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節 捕魚
作者:素羅漢      更新:2020-03-23 02:38      字數:2227
  漁業公司關於機帆漁船的出售條件是這樣的:首先,購買者必須是剃發領證的穿越國國民......好處肯定隻會留給自己人,外資是不允許進入這種高科技領域的,哪怕是全款。

  當於承德這幫稀有的小資本家湊夠首付款後,就可以登船了。好在對於他們這些人來說,合夥買船,合夥出海捕魚本來就是沿海漁民的日常,所以大夥沒什麽顧忌——都是渾身魚腥,一手老繭的敦實漢子,喝頓酒的功夫就把事情談定了。

  然而上船後的局麵並不樂觀:現在相當於股東們花銀子高價雇了原有的船長,輪機工這些技術人員給他們工作。

  在這個過程中,股東們需要盡快用自己人接手船隻。這樣才能把高昂的人工費用降下來,早日還清貸款。

  要知道,為了盡快將珍貴的技術工人都調回去做別的,漁業公司對這些人是加了“技術抽頭費”的。於承德他們要想賺錢,就必須迅速掌握技術,將利潤從公司裏搶回來。

  ......

  於承德此刻正在胖頭魚號的龍門吊下努力操作著傻大黑粗的絞車布網。

  講真,從見到船上的煤氣“冰窖”那一刻起,他就深深地為這種神秘力量著了迷。

  撈了半輩子魚的於承德,打死也想不到漁船上居然還有這種騷操作:雖說他是南方人,但是天冷魚不容易腐爛的道理他還是明白的。

  這之後等他登上船後,就像劉姥姥一樣,捕魚的世界觀被顛覆了:可以在雙船間對話的古怪黑匣子,能看到海底魚群的琉璃板,自行往海裏布鐵網的絞車,輪機艙裏那些轟隆作響的機關鐵器......

  5個大小股東,連同他們帶上船的二十來個子侄部下這一刻全部麻了爪,手足無措,不知道該做什麽了。

  於是他們隻能一步步從最基礎的地方學起。

  侄子於出水被打發去了輪機艙,其他人則先從最簡單的布網拉網學起......

  布網分為兩種:圍網和拖網。

  圍網是最簡單的捕撈淺層魚群的方式。船隻一邊撒網,一邊圍著魚群轉個圈,海麵上很快就會出現魚群鱗躍的壯觀景象。

  而拖網就要複雜一些了。

  後世的拖網是很恐怖的存在。一艘或者兩艘船後拖著大網兜,將中下層的海洋生物和環境一網打盡......海底生態徹底被破壞,各國沿海魚獲大幅降低,紛紛轉戰深海。

  然而環境被破壞後,就修複不起來了。為什麽經常出現棒子國逮捕兔子漁民?因為沿海已經沒有魚了,海底全是斷裂的尼龍繩網和死氣沉沉的廢土,生物都被鏟車一樣的拖網給刮走了。

  ......

  出現在17世紀的拖網漁船,作風是不一樣的。

  在後世,普通的漁船鋼板厚度是2厘米左右。而17世紀的木質機帆船,在同樣噸位下效率是大大落後的——要想達到相同的結構強度,就必須用很厚的木料。通常來說,這個數字不會低於10—15厘米。

  要知道,英國皇家海軍“勝利號”的雙層橡木船殼厚度是變態的46厘米......

  厚度就代表著沉重和笨重。2厘米鋼板能做到的事,漁船需要增加至少5倍以上的自重,才能勉強達到要求。

  笨重的結構大大限製了像胖頭魚號這種木船的動力和功能。要知道,後世那種最常見的240噸拖網漁船,載魚量(含冰)是98.3噸。而排水量400噸的胖頭魚號載魚量是多少呢?85噸。

  是的,排水量多了100多噸,有效載荷反而下降了。這裏麵有低效率,大體積煤氣動力係統的鍋,也有從船板到梁柱都是粗笨木料的鍋,還有硬帆和纜索的鍋。

  在這種情況下,原本就有點力不從心的動力係統,是拖不了太大的鋼絲漁網的......沉重的漁網再加上裏邊的魚,不要說底層了,捕撈中層魚都費事。

  ......

  今天是於承德他們上船10天以來的第一次實施拖網作業,在這之前,都是用簡單的圍網。隨著船艙裏觀看儀器的船長通過高音喇叭一聲令下,在甲板上候命的於承德一夥人趕緊紛紛開始忙碌起來。

  於承德今天的任務是開動絞車。隨著電機帶動的絞車緩緩開始工作,龍門吊上的滑輪也開始轉動,胖頭魚號身後的拖網開始緩緩被拉到船尾,同一時刻,輪機艙也接到了指令,船速開始下降。

  20分鍾後,麵積比後世拖網要小很多的鋼絲大網兜,就從船尾的鐵滑道上被拖曳了上來。

  看到漁網裏不斷掙紮跳動的魚兒,所有的水手這一刻全部撲了上去:最艱苦的工作開始了。

  於承德他們要在最短的時間內,首先將小魚和鯊魚都扔回海裏去。這裏的小魚,指得是比手肘短的魚——低於40公分的都算。

  ......億萬年來的演化,使得海洋中處於不同壓力下的各種水層都遍布著魚類。而曆史上直到20世紀人類大規模使用尼龍後,海洋中下層的魚類才真正得以被大量捕捉。

  而在穿越眾這個位麵,由於有了電機和鋼絲網,台灣海峽的中層魚類,億萬年來第一次遭到了捕獵。

  盡管鋼絲網的網眼已經擴大到了後世漁民不敢想象的境地,但是依舊有很多“小魚”被困在了網裏,這時候就全靠人力了。

  於承德他們不但要把小魚都扔出去,還要處理大魚。胳膊一般粗的,大腿一般粗的,腰身一般粗的......亙古沒有遭到過捕捉的魚群質量太過上乘,各種粗大的鯛魚,黃魚,太平洋三文魚塞滿了漁網,包括金槍魚在內的深層魚種也經常會被捎帶著撈上來幾條。

  這些個頭不比漁民低的大魚會很快被開膛破肚,順便遭受砍頭之刑——當漁業資源太過豐富的時候,漁夫們自然而然就會提升產品質量,從而降低出航成本。

  大批高質量的預處理鮮魚被碼進了煤氣冷庫,而漁船的尾部則不停往海裏流淌著鮮血,內髒和魚頭。血腥的盛宴甚至在洋麵上拉出了一道痕跡,引來了無數的魚兒和海鳥,於是乎,收獲滿滿,咧嘴大笑的漁夫們頭上就落滿了鳥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