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節 修路和奴隸
作者:素羅漢      更新:2020-03-23 02:38      字數:3217
  鹹豐年間的那口台灣第一井,明人“坑主”當時隻往下挖了3米多的深度就開始出油,日產量是40公斤。

  雖說那口井的具體位置早已泯滅在曆史長河中,也不見得就是潘明忠他們腳下的這口井,但是這無所謂:處在同一個產油帶,並且已經有油砂滲出地麵的地方,總歸是能挖出石油的。

  事實證明,3米就是這個油層壓力的臨界點:兩個多小時後,隨著一個勘探隊員驚喜的喊聲從坑底傳出,大夥急忙衝到坑邊探頭一看,一股拳頭大的黑色液體,正泊泊從坑底湧出來。

  從一開始塘莊定策,到今天黑金出土,穿越眾們整整用掉了一年零一個月的時間,才最終使夢想成真。

  而當寧韋探頭看到這一幕時,急忙把幾個帆布折疊桶扔了下去:“盛滿,盛滿拉上來。”

  一旁用雙手拄著膝蓋,撅著屁股往下看的潘明忠,這一刻再也止不住笑容,咧著嘴哈哈大笑起來。

  土著們不理解外來者為何會大笑。在他們看來,黑色的石油並不是什麽好東西。這種冒著黑水的土坑,每隔一些年頭就會從不同的地方滲透出來,有時還會聚成一個小油坑,氣味難聞,動植物都會遠離此地,通常土著們在這種地方都是繞著走的:他們總覺得這是不祥之物。

  然而今天不一樣。今天這片密林裏充滿了外來者興高采烈地喊聲,土著們先是迷茫地看著他們將粘稠的石油裝滿了十幾個布桶,然後這些人便做起了奇怪的拜神儀式:合影。

  於是乎,一群露著鳥,提著梭鏢的原始人和勘探隊員圍繞著黑色油坑的曆史性一幕,就在“哢嚓”幾聲後,定格在了照片上。

  拍完照就要散夥,和畢業照一個道理。

  然而當潘明忠看到寧韋指揮大夥迅速收拾走人時,還是稍稍有點不解:“這就走了”

  “啊,不然呢,跟這兒過夜”

  “我的意思是不應該再勘探勘探,化驗測試什麽的感覺有點草率”

  “狗屁,樣品已經有了,坐標也記錄了,還勘探什麽,抓緊回家才是正事。你看看這鬼地方,上看不見太陽,下看不到山腳,不能多待,有殺氣。”

  “那下一步怎麽辦進設備鑽井采油”

  “噗嗤”一聲,寧韋終於哈哈大笑起來。

  一邊指揮著隊員和土著挑起油桶下山,寧韋一邊給潘明忠講道:“下一步什麽都別幹,呼叫包工頭先。”

  “包工頭”

  “嗯,陳棟那幫搞基建的隨便來一個。”寧韋說到這裏,轉頭正色對潘明忠說道:“要想富,先修路不懂嗎要想采油,同樣先修路,其他的別想。”

  “我去。”潘明忠聽到這裏有點鬱悶:“這裏距離營地差不多有18公裏的直線距離,修路的話大概還要多繞一點,夠麻煩的。”

  “你來前沒看資料嗎當年日本人同樣是修了石板路,然後靠著纜車和索道往山下運石油的。”寧韋說到這裏歎了口氣:“咱們還不如日本人呢,我估計前期修條便道,然後就得靠肩膀挑。”

  “不能安個管道直接往山下運油嗎”

  寧韋聽到如此白癡的語句後,被迫翻個白眼,然後伸出一根手指:“第一,你看窯區那些正在攻堅自來水閥門的貨,像是能生產出石油管道和壓力閥門的樣子嗎”

  “第二,要上馬石油管道,那麽油田的年產量至少也要萬噸起吧你不覺得咱們這個百噸級的納米油田,上管道有點”

  寧韋說到這裏,用大拇指掐住小指尖,比劃了個“小蝦米”的手勢。

  “明白了明白了,這就是個原始的作坊,上不了台麵。”潘明忠這下懂了。

  “其實日本人在後期也修了管道的,不過那時候的井深都在500米以下,年產量也上了萬噸。”

  寧韋說到這裏,露出滿臉感歎的表情:“咱們用不著那麽苦逼,因為全世界都在咱們手裏。隻要咱們的石油消耗量能達到千噸級,那麽開著鐵甲艦去婆羅洲挖高品質的輕質石油不好嗎誰還待這裏挖油,太沒效率。”

  “好像很有道理的樣子。”

  “所以說,在這兒不需要整多大的攤子,湊活著混兩年就完事。回頭等大部隊來了,我再打幾口百米井出來,產量足夠窯區那幫貨用了。”

  “被你說得我都沒激情了。”

  “你一個搞勘探的要什麽激情”

  “那你一個搞石油的也沒見有激情啊”

  “廢話,有激情是一定要射出來的,你看今天那口井,有半點噴射的樣子嗎”

  “”

  伴隨著兩人的聊天聲,歡快的“土洋聯合礦井勘探隊”開始打道回府。而不久後從元鬥號上發射出的電波,則迅速引起了大員方麵的關注即便是在戰雲密布的備戰時期,發現石油的消息依舊戳中了大部分穿越眾的點,所以大辦公室當即派出了第二艘增援船隻。

  這一次隨船而來的,不但有基建工人,還有關鍵人物:包工頭。身為基建方麵的權威人士,某個戴著金絲眼鏡的貨色在兩天後親自來到苗粟:馮冠傑。

  馮冠傑的到來直接引起了苗粟現有格局的改變:潘明忠和雷劍,包括他們的勘探隊員和元鬥號在內,功成身退,即日返回大員另有任用。

  而馮冠傑在登岸的第一時間,就出任了油田鎮的鎮長,外帶油田建設指揮部的副總指揮寧韋是總指揮。

  事情很快就隨著馮冠傑的到來走上了正軌。就在他到達苗粟的第二天,150名建築工人開始了擴建營地的行動。這些人在營地擴建完成後,就會和那些已經達成協議的土著一起,砍伐森林,按照馮冠傑實地勘探後給出的圖紙,修一條直通油井的土路出來。

  而暫時沒事幹的寧韋,則成了保安隊長。

  他現在每天的任務,就是帶著50名士兵巡邏和解決糾紛後龍溪上越來越多的船隻,已經將附近其他村落的土著吸引了過來。寧韋現在不但要阻止地頭蛇頭苑社的戰士和對方打群架,還要負責安排交易,並且和那些新土著談判雇傭勞工的問題。

  馮冠傑在搞定臨時營地和土路後,很快又規劃出了采油小鎮的設計圖位置很明確,和後世地圖上那個小鎮是重疊的。

  元鬥號當初為了方便停船,是將落腳點選在了南邊一處小河灣裏。事實上那裏並不是安營紮寨的最佳地點:油井方向的山頭有一條匯入後龍溪的支流,這條溪流和後龍溪交匯的河口地帶,才是最合適土建的地方。

  當然了,17世紀的這處河口小平原,目前還處於茂密的植被,連片的水窪,恐怖的螞蟥和蚊子軍團的掌控下:這也是某些人不敢把船停在那裏的原因。後世出現在地圖上的那個石油小鎮,在17世紀是需要拿命去開拓的。

  “來200炮灰先。”實地勘探過那塊麵積不到100畝的河口小平原後,馮冠傑言簡意賅地向大員發出了電報。隨著他話音落地,極度渴望石油的大員方麵居然罕見的沒有討價還價,而是毫不猶豫地送來了200個極其珍貴的炮灰爪哇人。

  這200個奴隸到達苗粟的第一時間,就被派駐到最危險的河口地帶,去清理那裏的植被,水窪,螞蟥和蚊子

  事實上,這些奴隸此刻麵對的工作環境已經相當不錯了。因為在他們到來之前的兩天,已經有一艘轟隆作響的沙船停在了河口。而這塊小平原上的植被,都被一些穿著全身防護服的人用電鋸和鏟子推平了。

  所以,奴隸們現在所要做的,首先是焚燒。當大量的植物被點燃後,奴隸們就要趁著蚊子被熏跑的機會,速度將一切水窪填平,並且墊高地基:現在是雨季,未來的小鎮需要將地基墊高一點。

  艱難的拓荒工作就這樣開始了。

  這200個奴隸很快就會在殘酷的環境中被消耗一空。搞定河口小平原以後,他們還要繼續去清理上下遊那些河岸,消滅一切蚊子和螞蟥這項工作會一直持續到他們全部死亡為止。

  所以,講真,這次的油田開荒,大辦公室可是確確實實下了血本的:200名活不過半年的爪哇奴隸,價格就是5萬兩銀子,這實在不便宜。

  至於這些新奴隸的來曆

  讓我們把時間倒回元鬥號出發去苗粟尋找石油的第二天。

  事實上在元鬥號出發後的當天傍晚,安裝在大員商館東南角的雷達站屏幕上,就顯示出了從西南方駛來的一支船隊。

  由於某個可以穿梭空間的人不願意過多承擔風險,所以穿越勢力現在所用的雷達都是民用版本。這樣一來,探測距離自然就會和軍用版有很大差距:隻有不到100公裏。

  好在現在是17世紀,100公裏的預警範圍已經足夠。

  於是當大員這邊得知有一支數量不下15艘的船隊自南而來後,當即派出了正在休整的2艘驅逐艦出海一探究竟。

  消息很快就通過電報傳了回來。對方船隊的旗幟,是旗荷蘭人。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