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節 海底撈
作者:素羅漢      更新:2020-03-23 02:38      字數:2265
  映入一幹興安平船員眼簾的,是一條大木排。

  木排做工很細:大腿粗的木料被削成方正的四棱柱,頭間尾都留有凹槽方便捆紮,整個木排平整光滑,嚴絲合縫,宛若一體。

  在木排前端,有一根明黃色的金屬大吊杆斜斜伸出船頭,上書“三一重工”四個楷體大字,吊杆下方,幾根看上去很細的鐵線懸吊著一個大鐵夾。

  鐵夾此刻正緩緩張開大口,然後在福船上的土著們張口結舌中,“噗通”一聲,砸入平靜的台江水麵中,濺起大片海水。吊杆的後方,有兩個人正在一些怪異的鐵物什中間忙碌著,在這同時,木排上還不停傳來轟隆隆的聲響。

  一些銀亮的管子從這些鐵物什中間穿過,連接到木排後方一張布蓬下麵,那裏有兩個豎立的銀白色鐵筒,此物大約是火爐,能看到有人拿起堆在腳下的方木塊不時扔進爐裏。

  福船上的人這時個個屏息靜氣,緊盯著海麵,生怕錯過接下來的節目——沒過多久,隨著轟隆隆的聲響更加刺耳,“嘩啦”一聲大響後,仿佛巨鼇出海,大鐵夾轟然間從海底一躍而出。

  砂石泥水和海草這一刻從鐵夾的縫隙裏不住流下,湛藍的海麵頓時多出一團黃色泥漿,夾滿泥沙的鐵夾毫不停留,緩緩上升一點距離後,明黃吊杆開始擺動,帶動鐵夾來到木排旁的一艘小船頭頂,下一刻,鐵夾突然鬆開,大堆的泥沙就此落入小船。

  林氏兄弟此刻站在船頭大張著嘴,滿臉驚歎,就差高喊一聲:“竟至恐怖如斯!”......可惜二位沒看過玄幻,所以他們的詞匯量比較貧乏,於是隻能小聲呢喃幾遍:“不可思議,不可思議......”

  ......

  就在興安平號和大木排擦肩而過,船上明人大呼小叫的同時,大員商館東北角的炮台上,也有一個驗收組正在對試運行的挖泥船指指點點。

  隨著台江對岸一些住宅的陸續落成,很多穿越眾開始分流,大員商館現在愈發清靜,連同東北角視線最好的“觀景台”,都麵臨著被拆除的命運——超市,哦不,皇城,已經處於建造中了。

  今天跑來看挖泥船首秀的部門比較多:工業,海軍,基建,船廠,包括大辦公室諸公在內,攏共10幾號人此刻都在觀景台。

  說起這艘木排式挖泥船,起因還在於農場的那台電動拖拉機。原本大辦公室已經答應農場兩位扛把子進口此物,不想事後被人攪和了。

  論壇上很快有懂行的指出,電動拖拉機是個大坑:高達150kw的充電功率,必須專門的充電站,而且充電站不能離農場太遠,這意味著需要建輸電線路,甚至在兩端修建升壓降壓變壓器。

  嗯,今後隨著農場擴大,每隔幾裏路大概就要甩線建那麽一套......要不然拖拉機就要一去不回啦!

  這個不能忍——電動拖拉機效率低點沒人在乎,反正電不要錢,但是配套設施這麽搞,那誰遭得住?於是高大上的電動拖拉機就這麽被否了。

  某些一直拿不到心儀設備的穿越眾,這次終於找到報複機會:屁事不懂,就知道拍腦袋做決定的大辦公室諸公一個沒跑,統統被噴了一遍。......大辦公室一幫人也很冤枉,鬼知道這破玩意還要充電站這種固定投資?不是甩個插頭就行了嗎,圓通小哥都是這麽充電的!

  農場兩位扛把子更是抓狂:說好的拖拉機就這麽沒了,這就是傳說中的忽悠?很好,那俺們就開始鋤禾日當午,從今天起,誰也別給老子再BB糧食產量......

  一口黑鍋在天空中飛來飛去,最終,還是落到了始做蛹者的頭上——鄒國慶。

  自從來大員以後,鄒國慶作為當初主張來台灣開荒的核心人物,基本上每當有關於動力問題的爭吵,最後都是他來接鍋:誰讓你口口聲聲說什麽有柴油發展快,要去女王家洗澡的,現在沒柴油,不找你找誰?

  事實上人們也清楚,這怪不到他頭上,眼下大員沒那個能力而已,但是,這不總要有個人來承受群眾怒火嘛......

  鄒國慶對這種情況也早就習慣啦,噴吧,哥就當讚美詩聽。

  最終,有關於拖拉機的問題,大辦公室還是委托某個前采購經理,拿出了替代方案。

  姚浙生同誌自從穿越之後,日子過得那是相當充實,因為每種環境,總是有少數極度適應的人,姚浙生就是其中一名。從大學時代看雜書時就夢想著有一天穿越的他,現如今得償所願,姚浙生是在大笑聲中加入革命工作的。

  已經混成窯區副總管的姚浙生,在接到大辦公室的委托後,當即拿出了解決方案:木煤氣拖拉機。

  人類很早就開始用木煤氣驅動機車,二戰時期,德三由於缺乏石油,總數將近50萬輛的汽車,卡車,拖拉機,摩托車,輪船和火車......統統都是用的木煤氣。

  50年代兔子滿大街跑的公交車,頭頂也都裝著晃晃悠悠的煤氣包。那時候氣體壓縮技術還不普及,所以煤氣包又大又軟,時不時就漏氣把乘客扔在半路......直到後世技術進步後,裝著壓縮天然氣的LNG船才能滿世界跑,城市裏遍地都是油改氣出租車。

  姚浙生設計中的拖拉機,是不需要壓縮技術的——壓縮氣需要各種包括壓縮機在內的高壓設備,看看後世的加氣站就知道,那根本就不是明人操作工能玩轉的,危險,且沒必要。

  拖拉機不是出租車,前者平台足夠大,而且不在乎速度問題,所以直接上小型煤氣發生爐就可以:訂購一台雙燃料拖拉機,然後在尾部加裝一套可拆卸的幹餾爐係統。這套係統很簡單,兩個幹餾爐和一些管道閥門,操作員隻需要隔一段時間添柴就好。

  當然,基於某勢力的優良窮酸傳統,在姚浙生的設計中,整套煤氣發生係統都是高檔貨:所有的管道閥門和爐體其實都是工業壓力設備,未來一旦有了柴油,這些設備都會被拆走,用在各種需要耐高溫腐蝕的化學品生產中——這叫一魚兩吃。

  拖拉機的問題就這樣在黑鍋亂飛中解決了,與此同時,另外一套大同小異的設備也一並被訂購——挖泥船現在已經是箭在弦上,不得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