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節 大員鷹
作者:素羅漢      更新:2020-03-23 02:38      字數:2255
  第一天的訓練很輕鬆,沒暴露出什麽大問題,唯一需要加強的,是土著士兵的紀律性。隊伍裏說話的,不打招呼隨地大小便的,一說過河就脫光露鳥的......

  好在這些都屬於磨合,有檀木短棍在,很快就能解決。

  從第二天起,行軍隊列跨出“腐地”範圍的路程越來越多,各種減員情況也開始出現:扭傷摔傷腳底受傷,蛇蟲咬傷。植被茂盛的情況下,電喇叭也就沒那麽好使,視線被遮擋後,因為沒練成聽聲辯位神功,走失的,迷路的,掉隊的......

  總之,不要太相信土著所謂的來去如風,那個基本是在平原草地,隊伍一旦深入到植被茂密,需要尖兵不時用刀開路的陌生丘陵地帶,土著一樣會出現各種行軍減員。

  就這樣磨合一個星期,期間傷號數量大增,好在另外100個土著士兵及時補充進來,暫一營300人的編製已經填充了三分之二。

  一星期後,頭頂漫天繁星,腳踏海岸薄砂,土著和學員混編的大部隊,開始沿著海岸邊的泄湖濕地,正式進行夜間行軍訓練。

  還是循序漸進的訓練方式,行軍環境從簡單到複雜。到這個時候,所有其他要求都已經降到最低,穿越眾軍官們對這些土著和正步都沒來得及踢的年輕學員們,隻有一個要求:勻速行軍到地頭,人沒事,就是勝利。

  進入夜間訓練後,錢鐵山的特種兵小隊成為主角。

  一直以來默默蟄伏的前特種兵錢鐵山,在夏先澤整軍事件過後,不知怎麽的,就分到了一箱珍貴的進口配額;大概是身體好耐操(論壇妒語),這之後他隨即被任命為海軍陸戰隊司令,一夜之間坐地升天,成為繼海陸軍之外獨立存在的第三大山頭,錢鐵山瞬間和韓小波劉哲平級了......

  新鮮出爐的錢司令,一朝權在手,便把令來行,他開始得意洋洋的在論壇上拉起人頭。

  然而令他大失所望的是,包括陸海軍那些退役後已經有了小肚子的油膩男們,對擺明需要殘酷訓練的陸戰隊完全不感興趣——喜歡看特種兵電影的人,不代表喜歡背著磚頭跑十公裏。

  再說了,大夥現在都是位麵之子,一個個身嬌肉貴的,就等著未來瓜分地球了,誰還腦子有病去鑽林海跨雪原?扯到蛋怎麽辦?

  於是穿越勢力正式的軍方大山頭之——海軍陸戰隊司令錢鐵山同誌,在那段時間裏成了真正的光杆司令,論壇上每天都有人在發帖刺激他:今天你夠了嗎?

  就在錢鐵山一籌莫展的時候,上帝出現,他老人家一揮手,錢鐵山就從鐵箱裏扒拉出來了他的副司令:杜德威。

  杜德威是蘇裏南華裔,南美某遊擊隊成員,被林場發現的時候已經受槍傷奄奄一息,適逢去林場裝人的曹川用直升機將他救走,傷養好後就被送到明朝。

  依舊保持著所有雨林作戰能力的杜德威,還沒弄明白情況就被某人宣布為陸戰隊副司令,當天任命書就下來——大辦公室也不願意看到辛苦扶持起來的陸戰隊被壞蛋們晾在那裏......

  這之後錢鐵山又從新來的勞工和陸海軍學員裏挑了幾個隊員,包括村裏的土著少年,攏共湊了10來個人,七八條槍,隊伍這才算開張。

  一旦走上正軌,陸戰隊各種豪華單兵裝備的優勢就迅速體現出來。即便是隻配發經典“十八剁”叢林砍刀的土著隊員,在大員的夜晚,也一樣算是神出鬼沒——因為他們同時還配發戰術耳機和夜視鏡。

  尖兵走在最前,身後背著紅色的冷光燈源,一些穿著熒光背心的人間隔在隊伍中,肩頭上安著夜視鏡的軍官們前後維持。17世紀的濱海泄湖,夜晚在裏麵休憩的琵鷺並沒有被岸邊路過的隊伍驚醒,士兵們默默前行,沒有交談,隻有手勢和耳麥裏傳來的短促命令,幾道拳頭粗,紅色的圓柱形光源從部隊頭頂掠過,指引著方向。

  ......

  兩星期後,三軍共用的無人機係統,終於在商館東南角的機房裏安裝完畢。東南角的炮台,之前就被改成電信機房,露台上架設著穿越眾熟悉的鋼架電信塔,隻不過是袖珍型的。現在電信塔上又多了一杆折疊式的電子天線和一部六角形,無人機專用的數據鏈天線。

  炮台下方是機房,現在裏麵專門辟出一塊地方用來安放無人機地麵控製站。

  兩架藍白色塗裝,形狀有點怪異的無人機,已經在商館後方一條砂質跑道旁待命了。

  這兩架無人機來自於兔子一家名不見經傳的科技公司,出廠型號是“M-70”,來到大員的當天,為了比肩美帝的“全球鷹”,穿越眾已經把“大員鷹”惡搞綽號安到了它們頭上......

  “大員鷹”機身是尖錐體,形狀很像被削尖的木樁,全長隻有2.6米;兩邊機翼安裝完成後長5米。這是一款軍民兩用機,不但能地質勘查,森林防火,還能用來戰場偵查,火炮校準——取決於飛機當時搭載的設備。

  定製的這兩架“大員鷹”是蓄電池推進,所以巡航半徑隻有150公裏,剛剛能到海峽中線;飛機的載荷也不高,隻有25公斤。不過這些性能,用來在海峽偵查已經足夠......150公裏之外的船隊,平時由電信塔上的導航雷達負責。

  大朝明的上空沒有衛星,所以無人機上的GPS設備全部取消,機上的設備主要是合成孔徑雷達和一套TCDL數據鏈傳輸係統。

  由於這套戰術數據鏈係統體積較小,所以處理能力不夠,達不到情報級數據係統的要求——“大員鷹”傳回的偵查圖像,是沒有經過處理的,需要地麵站組織人力篩選情報。

  不過這都不重要,這裏是17世紀,不是分秒必爭的中東戰場,穿越眾有足夠的時間分析情報。

  兩架無人機試飛成功後,大辦公室立即向位於新港溪以北的麻豆,蕭壟兩社土著下達了最後通牒:限兩社頭人三日內來大員報道,逾期不至,後果自負。

  通牒是由新港社的一個土著帶過去的,是用漢語書寫,用得是晦澀的外交體,一般新聞聯播看得少的人,很難搞清楚信上寫得什麽,至於麻豆人民的話......嗬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