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節 船廠
作者:素羅漢      更新:2020-03-23 02:38      字數:3284
  1628年的台江內海,寬度是5公裏,長度是12公裏。大批美麗的泄湖沿著台江南北兩端分布開來,這種情況會一直延續到後世,泄湖群最終變成了供遊客取景的濕地公園和漁場。

  而今在穿越眾治下的台江,已經有了後世港口的風範。

  首先是航路。

  早期的台江由於泥沙淤積,很多地方水深隻有1—3米,是不能通行貨船的。而穿越眾自從有了挖泥船以後,首先就是清理出了一條從赤崁碼頭直通大員航道口的主航路,然後沿途布置上浮標。

  至於其他地段,眼下挖泥船正在拓寬航道,暫時還顧不上清理。盡管如此,但是港務局依舊用各種外觀不同的浮標,給台江海麵規劃出了功能區塊——包括近海貨運,以及短途客運在內的淺吃水小船,現在都有了專用航道。

  而這些整齊劃一,線條流暢的專用小艇,則是台江船廠成立以來的主力作品。

  坐落在台江東北角的船廠,自成立以來,有鑒於各方對船隻的需求大增,所以一直處於滿負荷狀態中。人手增加,廠區陸續向北方延伸,規模越來越大:長達幾百米的的各式船台上,螞蟻般的船廠工人每天都在圍著一些船架忙碌,機器轟鳴,嘈雜繁鬧,場麵熱烈。

  當然了,規模大不代表技術含量高,目前占據了船廠大部分地段的,依舊是小艇工作段。

  這些製造小艇的工段相當簡陋,其實就是在沙地上挖了個淺坑。新手通常要造兩三艘小艇後,才能談得上入行,然後再專精修煉某一項技能。

  而被穿越眾稱之為項目經理的大匠,則是稀缺物品,通常一個人要負責兩三個小艇工段。

  明嘉靖以後,傳統的“輪班”製由於匠戶逃亡太多,已經事實上破產,改成了官府收取工役銀的折算製度。而到了崇禎年間,真正有手藝的工匠,包括船匠在內,這些人雖說社會地位低下,但實際上都是中產階層,是很難變成流民的。

  摩雲觀裏收羅的工匠,很多都是用白花花的銀子,或雇,或買,還有就是從牢裏贖出來的在押罪犯,賭徒之類的貨色。

  這些人被收羅來後,首先要做的,是學習語文和數學。

  傳統工匠有個極度令穿越眾頭痛的問題:這些人大多都不識字,搞生產全靠死記硬背下的幾樣固定模版,生搬硬套,毫無創造力。

  在摩雲觀裏學習一段時間的基礎語數後,這些人來到大員還要繼續深造——邊生產邊學習。學習內容會漸漸側重於一些單位換算,簡單幾何,測量方麵,船匠和木匠們則會接觸到木材的膨脹係數表這些專科內容。

  一部分善於學習的人,很快就變成了工匠裏麵的佼佼者。這些被理論知識武裝起來的人,現如今在台江船廠都當上了“項目經理”。這個職務不是白給的,最起碼的要求:他們要能看懂穿越眾給出的船舶圖紙,並且指導工人把實物造出來。

  ......

  “台江貨運一型”和“台江客運一型”這兩種建造數量最多的小艇,是台江船廠自行研製開發的基礎船型。

  說是自行研製,其實船廠隻是提供了要求和各種環境參數。兩種船體的詳細圖紙,是曹總從後世找專業的船舶設計公司,經過各種計算機技術設計測算並且檢測後,用硬盤帶回大員的。

  當前穿越眾簡陋的工業能力,根本談不上“設計”這一說。無論是窯區的設備,還是船廠的船舶,實際上都是“拿來主義”——直接進口成套設備,或者進口關鍵零件,然後再粗陋的仿製出其他部位。

  以喬正泰為首的船廠諸公,也麵臨著同樣問題:他們可以拿出上百種已有的小艇圖紙和數據,但是關鍵的是,哪一種最適合眼下的條件?或者全部造出來挨個實驗?

  社會是在不斷進步的。曆史上那些經典船型,小到木帆船,大到鋼鐵戰艦,這些圖紙和數據,如果用21世紀的工業設計標準過一遍的話,一定有很多可以改良的地方。

  穿越眾這點簡單的人手和設備,根本不可能完成船舶設計工作。設計不是那麽簡單的,各種圖紙的定稿,都需要有經驗的設計團隊,輔以大量的計算,模擬設備才能搞定。

  在不遠的未來,某勢力會陸續建造出各種木質風帆戰艦,運輸船,鐵肋木殼戰艦,鐵甲艦,戰列艦......

  以上這些品種繁多,功能各異的船隻,曹川都已經在後世的船舶設計公司下了訂單。這些經過全方位改良後的船舶,會以最高的航行效率,最佳的結構布局,最優美的線型,在穿越位麵馳騁七海,布武全球。

  ......

  說回小艇。跑貨運的“台貨一型”,是根據當前的台江運輸環境而設計製造的。

  該型船平底,使用中式硬帆,用滑輪組升降帆麵,載重2噸,2—3人就可以輕鬆操作。

  作為專門在赤崁—窯區基地之間跑運輸的小艇,這款船吃水淺,速度快,載貨穩,相當實用。用滑輪組升降的中式硬帆,既節省了人力,又能保證船隻在大多數風向下都可以正常工作。

  良好的操控性,使得一些老船工在漲潮的時候,甚至可以不用從北線尾島外圍繞進新港溪。這些人駕駛著卸完貨的空船,從赤崁碼頭直接衝進台江北麵的泄湖區,仗著路熟,一路惹起萬千水鳥,就這麽抄近路鑽進了新港溪。

  ......和寬扁的小貨船不同,10艘專門用來載人的客運型小艇,用的是潔白的帆布縱帆。這種小艇船體修長,線條優美,航速飛快,每天都會在台江來回載運人員。

  不過這種小艇眼下有個缺點:數量不能造太多。

  原因很簡單:缺乏帆布。

  盡管窯區用進口零件DiY出了織布機和用來彌合大型帆布塊的熔接機,但是原材料始終跟不上消耗。

  穿越眾沒有足夠的運力從江南進口棉花,台灣也不適宜種棉,而農業部門大批種植的亞麻,苧麻這些纖維作物,還沒有到成熟期,有限的帆布要優先保障乘風號這樣的主力風帆艦使用,所以隻能跑近海的小艇,暫時不會造太多。

  ......

  台江船廠除了數量最多的小艇工段之外,技術含量高一點的單桅和雙桅帆船也在建造中。

  這兩種船都是脫胎於荷蘭人在16世紀就出現的雙桅縱帆船。速度飛快,上緣斜桁帆,標誌性的長艏斜桅是這種船的特征。

  在18世紀的北美,縱帆船開始廣泛用於需要速度和搶風航行能力的場合,例如販奴和海盜船。而這種帆裝也常見於漁船,探險船,到19世紀後期,有超過2000艘雙桅縱帆船在五大湖區運送貨物。

  所以說,縱帆船是一種全能型船隻。除了在載貨量方麵比不過慢吞吞的大肚貨船外,其他方麵堪稱完美,是真正的多麵手。

  現如今正在船台上建造著的,就是兩艘經過後世設計改良後的縱帆船,一艘單桅,一艘雙桅。

  單桅船船長22米,雙桅長30米,兩艘船外型大同小異。未來這兩艘船建成後,會配備上火炮和士兵,海軍會測試船隻在海峽內的巡航,戰鬥和運輸能力,一旦測試完畢,這兩種船型都會大批量建造,作為海軍的主力艦種來使用。

  由於這兩艘船是船廠第一次建造長度超過20米的中型船,所以船廠裏的穿越眾高層也相當重視,最近一段時間,船台上聚集了大量的熟練工和四個項目經理,而且每天都會有兩名穿越眾高層參與工程建造。

  ......

  在船廠最北端,是目前穿越眾僅有的一座幹船塢。

  這座船塢新建成不久,之前用來維護乘風號這種加裝了電子儀器和動力設備的特殊船隻。

  而最近一段時間,包括廠長喬正泰和幾個機械部門的穿越眾在內的,船廠真正的技術力量,都聚集在了船塢裏。

  船塢正中間停放著的,是一艘大福船。

  這艘名叫“瑞安”號的800料福船,是從福州買回來的。

  前段時間派去福州布局的福州站同仁,到福州的第一時間,就采購了瑞安號和一船鐵料,迅速駛回了大員。

  在大員把貨物卸空後,瑞安號就被關進了船塢,開始了一係列改造。

  西貝貨“曹川”,在不久後就要去福州麵見熊文燦,而屆時瑞安號正好可以改造完畢,擔任使船。

  無論是老熊本人,還是穿越勢力,都不希望在正式招撫之前就泄露出消息。而且本次出使,說不得使節團還要做一些見不得人的勾當,所以,由張冬東扮演的“曹川”這次去福州,實質上是一次秘密行動。

  既然是秘密行動,那麽停在福州城外碼頭上的,自然不會是沙船廣船夾板船,唯一不引人注目的,隻能是福船。

  所以瑞安號這艘用料還算不錯,8成新的福船,就被擺上了穿越眾的改造台。

  瑞安號需要改造的項目還是很不少的。

  船體結構需要加強,船艙需要重新分割,還要安裝電子儀器,動力係統,包括機槍巢在內的一些隱蔽部位,也要留出位置。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