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節 群賢畢至(五)
作者:素羅漢      更新:2020-03-23 02:38      字數:3234
  杜德偉當日在許心素這裏密談過後,很快便離開了月港。

  回到海門島後,杜德偉迅速和胡八兩人關起門來開始密議,這期間發生了激烈的爭執。當然,和往常一樣,最終獲勝的依舊是杜德偉。

  於是乎兩人在第二天就分道揚鑣。杜德偉北上不知去向,而胡八則徑直回中左所投了李魁奇。

  不提李魁奇如何在廈門收拾殘局,隻說杜德偉一行20條各色雜船,在當日和胡八分手後,沒有半分耽擱,而是一路北上去了福州。

  眼下正是南風季節,所以杜家這20幾條船北上的速度還是很快的。盡管有些破爛漁船的拖累,但他們還是在第三天的傍晚,趕到了海壇群島最北端的洛山列島一帶。

  在距離閩江口隻有30多公裏的東洛島隨便找一處海灣下錨後,杜德偉第二天一早,先是換上一身漁家短打,然後從隊伍裏挑了一艘不起眼的破漁船後,便向福州城方向駛去。

  一路貼著海岸線北行,到閩江口後轉向西行,曲曲折折,直到午後,漁船才在福州城北的井樓門碼頭找了個位置靠岸。

  隨便掏把銅錢打發了尖嘴猴腮的稅吏,杜德偉站在碼頭看了看左右,然後將頭頂的鬥笠又壓低一點後,這才說一聲:“走吧。”於是,一行三人便默不作聲往井樓門走去。

  井樓門外就是官辦的閩江船廠以及大大小小的私人船廠。此地檣櫓如林,沿江堆積著無數木料,船具,大大小小的私人碼頭密集排列著,人流如織,工匠如雲,各色人等盡皆匯聚於此。

  杜德偉三人今天就在碼頭看到了一副西洋景。

  上得岸來沒走幾步,前邊就出現了一個奇怪的隊伍:兩個穿著官服的衙役背手走在最後,七八個白役手拿棍棒和鐵鏈走在前;而隊伍中間夾著的,則是10來個捆著雙手,額頭上用黑漆標明的犯人。

  這隊伍走了沒多久,便拐入了一條青石大碼頭。

  這所碼頭一看就是富商所有:通體由一水的長條大青石砌成,青石間則用一些細細的灰泥撚縫,平整光滑,敦實氣派。

  碼頭上此刻停著三條簇新的大福船。而船下正有一隊渾身破破爛爛,衣不遮體的叫花子,在被一些穿著短袍的水手往船上趕。而漸行漸遠的杜德偉最後一眼看到的,是那些衙役有說有笑地將犯人們交給了碼頭上的水手。

  ......

  三個普通漁民很輕鬆就穿過了井樓門,當然,幾個銅板的過路費還是要給的。進入福州城後,三人先是在路邊小店吃了一碗豬血米粉,然後便按計劃一路往船行街走去。

  船行街就在井樓門左近,是傳統的前街後河格局:店前是街道,店後就是五惠河,行船卸貨都很方便。由於街上的商戶大多是為了配套城外的船廠而設,所以這條街上有不少船廠東主的辦公室,包括一些繩帆釘木之類的原材料批發店,還有船行會館。

  杜德偉少年時因為跑船,原本就來過此地多次。而就在兩年以前,他還來此地買過二手鳥船,所以今日故地重遊,倒是沒有感覺到陌生。

  唯一讓他感到驚訝的,就是腳下的地麵了。

  記憶中的泥地,不知什麽時候已被換成了青石板地麵,而且和外間那所碼頭一樣,板縫間同樣是用一種灰色的細泥撚縫,青石板被鋪得致密平整,宛如平鏡一般。

  這條街令杜德偉驚奇的地方不但有地麵,還有其他方麵:街頭有茅廁,街麵上有穿著短號褂的老頭在不停灑掃。整條街幹淨齊整,就連大街小巷必備的乞丐在這裏也不見蹤影。愛奇文學i7wxm¥小說更好更新更快

  三人就這樣沿著既熟悉,又陌生的街麵走到了頭,然後杜德偉就看到了此行目的地:一家名叫“海東商行”的鋪戶。

  這裏的情況又和杜德偉記憶中的場景對不上號了:原本高矮錯落的一排鋪戶,現如今已經蹤跡全無。取而代之的,是一溜7間形製相同的大門臉。

  這7間大鋪麵全是一水的紅磚砌就,外牆用石灰刷得雪白,氣派不凡。除了頭一間的門匾上用金字寫著“海東商行”之外,其餘幾間鋪麵的門口,還分別立著漆牌,上書“海運”,“批發”“勞工”等等一些業務種類。

  而大批的馬車和轎子此刻正停在商鋪門前,不少穿著綾羅,帶著下仆的商人和管家模樣的人,正在幾間商鋪裏穿梭來去。

  杜德偉見到如此喧囂的場麵,不由得眉頭微微一皺。他現在可是一身漁家打扮,貿然進去找人,指不定會鬧出什麽麻煩。於是他並沒有上前,而是帶著隨從繼續往街尾逛去——生意再好,也總有下班的時候。

  ......

  不想三人沒走多遠,便又見了一處西洋景。

  7間大商鋪原本的位置就在船行街的街尾,旁邊則是感業寺和一處石碑場。

  現如今占地幾十畝的感業寺早已沒了蹤影,連帶著寺裏的禿驢也不知所蹤。

  而那處擺滿了半成品石碑的場地也同樣如此。原本這裏還有個令杜德偉印象深刻的胖刻碑匠的,此人和他是本家,也姓杜。令杜德偉難忘的是,那杜胖子總是苦著臉,逢人就說:“唉,今年老爺們活得都康健,這生意沒法做了......”

  ......取上述兩地而代之的,是沿河的大片露天貨棧。而最令三個鄉下土包子感到驚奇的,就是貨棧外的鐵絲網了。

  兩米高的鐵絲網,固定在每隔一段距離就砸入地麵的粗木樁上,長長得順著船行街一側延伸了出去,將五惠河沿岸規劃出的貨場和外界隔離了出來。

  當杜德偉驚奇地來到鐵絲網前伸手去抓拉時,一旁早有那看熱鬧的閑漢露出了鄙視的笑容:又來了三個鄉下土包子。不久後,沿著鐵絲網巡邏的貨場護衛也走了過來,二話沒說就隔著鐵絲給了杜德偉兩棍:“滾,弄壞了抓你去作工賠錢!”

  三個穿著漁夫打扮的土包子就在一片哄笑聲中被趕走了。

  當然了,杜德偉並沒走遠。他隻是往前走了一小截路後,便住了腳,然後隔著鐵絲網眼,觀察起了貨場。

  原本是感業寺大殿位置的土地上,此刻早已被推平壓實,並且鋪上了一層細細的碎石。大片由方石墊起來的厚木板上,壘滿了一垛垛的水泥袋;另外,一些堆著石灰和沙子的地塊上,還搭建了竹棚。再往遠處,便是一垛垛整齊的紅磚。

  而就在被鐵絲網隔開的貨場門口,大批的匠頭和管家模樣的人正在一排木桌前和帳房們在討價還價。成隊的苦力正推著小車,將貨場裏的水泥,紅磚,石灰這些運到河埠頭——那裏有一串小船在規規矩矩地排隊等活。

  杜德偉很快就隔著鐵絲網看到了一個熟人:那個刻石碑的杜胖子。

  此時的杜胖子,和杜德偉印象中已然判若兩人。隻見這貨滿臉驕橫,一身鬆江細布袍子,大馬金刀地和一排匠人們同坐在一條石灰線後。另外,這貨麵前還有一個小桌,桌上有茶水和點心。

  而在這貨身後,則分左右站著兩個熊糾糾氣昂昂的徒弟。

  哼哈二將一手叉腰,一手扶著一杆幌子,兩麵幌子上分別繡著“甲等資質專業地坪”“百年刻碑絲滑手感”這兩行大字。

  ......

  杜德偉一直在鐵絲網後站到下午5點,才算是把西洋景看了個通透。除了裝水泥的袋子他沒看懂外,大概齊的,他已經把此地的運作模式看懂了七八分。

  接下來就該辦正事了。

  中古時代沒有電,所以普通店鋪關張都比較早。一般來說,酉時{17點}開始,就陸陸續續有人關門。

  而杜德偉在貨場外晃悠到5點多後,估摸著時間差不多,便帶著隨從又來到了海東貨棧的門外。

  看到已經冷清很多的一排大商鋪,這次他沒有猶豫,隨意挑了一間進門後,徑直來到一張擺著各色紅黃草席的櫃台前,對裏麵的夥計問道:“小哥叨擾,敢問周星馳周掌櫃可在?”

  櫃台裏的夥計先是一楞,緊接著馬上反應過來,然後滿臉堆笑著說道:“在,在。貴客且隨我來。”

  說話夥計就從櫃台裏走了出來,然後便殷勤帶著他們出門,左拐,進了這排鋪麵最後的一間......一路上夥計絲毫沒有在意三人的漁夫打扮。

  這間鋪麵是賣板材的,大堂裏堆滿了各種厚度的機製木板。下一刻,杜德偉一行人便穿過大堂,被領到後院裏的一間書房落座喝茶。

  半盞茶功夫後,門簾一掀,走進來一個身材高大,皮膚白皙的中年人。

  此人一進門便抱拳說道:“在下便是周星馳,不知客人貴姓啊?”

  杜德偉此刻趕忙起身,同樣抱拳還禮,然後按照許心素教給他的暗號說道:“不敢,免貴,在下周潤發。”

  中年人聽到周潤發三個字後,嗬嗬一笑,先是伸手示意杜德偉落座,然後他便親切地說道:“想必是杜德偉杜掌櫃當麵嘍?在下薛海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