常吵架,老黃也沒閑著。……愛奇文學i7wxm…&最快更新

  首先,同住在賓館的兩戶黃姓老爺,在互相告辭後,又在同一天退房了。

  黃誌誠黃舉人這邊,直接搬去了風景最好的穿越眾小區都已經穿幫了,也就沒必要再住賓館了。聰明的鍾秀秀同誌現在已然開始享受革命成果了住別墅,追美劇,順便看了《功夫》。

  杭州黃老爺這邊,則是出高價在總院附近買了一套小木樓。這套小木樓房間不少,可以安排下人,今後妻妾們養胎都可以住在這裏。

  接下來的時間裏,腳傷已經慢慢康複的黃老爺,不但每天遵照醫囑開始了運動,還拄著拐天天跑去窯區轉悠,實地感受了一番工業社會的偉大源力。

  這個時候,前幾日派去廣州出差的方唐鏡也發回了第一封信件。

  他已經拜訪了南望介紹的同僚,也去廣州新區管委會掛了號,那邊現在正處於拆遷階段,一旦放開土地交易,他會第一時間挑合適的地段出手拿下。

  黃老爺看信後,當即回話,讓方唐鏡別急著回來,多在那邊轉轉,和他在這邊做調研一樣,先把廣州府的情況搞清楚再說。

  前腳和方唐鏡聯絡完,後腳南望跑來了。

  急匆匆將老爺帶出門,租了馬車,南望便一個勁催促車夫往窯區趕。

  “何事如此之急?”黃老爺坐上車後問道。

  “老爺,罐頭廠正式運行了,咱們去看看,成的話就抓緊去商務部登記商談!”

  “哦,那可要趕緊去看看。”

  罐頭這種商品,其實以穿越眾的工業能力來說,早就可以生產了。無論是馬口鐵,還是食品加工消毒,抑或是瓶口封裝,這些都不構成難度。

  之所以前期不生產罐頭,主要還是因為沒有需求部隊基本都在周邊活動,無論在島內還是大明管轄區域,都能及時得到補給,所以罐頭這種優先度不高的項目便被擱置了。

  這其中還有一個次要原因是糖不夠。

  甘蔗是相當耗費肥料和地力的作物。穿越眾登島的前兩年,主要種植的農作物都是用來喂飽移民的主糧,根本沒有餘力去擺弄甘蔗。

  這之前本地的白糖消耗,基本上全都是從福建運來甘蔗後就地榨汁的。

  這種情況直到去年後半年才有所改觀。當大批的土豆、玉米和紅薯成熟以後,穿越眾終於在糧食問題上緩過來一口氣,開始有餘力播種了一些甘蔗田。

  而最近罐頭廠正式上馬,也是因為上述兩個條件發生了變化北方駐紮的騎兵需要罐頭,本地的甘蔗也正好成熟了。

  當黃老爺和南望趕到窯區新開張的罐頭廠時,不光是前來視察的穿越眾,包括另外一些消息靈通的商人,此刻已經在生產線處搞調研了。

  窯區的罐頭生產線自然不可能像後世那樣高檔和自動化。無論是大鍋煮製的食品,還是各種半手工操作的馬口鐵封裝線,都充斥著一股濃濃的黑作坊味道。

  不過設備雖說簡陋,但是在衛生方麵還是可以放心的。穿著幹淨工服,戴著帽子的工人們,正在按照程序一絲不苟地完成著眼前的工序。

  罐頭廠目前的品種不多,主要是糖水荔枝,糖水橘子和豆豉魚,茄汁魚這四種。

  這四種罐頭的原料來源都很簡單,荔枝和橘子福建本來就是主產地,另外的雜魚塊就更不用說了,冷庫裏多得是。

  黃老爺仔細參觀完生產線後,發現罐頭廠比起窯區其他那些大廠來說,對設備的要求其實並不算高。除了一些大鍋外,就是用來消毒蒸汽的鍋爐,以及一些體積不大的鈑金和封裝小機床。

  這樣算來,理論上黃老爺是有可能在江南開一間廠的。

  參觀完畢後,黃老爺就手從廠裏買了一堆新下線的罐頭,然後和南望回到了自家的小木樓。

  使勁一拉罐頭頂部精巧的小鐵環,打開薄薄的馬口鐵蓋後,將四種菜肴倒入碗中,分別嚐一嚐,然後黃老爺當場就豎起了大拇指“這鐵罐裏的果子和菜肴若是當真能經年不腐的話,那可就是一樁大生意了。”

  “定然如此,大人們斷不會砸了自家招牌。”南望笑著將淡黃色的金屬罐子上一張小小的白紙貼舉到了老爺眼前。

  這張白紙就是產品介紹了,上麵用小黑字印著一些罐頭的簡單信息產地,配料,保質期以及阿拉伯數字的出廠編碼。

  看到白紙上寫著保質期“兩年”的那一串小字後,黃老爺閉上眼思索了一會,然後睜開眼問到“這買賣如何籌措?”

  “先去赤政務大廳登記申報驗資,然後再和商務部的人談判。”

  “那可要抓緊了。”

  就在黃老爺找上赤區政府的門,遞上申請合夥在杭州開辦罐頭廠的同時,同樣內容的另外幾份申請表也出現在了商務部職員的案頭。

  這些申請表的內容基本都一樣,除了廠子的開辦地點杭州,福州,廣東總之,這些消息靈通的各地商人們,普遍都對罐頭這門生意比較看好。

  要知道這個年代的旅人們通常隻能在路上啃幹糧,要是有了這種罐頭,那對於出門在外的中產和富人來說,都是一件好事。

  穿越眾對此也是樂見其成的。罐頭廠開在杭州這種地方的話,不但能就地吸納各種水果和糧食原料,還能就地招工,而且省卻了台灣到埠的高昂運費,可謂是一舉多得。

  於是遞上申請的黃老爺,很快就和商務部展開了談判。

  由於黃老爺的底細事前早已被情報局掌握,所以商務部這邊省去了麻煩的驗資和背景調查過程,這就導致了談判過程的加快。

  最終,黃老爺順利地和商務部達成協議,在不久後,雙方將會合作在上海港工業區開辦一家罐頭廠,注冊商標為“梅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