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1節 突至
作者:素羅漢      更新:2020-12-28 07:50      字數:2364
  時間“兵營密約”三日後。地點,登州水城官碼頭。

  這個時間點,位於山東半島的登萊巡撫衙門,已經收到了京城快馬加鞭送來的軍情戰報大淩河之戰管軍一敗塗地,損兵數萬,逃回錦州者不足半數。

  接到軍情的孫元化除了一開始大吃一驚之外,也就僅止而此。畢竟這些年輸過太多,大家現在對東虜事都相當冷靜了。

  當然,心中即便毫無波瀾,正常工作還是要繼續的,於是孫元化便緊急召集沙正明孔有德等武將軍議。

  從大局上說,登州這一組側翼+南方海軍的偏師組合,其實私底下並不在意關外大敗,因為主戰場本來就不幹他們這些旁支派係的事。

  即便是和東林黨過從甚密的孫元化,那也最多是替國家惋惜一下就到頭了。畢竟玩政治就要講派係,徐光啟-孫元化這一係,在朝中屬於基督小派係,根本無意也無力插手朝中任何大事。

  而早就知道關外大敗的穿越者,這時候隻能裝作吃驚的樣子大喊一聲“軍門,我等當即刻出海往援關外!”

  孫元化要的就是這個態度。

  這個時代訊息傳遞緩慢交通不便,按常理,南方勤王軍通常要幾個月時間才能趕到北方,所以朝廷根本不可能給登州偏師設定具體時間。

  也就是說,今天所謂的緊張,其實與會各方都是裝出來的總要講個政治正確。

  然而從個人角度來講,現在出海也是必須的。

  畢竟孫元化已經接到了軍情,穿越眾的船隊也已經在登州修整了幾天,這時候再不出海,容易在事後落下把柄。

  所以沙正明一聲大吼,正好吼在了孫元化心頭他就是爬這些軍頭鬧什麽幺蛾子。

  見沙正明如此上道,老孫急忙撚須點頭“嗯,關外逢遭大敗,如今祖大壽還在淩河苦苦支撐待援,局勢危急。幾位將軍即準備妥當,依本官之見,須宜早不宜遲。諸位將軍,還請速速發兵吧!”

  “末將尊令!”

  沙正明起身領命,已經被做通工作的東江諸將自然也隨同起身,齊齊應命。

  如此,一場各方心照不宣的軍議就這樣結束了。

  接下來就是標準流程巡撫大人親切送別?大張旗鼓?碼頭斟酒,誓師出征。

  這是必須要走的程序?稍後孫元化還會有奏折發出?以便大張旗鼓告訴朝廷我這邊開始行動了,登州臣僚們都很努力!

  於是乎?滿載著糧食、日用雜貨的船隊就這樣出發了哦對了,還有兵員孔有德部1500精銳?比曆史上多了一倍士兵?少了800匹馬。

  一切都在穿越眾計劃之中。

  ——————————————————————————

  從登州出海的話,距離渤海灣對麵的旅順、遼河口(盤錦)乃至東江鎮這些熱點地區都是非常近的。像是最近的東江鎮總兵駐地旅順,距離登州的直線海程還不到150公裏,對於航速平均4節的船隊來說?一天一夜時間?就能看到海岸線。

  然而孔有德這次坐著穿越者的船隊出海後,很快就迷失了方向。

  往常不是這樣的。東江鎮的小船,很多時候挑一個風浪平靜的日子順風南下,靠目測就能飄到山東半島。

  這次,徒一出海?船隊先是徑直東向,然後向北、向南、向東?七拐八拐之下,離開了海岸線參照物的土著?很快就不知道船隊在大海的什麽方位了。

  不但方位迷失,土著現在連大概航速都預估不出來船隊有時候會冒起黑煙?無視水流因素?忽快忽慢?乘客

  再加上這兩天海上天氣不好,時不時飄一些冬雨,天空濃雲密布,於是孔有德驚訝地發現,他現在居然連船隊的大致方位都失去了是在山東,還是高麗?

  領教了厲害的孔有德一幹人,隻能像之前一樣,低下高昂的頭,跑去作戰室內學習先進經驗。

  穿越眾就這一點好從不藏私。

  得知土著意圖後,沙正明嗬嗬笑著指派航海官臨時客串教官,給學生講解最先進的航海定位。

  而當學生們終於弄懂海圖上那些線條和符號所代表的意義後,已經是第二天早上了。這時候,突然有人拍了一下大腿“如此說來,此地不就是廣鹿島嗎?”

  “看來這位將軍畢業了啊!”

  學生們瞬間一股腦從艙中跑了出去。再一看,謔,目光所及處的那座島子,可不就是大家熟悉已極的廣鹿島嘛!

  廣鹿島就在大連外海,後世屬於長海縣管轄。

  長海縣是東北地區唯一的海島縣,國內唯一的海島邊境縣。此地與朝鮮半島相望,是東北距離日本、韓國最近的地區。

  在十七世紀,長海縣下轄的五個大島,以及周邊的皮島(今朝鮮椴島)等地合起來,就是大名鼎鼎的東江鎮“本土”了。

  此刻,位於廣鹿島外海的穿越船隊,已經陸陸續續開始下錨降帆,準備依次進港。

  在遼將的想法中,船隊貌似應該直接進渤海灣,去遼河口嚐試登陸。再不濟也應該去旅順,聯絡東江鎮當下的總兵官黃龍,商討從旅順金州一線登陸事宜。

  來廣鹿島是什麽鬼?

  一幹遼將自然不知道穿越眾葫蘆裏賣什麽藥,也不好直接張口問,於是他們在發現船隊來到廣鹿島後,便找到了正在艦樓上觀景談笑的沙正明二人,搭訕套路走起。

  自從密約後明顯底氣粗了不少的李九成,見麵便笑嗬嗬地先人開了口“兩位大人,好興致啊!說起來這廣鹿島也算風景秀美,待上岸後,老李我是地主,定要引貴客盤桓一遭!”

  “老鐵們來了啊!”自從密約簽訂後,兩家勢力愈發熟悉起來,稱呼也都改成家常型的了。

  打一聲招呼後,張中琪指著距離此處東南方向,約有十幾華裏的另一處島子,饒有興趣地問道“老李,你可知那處是何地?”

  李九成心想你這不是調笑老子嗎,屁大點地方,幾個島子,老子都待了多少年了,能不知道嗎?

  於是他笑嗬嗬說道“那處是獐子島,無甚出息,弟兄們平日裏也就是捕些海味過活。”

  李九成這麽隨口一答,不想張中琪卻說出一段令他回去後百思不得其解的話來“老李,雖說我們沒來過這兒,不過我可知道,此處有海味不簡單。”

  “哦?不簡單?”

  張中琪湊過臉來,神神秘秘地附耳說道“此處扇貝有腳,當逢歲末,遂攜其家眷,遠赴倭國雲遊,至來年方歸!”

  “哦這樣啊大人高見!”

  李九成一臉懵逼,傻傻地應和著。

  。