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節 焦姐
作者:素羅漢      更新:2020-03-23 02:38      字數:3317
  就在穿越團隊全力準備首腦峰會的當天。

  上午10點來鍾,城東閩王祠。

  閩王祠也叫忠懿廟,主祀五代閩國國王:王審知。

  閩王王審知在福建各地可謂家喻戶曉。此君在職二十九年,保境息民,輕徭薄賦,獎勵工商,鼓勵墾荒,三年之內,人民衣食無虞招集流亡,中原避亂人士,相從入閩,拓墾山林,興修水利,一時閩中大治。

  曆代官府對閩王祠多有修繕,最近一次是20多年前的萬曆年間。平日裏閩王祠香火旺盛,愚夫愚婦多有拜祭。

  一位中年婦女,此刻正在祠門前淩亂的香燭瓜果攤前穿過,往祠內走去。

  這女人皮膚粗糙,相貌醜陋,眉目愁苦,臉上不施粉黛看樣貌的話,婦人大約是30歲上下的年紀,身穿青布裙,手臂上挎著一個細竹籃,一身仆婦打扮。

  邁入牆上鐫有“紹越開疆”四個大字的祠堂大門後,婦人一路低頭躬行,跟在熙熙攘攘的香客身後,穿過前庭、祀門、後庭,來到正殿。

  耐心等一段時間後,婦人輪到一個蒲團。

  從竹籃裏拿出線香,婦人開始對著頭頂麵態祥和,紫袍黑須的閩王神像,完成一係列上香,下跪,磕頭,敬祈的流程。

  最後,婦人誠心誠意的從簽桶裏搖出了一支木簽。

  起身後,掏出把銅錢,仔細數了一些出來後,又把剩餘的揣回懷中。接下來婦人便拿著銅錢和竹簽,去尋那殿外解簽的道長。

  “施主所求何事啊?”

  “求吉凶。”

  下一刻,婦人恭敬上交銅錢和竹簽,道人隨後給出了解卦:澤火革,旱苗得雨,上上簽。

  聽到“出行有益,交易奪魁,疾病漸好,求名必遂”的卦辭後,婦人大喜過望,沒口子的道謝幾聲後,這才轉身出了閩王祠。

  沿著閩王祠前的石板街一路南行,不多時婦人便來到了騾馬橋菜市口。隻是越接近菜市口,婦人原本神色已經舒展了許多的臉上,又露出一絲忐忑和害怕來,而且她越往前走,腳步越慢,到最後幾欲停步。

  就在這時,一個人影突然從斜次裏衝過來,一把挽住了婦人的臂膀。

  本欲張口驚叫的女人定睛一看,好懸長出了一口大氣:“焦二你這做死的人,嚇煞我了!”

  來人是個20多歲的年輕人。此人身穿一件半舊的鸚哥綠夾綢袍子,頭戴軟帽,腳下蹬著一雙薄底快靴,袖袍挽起,一副潑皮閑漢的標準打扮。

  隻見閑漢一臉焦急地說道:“姐,你快些個子,莫要讓兩位大爺再等!”

  邊說,閑漢挽住自家阿姐的胳膊就往前疾行。

  這婦人原本是要掙紮推脫的,但是想了想方才從閩王祠得來的簽,於是暗歎一聲,任由自家兄弟將她帶進了路旁一間酒樓中。

  現在不是酒樓上客的時候,所以樓內沒幾桌客人。閑漢焦二把自家阿姐帶到二樓,從兩桌青袍漢子中間穿過。焦二一邊左右賠笑,一邊將阿姐推進了包廂。#愛奇文學i7wxm&#最快更新

  包廂裏有兩個人。從桌上茶盞的溫度來看,這二位已經在屋裏等了不少時候了。

  其中一位是條胖大漢子。這人四十來歲的年紀,禿頭無眉,一臉橫肉,身材胖大上身穿一件對襟黑絨馬甲,下身一條肥大軟褲,長滿黑毛的肚皮暢露在外,腰間纏一條巴掌寬的金絲貔貅口腰帶,端地是氣勢不凡,霸氣側露

  此人名叫伍世貴,江湖人稱伍爺,武藝高強,是騾馬橋一帶的黑道老大。伍爺家中開著賭坊和當鋪,手下養著徒弟和幾十號潑皮,焦二正是其中一個。

  而坐在伍爺身旁的,則是一位穿著素淡布袍,麵相普普通通的中年人。

  焦大姐進門後,見到坐在上首的凶人伍爺,腿頓時軟了半分,說話就要下跪行禮。然而今天伍爺一改常態,隻見他迅速起身,沒等焦大姐行禮,便將瘦弱的女人攙扶到椅上坐好。

  “都是街坊鄰居,抬頭不見低頭見的,焦大姐無需多禮。”慣常凶狠的伍爺,這時從滿臉的橫肉中努力擠出一絲笑容,貌似和藹地說到。

  一旁焦二見自家阿姐低頭不答話,場麵尷尬,不禁開始發急,趕緊賠笑著打圓場:“多謝伍爺賞臉,唔這個家姐近日憂心侄兒病情,有些神思不屬,怠慢則個,贖罪,贖罪。”

  伍爺先是哈哈一笑,然後搖了搖頭,這才對一直低著頭的婦人說道:“焦姐,你莫要再思量了,左右是淘換兩個不值錢的子,又不是什麽金貴物事,街坊鄰居一場,伍某人還能害你不成?”

  伍爺說到這裏,順手將桌麵上一塊絲帕掀了起來,露出底下兩塊雪白的銀錠,然後玩味地看著焦姐。

  下一刻,焦姐緩緩抬起頭來,露出滿臉的掙紮和恐慌:“伍爺,背主做竊,若是事發,我等貧民小戶,擔待不起啊!”

  “我當是為何。”伍爺這時大笑一聲:“焦姐,你莫要怕,那等漳州來的土包子,豈敢在我福州城裏撒野?此事若有後患,全部著落在我身上!”

  想一想後,伍爺探身對焦姐說道:“做完這一票,你便尋個借口把工辭了,拿著賞銀先去給你兒子養病。待我侄兒病好,瑞福齋馬掌櫃那裏,我給你尋個灑掃的差事如何?月錢隻高不低!”

  看到焦姐臉上的恐慌漸漸退去,伍爺臉上愈發得和顏悅色起來:“這二十兩銀子你現下就拿走,倘是銀子使完,侄兒的病還未好,你再來找我。街坊鄰居的,還能見死不救不成?”

  就在焦姐天人掙紮之時,一旁那個溫和不起眼的中年人,用一種略顯怪異的口音張口說道:“罷了罷了,你兒子咳成那樣,一般人也治不好。這樣,銀子你拿走,我午後派人送藥過來,今日見效,7日內包好,如何?”

  焦姐這一刻張大了嘴巴。

  而伍爺在微微一怔後,則是“謔謔”地笑了起來:“焦姐,有宋大人出手,你兒子的命算是保住了。這可是上輩子修來的福氣啊!還不趕緊謝過大人?”

  顧不上思考這位老爺是如何知道自家孩兒病情的,下一刻,焦姐“噗通”一聲,就跪在了宋嘉麵前:“大老爺慈悲,銀子民婦不要了,隻求老爺出手治好我家孩兒”

  宋嘉這時微微一笑,伸手拿過焦姐帶進門的那個竹籃,然後將桌上的兩錠銀子,外帶一對不足10寸高的青釉梅,一並裝進籃子,再用一塊粗布蓋好。

  躬身把籃子塞進焦姐手中後,宋嘉溫和地說道:“豈有辦事不拿賞銀的道理?你拿了銀子,我們才安心嘛”

  “出行有益,交易奪魁,疾病漸好,求名必遂”這幾句卦辭從焦姐腦中飄過,此刻她終於不再猶豫,眼中漸漸露出一絲堅定來。

  當天午後,目睹自己10歲的兒子吃完幾顆怪異的白色藥片後,多日來第一次安穩入睡,焦姐知道,自己請假的時間已到,是該出門上班了。

  把那對梅小心藏在竹籃底下,焦姐一路行到離家不遠的一處鋪戶門前。

  這處鋪戶地理位置並不好,不在街口,也不在鬧市,而是在一條小街中段。

  來到這家名為“恒廣康”的綢緞店門前,焦姐略略整了整衣襟,和門口兩個膀大腰圓,怎麽看都不像夥計的青衣漢子打了聲招呼後,徑直走入門內。

  恒廣康這間貌似沒什麽生意的綢緞店,和大部分明代的鋪戶一樣,都是前店後寢的格局。

  焦姐一路穿過前店,二進院子,然後麵不改色得從後院正在練習槍棒的10幾個漢子身邊走過,進了柴房。

  從柴房出來後,焦姐裹著頭巾,紮著袖套,提著掃把和簸箕,開始打掃起整間院子來。

  到了下午4點多,焦姐打掃完外間,開始提著水桶,拿著抹布和撣子,打掃起東家的書房來。

  “恒廣康”的掌櫃姓鄭,鄭芝龍的鄭,名叫鄭三才。

  鄭三才是鄭芝龍同誌未出五服的表親。此人能言善辯,能寫會算,深得鄭芝龍信任,於是被安排在福州這個重要部位,擔任鄭氏海盜集團駐福州辦事處主任。

  通常來說,來恒廣康這家綢緞莊做買賣的,大多不是來買綢緞,而是來買認旗的船東們近年來要想平安從金廈一帶過路,最好還是買一杆鄭氏的認旗比較妥當。

  當然了,認旗這種高檔消費品,買的人自然不會很多。所以鄭三才主任每天需要處理的公事,通常早上10點以前就會結束。

  於是乎每天下午,焦姐便會將二院和後院的兩處大小書房,統統打掃一遍。

  今天焦姐格外勤力,提著水桶,進進出出在兩間書房打掃了好一陣。其中有兩次焦姐手中的木桶裏其實沒有裝水,而是裝了一個梅,上麵蓋著抹布。

  大小書房的博古架上,原本各有一對青釉梅的。這兩套瓷器不是什麽特別貴重的玩意。就是當初裝修時,從街口瓷器行裏順手買來的一般貨色。所以同樣款式規格的梅,很容易就能從瓷器行找到。

  焦姐今天的任務,就是從兩間書房裏各自替換一隻梅出來。

  傍晚時分,焦姐將兩隻替換掉的梅交給了接頭人,與此同時,一行不起眼的隊伍,簇擁著一頂青竹小轎,也來到了福建巡撫衙門的後門前。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